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1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1135537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 1第六社会科学类第一部分六年高考题荟萃一、 (09 年东卷)阅读下面的字,完成 68 题。“断桥”考唐代诗人张祜题杭州孤寺中有“断先桥荒藓合,空院落花深”的诗句,这被视为今日西湖十景之“断桥” 的最早献记录。断桥在南宋咸淳年间因隶属宝祜坊而改称宝祜桥。因“断桥” 不断,当时也出现了用谐音“段桥” 解释为“段家桥”的说法,如周密武林旧事卷五“断桥” 下就说 “又名段家桥”。但因为在 “断桥”不断的问题上没能达成共识,所以后人们围绕“断桥” 的名义问题聚诉纷纭。翻阅典籍,除西湖断桥之外,诗中说道“不断之断桥 ”的还有几例。如金赵秉墓归诗云:“行过断桥沙路黑,忽从电影

2、得前村。 ”明邵经邦断桥诗云:“闻到桥名断,从金勒过。 ”清顾于观南楼四咏诗云:“门前空有断桥在,十日人无款竹扉。 ”可见“不断之断桥 ”在古代是比较常见的,并非杭州西湖所独有。然而桥既不断,为什么称为“断桥” 呢?据考证,这里的 “断桥”实即“簖桥”,而“簖桥” 则是与捕鱼蟹之“簖” 相伴的一种桥,它主要是用协助捕鱼蟹的。每年秋冬之交,螃蟹会进行生殖洄游,到江海交界的浅滩中繁殖后代,渔人便利用螃蟹的这种生活习性加以捕捉。他们把芦蒿、竹竿等编连起的“簖” 插在江河之中,挡住螃蟹向下游行进的路,然后螃蟹必沿“簖” 爬上,以求越过下行,而渔人就在 “簖”侧的桥上捕捉它们(当然也有划船前往捕蟹或收笼

3、的) 。这种捕蟹方法在江南一带尤为常见,陆游稽行有“村村作蟹椴,处处起鱼梁”(“椴”亦可作“簖” )之语。清藩衍桐两浙輶轩续录 载海盐才女李壬由武原至梅里诗云:“沿塘两岸遍桑麻,画舫朝移日又斜。望见簖桥心便喜,急收帆脚到侬家。 ”这里的“ 簖桥”就是指与放置鱼簖、蟹簖有关的桥,这种说法在部分地区至今还有。但因放置鱼簖或蟹簖过多对河流及湖面的水流影响较大,古代官府就已有所限制。近代以,这种捕鱼蟹的方法,随着人工养殖业的兴起而逐渐被淘汰。杭州西湖为钱塘江的泄湖,在中唐以前,钱塘江与西湖的水域连成一片,湖中水流因孤分流,携带的泥沙逐渐形成了“白堤” 。流经孤的两股水流在宝石东南端合流而出, “白堤”

4、 也便成为一道天然“鱼梁”。渔人在 “白堤”东端设簖捕鱼蟹,而且依簖设桥,以方便捕捉鱼蟹和到孤的交通,这样的桥叫做“簖桥” ,也在情理之中。张祜的诗句中写作“簖桥 ”,因为那时 “簖”字或许还没有产生,或许很少有人使用。五代以后,特别是自吴越王钱穆筑垾海塘以,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游的现象消失,渔人也就逐渐不再用簖捕捉鱼蟹了。随着杭州都城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 “断桥” 已失去设簖捕捉鱼蟹功能的本义,但“断桥” 之名却由于人作品的称颂和民间口耳相传而得以沿用。(节选自关长龙“断桥” 考 ,有改动)【注】 金勒:金饰的带嚼子的马笼头,这里借指骑马者。6 下列选项中关于“簖桥” 的说明,不

5、正确的一项是 ( )A“簖桥 ”是与渔人用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捕鱼虾的“ 簖”相伴的一种桥。B“簖桥 ”的主要功能是方便渔人用簖捕捉鱼蟹。“白堤”东端的“簖桥”即今日西湖断桥,原是为方便渔人捕捉鱼蟹而设。D“簖桥 ”在张祜的诗中写作“断桥”的原因是那时“簖” 字可能还没有产生,也可能很少有人使用。答案 7 下列不属于用“簖 ”捕捉鱼蟹的方法逐渐被淘汰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古代官府对在河流及湖面放置鱼簖或蟹簖有所限制。B 近代以,人工养殖业的兴起。五代以后,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流的现象消失了。D 杭州都城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答案 D解析 注意原第四段中“但因放置鱼簖或蟹簖过多对河流

