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1135558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三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三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高三语归去兮辞并序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归去兮辞 并序位于人教版普通高中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必修第二单元。本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抒情散。鉴赏抒情散是一个用心灵去探寻美的历程,需要用心灵去贴近它,去感受它艺术境界的美妙。陶渊明是“田园诗人之祖” 、 “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身上,充盈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个性价值的信念,激荡着儒、道思想交融的厚重内涵。他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信条的最彻底的实践者,是人高洁品行的万世楷模。 归去兮辞是陶渊明的传世名篇:表达了作者辞官归田的强烈愿望和归途上的心情,叙写了田园生活风貌,以及回归田园后的生活乐趣。北宋学家欧阳修曾对这篇作品

2、评价甚高:“晋无,惟陶渊明归去兮辞 一篇而已。 ”读其,我们若穿越其田园诗清新、淳朴的狭巷,扑面而的则是一缕中国古代圣洁、飘逸、浪漫、悠游的隐士遗风。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经过初中阶段及高中语前四模块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言修养。因而摒弃字字落实、句句疏通、讲求语法的传统上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本、引入问题,注重由语言之路径、入学之堂奥。多数学生喜欢陶渊明,如果诱导得当学生是会积极参与的。以前也学过许多陶渊明的诗,对他有一定的了解,基本能把握他诗的平淡自然的艺术特点。而对于他在中所表露出的洁身自好、孤芳自赏、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等人格思想,则让学生在前预习阶段把握即可。但对陶渊明归

3、隐的看法则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思辨能力:既要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又要学会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三、设计思想关于言阅读的教学,高中新标有这样的要求: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言实词、言虚词、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基于此,我确定了预习在这篇言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语新标又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所以,本教学拟将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这样,不仅实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而且,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挖掘,也改变

4、言传统教学中人性缺失的事实。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赏析归去兮辞的艺术特色。2、探讨作家作品和时代潮流、化背景之间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了解鉴赏古代抒情散的一般方法,提高鉴赏其艺术特色的能力。2、通过“陶渊明归隐 ”这一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综合阅读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理解作者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习惯,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揣摩古代抒情散的艺术特色。难点:归去兮辞中陶渊明的归隐

5、的看法。六、教学过程设计前预习阶段(明确任务):1个性阅读:阅读,自主解决言字词的难关,通过查找字典和根据的注释进行翻译全。解决以下问题:(1)了解作家、作品(2)熟读成诵(早读落实)(3)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言基础知识。(4)在以前所学过的陶渊明诗的基础上,如桃花记 五柳先生传 归园田居等,进一步理解作者在中所表露出的洁身自好、孤芳自赏、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等人格思想。2堂分组探究:根据学生自身对内容的了解以及自身的兴趣,把学生分为三个小组,由学生和教师一起讨论确定深入探究的题重点:(1)的抒情手法(2)的平淡自然中见工致的语言风格(3)对陶渊明归隐的看法3、明确探究题成果的展示方式

6、:小论、展示、专题讲座等。新导入:大家很熟悉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吧,屈原面对楚国的政治腐败和自己的政治失败,选择的是宁死不屈,以自投汨罗江表达对当权奸臣的不同流合污、对社会现实的的抗争以及对楚王的忠贞。今天我们要面对的是另外一位同样伟大的诗人,这位诗人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他生长于社会动荡不安的两晋时期,同样面对社会的黑暗和自己仕途的不得意,他又选择了一条怎样的道路呢?(学生都能明确回答)对这两位伟大诗人面对同样的困境而作出的不同的人生选择,我们更欣赏哪种选择呢?也许大家会有不同的看法,我们暂且不加以展开讨论。有一句话说的好:诗言志。诗要表达而且能表达作者的志向和追求,屈原通过他的离骚和其他诗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和精神追求,陶渊明也同样通过他的诗表达了他的思想和人生追求,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29 岁入仕、41岁归隐、63 岁辞逝”的陶渊明的最真的自白归去兮辞 ,分析陶渊明的艺术特色以及谈谈我们如何看待他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