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和解:一种新的河流伦理观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1143789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向和解:一种新的河流伦理观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走向和解:一种新的河流伦理观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走向和解:一种新的河流伦理观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走向和解:一种新的河流伦理观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走向和解:一种新的河流伦理观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向和解:一种新的河流伦理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和解:一种新的河流伦理观(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向和解:一种新的河流伦理观#TRS_AUTOADD_1237181540343MARGIN-TOP:0px;FONT-SIZE:12pt;MARGIN-BOTTOM:0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TRS_AUTOADD_1237181540343PMARGIN-TOP:0px;FONT-SIZE:12pt;MARGIN-BOTTOM:0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TRS_AUTOADD_1237181540343TDMARGIN-TOP:0px;FONT-SIZE:12pt;MARGIN-BOTTOM:0px;L

2、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TRS_AUTOADD_1237181540343DIVMARGIN-TOP:0px;FONT-SIZE:12pt;MARGIN-BOTTOM:0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TRS_AUTOADD_1237181540343LIMARGIN-TOP:0px;FONT-SIZE:12pt;MARGIN-BOTTOM:0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JSON-: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

3、gin-top:0,margin-botto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

4、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摘要:针对黄河、西北内陆河等河流实际遭受的严重破坏,人类开始反思,提出了“河流生命”的概念,确定了河流伦理的一般原则:作为赋予了人类物质和文化双重生命的自然本体,河流具有超越其工具性用途的独立价值;作为一个为众多生命和物种提供条件的完整的生态系统,河流本身也是一个具有内在尊严的生命共同体;河流不仅是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它本身的存在还应有一个人类不可以、也不应该逾越的界限,即“维持河流生命的基本水量” 。关键词:河流伦理生命1我们对河流做了些什么河流是人类以及许许多多生命伙伴赖以生存的重要因素。她既是壮美多姿的

5、地球形态的主要部分,也是推动和影响大地景观发生变化的不可或缺的力量。河流穿越封闭凝固的山脉,通过千百 XX的搬运和冲淤,在海洋上堆积起一个又一个广袤富饶的平原和近代三角洲,为生命的进化成长提供了辽阔的发展空间。作为地球水文循环的巨大通道,河流以它无与伦比的活力吐故纳新,拾遗补阙,保障了大地整体的水分平衡,滋养着奇妙无比的生物种群。各种不同的河流共同哺乳了人类古老的文明。不同的河流决定了各种不同的文明模式,并主宰着不同模式的文明的命运。在红海、地中海和撒哈拉沙漠所夹持的北非平原,每到夏季,汹涌而至的尼罗河洪峰溢出狭长的河谷;汛期过后,河岸两旁的田野被一层沃土所覆盖。在这片柔软湿润的土地上,诞生了

6、以泛滥农业为依托的包括天文学、几何学、象形文字和建筑艺术在内的古代埃及文明。古埃及被历史学家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在圣经部分情节所发生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从白雪皑皑的群山起源,在奔向波斯湾的曲折历程中,把西亚苦旱之地变成宜农宜牧的生命家园,并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创造了古代人类第二个文明中心巴比伦文明。先后被印度河、恒河所滋润的古代印度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为世界史贡献了史诗、因明学、计数法和令人叹为观止的城市文化。印度文明又称印度河文明、恒河文明。早在 100XX以前,黄河流域就踏上了直立猿人的足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以及宋代以前中央政权的更替,都出现在

7、黄河流域。长期以来,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大江大河构造了蛛网式中心辐射型的中华制度文明和儒道互补、刚柔相济的民族性格,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河流在带给人类灌溉和舟楫之利的同时,它的定期泛滥也给增长中的人类社会带来了灾难。正是在减灾和兴利的双重努力中,古代东方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上层建筑逐步走向成熟。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乌鞘岭以西,直通新疆、西亚,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河西走廊的人工绿洲已经有 2000多年历史了。从汉武帝以来,中央政府对河西地区的管辖正好建立在由“移民实边”所形成的灌溉农业的基础之上。黑河、石羊河、疏勒河三大内陆河水系的渠网开

8、发决定了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的历史转变。然而,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的长期主导下,随着经济社会对自然的干预一步步深化,人与河流的关系正在遭遇空前危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河床抬升,河道断流在刚刚过去的 20世纪,有多少河流在人类手中呻吟挣扎,奄奄一息,甚至悄然消失,徒有其名!流域水系和支流的萎缩直接导致干流水量减少,而不同地区、经济区对干流水量又进行了杀鸡取卵式的瓜分,给许多闻名世界的大江大河造成灭顶之灾。科罗拉多河贯穿墨西哥和美国,在美国境内流经 7个州,因此产生大量用水需求。由于 20世纪 20年代美国政府在制定分水方案时没有预留维持河流生命所必需的基本水量,导致 1997年科罗

9、拉多河断流,从而引发了河道萎缩、水质恶化以及河口湿地锐减、野生生物失去栖息地等一系列生态危机。尼罗河,人类文明最古老的摇篮,近年来也频频断流。受断流影响,河口三角洲大幅度蚀退,滨海区一些房屋建筑受到严重损毁甚至倾覆。尼罗河流经十个国家,各国各自为政,各取所需,所以尼罗河下游复流的希望举步维艰。1997 年,在科罗拉多河断流的同时,黄河也进入自1972年下游断流以来的第 20个年头。这一年,黄河利津水文站长达 226天无水入海,断流河段上延到距入海口 700km开外的河南开封柳园口。黄河断流给河流带来致命威胁,河道泄洪排沙能力削弱,主河槽严重淤积;河流自净能力降低,水质污染度超标。据 2002年

