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方法总比问题多》有感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1135168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0.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方法总比问题多》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读《方法总比问题多》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读《方法总比问题多》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方法总比问题多》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方法总比问题多》有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方法总比问题多有感前段时间公司组织学习方法总比问题多这本书,学完之后写了这篇学习体会.吴甘霖先生著的方法总比问题多并没有其他励志书籍一样冗长厚重,全书虽然浅显易懂,但却立意深刻、例证充分,读完引人深思。我想,公司之所以如此用心良苦,一定是想打造不找借口找方法的优秀员工。在我看来,任何借口都是推卸责任。在责任和借口之间,选择责任还是选择借口,体现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职业修养。消极的事物总是拖积极事物的后腿。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或大或小的问题,我们是知难而进还是找借口逃避?在这时候,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为遇到的问题开脱,如果养成了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这样的一种局面:每个人都努力寻找

2、借口来掩盖自己的过失,推卸自己本应承担的责任。“不找借口”看似冷漠,缺乏人情味,但它却可以激发一个人最大的潜能。无论是谁,在人生中,无需任何借口,失败了也罢,做错了也罢,再妙的借口对于事物本身也没有丝毫的用处。许多人生中的失败,何尝不是因为那些一直麻醉着我们的借口?但是不找借口就能解决问题吗?不可以。面对问题,没有借口,没有理由,什么都不说,甚至还不如那些找借口的人,至少那些找借口的人还会去想事情有哪些方面会有发生问题的可能。什么都不说,只能证明,他连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没有。遇到问题不是要先找借口,而应该先充分的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知道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而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话说来谁都明白

3、,可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却真的是这么一个流程吗?不能肯定,很多时候就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这一基础环节上就没有进行好。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沟通渠道匮乏,信息交流不通畅,直接影响到问题的解决。如果企业能够建立起一个通畅良好的沟通平台,大家都能知道问题的原委,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论证解决之道,我想问题的解决速度及解决质量都会很高。只要有问题发生,就会有问题解决的方法,而且还会有不只一个的解决方法,但是方法会源源不断的出来吗?可能会。企业的领导者都会希望自己的员工是办事高手,但是高手们真的会竭尽全力的问公司贡献力量吗?不一定会。尽管现代企业都会强调团队协作、集体观念,但组成团队集体的还是一个个的个体

4、,是个体就会有各自的想法,会否为公司全力工作,就要看公司是否让员工有归属感,团队是否有凝聚力,没有了向心力,什么团队都是一盘散沙,都只能打着各自的算盘。我认为应该强调一种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让所有员工有共同的信念,让所有员工都意识到企业是大家的,企业的问题就是个人的问题,公司遇到的问题不是某几个人的事,是关系到所有公司员工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公司遇到的问题出谋划策,不分你我,同舟共济。更为重要的是,当有一群共同信念的人凝聚在一起,力量是无穷大的。当然我想吴先生写此书的目的不是让我们成天去想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而是让我们彻底消灭问题,进而在问题发生之前就遏制可能发生的状况。主动遏制终究要比被动解决来得轻松、省力。这也正是我所说的,宣扬企业文化,让员工站在企业立场,从自身工作中就想办法遏制问题的发生,这样整个集体才能减少发生问题的可能。我们要找的方法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消灭问题发生的方法。以上就是我在读过方法总比问题多一书后的感想,也许有些跑题,但都是我的真实想法。从来没有如此的从企业的角度去想这么多问题,希望公司领导能多多提供这样的学习和沟通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