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经验材料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1134551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0.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街道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经验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街道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经验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街道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经验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街道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经验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街道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经验材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街道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经验材料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重大社会课题,也是建设两型街道的重要抓手。作为首批重点示范单位之一,我街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按照点面结合、项目推进、创新举措、总结经验的原则,以“四化四联”为抓手,着力破解各种难题,全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点的社会管理创新新路子,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出台有关政策措施,推进形成长效机制。编制了XX 年度 xx 街道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实施方案 、 xx 街道社会管理创新实施办法 、 社会管理中心管理制度 、 社会组织培育监督管理办法和社会组织帮扶办法 ,就改革的目标、任务、路线图和时间表进行了明确,其中,

2、 方案已经开福区人民政府通过并发文。二、强力推进信息化支撑,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序转型。街道社区是政府管理的基层组织,是承载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神经末梢,是连接政府和公众“信息公路”的“最后一公里” 。为此,我们依托区“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信息系统” ,建立了一个平台受理反馈,一个流程处置到底,一个机制考核落实的工作系统。同时研发了网格移动终端 PDA,实现了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与各科室、11 个社区工作、56 个网格之间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我们在信息指挥中心建立了辖区总视频监控平台,将“网格化社会化管理服务信息系统”中的地域立体图与辖区监控探头有效对接,围绕道路交通、公共设施、市容市貌、突发

3、事件等24 小时实时监控。在固定视频监控设备不能覆盖的区域,由专人通过移动视频单兵器材,进行巡回监控,构建了固定证据、迅速调度、协调联动、处置到位的工作机制。通过快速应急联动处置机制和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街道、社区网格事务基本实现了在线网络电子处理,大大提升了处置效率,节约了纸张等物力、人力资源,也节省了不必要的经费开支,进而促进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有序转型。三、发挥协会作用,构建两型社会建设。近年来,为促进街道的持续、全面发展,街道工委、办事处十分重视调动群众积极性参与到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一是成立两型社会组织。以社会管理创新为平台,成立了社会组织培育管理中心,负责统筹全街的社会组织孵化、培育、

4、发展工作。目前,我们将辖区内的社会组织划归民办非盈利单位、社会团体、互助会、群众自治协会四大类,现全街有艺术团、书画协会、环保协会、亲子协会等各社区社会组织 40 多家。结合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际,重点有序培育扶持社区两型社会组织建设。如金帆社区的门店节能协会,丝茅冲的花季护航协会、左岸的科普协会等。二是在社区营造浓厚的“两型”氛围,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监督保障。协会工作能有效地培养社区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将使居民自发、自觉地关心和爱护社区的环境,由此所形成的氛围将使社区的舆论与监督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从而有力地抑制和消除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现象和行为。三是培养积极的“两型”市民,为“两型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这些协会主要按照居民自己的喜好来开展宣传与教育活动,如开展青少年科普宣传、社区“爱心树”认养等群众参与性高的活动,有效地提升居民的“两型社会”意识、普及环保节能知识,培养环保节能习惯,使其真正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的积极主体,为“两型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今年,建成的 xx 地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中心面积800 平方米,分为 xx 信息指挥中心、社会服务中心、社会组织培育中心、群众工作中心四大功能区,行使着八大职能,是街道社会管理的总抓手,被列为全区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单位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