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1143295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3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调研报告(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调研报告为了解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实际情况,我在xx 县妇联及调查乡镇党委、政府的大力协助下,于 XX 年 3月至 4 月,在 xx 县开展了抽样调查工作,深入探讨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总结经验,为促进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意见。1 调研区域基本情况xx 省 xx 县位于 xx 西北部,沅水中下游,素有湘西门户之称。总面积 5852 平方公里,辖 23 个乡镇 65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52 万人,占总人口的 80%;全县共有劳动力 35.5万人,其中女劳动力 15.98 万人,占总劳动力的 45%;少数民族人口近 37 万人,占总

2、人口的 56%。xx 县从 1994 年开始被国家明确为“八.七”扶贫攻坚重点县,也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XX 年,全县农民人平纯收入 1595 元,有贫困人口 12.7 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19.5%。2 调研实施情况xx 县版图面积大,交通又十分落后,考虑到县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笔者分类选取了样本点:一是处于全县最高水平的县城所在镇 xx 镇农村女性;二是 319 国道边乡镇马底驿乡,代表 xx 农村女性劳动力素质中等水平的地方;三是该县边远的贫困乡,也是少数民族乡火场土家族乡,代表该县农村女性劳动力素质较低的水平;四是在该县其他乡镇再专题抽样调查部分农村女性人力资源情况。一共

3、发放农户调查问卷 200 份,专题发放女性劳动力个人资料问卷 100 份。调查采取问卷法收集资料。家庭调查问卷共分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家庭基本情况;二是家庭对教育的评价;三是家庭获得收入的方式、方法。关于女性劳动力个人资料,共分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个人基本情况;二是个人主要经历;三是从事职业、收入来源及生活方式调查。在此次调查中,共发放农户调查问卷 200 份,收回有效问卷 142 份,发放女性劳动力个人资料问卷 100 份,收回有效问卷 93 份。3 农户调查问卷情况3.1 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在收回的有效问卷 142 份中,户主年龄以 30 岁至 49岁为多,有 93 人,占 65.5%;文化程度

4、以初中为最多,有80 人,占 56.3%;高中居其次,33 人,占 23.2%。为独生子女家庭户的 52 户,占 36.6%,有两个子女的有 40 户,占28.2%;有三个以上小孩的户数不多,仅 12 户,占 8.5%。家庭劳动力以夫妇二人为主的有 84 户,占 59.2%。这些农户家庭收入也不尽相同,见表 1。表 1xx 县农户家庭年收入情况统计表单位:元,户年货币收入户数比例%2000 以下17122000-49993625.45000-79992618.38000-10000271910000-299993222.530000 以上42.83.2 农民对教育的看法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xx

5、 县农民对教育的支出在其家庭支出中比例很小,为此,我们专门把他们对教育的看法评价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见表 2。表 2xx 县农民对教育的看法调查表单位:户子女教育程度期望值子女受教育的评价子女受教育的目的程度户数比例评价户数比例目的户数比例大学7855%有用但用处不大2819.7%尽义务5740.1%高中5740.1%为子女能出人头地3121.8%初中64.2%很有用11379.6%无所谓14.2%无用10.7%更多收入2618.3%3.3 农民对阻碍家庭致富原因的看法xx 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作为贫困县的农民,对发家致富难的原因寻求是什么,为此,我专门进行了比较调查。调查结论见表 3。表 3x

6、x 县农民对阻碍家庭致富原因的调查统计表单位:户原因户数比例缺少资金4833.8%缺少技术5438%子女受教育负担太重64.2%土地太少96.3%缺少文化74.9%交通闭塞96.3%其他96.3%4 农村女性劳动力个人资料问卷分析4.1 受访农村女性劳动力个人基本情况在被调查的 225 人中,少数民族 128 人,占 56.9%;婚姻状况,已婚 210 人,未婚 15 人。xx 县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基本情况见调查表 4。表 4xx 县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基本情况调查表单位: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年龄段人数比例%文化程度人数比例%18-20 岁62.7文盲半文盲9421-305524.41-3 年教育12

7、5.331-40 岁9441.84-6 年教育452041-50 岁4620.47-8 年教育5022.250-60 岁219.3完成 9 年义务教育5926.260 岁以上310-11 年教育114.9高中毕业2812.412 年以上114.94.2 女性参与技术培训和外出务工的情况在 225 名受访女性调查中得知,共有 53 人表示参加过各类技术培训,其中参加技术培训的人有 38 人外出务工。现将参加技术培训和外出务工农村女性的情况调查以表格形式表现出来。表 5xx 县农村女性参与技术培训情况调查表单位:名项目人数比例%参参加过技术培训5323.6参与政府部门组织2751与方式参与企业组织

8、1222.6自己寻找培训35.7其他方式参与1120.8参加时间5 天以下815.15-10 天1935.811-30 天1120.830 天以上1528.3培训开支没有开支1120.8100 元以内1120.8100-300 元1324.5300 元以上1834关于外出务工情况:在受访的 225 名女性中,有 87 人占 38.7%有过外出务工经历。有外出务工经历的受访者表示,外出务工她们更多的愿意找老乡介绍或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单独外出毫无目的的情况不多。同时,她们也表示,个人的素质决定了外出务工从事的职业和收入。现将 87 名外出务工农村女性情况调查作一汇总。见表 6:表 6xx 县外出务

