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领导法治思维在依法行政中的定位反思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1132881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领导法治思维在依法行政中的定位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行政领导法治思维在依法行政中的定位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行政领导法治思维在依法行政中的定位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行政领导法治思维在依法行政中的定位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行政领导法治思维在依法行政中的定位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领导法治思维在依法行政中的定位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领导法治思维在依法行政中的定位反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政领导法治思维在依法行政中的定位反思行政领导法治思维在依法行政中的定位反思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方略,宪法法律至上更是要求行政领导在依法行政工作中要具有法治思维。国务院早在 XX 年就出台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对依法行政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法治是治国执政的基本方式” ,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而行政领导又在依法行政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培养行政领导的法治思维就成为依法行政工作有效推进的关键。一、行政领导法治思维的内涵及其在依法行政体系中应有的定位法治思维从字面上理解是指这样一种

2、思维,即就是凡事能够首先想到运用法律的一种思维方式。主流观点认为所谓“法治思维” ,是指执政者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逻辑对所遇到或所要处理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形成结论、决定的思想认识活动与过程。1这实质上是一种形式意义上的法治思维,而本文所探讨的行政领导的法治思维应当是实质意义上的法治思维,是“社会意义上的法治思维” ,进一步要求在形式法治思维的基础上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理念为内容之思维。具体到依法行政体系中则要求行政领导在依法行政工作中的任务不仅仅是保障治下民众生存权、发展权,更是必须创造适合于社会正义与积极实现人民基本权利之各种条件,以追求更

3、加公平、合理、和谐的人类生活。目前,我国虽已经初步建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依法行政的理念并未被行政领导所普遍接受,法律法规也经常被看作是实用的工具,越权决策、违规决策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对法律的尊重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就连当下大力推行的行政领导学法制度或多或少口号大于实际效果,以至于行政领导对于法律的实施效果变得模糊和不再关心。本文认为行政领导的法治思维是宪法法律至上在依法行政体系中的具体要求,法治思维应当作为行政领导在依法行政工作体系中的指导思维,这种思维应当是具体的、清晰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简单学习一下法律,听几次法律讲座就能说自己具备了法治思维。法治思维要求行政领导在行使

4、行政管理权时应当注意在整个决策、执行和解纷的过程中随时和不断审视其行为是否符合这些要求:目的合法、权限合法、内容合法、手段合法、程序合法。2而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要求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宪法法律的理念,从维护治下民众的基本权利出发,为民服务,以此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可以说依法行政要求行政领导应当具有法治思维,因此具有行政决策权的行政领导能否将法治思维作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指导思维,则成为后者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二、行政领导法治思维的必要性分析上文分析了行政领导法治思维的内涵,并明确了其在依法行政体系中的定位。基于行政机关公共权力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适当探讨,论证

5、行政领导具备法治思维的必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党建研讨会上强调,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定要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处理坚持和发展、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发展的外延应该说是涵盖了自然界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需要政府能够运用一个基本的准则去处理各种关系,而且这个准则应该是公平正义的,法律天然的符合了这个准则的要求,所以培养政府行政领导具备一定的法治思维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需要依法治国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

6、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由此可见,依法治国核心是依法执政。基于行政领导在政府中的权威性考量,行政领导具备一定的法治思维不仅可以作出合法决策,规范本级政府公共权力的行使,而且会产生良好的示范作用,创造本区域内良好的法制氛围。所以,这也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需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反腐倡廉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党要始终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下最大气力解决好消极腐败问题,确保党始终同人

7、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这既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也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求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体系所确立的法律制度以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要求。这也要求行政领导具备一定的法治思维。三、培养行政领导法治思维的可行路径行政领导法治思维对于推动政府行政管理的依法有序进行,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然而,行政领导法治思维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循序渐进,不断深化。营造良好的学法环境培养行政领导法治思维,首先需要营造良好的学法环境。良好的学法环境与行政领导的法治思维具有一定的互动性,良好的学法环境可以

8、为行政领导创造良好的学法氛围,帮助其更好更快的培养法治思维。这里的学法环境大致包括依法治国的舆论宣传、行政领导的学法制度、科学的干部考核选拔机制等,可以让行政领导产生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治思维的推动力,并易于其理解法律知识,运用法律思维应对和处理问题。锻炼良好的用法能力在良好的学法环境中,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对于培养行政领导的法治思维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让行政领导学会从法律的角度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锻炼行政领导良好的用法能力深化其法治的思维。从这个角度来讲,典型教学事例的法律模拟应对以及政府法制部门对政府决策进行法律审查,给出意见和建议供行政领导参考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锻

9、炼行政领导良好的用法能力。传播良好的法治文化行政领导学会从法律角度分析和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说明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治思维,但这应该是属于较浅层次的要求。基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等对于行政领导的高要求,还需要行政领导能够善用法治思维,将法治思维内化为自身的一项基本素质与能力。通过自身的表率作用在本区域内传播良好的法治文化,提升本级政府全体人员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的法治思维,反过来也会促进行政领导法治思维向较高层次去发展。建立严格的责任机制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严格的监督是防止领导干部法外行事,避免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的重要途径。所以,建立严格的责任机制,对于政府行政管理中出现的违反法律的行政行为,启动倒查机制,进行责任追究,追究落实到人,可以加强监督,在一定程度上让行政领导加深对法治的认识,进一步强化其法治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