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产业发展思路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1127169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开区产业发展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经开区产业发展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经开区产业发展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经开区产业发展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经开区产业发展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开区产业发展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开区产业发展思路(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开区产业发展思路按照“大产业、大流通、大城市、大跨越”的总要求,在腾飞的“十二五”时期,XX 经济开发区将紧紧围绕“打造千亿产业园区,建设 XX 工业新城”这一主基调,大力实施“12345”发展新思路。1、紧扣一大发展目标“十二五”全区产值达 1000亿元。2、实施两大发展工程“打造千亿产业园区、建设XX 工业新城”工程。3、突出三大发展定位川渝鄂陕结合部产业发展核心区、商贸物流服务区、工业新城展示区。到 XX 年工业总产值突破 800 亿元,流通服务业突破 200 亿元,基本形成以先进的天然气和磷硫化工业、机械汽车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生物制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

2、4、实施四大发展战略工业强区战略、开放兴区战略、物流活区战略、统筹立区战略。5、加快五大任务建设:加快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和新型工业化试验基地建设、秦巴地区产业发展高地建设、“两化”融合和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建设、产业发展园区和创业就业平台建设、XX 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增长极建设。XX 经开区未来五年工业跨越发展定位与重点为认真贯彻市第三次党代会和中共 XX 市委 XX 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兴工强市”战略的决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未来五年 XX经开区工业追赶跨越,加快发展: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3、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大产业、大流通、大城市、大跨越”的总要求,紧紧围绕“打造千亿产业园区,建设 XX 工业新城”这一主基调,坚持工业强区、开放兴区、流通活区、统筹立区的发展路径,以做大经济总量、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推进“两化”联动、着力改善民生为重点,抢抓三大机遇,明确奋斗目标,争当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幸福 XX 的排头兵,为全市经济社会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二、战略定位1、川渝鄂陕结合部产业发展核心区。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规划出台、市第三次党代会召开的新机遇,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产业

4、市场竞争力,基本形成以先进的天然气和磷硫化工产业、机械汽车制造业、现代生物产业、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2、川渝鄂陕结合部工业新城展示区。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战略,强化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形成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3、川渝鄂陕结合部商贸物流服务区。以拓展领域、扩大总量、提升水平为导向,优先发展面向生产的研发设计、服务外包、教育培训、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信息咨询和科技服务等生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提升基础服务业发展水平。三、发展目标力争到 XX 年,全区总产值达 1000

5、 亿元,其中工业实现产值达 800 亿元左右;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 20%,企业技术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 1%以上,新兴产业发展速度高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速 3 个百分点。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 7%。全区创业就业人数力争超过 10 万人。招商引资五年累计到位资金 300 亿元以上,承接和引进世界 500强企业 1 户,中国 500 强企业 10 户,国内行业 500 强企业20 户;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跨 100 亿、50 亿、20 亿、1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 “两大工程”初见成效。四、加快发展区域特色主导产业立足区域特色,利用现有工业基础,充分考虑环境容量和资源要素的保障能力,以市场为

6、导向,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强化要素流动互补,形成集中高度、特色突出、配套功能强的工业核心产业区。1、天然气能源化工业。依托 XX 丰富的天然气、硫磺、盐卤等优势资源,突出天然气资源的高端开发、高效配置、深度转化,重点发展丁二醇、磷酸及聚磷酸铵、三氯乙烯、蛋氨酸、丙烯酸及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一体化、沥青基碳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天然气精细化工、磷硫化工、煤焦化工等产业产品链。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天然气化工向开发区聚集,力争 30 万吨/年乙炔法 VCM/PVC、1.5 万吨/年三氯乙烯、50 万吨甲醇和 10 万吨甲醛、4 万吨/年三聚氰氨、10 万吨/年有机硅单体、30 万吨/年湿法磷酸及精制品

7、、1 万吨/年 HFC-134a、4 万吨/年针状焦及 4 万吨/年新工艺炭黑项目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到“十二五”末,力争完成产值 500 亿元,建成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2、机械汽车制造业。立足现有基础,提升自主品牌,加强承接引进,协作配套发展,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汽车、重型专用车、轻型农用车生产研发基地和配套 XX、XX 汽摩零部件生产基地,形成以利达重工、安凯集团、云动 XX 公司、同达博尔、金恒机械、新达泵业、川鼓风机等为主体的汽车和特色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力争“十二五”末完成产值 200 亿元。3、冶金建材业。按照控制总量、整合重组、节能减排的原则,推

8、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集中度,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根据资源、能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依托现有基础,在达钢集团重点发展精品钢、含钒优质钢材、沥青基碳纤维和扩能项目环保搬迁、兼并航达公司及地方精煤洗选业,福达焦化重点发展 3000 万平方米/年高档陶瓷。力争“十二五”末完成产值 300 亿元。同时,支持大海公司、渠江铸管等走联合之中,建立 XX 铸造中心。4、轻纺及劳动密集型工业。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提升轻纺工业层次,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经济区产业转移,重点发展童装服饰、棉麻纺织、家具家电、包装印刷、塑料制品等,推进南国印染 4000 万平方米印染加工和 500 万套服装生产线尽快

