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查报告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1079369 上传时间:2018-02-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0.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某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某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某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某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查报告(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某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查报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是在新时期开展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决定明确:到二 0 二 0 年“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为贯彻落实好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充分发挥好文化部门文化建设主力军作用,协调争取上级和各有关部

2、门对文化建设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我们对 XX 县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提出了对策和措施。一、基本情况XX 县位于云南省东部,国土面积 3348 平方公里,辖10 镇 1 乡 161 个村委会 19 万户,总人口 72 万人,矿藏资源丰富、自然奇观独特、人文底蕴深厚、民族风情迷人,享有“云南东大门” 、 “八宝之乡” 、 “XX 之地”等美誉,文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和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在我县,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作用越来越突出。二、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现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1、文

3、化馆XX 县文化馆成立于 1951 年,县歌舞团成立于 1962 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1989 年 3 月,经县委、县人民政府批准,将县文化馆与县歌舞团合并,实行馆团合一,为正股级财政全额拨款公益性国有事业单位,内设办公室、创作宣传组、传统文化组、乐器组、辅导组五个工作机构;核定编制 35 人(富编200272 号),编外人员 11人,实有在职在编 35 人,机构、人员编制包括文物管理所,其中,男 16 人,女 19 人;副高级 1 人,中级职称 17 人,助职 15 人,员级 1 人,中级工 1 人;XX 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根据实施文艺精品战略的需要,为解决“演艺人员老化”问题,

4、新招聘了 16 名演职人员,实行合同式管理。全馆现共有演职员 51 人。2002 年,县委县政府将中安镇原一中教学楼划拨给县文化馆,投资 298 万元重新装修后建筑面积达 2170 平方米,文化馆办公、业务使用面积 1300 平方米。馆内设有排练室二个、练功厅一个、培训室一个、辅导室两个、音乐室一个、服装室一个、道具室一个、音响室一个;配备有影像设备、电器设备、文艺体育设备、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等,专用设备总值 160 万元。县文化馆 XX 年评估定级为国家三级文化馆,现正在申报国家一级馆。文化馆和文物管理所设联合党支部一个,班子成员 5 人,设馆长 1 名,书记 1 名,副馆长 3 名。2、图

5、书馆XX 县图书馆于 1980 年按照云字第 251 号文件要求从文化馆中划出,属正股级财政全额拔款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投资 350 万元新建了图书馆综合楼,建筑面积 2900 余平方米,藏书 19.2 万册,开设外借室,报刊阅览室、过刊室、儿童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共享工程映视厅和资料室7 个对外服务窗口;内设采编室、共享工程综合业务室、装订室和财务室 4 个业务室;核定编制数 10 人,实有在职在编 10 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6 人,工勤人员 4 人;年均接待读者 6.8 万人次,借阅 13.4 万册次。3、文物管理所文物管理所成立于 1990 年,编制人员从县文化馆内部调整,为财政全

6、额拨款正股级事业单位,是二级财务独立核算单位。2002 年 7 月,XX 县机构编制委员会调整核定 XX县文物管理所机构编制归并于县文化馆,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保留牌子于文化馆内,定编 4 人,现实有人数 5 人,其中 1 人因无编制仍属借用。近年,XX 县共投资 200 多万元对中山礼堂、文庙、太和元气坊等古建筑(均属省级文物)及文庙前的文化休闲广场进行修复和重建。认真组织开展了大河旧石器洞穴遗址文化的发掘、保护工作,发掘出的古老的人工石铺地面,是我国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古人类室内装修工程,填补了考古学上我国乃至亚洲旧石器时代无人类活动的空白。大河旧时器时代洞穴遗址在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报社、

7、中国考古学会 XX 年 4 月 8 日组织的“XX 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评选活动中名列榜首。4、广播影视设施建设全县现有广播调频台、电视台、农村广播电视管理服务中心、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办公室、电影管理站等广播影视独立法人资格财政全额拨款正股级事业单位各一个。全县各乡镇共有电影放映小分队 16 支,放映设备 16 套,发电机 18 台,放映车辆 18 辆。全县有 733 个自然村发放安装了 16146 套地面卫星接收设备,让边远贫困地区群众看上了 48 套电视节目,听到了 4 套广播节目,电视用户共有147070 户看上了电视,广播覆盖率达 78%,电视覆盖率达92%。5、乡、村两级公共文化设施建

8、设全县 11 个乡中后所、大河、营上、富村、黄泥河、XX、墨红、竹园、古敢 9 个乡镇建有功能齐全的综合文化站,十八连山镇综合文化站已完成征地、设计等工作。各村寨的农家书屋、文化小广场、文化活动室建设均列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内容。截至目前,全县 159 个行政村全面完成农家书屋建设并通过了市级初步验收,率先在全市完成了行政村全覆盖目标;建成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及简易球场152 个、文化小广场 75 个、村级文化活动室 126 个、自然村文化活动室 33 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成乡镇基层服务点 8 个、村级服务点 94 个。6、其他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全县现有青少年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各 1 个,分别由