10、黄河水利委员会实施的黄河下游调水调沙原型实验的结果证明:目前,黄河下游防洪大堤内“二级悬河”现象愈发突出,河道横比降远大于纵比降,主河槽呈现“浅碟状” ,平滩流量由过去的m3/s,降为现在的不足m3/s,汛期洪水轻而易举就能越出河槽,形成“横河” 、 “斜河” 、 “滚河” ,直接危及堤防安全。而且,黄河断流切断了河口生态系统的正常循环,黄河口国际湿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受到损害。在中国,内流河的命运更加令人担忧。在许多人眼中,深居内陆的内流河是不被关注的。由于内流河注定不能奔腾入海,它的自生自灭几乎就是必然的。然而,所有的河流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独立的生命。从源头到尾闾,从雪山到湖泊,内流河

11、以它赴汤蹈火的气概,从荒漠中创造出绿洲,从死亡里蒸腾起生机。以浩瀚严酷的中国西部为例,从帕米尔冰川到罗布泊苇荡,从祁连山雪线到居延海红柳,河流所到之处,沙漠披上了绿装,蛮荒书写着文明。作为中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地处欧亚大陆的腹地,曾经创造了“丝绸之路” 、 “楼兰 XX”、 “龟兹文化”等令后世叹为观止的古代绿洲文明。在绵延 1000多公里的塔里木河两岸,这条无与伦比的西部“母亲河”为新疆各族人民开拓了奇迹般的大漠“绿色长廊” ,为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拓展了一个广阔的存活空间。然而,在所有地球物种中,人对资源的占有和对生态的扰乱是第一位的。伴随这一区域人口增加、垦殖业扩大和引水规模无序增

12、长,这一极端干旱区的生命之河已处于急剧的衰退之中。早在20世纪 40年代以前,塔里木河流域的车尔臣河、克里雅河、迪那河、喀什葛河、开都河孔雀河、渭干河等六大源流就与塔里木河干流失去了地表水联系。20 世纪 70年代以来,其干流断流处距通常作为塔河尾闾的台特马湖已达 363公里,距历史上曾经作为塔河尾闾、而今沦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则有千里之遥。这条被肢解的伟大河流,有 96%的径流量消耗在过度开发的中游地带。河西走廊曾经被誉为中国西北的“绿飘带” 。由祁连山雨雪冰川融汇而成的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纵横其间,使这里成为西部旱区中得天独厚的绿洲群,成功阻挡着几大沙漠东进的势头。但由于长期以来

13、对水资源开发过度,加快了三河下游地区荒漠化过程, “绿色走廊”正在蜕变为“风沙走廊” 。根据国际标准,不影响生态环境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率不超过 40%,我国因为水资源紧张,一般采取的标准是 60%70%。而在河西地区,石羊河的总用水量占了水资源总量的 154%,黑河的总用水量占了水资源总量的 95.5%,疏勒河目前是 76.4%,按照规划今后将达到90%左右。河西地区整个水资源长期超限利用,这是造成生态退化、沙暴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事实上,河西三河流域是以下游天然绿洲的收缩和消亡以及河流生命的委顿为代价,换来了中游农业绿洲的畸形扩展和脆弱的繁荣。黑河下游古称“弱水” ,魏文帝曹丕曾经赋诗赞美

14、其“弱水潺潺,落叶翩翩” ;唐代诗人王维在著名的边塞诗使至塞上中描绘了这一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景象。古代弱水居延三角洲河网交织,湖泊浩淼,林草丛生,天然绿洲密布,是匈奴等少数民族游牧生息之地,也是居延黑城文明的发祥地。从 2000多年前汉代移民屯田、首创灌溉农业,到清代大规模修渠引水、开发灌区,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将河西走廊建成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黑河的经济产出越来越多,维持河流生命的生态用水越来越少,至 20世纪 70年代和 90年代,曾经产生过无数诗情画意的黑河尾闾湖东、西居延海相继消失了。干涸的黑河下游和居延海湖盆沦为中国四大沙尘暴中心之一。位于石羊河下游的民勤绿洲一直

15、是阻止腾格里与巴丹吉林两大沙漠汇合的重要屏障。史前时代,石羊河流域曾存在大面积的终闾湖泊猪野泽。自西汉开拓河西以来,石羊河流域土地覆盖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随着以武威为中心的人类定居点向荒野蔓延,农业、工业用水量急剧增加,从而导致下游来水逐年减少。在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的双重制约下,猪野泽逐渐退缩成许多小湖,其中大多数湖泊近百年来已相继干涸消失。目前,除在民勤盆地东北部的白碱湖尚有少量积水外,其它湖泊全部销声匿迹。接踵而来的就是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向民勤绿洲迅速突破。民勤盆地外围现有多达 1万 hm2的流沙和 69个风沙口,每年流沙以 3至 4m的速度向绿洲挺进,严重地段前移速度达 8至 15m,不少曾是良田或丰茂植被的地方,如今已成为“沙漠兵团”的前沿阵地,许多耕地被迫撂荒。一些生态专家断言:民勤将成为中国第二个罗布泊。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疏勒河流域同样令人忧虑。疏勒河上游修建水库后,下游来水减少,河道断流,地下水补给系统失衡,两岸胡杨、红柳林成片枯死。大规模的移民开荒计划加剧了用水矛盾。敦煌月牙泉不断收缩,年水深甚至不足。位于疏勒河最大支流党河下游的敦煌市地表径流告急,持续大量超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漏斗遍布整个敦煌绿洲。2反思:新文明的曙光从以上河流的个案研究不难发现,尽管人们在饱受河水恩惠时往往情不自禁地呼之为“母亲河” ,但出于“人是大地主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