9、建成投产,承接引进广东佛山童装、XX 回龙坝纺织等产业转移项目落地成功。力争“十二五”末完成产值 100 亿元。5、电子信息业。坚持以项目为支撑,引进、嫁接、创新相结合,高位谋划,高端利用,配套 XX 两江新区和西永微电子产业园,重点发展计算机零配件。承接和积极发展信息家电、通信配件、汽车电子、智能化仪器仪表、新型元器件。同时,推进行业信息技术应用,提高经济和社会事业信息化水平,打造智慧城市。力争“十二五”末完成产值 50 亿元。6、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制药、新材料、节能环保设备、清洁能源汽车、特种纤维等新兴产业。重点支持利志化工重点发展氟硅酸资源回收利用制冰晶石、4A 氟镄石,恒成能源公司

10、发展含钾岩盐循环经济产业链,川鼓公司退城入园及高效节能风机项目。支持道地中药材发展,支持天府药业加强提取、分离、纯化等技术攻关,重点发展现代中药研发生产基地。积极引进发展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突破发展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7、现代服务业。着力发展生产服务业,更好地发挥金融以及产权交易、信息咨询、资质认证、法律服务、检查检测、商标广告、人才市场等服务行业和社会中介组织对工业的促进作用。树立大流通理念,引导工业企业改变自我服务的经营组织方式,逐步将原材料运输、仓储和产成品整理、配送等业务分离出来。运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在秦巴地区尽快形成特

11、色鲜明、布局合理的物流产业园或基地。力争“十二五”末完成产值 100 亿元。8、城乡一体化。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强新农村建设,形成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加大交通、电力、通信、供气、供水、防洪、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城乡资源共建共享。优化城镇产业布局,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鼓励引导农村居民进入中心城镇居住和创业。力争“十二五”末,全区面积拓展到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万,城镇化率达到%,建成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工业新城形象展示区,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五、保障措施1、积极推进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坚持

12、以产业链的延伸为主线,以功能产业园为载体,形成特色鲜明、关联配套、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促进大企业的生产围绕主导产品的上下游延伸,积极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推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产业对接和配套协作,走出一条“以大带小、以小促大、充满活力”的产业集聚发展之路。培育和发展壮大天然气化工、磷硫化工、煤焦化工、盐卤化工、机械汽车、新材料、医药食品、服装鞋业和家具等产业集群。完善工业用地有关政策,建立合理的用地价格补偿机制。鼓励地区间联合进行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制定科学的财政利益分配办法。2、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和支持机制。一是加快推进开发区内道路交通、铁路专线、物流中转、拆迁安置、

13、生活配套等各项设施建设,打造承接项目落地的最佳平台;二是建立经开区工业发展专项资金 3000 万元,并逐年增加用于工业发展的资金不得少天 2000 万元。主要用于支持产业园区项目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工业结构调整、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素保障专项经费、企业税收奖励及目标考核等;三是支持商业银行向工业企业推荐各类金融创新产品,促进工业企业与金融机构良性互动。积极引进私营股份制银行入驻开发区。3、立足优化工业结构提高开放水平。实施有效的优势产业对接政策,按照产业链中的扩能、发展和补缺环节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一是以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中字头、国字头以及上市公司作为招商

14、主要对象,力争到 XX 年,引进总投资超 100 亿元的大项目 1 个以上,超 50 亿元项目 5 个,超 10 亿元项目10 个,超 3000 万元项目 100 个。二是坚持“高、大、好”项目优先,内外资并重,重点瞄准“长三角” 、 “珠三角”大批产业外迁转移,建立万渝优势产业对接机制,奋力攻坚,确保招引一批企业项目落户开发区。4、大力促进民营工业快速发展。把发展民营工业与创业就业、调整经济结构结合起来,着力培育壮大一批优势民营工业企业,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活力。重点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和科技型、生态环保型、劳动密集型、外向型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带动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切实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15、,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在融资担保、技术创新、社会服务、权益保护、信息支撑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在信贷贴息、技改投入等方面,让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待遇。5、努力抓好工业强区人才队伍建设。以开发区软实力改造、重大项目落地为契机,一是引进高校、科研单位、留学归国人员等高层次人才来园区服务。二是聘请专家学者担任开发区经济发展顾问,建立招商引资、园区建设、新型工业化、资本运作等领域专家智囊团。三是加强与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系交流,引进善于管理、善于运作、善于包装的专业人才,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学技术、生产技术、经营模式的升级,提升相关产业发展水平。四是借助职业教育园基地

16、,加快培育一支有较强工艺改造、技术革新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人才队伍。引导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制度,培训一大批适应工业经济发展的熟练产业工人。6、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一是建立并完善资源调控体系,合理配置土地、能源、资金、运输、矿产等公共资源;二是建立和完善短缺生产要素的协调调度机制。进一步加大电力、煤炭、天然气、成品油和资金、运输的供应保障;三是积极安排工业用地,切实保障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业项目用地。重大工业项目的新建、改建、扩建等,确需调整土地及城市规划的,可依法予以调整,所需耕地占用指标在全市所辖范围内调剂解决;四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认真清理和查处涉及企业的乱评比、乱检查和乱办班行为,涉及收费的项目和标准要公开透明,杜绝乱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五是建立和推行重大工业项目审批的绿色通道制度,切实加快在立项、备案、环评、安评、用地、生产许可证等环节的办理进度,加强对取消审批事项的后续监管。7、切实加强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的组织领导。要树立“抓经济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