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苏州学习考察后的几点认识和启示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1143107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赴苏州学习考察后的几点认识和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赴苏州学习考察后的几点认识和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赴苏州学习考察后的几点认识和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赴苏州学习考察后的几点认识和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赴苏州学习考察后的几点认识和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赴苏州学习考察后的几点认识和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赴苏州学习考察后的几点认识和启示(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赴苏州学习考察后的几点认识和启示XX 年 10 月 10 日至 20 日,我参加了省委组织部组织的全省市县组织部长赴苏州培训班。通过学习和考察,感受到了苏州人的新思想、新观念,看到了苏州经济社会的高速度、超常规发展,使我受到了强烈震撼,受益匪浅,感受颇多。一、对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认识苏州之行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苏州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1、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发展是要讲科学的,不是光靠我们头脑想发展就能发展,想怎么发展就能怎么发展的,发展是受它自身的、内在的、必然的规律所制约的。综合考察苏州经济发展历程,可以说,苏州的发展实际上并没有很深的奥

2、秘,它的发展只是遵循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是遵循资本运作规律。苏州的经济基础原来并不怎么好,是一个农业地区、一个小小的旅游城市。在 1978 年的时候,地区生产总值只有 32 亿元,在全国属中等偏下水平。苏州人经过认真思考和分析后认为,苏州要想发展,必须快速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从农村经济走向工业经济。他们充分利用背靠大上海的区位优势,崇尚文化、人文荟萃的文化底蕴,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家庭手工业和人民公社时期办小工厂的经验,把这些汇集起来,找到了发展乡镇企业这条资本原始积累的道路。80 年代末,苏州乡镇企业达到了 16000 多家,十年期间,乡镇企业再造了一个苏州。到了 90

3、年代,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了 1000 亿,初步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奠定了经济腾飞基础。二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到了市场经济时代,苏州认识到私营经济是一个新的增长点,出台了私营经济振兴计划。到 XX 年末,私营企业的登记注册户数发展到 8.26 万户,超过了宁波和温州的总和。这时,苏州的乡镇企业发展遇到了很大困难,最明显的困难就是缺少资本。他们又想到了大搞开发区建设,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近年来,苏州利用内、外资合计达到4500 亿元人民币,一个小小的地级市,国际、国内有几千亿资金投到这个地方,怎么可能不发展?发展怎么会不快?三是遵循科学发展规律。苏州遵循科学发展规律,通过妥善处理

4、强市与富民的关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有强烈发展意识。几天来的考察,感受到苏州人身上有一种强烈的经济发展意识,所到之处人人抓经济,人人懂经济,谈起当地的经济发展都充满自信,都感到自豪,真正做到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机遇,是苏州人的一大特点。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人敏锐地抓住了三次重大发展机遇:一是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基础上,抓住国家经济体制转轨的机遇,彻底进行企业改制;二是在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和观念更新的基础上,抓住国家政策放开的机遇,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取得成功突破;三是在创

5、优环境、重视人才的基础上,抓住了“入世”的机遇,率先步入与国际接轨的经济运行轨道。由于抓住了这三次机遇,使苏州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飞速发展,超过了全国所有的地级市。在 XX 年,苏州市 GDP 达到 3450 亿元,经济总量超过深圳,紧随沪、京、穗列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人均 GDP 超过 7000 美元;全市一般地方预算收入 220 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第四位,其中市区占 42%,县占 58%,城乡发展均衡;全市进出口额为 1032 亿美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第三;实际利用外资额 95 亿美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第一,世界 500 强企业有 96 家在苏州落户。全市仅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6、就有 5 个,省级开发区 11 个,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实属罕见,其中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区,内外资累计投入 1000 亿美元,无论在城镇规划、管理体制、服务体系,还是在社会的和谐稳定、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各个方面均成为全国工业开发区的典范。3、思想解放敢想敢干。通过在苏州的所见所闻不难发现,围绕促进经济发展进行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创新,树立超前意识和风险意识,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是苏州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秘诀之一。苏州昆山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没有任何政策、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尝试着自费搞开发区,一度面临着违规的风险,但最终获得了巨大成功,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并于 1992 年被批准为国家

7、级开发区,成为全国第一家自费、县级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的开发区。他们勇于创新,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运作 3 年,85 次进京,终于又在开发区内办下了出口加工区。通过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的优惠政策,吸引了来自欧、美、日、韩和港台等 37 个国家和地区客商投资的 1200 个项目,总投资额超过 100 亿美元,其中 65%为台资。台商到大陆投资总额有十分之一在昆山,也被誉为台商工业园。昆山市由原来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县,到 XX 年发展成为全国百强县的第一位。张家港市抓住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机遇,自八十年代开始,就到全国抓项目,抓资金,在九十年代迅速崛起。他们超前运作,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全国唯一的内河

8、港型、区港合一、以化工物流为主的保税区。截止 XX年底,累计引进各类企业 2872 家,投资总额 37.2 亿美元,已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的投资载体。说苏州人思想解放,是因为他们从行动上真正落实了邓小平理论精髓“发展才是硬道理” ;说苏州人敢想敢干,是因为我们东北老工业基地还在努力为扭亏为盈、落实再就业政策的前五年,苏州人已经顺利完成了企业转制、企业重组。长期以来,苏州历届政府形成了一套“承担风险取得实效做而不说形成政策推广经验”的发展思路。4、注重环境建设。在苏州投资的外商普遍反映苏州的投资环境、人居环境、自然环境是全国最好的。在改善环境方面,苏州市下了大力气,努力营造公开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方

