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学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1100210 上传时间:2018-02-0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学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学案八年级语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学案第五单元桃花记1 基础知识学常识 陶渊明,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记 、 归去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言词语【一般词语】缘沿着,顺着。 夹岸两岸。夹,在两旁。 数几。 芳香花。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 缤纷繁多样子。复再。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才仅。平旷平坦开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 悉、咸全,都。 黄发指老人。 垂髫指小孩。 怡然形容喜悦。 乃竟然。 具详细。 问讯打听消息。 云说。 叹惋 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 延邀请。

2、 语() 告诉。扶沿,顺着。向 从前,旧的。 及到。 诣到。 遣派。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 果实现。【一词多义】中 年间。 (晋太元中)中间。 (中无杂树) 志 标记。(寻向所志)做标记。 (处处志之)为 (i) 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 寻 寻找。 (寻向所志)随即,不久。 (寻病终)闻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舍(sh )舍弃,放下。 (便舍船)(sh )房舍。 (屋舍俨然)作 劳作。 (其中往种作)做。 (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鲜美 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交

3、通 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绝境 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 古:不要说, (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不同而结果相同。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词类活用】异 感到诧异。 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之意。尽完,中有消失之意。【通假字】要 通“ 邀 ”,邀请。【成语】豁然开朗 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无人问津 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怡然自乐 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世外桃 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1

4、 理解探究(一)用原语句回答: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2描写桃花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3描写桃花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 4表现桃花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 7表明桃花中人桃花原因的句子: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 (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2 “豁然开朗 ”照应前什么内容?3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4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此绝境” 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桃花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自然环境:美丽富饶;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生活状况:安居乐业;

5、精神状态:自由快乐。6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从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中人说了什么?7桃花中人“不复出焉 ”的原因是什么?8作者笔下的桃花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9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10写出的整体思路。1 迁移拓展1与“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2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3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4针对第二段语句作简要评注。本段骈散结合,朗朗上口,三字句和四字句连贯流畅,精炼有意境。 “黄发垂髫 ”又运用借代修辞,增强了语言表现力。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

6、启示?爱说1 基础知识 说2 学常识2 言词语 常规词语【蕃(fn) 】多。 【独】仅。 【盛】大规模。 【予】我。 【染】沾染。【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植】立。 【亵(xi)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 【隐逸】隐居的人。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鲜】少。 【宜】应当。 【众】多。词类活用【蔓】生枝蔓。 【枝】长枝节。 【亭亭】耸立的样子。1 阅读探究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的可爱形象,赋予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2

7、“陶后鲜有闻 ”中的 “陶”指谁?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3从作者对的赞美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6 “予独爱 ”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7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表现了花什么特点?8作者把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9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10作者以自况,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11中的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12作者写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13 “之爱,同予者何人”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4 怎样理解作者在尾的慨叹?1用原语句回

8、答。1)象征什么?2)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 3)高度概括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 6) “世人甚爱牡丹 ”,这是因为牡丹是: ;“予独爱”的根本原因是:。16请在中找出一句骈句。7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用菊花和牡丹衬托,其中菊花属于 衬,牡丹属于 衬。1 迁移拓展1 细细考虑, “菊之爱 ”可以有两重含

9、义: 做一个避世的隐士;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 (自圆其说既可。 )2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问濂溪称净植,英随残叶坠寒塘。 ”这首诗称颂的是哪一种花?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与周敦颐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陋室铭1 基础知识 学常识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字,后形成一种体,这种体一般都是用韵的。言词语【名】有名,著名。 【灵】灵异。 【斯】这。 【德馨(xn) 】品德高尚。馨,香气。 【鸿儒(r)】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这里指

10、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素,朴素,不加装饰。 【金经】指佛经。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案牍(d) 】官府的公。案,书,案卷。牍,公。 【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1 理解探究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 2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面陋室也具有“名”、 “灵” 的性质。3的点题句是: 4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 ,而明 “陋室不陋”的。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 。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恬静雅致。6写室

11、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 。7 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 。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8 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 。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 ” 。9全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引用孔子的话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10本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 的节操和 的情趣。11 陋室铭和爱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本以有仙之,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 “德馨” 立意贯穿全篇。12写出中的骈句,散句。骈句

1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散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13 “仙”和“龙” 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出全大意的词语是: 。14本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 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的意思: 。迁移拓展1 作者做此铭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你能看出当时的现实是怎样的吗?2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大道之行也成语 天下为公 老有所终 鳏(矜)寡孤独1 作家作品简介: 本选自礼记 礼运 。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

13、49 篇。礼运,礼记中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2 朗读并掌握言词语: 选贤与能(“与” 通 “举”,选拔。音 )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 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音gun) 男有分(fn 职分,中指职业、职守) 货恶其弃于地也( 厌恶、憎恨)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分别译为“奉养 ”“抚养”) 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 是故谋闭而不兴(杜绝) 3 整体思路: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必为己。 ”详述“大同”社

14、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谓大同。 ”总结全。 4 问题探究: (1) “大同 ”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 ”。 (2)本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大同” 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第二层有三句话,从三个方面说明: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有分” “有归”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3)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第三层选

15、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 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 ”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核舟记1、通假字(1)诎右臂支船: (2)左手倚一衡木: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约八分有奇: () 虞王毅叔远甫刻: 2、词类活用(1)箬篷:名词用作状语, 。例句: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2)石青:名词用作状语, 。例句:石青糁之(3)糁:名词用作动词, 例句:石青糁之(4)椎髻:名词作动词, 。例句:居右者椎髻仰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冠:名词用作动词, )3、古今异义(1) 、尝贻余核舟一。 (尝:古义: 。今义: 。 ) (贻:古义: 。今义: )(2) 、高可二黍许。 (可:古义: 。今义: 。 ) (许:古义: 。今义: 。 )(3) 、其两膝相比者。 (比:古义: 。今义: (4)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古义: 。今义: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