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闻宣传入人心保鲜活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1133266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2.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新闻宣传入人心保鲜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让新闻宣传入人心保鲜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让新闻宣传入人心保鲜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让新闻宣传入人心保鲜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让新闻宣传入人心保鲜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新闻宣传入人心保鲜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新闻宣传入人心保鲜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新闻宣传入人心保鲜活让新闻宣传入人心保鲜活襄阳市 XX 资源局开门语?一、编发“XX 导读” ,共享新闻宣传的成果新闻宣传工作是围绕 XX 部门中心工作进行的,通讯员每天动脑筋、花心思撰写新闻稿件,稿件被采用才能体现宣传成果。为避免这些成果“养在深闺无人知” ,在领导们的支持下,我通过编发“XX 导读”进行自我宣传。读业内杂志、看身边报纸、阅相关新闻已经成为我每天的日常工作,每每看到有湖北省各地消息总要停下目光,认真看上几眼,心中也不禁自豪,湖北又上稿了。发现有襄阳市的稿件更是不会放过通过 QQ 宣传群和信息机以短息形式,将“XX 导读”播发给系统领导和宣传人员。别小看这每天几条小小的短信,

2、起到的作用是不小的:一是节省阅报时间。系统内的领导和同志们通过“XX 导读”发送的标题内容,就大致了解每天发生的 XX 新闻内容,并且可以直接找到与自身业务相关和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过滤掉无关内容,节约时间。二是营造宣传氛围。潜移默化地使大家自觉产生宣传意识、提高大家对 XX 相关信息的关注度和快速反应能力。对有写作爱好的同志起到启发作用,对后进单位也有督促提醒作用,从而激发更多的同志参与新闻写作。一次,一位领导拿着手机来对我说:“你这导读里说三年未办完土地证的事不实,要赶紧通过媒体解释清楚。 ”原来,那个报道中所说办了三年的土地证是在物业环节耽误了,第二天我们就通过报纸澄清了事实,消除了读者对

3、 XX 部门的误解。三是宣传撰稿作者。撰稿人通过“XX 导读”可及时了解到用稿时间、刊物、版面等信息。同时,对撰稿人的写作水平和能力也是一种宣传,系统内的领导们也可通过导读知道哪些同志爱写稿、能写稿。四是提高用稿机率。一些报刊的编辑在看到襄阳市的“XX 导读”后,觉得有些稿件适合自己的版面,给我留言约稿,为系统内的同志上稿也创造了一些机会。二、利用网络平台搭建新闻宣传的桥梁我市 XX 系统的通讯员队伍早在 XX 年利用省厅组织新闻业务培训的机会时就初步建立,同时也创建了全市范围的 QQ 宣传群,在搭建本地信息交流平台的基础上,我还先后加入XX 报乡镇周刊群、法制周刊群、省厅信息群、杂志群等群体

4、,从而获取更多的征稿信息、新闻业务知识。让我受益最多的是 XX 报的 QQ 群,在这个群里有来自各个版面的编辑老师,他们在群里开展的各种新闻业务活动,都很新颖独特,有时是专题在线问答;有时是错别字纠正讨论;有时是改稿心得交流;有时还会发起用稿投票。群里分成若干改稿小组,群友们互相改稿,既减轻编辑的看稿负担,又使群友们促进提高写稿水平。同时,群里还不时发送征稿信息、版面策划,让群友们有的放矢。看到征稿消息时,我都会转发到省群、市群与大家分享。在襄阳的 QQ 宣传群里,我加进了部、省、市各路编辑、全市通讯员和经常在报上看到大名的写作爱好者,还有一部分是来自全市各个基层所的所长们,基层所成功解决了一

