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1157394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地质与灾害报告班级:资勘 1011 姓名:姜定学 学号:2010118512145 【摘要】地质环境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 同时, 地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 尤其是近年来,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强度加大, 地质环境的改变与变化更是超乎想象。如果地质环境的改变超出了本身的适应能力, 就产生了灾害现象, 地质灾害就是其中之一。地质灾害的产生, 离不开地质环境。地质灾害总是发育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 在这个环境中, 一系列的条件控制着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严重程度、危险程度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地质环境控制着地质灾害的产生与发展。关键字:环境地质,地质灾害,研究方法,发展趋势,研

2、究成果一、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的关系及形成机制研究地球上的自然变异, 包括人类与生物活动的诱发作用所引起的自然变异在内, 无时无刻不在地球表层这一人类活动场所表现出来, 当自然变异的强度威胁到我们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时, 便构成了自然灾害。在各种自然灾害中, 地质灾害是常见的一类。我国地质灾害分布广泛、频繁而多发, 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重大损失。环境与灾害的形成主要受两大因素控制:一是自然变异 ,二是人类社会活动。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其环境也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并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从表面上看,地圈的运动和变化导致了地质环境的变迁和地震及地质灾害的产生;水圈的运动和变化导致了水环境的变

3、化和水灾害(包括海洋灾害 )的发生; 气圈的运动和变化导致了气候环境的变化和气象灾害的发生;地球表层系统和生物圈的运动和变化导致了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生物灾害的发生。然而,从深层次看,由于地球是一个开放的自组织系统,各个圈层自身运动变化的同时彼此也在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流,各个圈层的运动和变化又受控于全球运动与全球变化,并受着太阳及其他天体运动和变化的影响。由此看来,地球各个圈层的环境与灾害的产生都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彼此相关形成环境灾害系统,作为地球系统的一个分支,属于全球变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基于这一认识,环境灾害形成机制的研究需要以现今地壳运动理论研究为基础,尽管目前对现今地壳运动研究的理论和

4、方法尚有分歧,但针对环境灾害这一特定的研究对象,天地生相结合的系统论整体观应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二、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的研究方法地质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和杜绝地质灾害的发生,遏制生态恶化,已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因为环境地质与灾害地质两者是相互依存的,那么解决好灾害地质的防治工作也为环境地质的稳定做出一定的贡献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下面以边坡为例。1、地质灾害体防治工程技术方案1.1 防治目标如:滑坡治理的总体目标是:采用积极有效的防护工程措施,防止风化和雨水冲刷及下渗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避免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确保居民有一个安全的生

5、活环境,保障周围居民区的正常生活秩序。1.2、边坡地质灾害防治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边坡地质灾害防护工程应具有明确的针对性,突出对重点地段和部位的治理;(3)边坡防护的各项工程措施,应尽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且施工方便,可操作性强。2、工程监测设计方案在边坡土石方开挖过程中,在边坡顶设置简易监测措施,实时监控削方工程和防护后的边坡动态,检验放坡及防护效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置简易监测措施,主要以坡体表部地表变形观测为主。简易地表位移监测派专人进行,定期巡查,超前预报,主要以肉眼观察为主,必要时设置简易观测桩、点。特别是在降雨过后应巡视坡体及防护工程措施是否

6、有明显变形或位移。若发现坡体出现宏观变形或防护工程有明显位移变形,应迅速上报主管机构,以便及时妥善处理和决策,确保边坡区生命财产设施的安全。3、边坡环境现状(1)社会环境:封开县塔山二路边坡位于封开县城内,坡体有民居 10 余户,共居住 30 余名群众,居民房屋多为简易两三层混凝土砖房结构,室内生活设施简陋。居民日常生活沿山体年久踩出的小道及踏步出行,居民总体生活环境较差。(2)水环境:坡体表面无明显截、排水沟设施,雨季坡体排水不畅,靠居民自行修建的保护房屋的简易排水沟,将雨水引致无民居建筑物的坡面排放。雨水自坡顶沿坡面无序排放,携带大量坡积物、残积枯草、生活污水和泥沙,汇入坡脚江口镇中学教学

7、楼地面排水沟,进入城市排水系统,对城市水环境有一定的影响。(3)生态环境:坡面植被覆盖率较低,尤其是坡体下部分坡面几乎完全裸露,零星分布几株灌木拦截部分雨水冲刷下来的坡体残积枯草和生活固体垃圾,生态景观较差。坡面的水土流失严重,雨水冲刷痕迹明显。坡面房屋结构形式不一,零星分布,生活生产物资堆积坡面,对坡面生态景观也有一定的影响。4、治理前环境影响预测封开县塔山二路边坡排水设施不良,坡面植被覆盖率较低,对周围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5、施工期间的环境影响在本项目施工期间,拆迁、工程占用土地、施工扬尘、施工噪声等都会给城市的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环境空气质量和环境噪声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本工程施工期较

