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侠义观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1146163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侠义观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侠义观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侠义观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侠义观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侠义观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侠义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侠义观(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侠义观 院 系 文学院 专 业 *汉语 姓 名 * 学 号 学习年限 指导教师 申请学位 学士学位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侠义观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摘 要:自上世纪起,以金庸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就在当代文坛掀起了一场武侠小说阅读风暴,几十年来人们更是被金庸小说所传达出的侠义观所折服。本文从传统文化中对“侠义”的定义谈起,论述金庸的侠义观;重点以射雕三部曲 、 飞狐外传为例,阐述金庸侠义观所包含的“见义勇为,坚守道义” 、 “言出必行,重信然诺” 、“拒绝利诱,坚持正义” 、 “为国为民,民族大义”四大内涵;最终目的是将金庸侠义观与传统侠义

2、精神相对比并分析其进步性。关键词:侠义观; 内涵; 进步性From the point of Jin Yongs martial arts novels of Jin Yongs chivalrous viewAuthors Name: Linghua Zhang Tutor: Jinhua HanABSTRACT:New martial arts novels represented by Jin Yong stir up a novel reading storm in the contemporary literary field. People have been attracted

3、by the chivalrous view conveyed in Jin Yongs novels for decades. This paper discusses from the definition of “chivalrous” 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alks about Jin Yongs definition about “chivalrous”, and uses the example of The Condor Trilogy and Other Tales of the Flying Fox to focuses on the fo

4、ur connotations contained in the chivalrous view which are be ready to help others for a just cause and stick to moral, practice what you preach, refuse to inducements and adhere to justice and “fight for the state and the people”. The ultimat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contrast Jin Yongs chivalrous

5、and the traditional chivalrous spirit and analyze its advancement.KEYWORDS:chivalrous ; connotation; advancement 目 录一、侠义精神与金庸武侠小说 .1(一) “侠”与“义” .1(二)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观 .2二、金庸侠义观的具体内涵 .2(一)见义勇为,坚守道义 .3(二)言出必信,重信然诺 .4(三)拒绝利诱,坚持正义 .5(四)为国为民,民族大义 .6三、金庸侠义观的先进性 .7四、总结 .8注 释 .8参考文献 .81一、侠义精神与金庸武侠小说金庸、梁羽生作为新武侠时期创

6、作的代表,他们的创作对古典武侠时期的创作进行了许多改造,他们的题材范围不再局限于旧武侠小说的门派纷争、镖师与绿林打杀、剑仙斗法,而是较多的展现人民群众的斗争,故事的主人公也开始拥有正常的人格而非仙格。而作为这一时期高潮的代表金庸先生的作品,对这些的变化的体现就更为突出。金庸小说的这些变化是金庸的作品成为这一时期武侠界的扛鼎之作。除此之外,金庸小说之所以受欢迎,与与其所包含的先进的侠义观是分不开的。(一) “侠”与“义”“侠”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曾在辞海中被注释为“扶弱抑强,见义勇为的人” ; 在词源中“侠”是“仗着自己的力量帮助被欺侮者的人或行为” 。尽管对于什么是“侠”众说纷纭,但我们可

7、以看到一个中心词,即“见义勇为” 。金庸在北京大学第二次演讲中也说:“我以为侠的定义可以是见义勇为,拔刀相助这八个字,侠士主持正义,打抱不平。 ”关于“侠”梁羽生先生也曾做过一些解释。他认为,侠是正义的行为,而对大多数人有利的就是正义的行为。从这么多关于“侠”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到古往今来对“侠”的定义不外乎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或行为。那么“义”又是什么呢?同“侠”一样, “义”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孔子就曾在中庸中写道“义者,宜也” 。对此,我们可以从陈拱在儒墨平议中得到解释。在这篇文章中,陈拱说:“而义即是“宜” ;亦即是适当 、 合理的意思。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这样理解“义”就是

8、“适当” “合理” “应该”做的事情。相对于孔子,孟子也进一步阐述了“义” 。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为衡量的标准。如, 孟子离娄下曾这样阐述:通达的人不一定要毎句话都做到守信,做事情不一定非要追求有结果,只要不违背道义就好。可见孟子认为“义”是人们的处世佳绳。由此可见,所谓“义”大概是指人们行为处事的准则或原则。从上述对“侠”与“义”的释义中,我们可以看到从某些方面讲“侠”与“义”是相通的。正如温瑞安曾在谈一书中写到:“侠义精神是一种入世的精神, 替天行道,舍我其谁 。我们可以看到使得“武侠小说”之所以能称之为“武侠” ,便是有了这一个“义”字,这个“义”字便成了“侠”字的要义;只要是

