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生态市创建工作情况汇报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1120561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0.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级生态市创建工作情况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省级生态市创建工作情况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省级生态市创建工作情况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省级生态市创建工作情况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省级生态市创建工作情况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省级生态市创建工作情况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级生态市创建工作情况汇报(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省级生态市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全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全面建设美丽幸福新*-*省级生态市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市人民政府11 月 11 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及省生态办的关心支持下,积极抓住省委、省政府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紧紧围绕美丽幸福新*建设,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和后发优势,坚持集聚发展、生态发展、特色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努力将*打造成为全国山区科学发展引领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先行区和示范区、全省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全力打响“秀山

2、*、养生福地、长寿之乡”品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将我市省级生态市创建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主要工作成效生态环境更加优化。*市在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优良。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80.8%,为全国最高的地级市之一。XX 年底发布的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报告显示,*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高达 99.5,连续十年排名全省第一。截至今年 10 月底,全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 97.9%;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为 100;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为 259 天,优良率为 87.2%。今年 10 月,国家环保部发布的“XX 年第三季度全国 74 个城市

3、空气质量状况排行榜”上,*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列第八,较去年同期上升一位。生态经济蓬勃发展。一是生态农业硕果累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转型、农民发展”为目标,推进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XX 年全市新增高效生态示范基地62 个、规模生态养殖场 31 家;新增有机、绿色和无公害认证农产品 98 个,全市累计已达 822 个,精品、生态农产品比重明显提高,主要农、水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达到 55.8%。我市先后被国家经济林学会命名为“中国特产之乡”的有 17 个, “*制造”的生态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二是生态工业生机勃勃。扎实推进*生态产业集聚区和 10 个产业

4、集群示范区建设。全市工业园区及工业功能区规划面积共 128 平方公里,仅占市域面积的 0.7%,但工业园区主导产业集聚度达到 60%以上。XX 年,全市完成全部工业产值 2207.2 亿元,增长 14.8%,总产值首次突破两千亿元大关。三是生态旅游和养生业快速发展。XX 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 4569.67 万人次,同比增27.57%;实现旅游总收入 266.29 亿元,同比增 29.37%。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两项增幅继续居全省前列。我市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生态旅游城市,荣膺“国际休闲养生城市”称号;高等级景区数量从全省倒数第一跃升到稳居全省第三,我市累计创成 18 个 4

5、A 级景区和 3 个省级生态旅游度假区。生态文化方兴未艾。推进生态文化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转型升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区块。如:云和的木制玩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莲都的“古堰画乡” 、龙泉的青瓷宝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作为“中国摄影之乡” ,连续多年举办*国际摄影文化节,已成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摄影节。积极开展绿色细胞创建活动,截至 XX 年底,全市累计创成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6 个、生态旅游区 2 个、4A 级景区 16家、绿色饭店 19 家、绿色矿山 33 座、绿色社区 57 个、绿色企业 29 家、绿色学校 92 所、绿色家庭 160 户。全市中小

6、学环保宣传教育普及率达到 98%以上。生态创建成果丰硕。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态县、生态乡镇村建设工作的意见 ,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创建。一是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实现“零突破” 。今年 4 月,我市被国家发改委正式列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名单,*县、*县被国家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庆元国家级生态县创建于去年 8 月份通过环保部现场考核验收,缙云县于今年 10 月份通过环保部技术评估,松阳县和景宁县正全面开展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二是省级生态县创建实现“满堂红” 。自 XX 年至 XX 年,全市九县先后被命名为省级生态县,成为全省省级生态县数量最多和第一个所有县均创成省级生态县的地

7、级市。XX 年,*市成功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三是生态乡镇创建成效喜人。今年全市共获命名国家级生态乡镇 41 个;组织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 28 个。全市累计创成国家级生态乡镇 96 个、省级生态乡镇 161 个。去年 10 月,*市和*县、*县被国家环保部列为第六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环境满意度全省领先。根据省统计局的调查结果,XX年*市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第六年排名全省第一,共有 4 个县位列全省前十位;其中,庆元县位列第 1 位。*市统计局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市农村居民对生态环境满意度达到 87%。二、主要做法以生态优先为引领,全面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市全

8、面开展生态市建设十年来,紧咬生态优先这一发展理念不放松,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深入人心,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坚定选择和自觉行动。1.在发展战略上,明确了绿色发展的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调研*工作时曾指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守住这片净土,就守住了“金饭碗” 。*多年来一直认真践行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符合市情特点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将生态保护与山区经济转型升级有机结合起来,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制定实施了*市生态文明建设纲要及*市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 ,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

9、态化的路子,统筹推进市域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在政策导向上,建立了绿色发展的综合机制。我市建立健全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和日常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考核督查机制和资金投入机制。一是健全生态建设责任落实和考核督查机制。依托行之有效的生态市建设工作机制,每年都组织召开全市生态市建设工作大会,层层分解落实年度各项工作任务,明确有关部门职责;加强跟踪督查,实行重点难点工作每月通报制度,确保组织领导、职责任务、工作措施、督促检查“四个到位” 。二是建立生态建设投入逐年增长机制。市本级和各县从 XX 年起开

