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儒家与重农学派经济思想之比较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1134838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汉儒家与重农学派经济思想之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西汉儒家与重农学派经济思想之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西汉儒家与重农学派经济思想之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西汉儒家与重农学派经济思想之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西汉儒家与重农学派经济思想之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汉儒家与重农学派经济思想之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汉儒家与重农学派经济思想之比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汉儒家与重农学派经济思想之比较摘要:西汉盐铁会议期间的“义利之辩”首开中国农商争论的先河,以贤良文学为代表的儒家倡导“崇本抑末”论,奠定了封建帝国重农抑商思想的理论基础。法国“重农学派”是西方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对二者经济思想的比较研究,可以揭示重农思想所产生的特定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关键词:儒家;重农学派;经济思想;比较重农思想贯穿古代中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全局。中国的重农思想萌芽于西周,形成于春秋战国,盛行于西汉。汉昭帝始元六年盐铁会议期间的“义利之辩”首开农商争论的先河,以贤良文学为代表的儒家倡导“崇本抑末”论,奠定了后代封建帝国重农抑商思想的理论基础。法国“重农学派”出现于 18 世纪

2、 50-70 年代,是西方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对二者经济思想的比较研究,不仅可以把握和印证中西方重农思想的异同,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揭示思想所产生的特定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从经济思想的角度考察,贤良文学和重农学派都强调农本商末,主张从立国与治国的高度来重视发展农业。具体而言,两者思想的相似之处,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农业是财富的本源西汉中叶,为巩固封建地主统一政权,汉武帝推行全面的重商主义政策。统制经济虽然暂时缓解了财政危机,但长期战争和繁重的赋税致使民穷财困,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为此, “讫昭帝世,诏郡国举贤良、文学士,问以民所疾苦,于是盐铁议起焉。 ”在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提出“进本退末,广利

3、农业。 ”他们认为“农,天下之大业也”,并明确指出“衣食者民之本也,稼穑者民之务也。二者修,则国富而民安也。 ”在贤良文学看来,农业是富国之本,也是唯一重要的社会生产部门, “夫欲安民富国之道,在于反本,本立而道生” , “耕不强者无以充虚,织不强者无以掩形。 ”由此出发,贤良文学提倡封建政府“强本禁末” ,鼓励和扶持农业生产。 “方今之务,在除饥寒之患,分土地,趣本业,养桑麻,尽地力也。 ”“故非崇仁义无以化民,非力本农无以富邦也。 ”与此类似,法国重农学派也缘起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重商主义政策。路易十四、十五两朝片面强调流通领域,造成农业萧条,农民贫困。为挽救危机,重农主义应运而生。作为重农

4、学派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魁奈将农业视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一切社会收入的基础。他说:“君主和人民绝不能忘记土地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只有农业能够增加财富。 ”“一切利益的本源实际是农业。正是农业供给着原材料,给君主和土地所有者以收入,给僧侣以什一税,给耕作者以利润。正是这种不断地再生产的财富,维持着王国其他一切的阶级。 ”在魁奈看来,农业是工商业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农业荒废,其他产业必将受到损害。 “农业繁荣,其他一切技艺也都兴旺,一旦土地荒芜下来,无论从事水上工作或陆地上工作都将处于垂危的境地。 ”所以, “一切对于农业不利的东西,对于国民和国家是有害的。一切有利于农业的事,也有利于国家和国民。 ”为

5、保障农业的繁荣,必须加强国家对农业的管理。“只有政府决定保护租地农场主,才能使这样的人,巩固他们专门从事农业的决心。 ”由上可知,力主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促使国家重新走向繁荣富强,是贤良文学与重农学派经济思想的主题和中心线索。二、工商无以致富在主张“力耕”的同时,贤良文学竭力否认工商业能以致富,他们认为工商业所带来的“利”并不是真正的财富,它只是社会财富的一种再分配,无助于财富总量的增加。 “故商所以通郁滞,工所以备器械,非治国之本务也。”贤良文学以楚、赵“民淫好末”却“均贫而寡富” ,宋、卫、韩、梁之民“好本稼穑”而“无不家衍人给”为由,强调“利在自惜,不在势居街衢;富在俭力趣时,不在岁司羽

6、鸠。 ”在此基础上,贤良文学将国民按职业划分为农、工、商各个等级。 “古者千室之邑、百乘之家,陶冶工商、四民之求足以相更。故农民不离畦亩而足乎田器;工人不斩伐而足乎材木;陶冶不耕田而足乎粟米。百姓各得其便,而上无事焉。 ”“农”居主导地位,凌驾于“工” 、 “商”之上,显示出在汉代森严的阶级结构中,农业生产者的政治地位要高于手工业者和商人,这是西汉儒家重农抑商思想的现实表现。和贤良文学相似,魁奈从等价交换原则出发,论证了工商业不能增加物质财富。他指出商业只能使财富在地点上发生转移,不可能创造财富;而工业只是把已经存在的各种物资因素结合起来,改变它们的存在形态,并没有增加物资本身。因此, “应当

7、把从土地上生产财富的人们的劳动同在工厂里制造各种制造品的工人的劳动加以区别。前者能生产盈利,后者生产的制造品,其价值仅能与所花的支出相等。 ”以此为基础,魁奈对法国社会进行了阶级划分,他指出当时社会存在着三个阶级:生产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和不生产者阶级。 “生产阶级是耕种土地,逐年再生产国民财富的阶级, “土地所有者阶级,依靠收入,即纯产品来生活,这些纯产品是生产阶级每年从再生产财富中,把它支付给土地所有者阶级的” , “不生产阶级,他们的支出,是从生产阶级取得收入的土地所有者阶级取得的” 。在三个阶级中,生产阶级占首要地位,不生产阶级和土地所有者阶级依附于生产阶级而存在,这种次序明显的阶级划

