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探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1130472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信息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网络信息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网络信息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网络信息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网络信息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信息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信息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探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信息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探究摘要:学生工作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结合新形势下的特点,描述了网络办公的优点。网络给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使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面临新的挑战。积极探索新时期网络条件下学生管理的对策,以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关键词:网络信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现在我国的高职院校的学生信息管理水平普遍不高,有的还停留在纸质基础上,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例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这种管理手段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浪费了许多手的人力和物力。在当今信息时代这种传统的

2、管理方法必然被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管理系统所代替。作为资源的一种,网络信息资源具有与其他信息资源相同的共性,即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形态,具有一定量的积累,通过它也可以作为一种生产和生活资源,为社会创造财富。但是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不同于以往任何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下,信息以计算机可识别的方式存储于网络的某一节点上,并且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时候快速的查找到相应信息。下面就对新形式下的学生工作管理进行探究。一、网络信息的特点第一,共享性。实现了资源最广泛的共享,参与管理的部门或教师不仅仅局限于一所学校、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可以通过 Internet 网汇集全国乃至世界上最优秀的管理方法来进行管理。

3、第二,多向性。提供了各个学科、各项工作、各个环节、各类人员、各种要素之间联系的信息通道,而且这种联系是多向性的,不厌其繁的,有利于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设计、管理和综合利用,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发、设计、管理。第三,高效性。基于高带宽、高速率网络,是典型的信息高速公路,保证了联系的快速、全面、准确,有利于教育信息资源的检索、处理和传递。第四,及时性。Internet 是目前人类克服空间和时间限制,以最快速度传递信息的最佳手段,可以提供当前最新的管理要求和方法、教学内容、最新的信息资源。第五,交互性。满足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家长与教师之间方便的交流与联系,学生的各种问题能够尽快地得

4、到解答,对同一个问题探索不同的求解方案,对学生来说更具有挑战性,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二、网络办公的优点节约成本除了“省力”外, “省钱”也是机关采用网络互联办公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网络互联就像一台无形的截流阀,在不知不觉为政府机关节约了大量资源,削减巨额办公经费。既然是网络电子文件,那么节约资源自然首先从节省纸张开始。实行网络化办公使得纸质文件大量减少,随之而来的印刷、用纸等办公费用也相应缩减。而电子文件的使用及网络互联的开通,则节约了发送纸质文件所需的邮资、路费、通讯费和人力,不仅有效提高了办公效率,而且节省了大量相关办公开支。此外,随着电子文件的增多,纸质文件的减少,也将使各级政府部

5、门在解决大量“文山”问题上节约大量人力和空间。实现移动办公、异地办公、协同办公提高效率、信息共享、协同办公是大多数机关、部门实行无纸化办公的最主要的出发点。许多原本繁杂冗余的工作都在手指的点击下轻松完成。网络办公,主要是在内部局域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通过采用网络互联后,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采用这种网络办公方式的主要出发点是提高工作效率。这种办公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负担。三、网络信息普及给传统学生工作管理带来新的问题当今社会,信息革命的浪潮正推动生活方式、社会文化机制、价值观念的变革。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大学生上网的人数日趋增多,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

6、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趋向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学生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部分学生沉湎于上网,甚至深陷网上交友、网恋而不可自拔,网上的一些不健康内容对学生思想产生侵蚀。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 “淹没”了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污染着学生思想教育环境,使学校教育者所要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很难在学生头脑中沉积。部分学生的网络沉迷,也严重影响着学生工作管理的正常开展。除此之外,还存在以下问题。转型不适症网络发展的速度叫人欣喜也叫人担忧,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从传统模式向信息化的过渡使得管理工作没有了束缚,但如此便也会有随之而来的麻烦,因为突然地由重到轻,就会短时间地失去重心,因