9、便快捷的交通、通讯环境;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在硬环境建设方面,他们投入巨资搞基础设施建设,把苏州市分为左中右三个区,中间是苏州老城,保持 XX 风貌,发挥历史文化效应;西面是民营企业开发区;东面是新加坡工业园区,构筑了一个新型大城市的框架。几年来城市的交通、服务、公共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 39.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8.6平方米。苏州市区通过了“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验收,常熟荣膺“国际花园城市”称号,昆山市周庄镇、常熟市大义镇等 8 个乡镇建成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同时,为了给外商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娱乐环境,苏州市及其所辖的

10、几个县级市,建设了外商医院、学校、高档宾馆、别墅以及高尔夫球场等高消费娱乐场所。使外商一人投资全家搬来,进得来、留的住、不愿走。在软环境建设方面,苏州市坚持围绕招商引资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干部素质。制定严格规定,要求部门提高办事效率,热情服务,全程服务,坚决杜绝吃、拿、卡、要行为。对所有干部要求,对待投资者要“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相坐,一杯清茶相谈,一份诚心相处。 ”实行首问负责制,客商第一次找到谁,谁就必须全程服务,帮助客商办完全部手续。加大干部培训力度,要求干部要“三会” 、“五懂” 、 “一颗心” ,即会讲普通话、会开车、会电脑;懂政治、经济、业务、经营、法律;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 。

11、总之,在政策环境上, “老板怎么顺心怎么办” ;在法制环境上, “老板怎么安心怎么办” ;在服务环境上, “老板怎么开心怎么办” ,在人文环境上, “老板怎么舒心怎么办” 。5、坚持以人为本。苏南模式是以乡镇企业、集体经济为主,个人收入较广东、浙江要差一些。从本世纪初开始,苏州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富民的重要思路和措施。太仓市璜泾镇为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双带”活动,各级党组织与党员、干部签订合同,规定45 岁以下的党员、干部和镇所有党委成员必须自己办企业,外地转回来的党员、干部也必须办企业,要求党委委员以上的干部必须有小轿车,提出“没有企业不是好党员,没有企业不是好干部,没

12、有企业不能当干部”的口号,鼓励大胆投资。昆山市在全市百姓中实施了“三有工程”和“五道保障线” ,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三有工程”即人人有工作,人人有技能,家家有物业;“五道保障线” ,即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失地保障和拆迁保障。常熟市还提出了发展“五大理念” ,第一理念就是富民优先理念。通过不断完善富民措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4451 元,全市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7460 元。苏州发展经济不以牺牲人的生存环境为代价。他们大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和 ISO14000 体系认证,有 250 家企业获得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市政府规

13、定,沿 XX1 公里内不准搞人工建设,禁止开山采石,禁止开采地下水,禁止在山坡葬坟。近 3 年来,张家港市共劝阻或拒批污染项目 400 多个。二氧化硫、COD 及固体废弃物等的排放,都控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水平。苏州市的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益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两个率先”进展顺利,在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中,已有 15 项指标提前达到目标值要求,提前达标率为 60%。二、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几点启示1、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集中体现。对待发展,我们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应当树立形势逼人,时间不等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14、的危机感。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正在加快,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和储蓄率高的比较优势,面临着国际产业重组加快的外部环境,这些都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县得天独厚的丰富自然资源、省管县的全新体制改革、国家关于“三农”的各项优惠政策、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特殊历史机遇等,为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快跑” ,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我们必须抓住这些机遇,为发展赢得先机。一是搞好开发区建设。苏州市县两级都搞开发区,对城市建设和区域经济拉动作用最大的是开发区,开发区是当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开发区是开放的窗口、工业的载体、招商的战场

15、、经济的增长点、发展的新希望,非抓不可。二是抓好招商引资。XX 年,苏州市招商引资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均列全国第一位,招商引资已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头戏。目前,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在招商,但招商已不是过去那种吃吃饭、喝喝酒、拍拍胸脯、认认兄弟的那种“饭桌”形式了。而是招商者之间的竞争,需要的是具体的优惠政策、好的发展环境和专业的招商队伍。我们要制定和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落实招商引资任务和责任,明确目标,有的放矢,注重实效,放水养鱼,引进专业化的招商人才,充分发挥招商引资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三是发展特色工业。依托优质丰富的矿产、药材、水能、林木、山野菜等资源,加快发

16、展矿泉饮品、矿产能源冶炼、现代中药、绿色农特产品精深加工、新型林木精深加工五大主导产业,壮大特色优势工业产业集群。培育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打造品牌产品,推进和实现工业经济全面、快速、健康发展。四是发展特色农业。以国内外两个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切入点,以强化农村产业化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依托地方特产资源,立足绿色、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创造品牌,紧紧围绕“林、参、蛙、菌、药”主导产业建设生产、加工基地。与龙头加工企业形成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大力发展具有靖宇特色的效益农业、精品畜牧业和土特产品加工业。努力把靖宇建成国际知名矿泉城、生态经济城和红色旅游城。2、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想敢干。苏州之行了解到,八十年代中期,名列全国百强县第二位的昆山市,经济综合实力排在全苏州 5 个县市的末位。由于他们善于抢抓机遇,意识超前,敢想敢干,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现实说明,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就一定要在思想观念上来一个大转变, “超常规”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