8、分充分说明工商业是非生产的、不结果实的部门。三、主张自由放任贤良文学继承儒家“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的思想,主张富民之道在于“无为而治” 。针对盐铁官营的诸多弊端,贤良文学进行了猛烈抨击:“今郡国有盐铁,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 ”从盐铁专卖的效果看, “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并未达到“上下俱富”的目的。因此,贤良文学坚决主张废除官营经济,允许民间自由经营。 “与百姓争荐草,与商贾争市利,非所以明主德而相国家也。 ”“公卿诚能自强自忍,食贤良、文学之至言,去权诡,罢利官,一归之于民,亲以周公之道,则天下治而颂声作。 ”西汉儒家反对政府干预的思想,虽然带有民本主义色彩,但其宗旨仍在于巩固

9、封建国家的统治基础。与西汉儒家一样,魁奈强调自由放任是增加社会财富的必要条件,一切垄断和政府管制都是违反“自然秩序”的。 “任何有权力的官吏的介入,都是不适当的,如果无智,甚至更进一步有不良的动机,那就更加危险。 ”“在商业和农业的垄断中,常常会遇到过多的拥护者。国家的各个制造业,在取得垄断的特权中相互破坏。 ”在他看来,自由贸易与市场开放是复兴法国经济的重要手段。 “必须维持商业的完全自由。因为最完全、最确实,对于国民和国家最有利的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的政策,在于保持竞争的完全自由。 ”魁奈反对侵犯个人利益的国家干预思想,满足了力求摆脱重商主义束缚的时代需要,直接催化了古典经济学的诞生。四、提

10、倡农业单一税在财政政策方面,为实现“民富” 、 “百姓足” ,贤良文学主张轻徭薄赋、藏富于民。 “畜民者先厚其业而后求其赡”, “王者不畜聚,下藏于民。 ”在征课对象上,贤良文学提出赋税只限于农产品及农家副业所生产的布帛,并坚持什一之税,反对厚敛。 “什一而借民之力也,丰耗美恶,与民共之。 ”只有“赋敛省而农不失时” ,才能保证国家赋税的顺利实现,这是儒家传统观念“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在西汉时期的集中体现。和贤良文学类似,魁奈同样认为构成国家收入的租税,只应向生产财富的农业征收。 “对于土地所有者,对于君主和全体国民来说,把赋税完全对土地收入直接征收,是有很大利益的。因为所有其他的课税形式

11、都是违反自然秩序的,都是对于再生产和赋税本身有害的,都是会在赋税之上加上赋税的。 ”在魁奈看来,只有耕种土地才能生产纯产品,因而,赋税应该直接从土地的纯产品征收。 “不论商人还是手工业者都不应纳税,只有土地所有者才纳税。 ”为鼓励农业生产,魁奈主张轻税,并提出十分之一税是最公平合理的税率。他说:“合理的租税,就是没有掠夺化的不良课税的租税,每亚尔邦征收十分之一税。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西汉儒家和重农学派的经济思想都是社会激剧变革的产物,是对重商主义政策的直接否定。西汉儒家的重农思想早于重农学派大约两千年,由于时代背景、社会生产方式和阶级立场的差异,二者的本质内容和历史作用迥然不同。在发展农业

12、的具体方式上,重农学派极力主张“扩展大农法,排除小农法” ,即用资本主义大农业代替封建小农经营。魁奈指出“用于种植谷物的土地,应当尽可能地集中在由富裕的租地农场主经营的大农场。因为大农业企业和小农业企业相比,建筑物的维修费较低,生产费用也相应地少得多,而纯产品则多得多。 ”他认为运用资本达到相当规模的资本主义大农业,与分散的封建小农业相比,能够获得更多的剩余产品。为保护租地农场主利益,魁奈提出一切赋税都要向土地所有者征收,对于租地农场主的预付资本应该免税。 “对土地所有权的表面上的推崇,也就变成了对土地私有权的经济上的否定和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肯定。这正是法国革命制定的法律打算实施的办法,也是李嘉

13、图学派的充分发展的现代政治经济学的最终结论。 ”与此不同,贤良文学代表西汉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他们所重视的是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贤良文学提出的发展农业的方案是分土井田,即实行井田制度。 “理民之道,在于节用尚本,分土井田而已。”在小农经济的历史背景下,贤良文学向往“抱布贸丝”的物物交换,反对对外贸易。 “各安其居,乐其谷,甘其食,便其器,是以远方之物不交,而昆由之玉不至。 ”。西汉儒家的经济思想正是并力图保持小农经济的稳定与和谐。综上所述,西汉儒家与重农学派的以农抑商论,其目的都在于挽救病态的封建社会。以魁奈为代表重农学派从农业资本家的立场出发,把对财富的认识由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最

14、早系统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因此,重农学派的经济思想虽然具有封建主义外观,但其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的理解。 ”西汉儒家代表的则是封建社会初期豪族地主阶级利益,他们的重农思想是小农经济与地主阶级封建统治的必然产物,其外观和实质反映的都是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重农思想的发展与实践,引导古代中国走过了漫长的历史道路。重农主义政策的推行,反过来又维持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和封建统治,遏制了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和成长。因此,如果重农学派是在主观上维护封建统治,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开拓道路,那么,西汉儒家的经济思想其主观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在客观上却堵塞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参考文献:1、魁奈经济著作选读M.商务印书馆,1979.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72.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转型期中国市场经济伦理的构建中西方义利思想演进之比较研究”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