7、找不到平衡点而不知所措,反映在具体情况上来讲,就是会在传统和信息化两种模式间徘徊不定,抑或者偏向保守,抑或者过于激进,如此都会不利于信息化的良好发展,甚至会给管理工作带来损害或不可预见的麻烦。事实上任何一种事物的转型都会经历不同程度地不适症,但过去没有任何一种新事物有如信息化技术如此之快地发展速度,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势,这无疑使得任何一个接受这种技术的人在心理上都欠缺足够的准备,一下子脱离了传统的管理模式,面对新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既要做到不盲目依赖,又深信不疑,这种心理上的变革也不亚于技术上的变革,甚至应当引起更加高度的重视。互动问题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的对象始终是学生,随着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

8、,学生工作管理者通过信息化系统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管理者、信息化系统和被管理者三者之间已经被无形、却又牢牢地捆绑在了一起,缺其一者,都无法使管理工作顺利完成。因此,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良好地互动是完成管理工作最有效的方法。而在这个互动过程中,由于受学校资源设备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往往容易造成学生被管理者角色的缺席,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互动,那所谓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事实上也就是名存实亡,徒有形式,这不仅严重违背了学生工作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也是使管理工作本身陷入僵化,最终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完成,从而阻碍学校的发展。然而,从信息化系统管理最初进入校园到目前为止,这样的

9、问题却始终存在,尤其是对办学条件相对较弱的高校,更是无可避免。四、推进完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的对策转变观念,敢于创新网络覆盖全球,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来讲,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下的管理工作,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信息化管理道路,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在高职院校综合实力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所以作为高职院校、作为学生工作的管理者来讲必须认清当前形势,彻底地转变观念。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办好各级各类教育,必须做好的工作之一就是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显然,搞好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正是对

10、这一创新工作最有力的实施,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继续牢牢地坚持创新原则,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致力于把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完善到最优化。达到这种优化程度,技术上的创新固然是至关重要的,但观念的创新也一定跟上,只有如此信息化管理才会做到无懈可击。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坚持创新,也并不意味着要全面摒弃传统,在坚持信息化管理的前提下,高职院校仍然可以将过去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巧妙地应用其中,使得管理工作不会过分地依赖于信息化,能够在信息化系统里边做到游刃有余。坚持以人为本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要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所有的一切必须围绕学生的发展和满意度来展开。在管理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

11、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社会阅历、文化修养等因素,方法使用上因人而异,既考虑学生思想动态、心理变化的共性,又考虑学生不同性格特点、文化素质、道德水平的差异性,是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管理。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便捷的服务,同时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管理工作,与管理者进行有效地互动。一是学校机房应当基本满足学生的需求,提供足量的计算机,延长开放时间,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快速地达成上机目的。二是宿舍开通宽带,校园网全面覆盖校园,使学生能够在校园范围随时随地应用网络学习、工作和生活。三是为学生提供优良地应用系统,让学生真

12、正享受到方便快捷实用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四是实行网络资源人性化管理,放宽对学生网络生活的监督尺度,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地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理所应当地成为新事物和新资讯的最快接受者,而这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的网络环境和信息化管理,作为学校应该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不断变化发展的新情况,适时地优化管理系统。只要学校管理者真正秉承“把学生放在首位”的原则,坚持“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任何技术上的难题都是可以攻克的。但作为学生工作管理者而言,应该让学生对网络的信息加与明辩,抵制不良信息,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总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

13、重要方面,它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志,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管理的综合水准和学生素质的高低。高职院校将信息化应用到学生工作管理中,不仅摆脱了传统的复杂繁琐、低效率的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节省了精力,也是对自身在新形势下参与高职院校综合实力竞争的新要求。总体看来,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还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有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才会使得信息化应用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管理中有如顺水行舟。参考文献:1、潘玉良.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分析J.青年研究,2000(3).2、陈娜萍.关于强化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究J.海峡科学,XX(4).3、姜恒.杨绍安.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理念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XX(9).4、熊伟.试论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XX(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