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nba的国际化与美国文化的全球化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1129342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nba的国际化与美国文化的全球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解读nba的国际化与美国文化的全球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解读nba的国际化与美国文化的全球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解读nba的国际化与美国文化的全球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解读nba的国际化与美国文化的全球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读nba的国际化与美国文化的全球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nba的国际化与美国文化的全球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读 NBA 的国际化与美国文化的全球化摘要:NBA 的出现和发展是篮球运动几十年积累和沉淀的必然产物,同时它也是反映美国文化的一面镜子。体育文化产品作为文化的载体,在传播过程中必然承载和扩散着文化主体的意识、倾向和价值观。NBA 作为一个重要载体,承载着向全世界传播美国文化的重要使命,是其推行文化全球化的重要手段。关键词:NBA;国际化;美国文化;文化渗透;后殖民主义一、前言1891 年 12 月,奈史密斯博士在美国麻省的春田学院发明了篮球运动,揭开了篮球运动发展的序幕。1936 年第 11届奥运会将男子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从此篮球登上了国际竞技运动的大舞台。1937 年美国国家篮球联盟成

2、立。1946 年 6 月 6 日全美篮球协会由 11 家冰球馆和体育馆的老板们共同发起成立。1949 年夏,6 支国家篮球联盟队伍并入了全美篮球协会,这就是后来誉满全球、令球迷们如痴如醉的 NBA。1967 年 2 月 2 日,美国又一个职业篮球联盟美国篮球协会在纽约宣布成立。由此,这两大职业篮球组织开始了整整 9 年的竞争。到了 1975-1976 赛季,NBA完成了与 ABA 的合并,NBA 的球队增加到了 22 支,形成了一个规模化的大型篮球市场,完成了对美国职业篮球从人才、资金到市场行销的全部垄断。如今,NBA 已经远远超出了体育竞赛本身的范畴,从知名度和经营收入这两个方面看,历史最短

3、的 NBA 在美国的篮球、棒球、冰球和橄榄球这 4 大职业体育组织中已经荣登榜首。NBA 的出现与发展是篮球运动几十年积累和沉淀的必然产物,同时它也是反映美国文化的一面镜子。体育文化产品作为文化的载体,在传播过程中必然承载着并扩散着文化主体的意识、倾向和价值观。NBA 作为美国推行其文化全球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向全世界传播美国文化的重要使命,影响着民族社群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延续。二、NBA 的国际化NBA 的国际化战略由来已久,只是最近几年更加显现出越来越强劲的势头。球员国际化NBA 职业篮球的全球化战略已经进行了 25 年,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进行人才资源垄断,把全世界的优秀球员集中在自己

4、的联盟中,在观众的心目中树立“天下第一”的品牌效应。NBA 的第 1 个赛季,即 1946-1947 赛季,联盟中只有 5 名国际球员。在这之后的 37 年里,NBA 国际化的进程十分缓慢,截至 1983-1984 赛季,联盟中只有 37名国际球员。但到了 2001-2002 年赛季结束时,NBA 中共有51 位来自 30 个国家的国际球员,尤其是 2000 年选秀大会,破纪录地有 14 名国际球员被选中,其中 7 名在首轮即被选中,而且顺位一路飙升,直至 2002 年姚明登顶“状元秀” ,标志着 NBA 的国际化步伐又上一个新台阶。在 2002 年全明星赛中,国际球员就有 5 位,参加 20

5、03 年 NBA 全明星活动的国际球员,将达到破纪录的 13 名。在 2003-XX 赛季开赛名单中,有超过 34 个国家的 74 名国际球员加盟 NBA,打破了上赛季外籍球员的纪录。市场国际化随着 NBA 的发展,其国际市场也正在逐步扩大。1987年 NBA 举办了一项国际邀请赛,此举成就了 NBA 职业球员可以参加奥运会,便有了 1992 年举世闻名的“梦之队” 。这是斯特恩将 NBA 篮球推向世界的重要战略计划之一,再加上和国际篮联联合举办的每两年一次的“麦当劳”国际篮球公开赛,使 NBA 从此迅速风靡全世界,他们的比赛精彩度和悬念可以和好莱坞相媲美。巴塞罗那奥运会后的第2 年,全世界有

6、 97 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台,现场直播了公牛队的第 3 次夺冠时况。到 1996 年公牛队第 4 次夺冠时,世界上现场转播这一赛事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超过 160 个。在 2003-XX 赛季,NBA 常规赛的赛事及节目透过 151 个不同的电视合作伙伴以超过 42 种不同语言播放至全球 212 个国家,触及的家庭超过 7 亿 5 千万户,长达 8 个月的赛季,成为篮球球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XX-XX 赛季,NBA 与许多国际著名的电视台续约,包括中国中央电视台、香港的亚洲电视、日本的 PPVJ、葡萄牙的 SportTV、多明尼加共和国的 DeportesenLaCumbre 及冰岛的 C

7、hannel,仅在中国就与 14 家地方电视台签订了转播协议。球队国际化如今的 NBA 联赛开始迈出了美国国界,1994 年 NBA 接收多伦多猛龙和温哥华棕熊两支加拿大球队加盟。在 NBA不断扩展和推向全球的过程中,未来的 NBA 将是一个以北美洲为基地的职业篮球联盟。NBA 将大量吸收欧洲和世界各地优秀的篮球选手加盟,同时在赛季开始前,派出队伍到世界各大洲进行各种比赛。1992 年开始,每两年 1 次,NBA就已派出两支球队在日本安排两场比赛。XX 年 NBA 季前赛在中国举行,有媒体称 XX 年中国将有自己的 NBA 球队。另外,在不久的将来 NBA 的国际化进程又将发生在球队的管理层。

