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赤霉烯酮对养猪业的危害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1150263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赤霉烯酮对养猪业的危害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玉米赤霉烯酮对养猪业的危害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玉米赤霉烯酮对养猪业的危害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玉米赤霉烯酮对养猪业的危害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玉米赤霉烯酮对养猪业的危害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玉米赤霉烯酮对养猪业的危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赤霉烯酮对养猪业的危害(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岛农业大学本 科 生 课 程 论 文论 文 题 目 玉米赤霉烯酮对养猪业的危害 学生专业班级 动物医学 2012 级 03 班 学生姓名(学号) 王琪(20121662) 指 导 教 师 陈 甫 完 成 时 间 2015 年 4 月 14 日 2015 年 4 月 14 日课 程 论 文 任 务 书学生姓名 王琪 指导教师 陈甫 论文题目 玉米赤霉烯酮对养猪业的危害 论文内容(需明确列出研究的问题): 玉米赤霉烯酮又称 F-2 毒素,它首先从有赤霉病的玉米中分离得到。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样作用,能造成动物急慢性中毒,引起动物繁殖机能异常甚至死亡,可给畜牧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对玉米赤霉

2、烯酮的毒害作用应给予积极防治,减少畜产品的损失。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玉米赤霉烯酮在农作物生产方面的调控作用,开发出高产高质的新产品。 本文主要讲了以下几个内容: 1、玉米赤霉烯酮对动物的作用 2、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方法 3、玉米赤霉烯酮对养猪业的危害 4、玉米赤霉烯酮的治疗预防 资料、数据、技术水平等方面的要求:1、参考文献要看至少 30 篇,包括参考至少 5 篇外文文献。 2、熟练查阅国内外文献,尤其利用我校清华同方数据库,查阅并收集与本论文相关的各种资料包括各种中外文资料,对外文资料能熟练查阅,查阅的资料要有相关的科学依据来源可靠。 3、严禁抄袭。 发出任务书日期 2015 年 3 月 20

3、 日 完成论文日期 2015 年 4 月 14 日 教研室意见(签字) 院(部)院长意见(签字) 课 程 论 文 成 绩 评 定 表学生姓名 王琪 专业班级 动物医学 2012 级 03 班论文题目 玉米赤霉烯酮对养猪业的危害指导教师评语及意见:指导教师评阅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评阅人评语及意见:评阅人评阅成绩: 评阅人签字 年 月 日总评成绩(以百分记):年 月 日玉米赤霉烯酮对养猪业的危害动物医学 2012 级 03 班 王琪(20121662) 指导老师:陈甫摘 要:玉米赤霉烯酮又称 F-2 毒素,它首先从有赤霉病的玉米中分离得到。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样作用,能造成动物急慢性

4、中毒,引起动物繁殖机能异常甚至死亡,可给畜牧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对玉米赤霉烯酮的毒害作用应给予积极防治,减少经济损失。关键词:玉米赤霉烯酮;机理;危害;预防霉菌毒素是由霉菌或真菌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在植物上,包括谷物、饲草和青贮饲料均可发现霉菌毒素。主要指霉菌在其所污染的食品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它们可通过饲料或食品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引起人和动物的急性或慢性毒性,损害机体的肝脏、肾脏、神经组织、造血组织及皮肤组织等。因此,它对于畜牧业与农业有重要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浅谈玉米赤霉烯酮对养猪业的危害 14。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作用,主要作用于生殖系统,可使家畜,家禽和实验小鼠产生雌性激素亢进

5、症。妊娠期的动物(包括人)食用含玉米赤霉烯酮的食物可引起流产、死胎和畸胎。食用含赤霉病麦面粉制作的各种面食也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如恶心、发冷、头痛、神智抑郁和共济失调等。1 玉米赤霉烯酮对动物的作用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的作用,其强度为雌激素的十分之一,可造成家禽和家畜的雌激素水平提高。目前发现,猪对此毒素较为敏感。玉米赤霉烯酮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雌性动物的生殖系统,同时对雄性动物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急性中毒的条件下,对神经系统、心脏、肾脏、肝和肺都会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59。主要的机理是它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亢奋,在脏器当中造成很多出血点,使动物突然死亡。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雌激素水平过高而造

6、成的。2 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方法目前,一般都采取液相和气相色谱的方法进行测定。测定对仪器的要求也很高,但结果很准确。还有的是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测定的范围在 5100g/mL。但目前也探索出一套可供实验室简易测定的方法。称取 10g 样品,先用 10mL1mol/L 的盐酸酸化,然后用 100mL 氯仿萃取 30min,静置后过滤。取氯仿液 20mL,用 1mol/L 氢氧化钠50mL 进行反提取两次。将提取液浓缩至 20mL 左右,再用氯仿液 50mL 萃取两次。浓缩至 2mL 左右使用硅胶 60 板,用氯仿-丙酮(2:98 或 4:96)作为展开剂,在紫外灯下观察亮点。如出现蓝色荧