9、“不义”的,便称之为不够义气,是被人们所不齿的,是所有“侠义”所唾弃轻蔑的。由2此,我们可以看出“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 , “侠”与“义”是不可分割的。 “侠”是一种人或行为,而“义”是衡量这种行为的准则或原则。 “侠义”是指做适当的事去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二)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观作家在写自己的作品时往往倾注了自己的情感,体现了自己的观点。金庸在创作武侠小说时也毫不例外的遵循着这一规律,想要写出他的民族国家意识,对人性的看法,但更多的是要体现他的侠义观。从 1955 年的始创书剑恩仇录到 1972 年封笔不在创作,金庸武侠小说无不围绕“侠义”这一题材来写。那么,在金庸的心中,什么能称之

10、为“侠义”呢?在金庸笔下,空有一身豪气,敢于斗狠使勇,或者力可拔山兮,这些都不算作“侠”充其量我们可以称他一声壮士。那些有担当;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是一般的侠士。所以我们读神雕侠侣时看到,杨过独自一人和一只大雕行走江湖,见不平而问之,见不义而责之,见人有难则助之。因此人们赞扬他是“神雕大侠” ,但杨过却坚持不愿意接受那一个“大”字。金庸笔下什么样的人称为“大侠” ,什么样的做法方可堪配“侠义” 。金庸将对侠义的看法都集中诉诸于郭靖身上。郭靖在襄阳与杨过的一段对话中曾说:“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是本份,但这只是侠之小者。江湖上之所以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

11、奋不顾身地驻守襄阳,只盼你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日后名扬天下称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 。 可见,在金庸眼中只有做到了“为国为民”这才能堪配那一个“大”字,被人们称为大侠。 “为国为民”才是侠的最高境界,而“排忧解难,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些是一个侠的本份。金庸眼中的义,不仅表现为忠义,更是一种民族大义。在他笔下的人物身上义气是与生俱来的禀赋,是他们自觉实践的人生追求与理想,是他们英雄气质的核心。金庸笔下英雄的故事就是不同人物行侠仗义的故事。他将让人物的一举一动都冠上了“义”的影子,让他们都要有利于他人,利于国家与民族。因为“侠”与“义”的不可分割性,我们可以看出金庸的“侠义”是指

12、敢于承担、拔刀相助,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的这种精神及这种精神指引下的行为。二、金庸侠义观的具体内涵“侠义”是中国历代侠士精神的灵魂,也是金庸武侠小说的灵魂。金庸作为港台3武侠小说的传奇作者,在对传统小说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力求超越传统武侠小说鬼神色彩浓重,超越私仇相报,依附清官等具有严重局限性的侠义精神,力求从“人”的角度写侠,从“人”的角度看“义” ,在对传统进行继承和创新的过程中,金庸也逐渐有了自己的侠义观,并在围绕“为国为民”这一核心思想的同时,赋予“侠义”更多的内涵。(一)见义勇为,坚守道义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侠义精神的构成要素之一。从历来的武侠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侠的灵魂是

13、义,侠的天职是舍己助人,扶弱济贫,能够为大家排忧解难,面对恶势力对弱者的欺侮敢于上前,这样的举动就可以说是“侠义”之举。这样的“侠义”之举,历来是中国民众最推崇、最尊敬的行为。从孔子、孟子对“侠义”的提倡,到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歌颂的“救人于厄,振人不瞻” ;从拼命三郎石秀救杨雄到三侠五义中的北侠欧阳春、南侠展昭以及白玉堂众兄弟,无不坚守着见义勇为这一古老的的行侠处事原则,因而“见义勇为”四个字落印在读者心中。金庸老先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进行武侠小说的创作时也关注到了“见义勇为”这一命题,因此在他的侠义观中就有了“见义勇为”这一项,在他笔下的侠客身上也就体现了“见义勇为”这一精神。例如笑

14、傲江湖中令狐冲为了救小尼姑仪琳,几次冒着生命危险与武功远高于自己的田伯光周旋, 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面对被众教围困明教的场面,毫不退缩,在光明顶上与六派对决,最后自己也险些丧命这其中神雕侠侣中杨过的行为不得不说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神雕侠侣是金庸 1959 年所著,属“神雕三部曲”系列第二部,故事发生于南宋末年,情节大致上承射雕英雄传 ,主人公杨过幼时个性倔强、脾气顽劣,因此被送到全真教去修武,故事由此展开。杨过虽是恶贯满盈的杨康之子,但幼时便显现侠义精神,在其十三岁时,在嘉兴见李莫愁要掳走陆无双与程英,便出手相救,但因年幼力薄,终未成功,十八岁时,在豺狼谷附近杨过又遇到陆无双遭难,便又出手相救。此时的杨过初入江湖武功平平,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