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1129564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谈小学语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语感是人对语言字敏锐的感觉,在言语交流中指人对词语表达的直观判断或感受。小学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对语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体现了语学科的特点,更能为学生日后学好语、鉴赏学作品打好厚实的基础。那么,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创设情境,熏陶语感 在教学中,模仿是小学生的天性,堂上精彩的范读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语的积极性。教师选择精彩的范读,要求学生听清楚、听完整、抓要害,从语音、语调、节奏、重音、停顿等方面让学生充分感受、反复琢磨并跟随练习,这样自然会使他

2、们的语言变得流畅、正规,语言感受力得以提高。教师精彩的范读,也能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加强语感能力。如学生在学习四季之美一时,教师通过一组表现四季美景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了四季之美,学生在叙述过程中已经初步体验到了四季的美与美在哪里;另外通过一段带视频的诵读播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祖国大地春之明媚、夏之热烈、秋之沉静、冬之妖娆,受到了语感的熏陶。另外,通过创设情境也能让学生把储存的信息和情境体验结合起,唤起情感,产生共鸣,然后去感知和理解作品的语言字,增强语感的效应。 二、初读,感受语感 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学习氛围的前提下,请学生初读全。初读是让学生对进行初步的整体感知,了解大意。可让学生通过

3、听教师范读或录音、自由读、出声朗读等途径进行。这时的“读” 要充分,先要正确练读,做到不多一字、不少一字。在读熟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句及全表达的意思,也可适当安排复述、讨论等环节,让学生把自己的初步感受表达出。 三、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语教学用诵读感悟的方法,可称之为语感教学法,是非常宝贵的经验。朗读既是一种把书面语言用声音表达出的言语活动,又是一种讲究吐字、表情达意的艺术,所以培养语感必须在理解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要求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强调对语言字直接整体的领悟,这与语感的直接感悟是完全一致的。比较品评是堂语感教学的有效策略,

4、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只有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当中,才能发现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评语言意蕴和情味,从而培养语感。美读是朗读的外在表现形式与朗读内容的完美统一,美读可以使儿童的心灵得到滋润,可以使学生的智慧受到激发。这是一种无意识的、欣赏性的,一遍接着一遍的读,让学生通过读,跟着语感和作者一起,把体会到的的思想感情表达出。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感情十分深厚的,教学中我先用沉重悲痛的语调范读创设情境,再让学生反复进行感情朗读,将当时人们悼念总理的无限哀思、肝肠寸断、催人泪下、庄严肃穆的悲壮情景再现出,学生对周总理的无限崇敬、爱戴和深切怀念之情油然而生,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四、

5、注重实践,增强语感 语感是学习规范语言长期积淀的结晶,只有强化听说读写的实践,持之以恒,养成习惯,才能形成对的感受能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的实践活动:听,就是教师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诸如上听讲、听别人讲话、听电视广播等。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及时捕捉语言信息,了解内容,抓住中心和要点等。这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受,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说,就是在一定的场合中,让学生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一过程就是言语的口头运用,在说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积极地活动,组织语言极快,要求说话的语言准确、连贯、得体。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安排丰富多彩的语实践活动,如开故事会、举行朗诵比赛、表演话剧等,在语言运用中增强语感能力。 五、结束语 语感是在长期的实践训练中逐渐形成的,是对所塑造形象的一种独特感悟和情感体验,属于高层次的语能力。在语教学中,语感素质占有很大比重,又被长期忽视,造成学生语综合能力的不足。小学生由于心理和生理特点,有很强的可塑性,大脑皮层对语言的刺激又非常敏感,是语感培养的黄金时期。教师应抓住这一时机,予以正确引导。总之,语感是具有相对的不可言喻性,不易捕捉和表达,但绝非是不可知的神秘学。通过科学的方法,后天的艰苦训练,完全可以掌握。希望这样的教学,能使中国的小学生更具人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