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科学发展观对劳务输转工作调研报告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1152170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践行科学发展观对劳务输转工作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践行科学发展观对劳务输转工作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践行科学发展观对劳务输转工作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践行科学发展观对劳务输转工作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践行科学发展观对劳务输转工作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践行科学发展观对劳务输转工作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践行科学发展观对劳务输转工作调研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践行科学发展观对劳务输转工作调研报告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开发劳动力资源,扩大转移就业去向。各级劳务工作部门以扩大输转规模、强化劳务培训、加强信息引导、改进转移服务为重点,大力实施“西进东出”战略,劳务输转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全市劳务经济保持了平稳快进的良好势头。一、工作成效劳务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今年一季度,全市共输转城乡劳动力 20.71 万人,占年计划任务 38 万人的 55,其中有组织输出 8.78 万人,组织输出率达到 42.4%。创劳务收入 5.56 亿元,占年计划 31 亿元的 18。凉州区输转城乡劳动力 11.55 万人,占

2、年计划 20 万人的 58,其中有组织输出 4.4 万人,创劳务收入 3.11 亿元,完成年计划 16.3亿元的 19;民勤县输转城乡劳动力 3.03 万人,占年计划5 万人的 61%,其中有组织输出 1.42 万人,创劳务收入0.86 亿元,完成年计划 4.1 亿元的 21;古浪县输转城乡劳动力 4.3 万人,占年计划 8.5 万人的 51,其中有组织输出 1.89 万人,创劳务收入 1.13 亿元,完成年计划 6.9亿元的 16.4;天祝县输转城乡劳动力 1.83 万人,占年计划 4.5 万人的 41,其中有组织输出 1.07 万人,创劳务收入 0.46 亿元,完成年计划 3.7 亿元的

3、12.4。春节前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全市农民工春节前提前返乡人数 31532 人,其中属于正常探亲返乡的 18238 人,因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裁员返乡 2691 人,短期季节性务工返乡 10613 人。需要帮助就业的返乡农民工为 13304 人。目前,通过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工程及发展设施农业,就地安置 7500 人,对其余 5800 返乡农民工采取动态管理,通过强化培训等办法,提高其就业能力,根据本人意愿,分别输往新疆、内蒙、青海、宁夏及其它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地区和行业。目前已输出 5400 多人,剩余 300 多人因等待回原务工单位暂不愿外出。输出人员地域、工种分布及工资情况。全市输出

4、的20.71 万人中,输往省内的有 11.38 万人,占总输出人数的55%;输往新疆、内蒙、青海等西部地区的 5.95 万人占29%;输往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的 0.84 万人占 4%;输往环渤海地区的 0.81 万人占 4%;输往其他地区的 1.73万人占 5%。从地域分布看,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输往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的务工人员比去年下降近 6个百分点,其他地区的务工人数较去年相比仍然稳定。我市输出的 20.71 万人中,建筑业 5.89 万人,占总输出人数的 28%;农业 3.61 万人,占 17%;修井工 3.31 万人,占 16%;纺织、服装加工、缝纫 1.97 万人,占

5、 10%;制造加工业 1.86 万人,占 9%;住宿餐饮业 0.97 万人,占 9%;工矿采掘、油田钻井、家政服务、保安 0.57 万人,占 3%;铁路养护、机电维修 0.64 万人,占 3%;其他行业 11.89 万人,占 9%。从工种工资情况看,住宿餐饮、家政服务、保安等行业月工资 800-1000 元,较去年提升了 100 多元;工矿采掘、油田钻井、修井工、纺织、缝纫、服装加工、铁路养护、机电维修、建筑等行业月工资 1200-1800 元,与去年持平;制造加工业月工资约 1500 元,较去年下降了 200 元左右。二、主要做法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把劳务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

6、置,将其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之一。市委在最新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中,又把劳务输转作为“三大支撑”之一。市上制定了*市劳务经济发展三年规划 ,对加快发展全市劳务经济提出新的目标要求和相应的保障措施。各县区委、政府认真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要求,及时召开专门会议,具体安排部署劳务输转工作。凉州区主要领导组织参与“春风送岗”及人力资源供需推介会活动,区政府一把手带队,对全区劳务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督查指导。民勤县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 、 关于做好 XX 年劳务工作的安排意见 ,进一步完善了劳务输转和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天祝县出台了关于进

7、一步促进劳务经济发展农牧民稳定增收的实施意见 ,加强了乡镇劳务组织领导和工作落实力度。古浪县为了落实“西进东出”战略,由分管劳务工作的副县长带队,组织有关部门赴新疆考察,与 5 家用工企业签订395 人的用工协议,与 6 家企业达成 590 人的用工意向性协议。大力度开拓劳务基地。大力实施“西进东出”战略,积极开拓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宁夏等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小的西部地区劳务市场,着力扩大就业空间,确保用工岗位不减少、务工收入不减少。截至目前,全市先后派出 110 多人的劳务考察团,分赴各省市考察人力资源市场,已签订劳务合作协议 70 多份,协议用工量 5 万多人。在“走出去”的同时,积极做好

8、“请进来”工作,邀请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考察团和新疆、山东等地的部分企业来我市考察人力资源市场,进行劳务洽谈和现场招聘。成功建立长期劳务合作关系,先期签订了 12600 多人的用工协议。今年一季度,全市新建劳务基地 26 个,累计劳务基地已达509 个。多形式开展宣传推介。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用工信息发布及岗位供需推介活动,向广大务工人员积极宣传推介务工信息。截至目前,全市共组织规模不等的宣传推介活动 30 多场次,发放宣传资料 8 万多份,参与群众 16万多人次。在*日报和*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共刊发播出劳务宣传报道稿件 15 篇,发布用工信息 196 条,提供就业岗位 13000 多个。凉州区在

