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及解决策略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1120610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及解决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及解决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及解决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及解决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及解决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及解决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及解决策略(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及解决策略小学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及解决策略【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近几年在我国班级教学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与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但在教学中仍存在一些有待研究的问题。小学语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一些问题,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 ”、 “堂教学放任自流” 等;相应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有“ 合作学习的形式、内容要注意多样性、适时、适量和确定性” 、 “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等。【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问题 解决策略一、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合作学习(perative learning)是 20 世纪 7

2、0 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 70 年代中期至 80 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自 20 世纪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由此可见国家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重视。值得

3、注意的是,合作学习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但 能否有效地在我国实施合作学习,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并积极投身于实践,做到趋利避弊。 小学语小组合作学习是针对传统班级授制“以教师为中心” 的弊端的一种改变,它是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生生等交往为方式的一种开放性的学习形式,它改变了传统堂教学的时空构成,组成结构及交往结构,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 ( 一) 、 合作学习能激发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堂的主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搭建舞台,给他们表演的机会。合作学习就给了每一位学生畅所欲

4、言舞台,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不仅活了堂气氛,还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提醒、指点、鼓励,使思路豁然开朗。 (二) 、合作学习能培养集体意识 。班级不等于班集体,作为一个班集体,就一定要有凝聚力,集体荣誉感。合作学习就能培养集体意识。合作学习至少两人,一般四人,有时更多。他们要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就必须分工明确,团结一致。 (三) 、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合作学习中,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而这些不同的思维火花聚在一起时,就会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 小组合作学习为语堂教学带了勃勃生机,从而受到广大语教师的青睐。但由于我们认识上的不够,在具体操作时出现了不良倾向,存有以下问题。 二、目前小学语合

5、作学习存有的问题。1、 组合缺少科学性。 一般合作学习,就是生生合作或师生合作。其中在生生合作中,可能有的小组能力较强,有的小组差一些,这样容易失去平衡。 2、内容缺少实用性 。现在有小部分教师是为了形式而合作。许多没有合作必要的问题去让学生合作学习,摆空架子,缺乏实效。 3、 堂难以控制性。 这点主要针对新教师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你一言,我一语,回答很积极,这时你不能制止他们发言,但要是让他们去说,又会影响进度,这样堂容易失控,造成放了出去收不回的后果。4堂教学随意性。有些教师在操作小组合作时, 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是对教师的解放,可以放任不管,更有甚者,把学生的小组讨论当作

6、自己的间休息。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教师上伊始,在黑板上随手写下几道问题,对学生说:“现在开始小组讨论,完成黑板上的问题。 ”然后教师无所事事,直至下,对学生的讨论情况不管不问,学生在下面只是叽叽喳喳,看似讨论问题实是抽空讲话,就象打翻了的鸭船。有些教师还美其名曰:这不是小组在合作学习吗?试想这样随意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意义吗?能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吗?答案是否定的!这样视小组合作学习为儿戏的做法比灌输式更坑害人,长期下去,学生的学习将会毫无目的,不知道自己要学点什么,应该怎样学,更对教师不负责的教学产生厌倦情绪,对教师产生不信任之感,从而产生厌学的不良心理。、流于形式。笔者曾

7、听到这样几堂语,前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上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开展的很好,听教师也纷纷点头称赞。这时,小组讨论即将结束,小组汇报即将开始。没想到这为教师居然抛开了刚刚进行的讨论小组,又回到了一问一答的传统教学,堂上回荡的是教师重复繁琐的讲解,听了让人生厌。此时,我们似乎才明白,刚才的小组讨论,仅仅是一种形式,过过场而已,为的只是向人们证明自己也进行了小讨论,开展了自主学习,至于效果就不用管了。孰不知,这种流于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无一益而有千害的。既劳命又伤时。6、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

8、学生成了听众,往往越过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生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凡是听过公开的老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 7、学生间的关系不协调。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问题,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中一部分学生的性格自私、独立,因而造成上述问题。8、 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了个体的发展。笔者在观察中发现这一问题比较普遍。当

9、然,研究者知道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的。问题是: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呢?三、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对于大部分小学语教师说,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研究怎样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去克服这些障碍,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程标准提出了一些基本理念 ,教师只有认真学习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二) 、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的组合上要注意层次性、差异性和互补性。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这里的学习小组宜采用异质小组,各小组

10、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有一定差异,一般说,小组成员在 46 人,男女学生各一半为宜,学生成绩、能力等要基本成比例。这样就能给小组营造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的氛围。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流制,如组长、纪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纪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纪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三) 、合作学习的形式、内容要注意多样性、适时、适量和确定性。合作学习的形式和内容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质量。一个好的合作学习形式应当是多样化的。首先,可以是内合作学习,也可以是外合作学习,如:学习长征一,让学生在外合

11、作收集有关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收集越多越好,因为本只要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本内容就迎刃而解。其次,可以是规范合作,也可以是简约合作。这里的规范合作就是小组成员相对固定,主要是用在讨论的问题难度大、争论的焦点突出等方面。简约合作就是不规范合作,合作的人数根据合作完成的内容确定,可以是二人或三人,甚至是十个学生。第三,可以是长期合作,也可以是短期合作,这里的长、短期合作是就一项合作而言的。长期合作需要一周或几周时间,如进行一次语社会调查活动。而短期合作只需几分钟就可完成,如讨论一个小问题。灵活多样的合作形式必须有与此相适应的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发挥它的最佳效能。我认为在确定合作学习的内

12、容时要注意:一是目标的确定性和适当性。因为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所有的合作学习都是围绕着达成特定的共同目标而进行,所以合作学习的目标要适当,最好是让师生共同制定。二是内容的适量和适当性。合作学习的内容在整个合作学习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都是以它为出发点和归属点。因此,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要相当谨慎,过多过难、太少太易都会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只有把内容确定得恰如其分,才能让优生吃得饱、差生听得懂、中等生有事做。最好的做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安排先让学生预习自学,写出自学材料,让教师心中有数,教师再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作学习的内容。( 四)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人

13、类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这样的个性,才能够打下走向社会为自己独立工作或与别人合作的基础。这些个性有很多独立的成分,因此,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人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广大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中要有

14、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对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教师既要考查每个小组的成绩,也要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发展,可以用一些不定期的小测验检查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优点,把大家的智慧发挥出让大家共享所产生的效益远比一个所谓的好学生“一言堂” 高得多。组长要负责管理好每个成员,通过合作学习使独立、自私的学生表现出合作、互助等积极的性格特征。(五)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单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说,其重要意义前面已有所论述;但是,不能光注重形式,还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任何教

15、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每个组长成了小老师,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的、民主的、互助的关系,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和个人的学习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而停留在表面形式上。 (六)及时进行合作学习的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后跟踪调查、取得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改进

16、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堂观察、批改作业、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如学习能力上,情感态度方面,学生的合作技能方面等等,然后每个小组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七)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会与人合作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必备的素质。由于受传统班级授制的影响,学生开始不能完全适应小组合作学习,缺乏与他人沟通、维持人际关系的技能,个人责任感不强;大部分学生只是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组内缺乏讨论和交流的意识和技能。学生的合作技能可以分为学习技能和社会技能,至少包括以下几点。1学会收集资料。一般说,合作学习的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收集一些资料。现在是信息社会,培养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收集对自己解决问题有用的部分这种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对学习和工作都很有帮助。2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