5、起纠纷、排查了一个地灾隐患、制止了一宗违法案件都可能成为好新闻的“原料” ,因为来源于基层的业务新闻才最鲜活。因为有了网络的帮助,我的新闻眼界更加广阔,信息交流更加八面玲珑。今年“三八”节前夕,我在 QQ 群里看到乡镇周刊征稿,要求写基础所里的女同志,我想起了群里的一位基层所女所长,我通过 QQ 与她拉起家常来,从聊天中我获得了很多所长工作中的很多具体事例,使一篇“心系百姓的”在 XX 报上投稿即用。三、亲临现场感受,保持新闻鲜活在新闻报道中,很多写作高手将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闭门”也能造出“好车” ,达到“出门合辙”的巧妙功效。然而在日常的采访中,我体会到如果能亲临新闻现场感受事件过程,写

6、出的稿件会更加鲜活、更有灵气。一次,在改造的项目现场补拍用于作视频的资料画面,现场的土地被机械平整的一望无垠,一辆拖拉机停在路旁,一位农民大哥正用铁锹往地里掷稻草,我们路过时随口问道:“这么冷的天,往地里扔这个干嘛?” ,那人答:“这次工程还有一次翻垦就要交工了,我这地趁这时候撒进去,有机械帮忙翻垦,可以当肥料呢。 ”回来后,我把我们的对话记录下来,略加修饰后就投了稿,一篇人勤春来早的报道出乎意料地被省厅杂志刊用了。由此可见亲临现场的新闻保证了“原味”显出“鲜活” ,我们每位通讯员都应保持敏锐获取信息的嗅觉,不要忽视了一些简易的交谈,就在这样一些平凡的言语中,也能找出新闻的闪光点。四、不轻视小

7、线索,捕捉小新闻的大价值XX 年夏天,一位电台记者跟我联系,他听说东津镇发生了塌陷。当时正是地灾易发期,我想,东津多属平原,即使塌陷也比不上保康那些山区吧,室外气温近 40 度,加上事发地路途遥远,我决定放弃实地采访。可是快下班时,有个老百姓打来电话,反映东津塌陷受灾严重,始终没有部门来管管,电话里恳求的声音让我们下决心克服困难前行,当天下午我和电台记者顶着烈日进行了采访。我和记者从塌陷区磕磕绊绊的走过一趟,大约百米长的塌陷区走了近一个小时,一排依河而生的十米高的树木东倒西歪,村民房屋塌陷落差最大达到 5 米,房屋损毁严重。采访途中我发现,在受灾区有很多 XX 部门工作的痕迹,设置的警戒线、敲

8、钉的提示牌、醒目的警告语,为了稳定村民的情绪,XX 所还进行了受灾原因的分析宣传。由于塌陷面积大,治理成本高,为彻底消除隐患,受灾村民将进行搬迁,很短的时间里,XX 部门已经为灾民选定了新的宅基地。当时我的感受是,XX 部门做了这么多事,却没有宣传出来,造成百姓受灾没人管的误会,很不应该。第二天,我市各大媒体对东津塌陷事件进行了报道,搜狐网、中国产经信息网、荆楚网等大型网站对该报道纷纷转载。报道也引起了当地政府进一步重视程度,多部门为受灾群众伸出了援手。这次的采访提醒我,对新闻线索要多问一句、多跑一步,不要轻易放弃,如同行记者所说:“XX 部门做的事真不少,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啊,今天要是不来,

9、这个报道就错过了,更关键的是可能还会错过老百姓对政府、对媒体的信任和信心啊。 ”五、灵活处理“无音稿” ,把准时机再激活投出去的稿件谁也不能保证百发百中,但不要轻易放弃落榜的“无音”稿件。记得 XX 年,在日报上曾展开过一次“私埋建坟,乱占耕地”的大讨论,社会各界对占耕地建坟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由于与 XX 相关,我也参与其中发表观点,并得以在系列报道中刊发。我将这些内容整理后,信心满满的将稿件投向XX 资源报 ,却是石沉大海,没有回应,让我沮丧不已。第二年的清明节前夕,我偶然看到XX 资源报就“坟墓乱占耕地”的话题正在征稿,我将稿件整理后再次投稿,没几天XX 报的老师就给我打来电话,讯问了相关的一些问题,并和气和我讨论发稿的形式。XX 年 4 月 5 日,我的稿件“怎样遏制乱占建坟?”以读者来信的形式见报了,落榜的稿件再次被激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