9、城区文化广场举行的“春风送岗”大型人力资源供需推介会,组织了 75 家市内外用工单位现场与求职者进行对接,共提供工作岗位 1.2 万多个。天祝县在县城广场举办了“实现就业、稳定就业、帮助创业、我们真情援助”为主体的 XX 年就业与创业服务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为务工人员搭建了就业平台。多渠道强化职业培训。启动实施“百日八千”农民工培训计划和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各县区采取定点办班培训、巡回组织培训、县外务工人员集中地培训、职业资格集中鉴定、委托培训与委托鉴定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和鉴定形式,不拘一格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广门类的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全方位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创业就业能力。古浪县开展了多

10、形式的技能培训,下移培训阵地,用切合实际的培训方式,把技能培训办到乡镇村组,办到农民的家门口,既方便了群众又节省了费用,使农民朋友不花钱就学到了一技之长。全方位增强服务功能。加强劳务输出的后勤保障服务,加大劳动监察力度,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了劳务输出工作的健康发展。一是为外出务工人员建立档案,及时发放务工者维权手册和进行政策引导性培训,基本做到了有组织输出人员人手有一本务工者必读 ,其他形式输出人员接受一次政策引导性培训。二是对有组织输出人员做到了“输出有人送,输入有人接,输后有人管” ,为输出人员妥善办好吃住、签订劳动合同等有关事宜。三是搞好跟踪服务。按照谁输出、谁负责的原则,由劳动

11、部门牵头,对输出人员的培训、生活和工作情况进行回访,将务工人员的工作实况录制成光盘,带到家乡播放,使输出者的家人放心。在工资发放上,积极探索务工人员工资报酬统一支付办法,由用工单位将务工者的工资统一汇入劳务派遣公司帐户,劳务派遣公司再统一发放到务工者家长手中。这样既防止了务工人员工资拖欠、发放不及时现象的发生,又做到了让务工者安心、家长放心。四是及时处理各种劳动纠纷。在劳动监察工作中,坚持有案必受、受案必结、依法妥善处理,并加大与外地劳动部门的联系沟通,妥善处理劳务纠纷,帮助农民工追讨务工收入,有效地维护了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防止了务工人员倒流。三、存在的问题劳务输转工作进展不平衡。一是思想认

12、识上存在重农业轻劳务的片面性;二是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县乡过去建立的劳务基地和重点输出企业大幅度裁员减薪,影响了规模和效益。劳动力市场体系不完善。古浪、天祝至今未建立起县级劳动力市场,多数乡镇未能实现就业信息联网,乡镇劳务工作人员调整频繁,专干不专。XX 年,市上对乡镇劳务专干进行了集中培训,止目前,67的人员被调换,影响了劳务工作的连续性和劳务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输出人员总体素质偏低,转移培训工作仍显薄弱。输出人员仍以体力型工种为主,技能欠缺,文化层次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劣势未能根本改变。大量的转移培训仍停留在以务工常识为主的引导性培训上。县区和培训机构在技能培训中仍然存在着培训资源难以整

13、合、培训补贴政策落实不力,培训力量不足,降低培训标准等问题。政策落实不力,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劳务工作缺乏支持其持续发展的经费保障,已有的经费补助政策标准过低且很难及时落实到位,很难维持面广量大的劳务输转、劳务培训、跟踪管理服务和劳务信息收集、发布等工作需要。四、对策与建议第一、抓领导,完善劳务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县乡劳务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和奖惩机制建设,落实工作责任,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机制。各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劳动保障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劳务输转工作格局。劳务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快人

14、力资源市场和信息网络建设,强化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信息传递服务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等工作;农业部门着实加大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优化培训基地,提高培训质量;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宗旨,切实做好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留守老人和儿童的生产、生活、就医、入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工商、税务、劳动监察、社保等部门单位认真落实农民工有关税费减免、工伤处理、劳资纠纷、社保接续等工作。第二、抓宣传,营造劳务输出的浓厚氛围。首先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通过以会代训、走乡进村座谈、张贴宣传材料等各种形式形成强大宣传攻势,大力宣传劳务

15、输出的重要意义;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各类媒体要开辟专栏,深入持久地宣传劳务工作,发布劳务信息,报道劳务动态,提高广大群众对劳务输出和外出务工的认识;狠抓典型示范,通过有目的、有重点的选择一批外出打工发家致富的典型,现身说法,用农民群众身边的人和事,影响和教育农民破除故土难离的狭隘思想,树立外出打工创业信心;组织农民工到劳务基地和用工单位参观学习,亲自了解和感受打工赚钱的好处,开阔视野,转变观念。第三、抓基地,拓展劳务输出渠道。一是保证巩固新疆、XX、天津、内蒙古等已建劳务基地。主动接洽,加强经常性联系,及时传送劳务基地的用工动态。二是积极开拓新劳务基地。主动出击,组织人员对新疆等地大型劳动用工

16、企业和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考察,对就业环境好、工资待遇高、维权有保障的用工企业,签订用工协议,争取年内新建劳务一批基地。三是加强沟通衔接,加大就地转移或就近转移工作力度。我市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日光温室建设等工程量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要加强沟通衔接,公开用工信息,引导农民工实现就地转移就业;金昌等周边市区大项目多、用工多,要积极联系,就近输出我市劳动力。第四、抓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一要突出培训重点,拓展培训内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要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突出三个方面的培训内容:一是加强对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切实提高其就业竞争能力。二是加强就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通过培训,使农村劳动力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其遵纪守法意识,增强其经营发展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加强安全生产、社交礼仪和公民道德规范培训,使外出就业的农民工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二要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果。一是进行深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