6、及湖面的水流影响较大,古代官府就已有所限制。近代以,这种捕鱼蟹的方法,随着人工养殖业的兴起而逐渐被淘汰。 ”和第五段“ 五代以后,特别是自吴越王钱穆筑垾海塘以,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游的现象消失,渔人也就逐渐不再用簖捕捉鱼蟹了”几个句子。8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意思的一项是 ( )A 唐代诗人张祜的题杭州孤寺是目前所能见到的记载西湖断桥的最早献。B 西湖十景之“ 断桥”在南宋时又称宝祐桥,还曾因“ 断”“ 段” 谐音而被称作“段家桥 ”。第三段列举了赵乘等人的诗,说明除西湖断桥之外,在古代其他地方也有“不断之断桥” 。D 第四段引用海盐才女李壬的诗,说明近代以前江南一带用鱼簖或蟹簖捕鱼蟹的方法很常

7、见。答案 D二、 (09 年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的字,完成 13 题。(1)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 ”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

8、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2)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 ,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 思念

9、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3)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

10、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 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意思的一项是 ( )A 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B 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D 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答案 D解析 D 项有效信息在第一段:“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

11、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从这句话中不能得出李白的诗歌晚唐就不再流行了。本小题逆推错误。2 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意思的一项是 (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B 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 ,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答案 解析 A 项原在第二段:“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

12、的。 ”句中的“ 这 ”指代上一段末所说的即使是李杜的诗歌,流行也有时代性。 “值得欣喜” 的不是将唐诗为宋词元曲取代与流行歌词长盛不衰比较而言的。此题张冠李戴。B 项信息在第二段:“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据此, “感动在心 ”的是人的生活、经历而不是“流行歌词 ”。D 项信在第二段末:“ 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此项言过其实。3 根据原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B 杜甫的诗,可

13、能表现得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D 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答案 B解析 B 项信息在第一段末:“杜甫的诗,可能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此项张冠李戴和强化因果。三、 (09 年江苏卷)阅读下面的字,完成 117 题。说 “异”詹克明你可以侧目异类,白眼异类,但绝不可小视异类。异类可以成为事物的中心。晶莹美丽的珍珠,其中心不过是颗砂粒,正所谓“病蚌成珠

14、 ”。降雨全靠空气中的尘埃作为凝聚中心,倘若天空绝对干净,水汽再多也不会下雨,当然就没有植物和动物,更不可能有人类。同类之物彼此相差无几,谁也难成中心。异类的介入打破了无差异的均衡, “中心”应运而生,有序的体系得以形成。梁好汉一百多,各怀绝技,谁肯服谁?倒是武皆不出众的 “异类”宋公明,凭着“呼保义”“及时雨”的名声坐了第一把交椅。当液体加热到沸点之上,有时高出十几度还不沸腾,就成了过热状态。一旦过热液体受到扰动,瞬时大量汽化,极易发生爆炸。工业生产中为了避免出现“过热” ,常将几粒多孔质的沸石投入高温液体。沸石不断释放的小气泡容纳了液体的饱和蒸气,鼓成大气泡腾出,借此平稳沸腾。过于纯粹的体

15、系在形态转化时很可能出现滞后或过头,导致险象环生,异类的适时参与则可化险为夷。事物需要发展,体系必然转变,异类可以成为伟大转折的突破口。20 世纪初,正是爱因斯坦在假设光速不变的基础上提出相对论,普朗克又提出量子论,才使物理学获得了大发展。正因为他们的异类观念,才使得物理学大大创新。不过,切勿强求“异类” ,最应警惕那种哗众取宠的故作怪异,如父亲逼着体弱女童跑全国、当街裸体自我标榜是行为艺术之类,就是渴求社会认可的假异类、真恶俗。不能容忍异类的现象,时时可见。打工者自不同的地区,农村人与城里人衣饰的差异、口音的不同都可以泾渭分明地用划分同类与异类,更不要说大的方面了。不要把一切原因都归结为漫长

16、的封建帝制,更深刻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国民性” 。蜂拥而上的党同伐异和肆无忌惮的语言暴力,正说明我们缺少起码的宽容心态。一个高度发达、受人尊敬的大国,首先要有宽宏大量的国民气度,最起码要能容忍那些并不妨碍别人、又不违犯法律的异类行为。对于一个健全发展的体系,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下列对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以病蚌成珠的事例说明,砂粒在特定条下成为事物的中心,可以创造美丽的结果。B 作者以天空中水汽凝成雨滴的事实说明,灰尘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积极因素。作者以过热现象中沸石的作用说明,在工业生产中有时需要异类的参与化解体系突变的危险。 D 作者列举父亲逼迫体弱女童跑全国、当街裸体自我标榜是行为艺术的事例,意在批评恶俗的假异类现象。答案 B作者指出人们往往对异类持什么态度?作者认为应该持什么态度?答: 答案 排斥、打压,缺少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