10、始设立生态建设专项资金,用于生态市建设督查考核、奖励激励和生态建设项目的补助,并且逐年加大投入力度,XX 年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生态市建设专项资金 1500 万元,比 XX 年的 1400 万元增长了7.1%。全市生态市建设工程项目资金投入也从 XX 年 39 亿元提高到 XX 年的 152 亿元。三是深化生态功能区调整改革创新机制。将全市原来的 26 个生态环境功能区细划为 225个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其中禁止准入区 112 个,占全市土地面积的 17.78%;限制准入区 46 个,占全市土地面积的77.25%;重点准入区 41 个,占全市土地面积的 3.98%;优化准入区 26 个,占全市土地

11、面积的 0.99%。调整后,*95.03%的区域被列为限制工业进入的生态保护区。3.在具体实践中,落实了绿色发展的工作抓手。以山区科学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全面推进“三大国家级改革试点工作” 。一是积极推进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先行先试,积极推进低丘缓坡开发利用试点,并在全市逐步推广,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工业化提供用地保障。重点谋划开发*五金科技产业集聚区 42.7 平方公里发展新平台,力求实现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与保障发展的“双赢” 。全市低丘缓坡开发利用试点项目累计完成土地征收 5.2 万亩,完成用地报批 4.5 万亩。试点工作顺利通过了省厅、国土部的中期评估。二是积极探索农村金融改革。以集

12、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突破口” ,大力实施信贷支农、信用惠农、支付便农、创新扶农,积极开展金融服务产品创新,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已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 97.07 亿元,余额 35.65 亿元。“青山变金山,活树变活钱,林权证变成了银行的取钱卡” 。三是积极推进国家级扶贫改革试点工作。XX 年,我市被列为国家级扶贫改革试验区,给*带来先行先试的重大改革机遇。日前, *市农民异地搬迁规划已发布实施,我市将大力推行整村搬迁和小规模自然村撤并,逐步引导高山远山地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农民向县城、中心镇、中心村集聚,预计到 2017 年,全市将完成搬迁 38716 户,

13、126151人,总投资 103.55 亿元。以“四区”建设为重点,夯实生态经济产业基础夏宝龙书记在*调研时勉励*要“秀山*自图强” 。我们认为,秀山*要通过强产业实现强实力。为此,我们紧扣“保护和建设好全省生态屏障”的主题,始终坚持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并重,以现代农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服务业集聚区和旅游休闲景区等“四区”建设为平台,加快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步伐,切实提高绿色发展的含金量。1.围绕长三角地区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做大生态农业。全面推进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六大提升行动,以农业“两区”和“361”工程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造中国生态精品农业之都。编制生态精品现代

14、农业发展规划和品牌战略规划,出台推进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培育家庭农场等 6 个配套政策文件,为推进生态精品农业发展增添了新的力量。大力推进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精品、生态农产品比重明显提高。制定实施关于加快生态精品畜牧业发展的意见 ,着力打造生态精品畜牧业,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广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的养种模式,推进养殖场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经过连续 5 年的治理,全市共投入资金 3813.74万元,共完成 708 个规模化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2.围绕长三角地区特色制造业和绿色能源基地建设,全面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做强生态工业。完善生态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乡镇工

15、业功能区的布局与配套。加快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着力构筑以*生态产业集聚区为引领、10 个省级开发区为支撑的产业发展布局,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重点抓好八大主导产业的改造提升和培育壮大工作,加快电子信息、太阳能光伏等产业发展。组织实施十大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较猛。*市作为“中国水电第一市” ,加快华东绿色能源基地建设,新上一批太阳能光伏产业项目,浙福 1000 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缙云方溪抽水蓄能电站、天然气管网建设、风力发电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全市首个生物质能发电项目成功试产。今年 5 月,全市首个风电场项目云和黄源风电场项目开工建设;

16、投资 50 亿元开发区 400 多家企业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此外,引进发展电动车、镍氢电池、LED 等新兴环保产业,符合山区特点的生态工业渐成体系。3.围绕长三角地区生态文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全力推进旅游休闲景区和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做优生态旅游业。我市加快推进“养生福地”建设,出台实施*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规划 ,明确以“生态休闲旅游景区、养生基地、养生乡村”建设为三大平台,发展八大养生产业,成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研究制定生态休闲养生(养老)指数标准和生态休闲养生基地政策,成立生态休闲养生经济促进会,累计启动 65 个总投资 400亿元的养生项目。制定出台*市高龄老人补贴制度 。去年 11 月,全市首家养医结合型养老院颐养院正式开业,填补了我市高档养老院的空白。去年 5 月,*市荣膺“中国长寿之乡”称号,成为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市。XX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