8、据 ESPN 的报道,NBA 新军夏洛特山猫队曾经与意大利的格赫拉蒂尼有接触。相信 NBA 品牌隐含的巨大商业价值,是对国外资本的一种诱惑。现在 NBA 在美国国内进入了“慢增长”时期,但国际市场只是增长的开始,所以国际化将给 NBA 的商业发展带来巨大契机。这一切正如 NBA总裁斯特恩所说的那样:“NBA 已不再是一个国家的运动。”三、美国文化的全球化NBA 的国际化其实正是美国文化全球化的一个缩影。全球化已经由世界经济一体化进而向政治、文化领域扩散,全球化概念也日益成为一个多领域、多视角、多层面、多维度、多方法探讨的概念。西方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早在 20世纪 60 年代末、70 年代初就开始

9、了。把全球化视为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的观点认为,全球化进程肇始于 15 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和产生时期,发展到当代,表现为国际社会各行为体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互动作用增强,信息、物质、资金、人员的全球流动加快,世界的整体化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把全球化看成是一个与西方主导的现代化同步的过程的观点认为,全球化的实质是西方文明主导的现代化,全球化就是“西化” 。前者主要从器物、制度层面寻找全球化的动力,后者则把全球化的根本动力视为西方世界对非西方世界的征服、同化和整合。不论从哪个观点看,全球化都以资本的巨大力量影响着世界各民族经济发展的步伐和方向,并进行着对不同文化、观念的侵蚀和整合。许多社会学家和

10、人类学家都十分重视和强调价值观念对于文化的重要性。NBA 的体育文化产业,首先就是一种产业化的商业形式,它必然受到整个美国经济的统领和牵制。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尤其是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特别倡导一种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这就为文化产业的扩张提供了经济基础和政策支持。或许可以这样说,自由主义经济就是支撑美国文化产业的构架。与此同时,文化产业所产出的是一种文化,因而, “资本主义,从消费文化的视角看,就不仅仅是个经济系统,而且是一种几乎使每种事物都服从于消费的文化” 。可见,文化产业所遵循的是一种“文化经济学”原则。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文化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输出国意识形态价值观和普遍利益的普遍化和全

11、球化。在美国强权政治和强势经济的控制和操纵下,所谓的文化全球化主要是全球文化美国化。四、强势文化渗透与后殖民主义美国文化是强势文化,如好莱坞电影、NBA 等,它借助强盛的国力向外传播。美国文化包括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文化商品等,都会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世界各国。在大众传媒发达、通讯交通便利、国际交往频繁的今天尤其如此。由于英语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美国文化的影响还会进一步扩大。文化上,从可口可乐、麦当劳到迪斯尼,从好莱坞到 CNN、NBA,美国文化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强势文化” 。地方性的语言、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方式,正被全球范围对美国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效仿和跟进之风所吞噬,许多人担心, “要

12、不了多久,整个世界就会变成完全美国化的一个城镇。 ”美国著名学者沃尔特指出,当今的全球化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美国文化力量的典型产物。2001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认为,美国文化倡导个性、责任、自由选择权、智慧、完美和成就感。由于美国文化的上述优点,其他比较僵化的文化体系最终将被它打得一败涂地。美国保守派刊物政策评论也宣称, “美国的文化实力是美国主宰世界的最深广的力量源泉。美国的单极霸权来自于它的文化。 ”冷战结束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强了文化扩张和渗透的全球攻势,以军事占领和政治颠覆为手段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政策逐渐被历史所遗弃,一种新的世界图景开始出现:当世界各国纷纷走上现代化

13、道路之后,资本和信息的全球流通便成为可能,随着跨国资本、跨国企业和信息工业、媒介工业的迅速发展,民族国家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一个前所未有的一体化世界体系逐渐相成,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依赖其经济力量和文化力量进入不发达国家开辟更具活力的市场,获得更廉价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在创造利润的同时创造一种消费意识形态所谓的后殖民主义状态。它们提出所谓的“历史终结论” 、“文明冲突论” 、经济政治文化“无国界论” 、 “人权高于主权论”等等,掩饰其文化传播背后意识形态的扩张和渗透,因此被许多学者称为“文化殖民主义” 。当今世界,文化已经被政治化、经济化,已经深深渗透于国际关系的各个方面。全球化鼓吹者所推崇

14、的“全球思维” ,看似是主张全球共同繁荣, “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 。全球化意识形态主张民族国家应从抽象的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来解决发展、环境等全球问题,它要求主体在面对不可逆的全球化现实中,将其意识融入全球之中,从全人类利益的角度来考察世界性问题,从而达成一种全新的广阔视野。但事实上全球化意识形态并不是这样,在外国某些学者如黑默林看来,“文化同步化的过程与资本主义的扩散,两者自有关联。 ”跨国公司是主要的玩家, “当代文化同步化的主要代理人,主要是大多数来自美国的跨国公司,它们设计了模拟全球的投资计划与营销策略。 ”它完全是从发达国家自身利益出发来处理全球问题,甚至公然违背和破坏平等、公正等国际公约规定的基本原则。强势国家将其意识形态鼓吹到“全球” ,将发展中国家纳入所谓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渗透其价值观,其结果必然是在经济上,尽管各个国家的经济互补性增强,但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运行在更大程度上将受制于人;在文化发展上,人类文化由多元走向一元,从而消解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与丰富性,最终实现强势国家在经济、文化上的单极霸权。参考文献:1、(德)乌贝克,哈贝马斯.全球化与政治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2、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M.人民出版社,1999.3、王建国,刘玉林.NBA 选秀制度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XX(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