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1136255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册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二语文上册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二语文上册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二语文上册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二语文上册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册全册教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高二语上册全册教案第四单元鸿门宴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众所起的重要作用。2、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 ”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此也(耳) ”“何以”两个句式的特点,并比较与现代汉语的不同。3、背诵第三、四段。教学重点1、分析“项羽” 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2、背诵故事的高潮三、四段。教学难点理解“因、如、举、谢、意” 等五个多义词义项,掌握两个句式。时安排:4 时教学步骤第一时一、教学要点:引导学生了解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放录音,范读,以求准确认读。熟读,理解意。二、教学步骤:(1)导语:请学生欣赏两首诗垓下歌

2、项羽力拔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2)作者简介选一学生回忆初中所学史记中的篇目,简介司马迁及史记 ,突出有关常识。可参考后知识卡片“司马迁与史记 ”。(3)背景简介教师讲解:秦末, “天下苦秦久矣 ”,公元前 209 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 ,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后项羽率军西屯军新丰鸿门,扬言

3、同刘邦交战。公元前 206 年 12 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4)放录音,使学生准确认读。学生听录音一遍。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学生自由朗读,借助注释及熟知的言知识理解意(6)布置作业1 掌握本的生字、异读字。2 反复诵读全,熟悉意。3 完成思考和练习一、二。第二时一、教学要点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完成对项羽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说明领袖人物性格事业成败的影响。理清情节发展脉络,熟读一、二、段,背诵三、四段。二、教学步骤(1)全班齐读,抽查正音情况。(2)分组讨论主要人物项羽。提问:项羽的性格特点如何,依据是什么?明确:沽名钓誉,缺乏政治远见

4、;曹无伤告密,立即决定进攻;项伯游说,便放弃进攻。刚愎自用:谋士范增献计,先纳计后食言。宴会上范增举玦,项王不应。胸无城府,有不忍之心;脱口出卖曹无伤,经刘邦一番貌似心诚的话语吹捧,便放弃进攻,对武士樊哙的态度更是如此。寡谋轻信,轻敌自大;对项伯不辨亲疏,对范增置若罔闻。答案不惟一,有理有据即可。提问:项羽的性格特征是如何体现出的?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作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在“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的矛盾中展开情节。对比烘托也是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对刘邦的刻画,突出其善于用人(与项羽约为婚姻,对张良言听计从) 、能言善变、狡诈多端、当机立

5、断(诛杀曹无伤)的性格特征,这些都是为突出主要人物项羽服务的。(3)性格特征对领导人物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试结合分析,作者司马迁在客观冷静的叙述中寄寓了什么样的情感,赞叹、惋惜,抑或兼而有之?(4)选六个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中选两个朗读基础好的学生担任主要角色项羽、刘邦,其他四个学生分别担任范增、项伯、张良、樊哙,由担任项伯的学生读叙述字。教师略作指导:本故事性强,人物形象丰满,朗读应注意突出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及情节发展的张弛有效。()布置作业1 背诵三、四段2 结合学习,谈谈你对项羽这一英雄人物的看法。写一篇随笔。第三时一、教学要点检查背诵。设计探究性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分类归纳言知

6、识,如实词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句式、名句,一一落到实处。二、教学步骤(1)教师示范背诵,或选学生轮流背诵三四段(2)小结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篇, “史圣” 司马迁对中这位失败了的英雄倾注了深厚的感情,使其具有巨大和久远的魅力。项羽用性格的笔写下了只属于他自己的人生篇,无论是暴戾、辉煌还是悲壮,无论是抗鼎拔的人杰,还是自刎乌江的鬼雄。(3)分类归纳言知识(4)名句积累明确: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陈情表教学目的一、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二、引导学生赏析本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

7、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三、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言词语和相关化常识;教学重点、难点一、本写法上的特点:融情于事二、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教学时数:两时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时教学要点:1、指导学生熟读,背诵第一、三段,整体感知大意;2、指导学生积累言词语及相关常识。一、 导入题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的评价导入。二、熟读背诵学生轻声诵读,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三、指导学生朗读全,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第一段:凄苦,悲凉; 第二段:感激,恳切;第三段:真挚,诚恳; 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1、指导学生背诵第一段。2、总起: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父死母嫁-祖母抚养- 少年多病- 无亲

8、无戚-祖母病卧2、熟读第二段。3、指导背诵第三段。孝治大道-不矜名节- 宠命优渥- 祖母病笃-不能废远4、熟读第四段。、讨论:结合上节反复诵读的体会,你认为“情” 在本中有哪几层含意?6、完成后练习第二时教学要点:1、引导学生赏析本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2、引导学生赏析本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一、 导入题二、 赏析构思艺术1、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杀身之祸。2、朗读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

9、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忠后尽孝。三、赏析语言至性之言,悲恻动人四、作品评价通过两个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认识本构思慎密,语言精粹的特点。1、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引导: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2、讨论: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段太尉逸事状教学目的一、识记:柳宗元有关常识, “

