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要在“静态”中提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1134675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要在“静态”中提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课要在“静态”中提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课要在“静态”中提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课要在“静态”中提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课要在“静态”中提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要在“静态”中提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课要在“静态”中提效语要在“静态 ”中提效现在一些语堂强调的是“动感” ,多媒体图并茂、有声有色,堂热闹非凡,为的是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尤其是公开,评的标准也是学生动态如何。其实高效的堂不一定是热闹的堂,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的过程需要“ 静思”,如果没有思考内化,学生便成了堂走马观花的匆匆过客。学生对本传递的信息没有静思咀嚼,那么堂就成了表面“繁荣” 的低效堂。语教学应该给学生留出静思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感悟语言字的美,领会作者表达的情,掌握语言表达技巧。 一、静读,进入学习角色 语教学中,读是有效的学习方式。很多教师在堂上会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如小组比赛读,比的

2、就是哪个小组声音最大。余秋雨曾经说过:“阅读是个人的事,字字句句都要由自己的心灵去默默感应,很多重要的感受无法诉诸言表。 ”这句话说明有时阅读“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堂上教师要多安排学生默读,让学生一边读,一边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传递的情感。 苏教版语教材七年级上册社戏一,中人物的年龄和学生相仿,学生与中主人公有着相似的志趣与心理,如果教师安排学生默读感悟,学生可以把自己也融入到本描写中,随着作者的描写徜徉在朦胧夜色中,偷豆的情节更会让学生流连不已。中几个小伙伴的淳朴、善良无需教师分析讲解,学生在静读中完全可以感受得到。“双喜”的无私更会打动学生的心,情感教育在静读中也得以实现。 静读,是

3、阅读的一种形式,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安排静读时间,做好静读指导,如指导学生勾画、批注等,让学生在静读中有更多的收获。 二、静思,品味内涵 静思是堂的核心,静思的过程是学生汲取、消化知识的过程。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发散思维,静思的主题,升华认识。笔者在听的时候经常遇到“赶时间 ”的教师,他们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很短,急不可耐地把答案展示出,然后赶下一个问题,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师安排的堂环节,没有时间品味语言字。这样的堂虽然比较完整,却没有效果。让学生感悟透出的思想,应以“静思”为前提。尤其是一些写景的,更需要让学生静思、品味。 教师在教学苏教版语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彩的四季”

4、时,要让学生在静思中体会春的盎然、夏的热情、冬的响晴以及三峡水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色。 春一中有很多经典描写,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嫩嫩的,绿绿的”等,教师要让学生在静思中体会,只有让学生静思、品味,才能使学生真切感受春天小草萌发的情态。该拟人手法和叠词的运用,需要学生细品、内化。 静思,是加深理解的过程。只要学生在思考中有突破,并且通过解疑、释疑不断加深对的理解,就是有效思考。 三、静听,调动学生思维 学生除了静读、静思,还需要教师的点拨,教师在讲授时,学生需要静听。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听” 的氛围,引导学生步人本的字里行间,与作者的心灵进行对话。 语教学就是要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但

5、是大多数学生“听力”较差,捕捉信息的能力不够,不能有效总结所听的内容。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听力” 训练,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从教师的语气、语调中体会感情。每一节,教师在讲解重点时都要组织学生认真听记。教师还要抽出时间,读外的内容给学生听,可以是片段,也可以是整篇,学生听后要有总结感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类阅读,通过一组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静听,也是语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安静的堂中只要学生的思维在动,就是高效堂。 四、静写,提高表达能力 目前语堂的写作训练大多集中在作上。教师应该把写的环节安排在每一节中。静写,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拓展延伸,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学生刚开始进

6、行写作训练时,会有畏难情绪,教师在训练时可以从仿写句子开始,仿写句子是语言训练的有效方式。 春一有大量的比喻、拟人的句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仿写。如让学生研读最后三段:“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并引导学生运用比喻和拟人相结合的方法仿写。仿写是为了创新,在仿写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有所创新,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静写,最好有时间限制,有时间限制可以快速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集中精力学习。限时训练还可以增强学生考试时的应变能力,提高答题量。 高效堂不仅要靠热闹的组织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更要给学生提供静思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内化所学习的内容。在沉静的堂上,学生更能感悟经典作品带的心灵震撼,受到情感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