8、短,对该地区的环境影响是短暂的。同时,只要施工期间制定严格的环境评价体系,合理优化施工工艺,精心组织施工,严格管理,采取各种相应的环境污染预防和缓解措施,可将工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不会对坡体周围环境带来不可恢复的永久性影响。6、治理后环境影响预测通过对边坡进行加固防护处理,可明显改善坡面的环境状况。工程完工后,坡体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坡面排水设施良好,可防治滑坡和泥石流自然灾害的发生。一、 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从地质环境保护角度来说, 地质灾害的产生与发展, 影响了反映地质环境质量优劣的地质环境各要素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适宜程度。地质灾害越严重, 发展速度越快, 危险性越大, 对地质

9、环境质量的影响也就越大。1、地质灾害的形成及类型灾害地质主要是指由于自然地质作用、人为地质作用使地质环境恶化, 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或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遭受破坏的灾害事件。按其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 常见的地质灾害共有 11 类、48 种, 它们是: 地壳活动灾害, 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地面变形灾害, 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 地裂缝) 等; 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 如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 水库灾害, 如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 海岸带灾害, 如海平面

10、升降、海风暴潮等; 海洋地质灾害, 如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 特殊岩土灾害, 如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 土地退化灾害 , 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 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 , 如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壤污染、地方病等; 水源枯竭灾害 , 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等。2,环境地质环境地质指由岩石、水和大气物质组成的体系。或仅指岩石团及其风化产物。环境地质是地球演化的产物。地质环境是处在不断变化中的, 而且这种变化也影响着地球表面各个圈层的发展。是处在不断变化中的, 而且这种变化也影响着地球表面各个圈层的发展。环境地质变化常表现

11、为一定的周期性,一定地域在一定时间段完成一个渐变到突变过程, 从而破坏地质环境, 产生地质灾害, 这就是地质灾害的地带性、突发性与准周期性。二.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的研究成果环境保护是研究和防止由于人类生活、生产建设等使自然环境恶化,而寻求控制、治理从而消除各类因素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努力改善环境、美化环境、保护环境,使它更好的适应人类生活和工作需要。换句话说,环境保护就是运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地质环境破坏的根源及危害,有计划地生产,预防地质环境恶化,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1、地质灾害防治也须遵循防止致灾作用发生和防止其与受灾对象遭遇这两种途径。防止致

12、灾地质作用发生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灾害险情出现之前, 事先采取预防措施, 杜绝或减少致灾作用发生的条件和机会, 这是“防”; 二是当有险情出现后, 根据保护受灾对象的需要, 采取工程治理措施, 制止其发展成灾, 这是“治” 。2、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对于矿山企业来讲,除了政府出台各项法律、法规外,还要从科学技术上加大投入,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从源头上杜绝对地质环境产生破坏的因素,严把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门槛,要将国家政府职能部门深入到环境治理当中,泛泛而论的治理方案编制,要从技术上体现谁编制谁负责的原则,空洞无效的方案要追究法律责任。总之,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是一项长

13、期而艰巨的工作。因此积极推进矿山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出台,建议将矿山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列入国务院法制办公立法计划,使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工作早日纳入法制轨道。各级人民政府要依据环境保护法 、 矿产资源法 、 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矿山环境保护管理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技术规范,为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使矿山环境保护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参考文献: 1 陈静生.环境地学 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86. 2 游东泉. 地质灾害防治的有关问题分析及治理方案. 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九三三队。 3 段秀铭,郑庭明山东省地质灾害分区与防治对策研究 山

14、东国土资源,():张进德,张作辰,刘建伟,张德强.我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号)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 5 马宗晋,方蔚青,高文学,等 1 中国减灾重大问题研究M1 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1132-1381 6 马宗晋,高庆华,张业成,等 1 灾害学导论M1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163-951 7 科学技术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灾害综合研究组 1 灾害#社会#减灾#发展M1 北京 :气象出版社,2000134-50,166-17818 侯恩科,郝珠成,王向阳,等 1 凤县铅锌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 1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 2001,

15、 (05): 12-1419 徐友宁,何芳,袁汉春,等.西北地区不同类型矿产开发环境地质研究 12002110 李长洪,任涛,蔡美峰,等 1 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与方法 1 中国矿业, 2005, 14(1): 29-33111 唐春,李波 1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土地复垦 1 中国水土保持 , 2007, (2): 25-27112 梁凯,兰井志,郑伟 1 对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对策建议 1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7, (11): 19-211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等.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 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1.14 张维宸,刘建芬,张春花.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问题及对策 J.15 张维宸,地质灾害防治对策,河北省遥感中心,河北石家庄 050021【16】 (我国矿山地质灾害常见类型及其防治 李大为 珲春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部 2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