9、工农村女性情况调查表单位:名务工情况人数比例%有外出务工经历8738.7参加过各类技术培训3843.8务工地点出省务工7485.1省内务工314.9寻找工作所花费时0 天55.71 天44.62-10 天3135.611-20 天2933.320 天以上1820.8外出务工收入400-800 元5057.5801-1000 元1957.51000 元以上18207从事职业制造业4349.4销售3236.8其他职业1213.8务工职务普通工人6372.4班组长及其他1820.7管理层人员66.95 调查结论通过调查看出,xx 省 xx 县作为贫困地区,其女性在政治、经济、社会地位提高的同时,也反

10、映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还存在一些限制性因素,需要各级各部门引起高度重视。一是教育因素导致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先天不足。首先是贫困地区农村女性自身素质状况偏低,而低层次的教育成为一种恶性循环,她们自身认识不到教育的重要性,让贫困地区众多女性走不出低层次教育低收入低层次教育的循环往复。其次是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影响很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作为贫困地区弱势群体农村女性是首当其冲的受益者,反之亦然。二是经济因素导致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投资不足。作为贫困地区政府的财政,只能够在保工资、保正常运转的前提下,还有剩余资金都投入到民生关注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中去。而其中对教育的

11、投入,主要是保障义务制教育所需经费,对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经费投入,大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若上级财政没有专项资金支持此项工作,人力资源开发只能依靠社会力量和人力资源自身,而这些力量,和政府这种强有力的推手相比,显得微不足道。现阶段,贫困地区各级政府还不能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更加充分的物质保障基础。三是政治因素导致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能力不足。女性参与权力是女性人权的重要内容,但是我国女性参政的比例较小,参与权力的层次低,直接影响到女性人力资源从自身生存和发展出发对社会资源支配权限的实现。四是社会因素导致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动力不足。在贫困地区, “男尊女卑” 、 “男强女弱

12、”等传统思想依然存在,农村女性大部分缺乏成就动机、竞争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同时,社会上对女性的成就期望值不高,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更缺乏社会上、心理上的动力,出现中国的东、中、西部之间,城乡之间人力资源分布不均,结构性矛盾突出。五是法律因素导致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保障不足。从美、日、韩等国人力资源开发成功经验可以看出,其人力资源的开发用法律来促进、保障它的实施和推进。在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法律保障有些滞后和缺失,在人力资源开发上还需要通过超前的法律给于促进和保障。6 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开发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个部门或一个组织能办好的事情

13、,需要多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重视才能取得实质性效果。为此,建议采取以下对策与措施:一是政府加大投入来规范。作为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这一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经济政治全面发展的工作,在现阶段,只有各级政府将其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在经费投入上加大力度,才能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才能对此项工作有实实在在的推动作用。各级应按照分类指导、按实际所需、分层次培训和以实践为中心的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原则来规范,明确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农林、卫生、科技、信息等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为工作主体,形成联席会议制度,促使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在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格局下有大发展。二是建立健

14、全法律来保障。在法治社会下,用法律来保障需要全社会引起高度重视的工作是一个很好的手段,要建立健全以下几种法律法规:第一种是关于全民教育、建立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等方面的法律。我国在国民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可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在关于终身教育、男女平等教育、科技振兴等方面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第二种是关于完善男女平等相关国策方面的法律法规。西方国家已有将家务劳动有偿化作为基本国策的先例,还有关于男女同工不同酬、就业歧视等多方面存在的男女实际不平等问题,应以法律完善。第三是增设相关部门来确保法律实施。德国承认家务劳动的价值并支付报酬,还成立“汉堡经济法庭”来管理此类案

15、件。在我国建议在法院效仿德国建立专门法庭,来管理男女平等这一基本国策的实施。三是优化社会环境来促进。首先是在全国要营造促进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氛围。形成政府重视、部门主导、企业支持、行业行动的全社会关注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氛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增强宣传引导力度、强化各项措施、明确开发目标,促使全社会积极参与这一利国利民的事业。其次是加大女性参政议政的力度。女性参政议政力度的加大,第一要从数量上逐步提升;第二要从层次予以提升;第三要从内涵上赋予更多;第四要从外向度上着力。以女性参政议政能力的提高来加大女性对社会资源支配权限的实现,增强贫困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方向引导、政策支持力度。四是突出农村女性特点来设计。在我国农村,男女不平等、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一定程度占据主导地位,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分工,让众多农村女性难以跨出冲出家庭重要角色的一步。同时,女性自身的生理特点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也不能忽视。针对贫困地区农村女性的特点,我们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如照顾生理周期的用工形式、可以兼顾家庭的开发方式都可以探索和扩大。不能期望一蹴而就,否则,操之过急,方式、方法不当,如伤害了她们参与人力资源开发的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