10、状” 的知识二、理解本的主旨,体会作者的写作技法三、掌握相关言知识,落实“白、辞、适、以、卒、则” 等词语的多种义项。教学重点、难点一、本写法上的特点:矛盾冲突揭示人物性格二、言词语的积累教学时数:四时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二时教学要点:1、指导学生熟读,整体感知大意;2、指导学生积累言词语及相关常识。一、 导入题以简介作者及“逸事状 ”知识导入。二、熟读大致理解,掌握基本的字词句和特殊句法第三时教学要点:1、引导学生赏析运用矛盾冲突揭示人物性格及倒叙的写作技法;2、引导学生赏析本形象生动的语言。一、 导入题二、 赏析构思艺术1、讨论:是如何记叙段太尉的“逸事状”的?学生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归纳

11、:此取材于真人真事,作者通过三逸事,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暴,关心人民,临财而不苟取的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 2、思考讨论:本的结构如何?是怎样把三逸事串起的?作者花了很多笔墨写其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余音,充分展示了段秀实的刚勇个性。诣营陈辞是这则事的高潮,叙写尤为详细,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收到了见微知著的效果,人物的识见和气节仍光彩逼人。4、思考:试归纳总结本主题思想讨论后明确:本记叙了段太尉一些优秀事迹,并没有抒情、议论,只是具体描写了段秀实的沉着、机智、不畏强暴、爱护人民这些优秀品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安史之乱” 后那些拥兵自重的新军阀对人民的残酷压迫,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

12、会状况的忧虑,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第四时教学要点:1、总结归纳本的人物性格和写作技法;2、讲解讨论早晚练上的作业。一、人物性格分析研讨:写了段太尉的几逸事?各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明确:1 诛杀暴卒 刚正沉勇2 代民偿租 仁慈宽厚3 拒收贿赂 清廉正直二、写作技巧分析1 中写焦令谌如此骄横,其作用是什么?讨论后明确:反衬,从而表现作者褒贬分明、爱憎强烈的感情。2 本在写作技巧上有哪些值得借鉴的?讨论后明确:段太尉逸事状的写作特点大抵可分为三点:一是精心选材,每一事都突出表现主人公思想性格的一个方面;二是用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塑造人物形象,描写生动形象,而不作议论;三是使用倒叙手法,有利于主题突出

13、,结构巧妙。 游褒禅记教学目的:1、学习本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手法。 2、学习本所论述的做任何事要有志向、不盲从、努力向上和“深思慎取”的态度。3、掌握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的用法,特别是“其” 、 “道”、 “名”、 “然”等词的用法。4、熟读背诵,培养阅读言的能力。教学重点:目的 2、3教学难点:目的 1、4。教学设想:1、本的语言比较通俗,可让学生利用注释自己串讲,必要时教师进行点拨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中的一些常用词,除弄清它在本的用法外,还要引导学生联系所学过的篇目及利用查找工具书的方法积累这些词的其他用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3、即事明理的写法,学生比较陌生,所以教学中要

14、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和议论的关系,从而理解作者所阐述的观点。4、诵读是本学习的重点,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读,在诵读中加深对的理解,落实本的背诵要求。总时:3 时第一时教学要点:作者及简介,疏通意。教学步骤:一、导入醉翁亭记 、 岳阳楼记 , “记” 是一种体,指游记。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明确:抓住景物特点,表现水之美。有人曾将游记比作“纸上水 ”。 )二、介绍作者、背景。三、交代本的教学目的及时安排。四、由学生朗读。正音(板书) :褒 冢 华 相 谬 窈 父五、默读,根据注释疏通意。六、由学生复述,串讲。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做些必要的点拨,特别要点出一些重点字词的用法。七、由学生质疑,提出存在

15、的其他问题。八、齐读,巩固词义。九、作业1积累“其” 、 “道” 、 “名” 、 “然”的义项。2熟读,体会叙议结合手法。第二时教学要点:体会叙议结合手法。教学步骤:一、检查上节的重点词语的用法。二、积累词义。指定几位学生把自己所归纳的词义及例句抄写在黑板上,并讲解。三、齐读,理清思路。由学生讨论,明确结构。第三部分(1、2) :记游所见及经过。第二部分(3、4) :写游的心得。第三部分():游的时间及同行者。四、讨论叙议结合的手法。1问:本的叙议是怎样紧密相连的?由学生讨论后明确:(1) 两部分间衔接过渡自然。(2) 记仆碑情况突出“ 花”二字,为后的议论作铺垫。(3) 强调前洞路近、地平、

16、游者众,后洞强调路远、奇险、游者少。为后议论作铺垫。2作者通过记游,阐述了什么观点呢?作者据仆碑得出了要有“深思慎取” 的态度;通过两洞对比,得出了做任何事都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个结论。3本即事明理,借游抒发了内心的感慨。诸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你对作者这一感慨的看法。(本题可由学生自由发言,不求统一。)五、作业。熟读,写一篇读书笔记。第三时教学要点:指导背诵。教学步骤:一、检查上节所讲授的叙议结合的特点及作者的观点。二、启迪思维,深入研究。从游览看,这是一次半途而废的游览。照理,这样的游览并没有多大价值可写,而本却成为一篇传诵千古的名篇,为什么?从中,我们对作之法有什么体会?提示: 1首先要重视的立意,有新意,能启发人们思考。2其次要重视构思布局,使材料与观点有机统一,结构严密。三、指导背诵第三段第三段紧承上,抒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