7、光,即含有玉米赤霉烯酮 1015。3 玉米赤霉烯酮对养猪业的危害玉米赤霉烯酮中毒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在急性中毒时,动物表现为兴奋不安,走路蹒跚,全身肌肉振颤,突然倒地死亡 16。同时还可发现粘膜发绀,体温无明显变化。动物呆立,粪便稀如水样,恶臭,呈灰褐色,并混有肠粘液。频频排尿,呈淡黄色。同时还表现为外生殖器肿胀,精神萎顿,食欲减退,腹痛腹泻的特征 1720。在剖检时还能发现淋巴结水肿,胃肠粘膜充血、水肿,肝轻度肿胀,质地较硬,色淡黄。而在慢性中毒时,主要对母畜的毒害较大。它会导致母畜外生殖器肿大。充血,死胎和延期流产的现象大面积产生,并且伴有木乃伊胎的现象。50 %的母畜患卵巢囊肿,频发

8、情和假发情的情况增多,育成母畜乳房肿大,自行泌乳,并诱发乳房炎,受胎率下降。3 .1 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玉米赤霉烯酮及其代谢物 -玉米赤霉烯醇、 -玉米赤霉烯醇具有和 -雌二醇相似的作用, 可干扰动物繁殖过程。其强度为雌激素水平的十分之一, 可造成畜禽的雌激素水平升高。因此玉米赤霉烯酮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雌激素中毒症, 能引起猪和牛的不孕或流产, 抑制胚胎发育。尤其猪对赤霉烯酮最为敏感, 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在(0.5 1.0)10-6 低含量下即可造成假发情和阴道脱垂或脱。研究表明, 在日粮中添加 22 .09 mg/kg 的玉米赤霉烯酮, 显著降低了青年母猪的繁殖性能。严重时可引起母猪阴道

9、脱出、子宫肿胀、胚胎发育不良或流产。ZEN 毒素对胚胎发育的危害性是在配种后的 7 10 d, 当早期怀孕母猪摄食含 ZEN 毒素饲料后, 由于胚胎的损失, 不但繁殖效率会降低 , 而且这些母猪需要数月后才能再发情而再配种。认为 50 100 mg/ kg 的剂量就会影响到排卵、怀孕、胎儿发育、新生儿的存活率等 2123。3 .2 对公猪繁殖机能的影响玉米赤霉烯酮也会危害公猪的生殖性能。公猪或阉割公猪发生 ZEN 中毒后, 出现如乳头肿大、睾丸萎缩、包皮水肿等“ 雌性化” 症状, 还会引起公猪睾丸萎缩、乳腺增大、性欲减退、受精率降低等 24。从 32 日龄开始对公仔猪饲喂 9 g/ g 日粮的

10、 ZEN , 在其 1 岁时,发现公猪的精液浓度显著降低, 而且睾丸发生萎缩。但也有报道 , 饲喂 60 mg/kg 玉米赤霉烯酮日粮持续 8 周不影响公猪的性欲及精液质量;饲喂 200mg/kg 的日粮与对照组相比, 公猪性欲不受影响, 精液质量正常;但对后备公猪饲喂 40mg/kg 的玉米赤霉烯酮日粮, 表现出性欲下降。可见后备公猪比成年公猪更易受 ZEN 的影响 2526。3.3 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玉米赤霉烯酮对仔猪内脏亦有影响。在基础日粮上分别添加 1、2 和 3mg/kg 的玉米赤霉烯酮, 结果发现玉米赤霉烯酮不影响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但对脾脏、肝脏和肾脏的发育产生了一定的影

11、响。有关 ZEN 对仔猪采食量及日增重的影响研究结果不一致。Swamy 用含有自然感染玉米赤霉烯酮的日粮研究, 发现断奶仔猪的采食量和增重显著降低。而 Speranda Marcela 在日粮中添加 3mg/kg 纯品玉米赤霉烯酮 , 断奶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饲料报酬均未产生显著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4 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的治疗预防4.1 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的治疗目前,对动物玉米赤霉烯酮中毒尚无特效药治疗,生产中应立即停止饲喂可疑饲料,并对饲料加以检测,确定饲料中是否含有玉米赤霉烯酮。对于已经中毒的家畜,为了减少损失也应给予一定的治疗。对于急性中毒的动物,可采取静脉放血和补液强心的方法。

12、具体的疗法是使用 Na2SO4 300500g 配成的 10%浓度一次内服,并根据动物的种类和大小不同从静脉放血 2001000mL。同时,用 10%葡萄糖 5001000mL,5%葡萄糖5001000mL,40 %乌洛托品 60mL,右旋糖着 5001000mL,三磷酸酚酥 11 万单位静脉补液。再使用 VK。10mL 一次性肌注。对于急性中毒的动物,投入一定量的清药也是有利于解毒和保护肠胃的方法。对于慢性中毒的动物首先要将霉变的饲料停喂,然后灌服绿豆苦参煎剂,静脉注射葡萄糖和樟脑磺酸钠,同时再肌注 VA、VD、VE 和黄体酮。对外阴部的治疗可用 0.l%高锰酸钾洗涤肿胀阴户,对于破清处可用 3%碘酒擦拭。一般,慢性中毒动物在治疗 312 个月后各项生理指标趋于正常,但在治疗过程中使用雄性激素和保胎素的方法效果不明显 2728。4.2 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的预防玉米赤霉烯酮在体内有一定的残留和蓄积,一般毒素代谢出体外的时间为半年之久,造成的损失大、时间长。所以,做好必要的防毒措施是十分必要的。第一,控制饲料的质量。一般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的直接原因是饲料中有霉变的特别是由赤霉污染的玉米、小麦、大豆等。所以,在使用这些原料为主的饲料时就应当注意检测,一旦发现就不应再使用;第二,注意饲料的储藏。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