9、县一中、县老体协负责开放利用管理。公共文化投入主要财政政策措施及落实情况XX 年 1 月 8 日,云南省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明确提出了“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 , “各级政府要将文化建设经费列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每年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 。XX 年 5 月 31 日,曲靖市财政局、曲靖市文化局转发了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文化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文化惠农活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明确规定“专项资金由省财政按农民人均0.5 元的标准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安排” 。各州、县要结合当地实际设立同级文化惠农活动专项资金。 ”XX

10、 年 10 月 8 日,县委办、县政府办以办字【XX】83 号文件印发了经县委常委会讨论通过的XX 县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办法 ,明确规定了县财政补助政策:新建、扩建一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分别补助 20 万元、10 万元;新建一块灯光球场补助 5 万元;新建一个村文化活动室、公共简易球场分别补助 0.5 万元;村村通每村安置运输补助 600 元,共 43.98万元;“2131”工程每场补助 180 元,161 个村全年 1932场共计 34.58 万元。近年来,我县文化投入逐年增加,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文化事业的硬件建设和农村公共文化的繁荣发展。XX-XX 年的公共文化事业投入资金主要来源于财

11、政,共计 2612 万元,其中,中央 100 万元,省级 433 万元,市级 85 万元,县级1128 万元,乡级 859 万元;其他投入仅为 7 万元。从经费用途结构上看,人员经费 959 万元、基础设施建设 899 万元、工作设备添置 72 万元、文物保护维修 45 万元、文物调查 78 万元、非遗保护 20 万元、购书 42 万元、文化艺术活动 204 万元、文艺创作 20 万元、传承人补助 3 万元、办公培训及其他 270 万元。从各级文化投入的来源构成上分析,中央占 4%,省级 17%,市级占 3%,县级占 43%,乡级财政投入占总投入的 33%,县乡投入比重为 76%,县以上投入比

12、重为 24%,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非常小。从经费用途构成上分析,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占乡级文化投入的60%,占县乡文化投入的 33%,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县级比重为 5.5%,县以上财政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明显加强,对县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太小;县级人员经费占县乡人员经费的 81%,占县级文化投入的 65%,县级文化生产性支出仅为 163 万元,占县级文化投入的14%,县级财政对县级文化建设的生产性投入力度明显不够。另外,县财政每年拨付 34.56 万元专款实施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工程,年均放映电影 2060 场,全县 11 个乡镇全部实现电影放映数字化。文化人才队伍建设1、基本情

13、况。全县共有文化行政事业单位个,现有文化工作人员编制数 89 名,实有 97 人,其中:在编在岗 75人,在编不在岗 10 人,编外聘用 12 人;男 50 人,女 47人;汉族 87 人,少数民族 10 人;初中级以下 1 人,高中20 人,专科 37 人,本科及以上 39 人;管理人员 3 人,专业技术人员 78 人,工勤人员 5 人,编外 7 人;初职以下 10人,初职职称 47 人,中职职称 35 人,副高职称 1 人;30岁及以下 23 人,31-40 岁 44 人,41-50 岁 22 人,51-60岁 8 人。2、专业技术人才教育培训和作用发挥。总体上讲,全县文化系统专业技术人才

14、总量增加,素质和结构不断优化,特别是 XX 年以来,通过从大中专毕业生中考录和招聘的方式,文化人才队伍在逐年递增,学历层次进一步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县级文化行政管理人员普遍缺乏文化专长,主要文化事业单位文化人才老化严重,文艺专长匮乏文艺专业教育培训科目、内容、时间少、单、短,力度偏小,尖端人才缺乏。近年来,全县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共送出 1 人到 XX 舞蹈学院学习编舞,1 人到上海戏剧学院学习编剧,1 人到广州学习音响,选送 5 人参加曲靖市歌曲创作短期学习培训,自编自演的水族健身操参加了曲靖市第二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健身操、技巧类表演,成

15、绩突出。乡镇文化系统现有的在职在编工作人员,基本上不是文化艺术类体育类专业院校毕业生,整体素质不高,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长期得不到有效指导和辅导。由于专职人员少而不专,乡镇文化站基本上不能独立完成有一定质量文艺活动的组织和辅导工作,体育类竞赛活动的开展也必须有县体育局的参与才能完成。大多数村委会没有专职的文体管理人员。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挖掘整理据统计,全县截至目前已发掘整理出版云南省民族民间舞蹈集成XX 县水族卷 、 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谣集成XX 县卷 、 云南省民族民间谚语XX 县卷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集成十卷;投资 166 万元新建了一所水语传习馆,收集、整理出版了云南 XX 水族 、 XX 县水

16、族民歌 、XX 乡乐额水族语言等书籍,加大对水族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承袭与培养力度。公益性文艺精品创作近年来,我县精心组织实施文艺精品战略,倾力打造文化品牌,文艺精品的创新力、表现力、震撼力进一步提高。先后推出 4 个节目参加省市大赛,取得了较好成绩:水族音乐舞蹈诗石头爹娘参加云南省第十届新剧目展演获二等奖;音乐情景舞剧桃花乡里人参加云南省第十一届新剧目展演荣获金奖;器乐吗索騞乃参加云南省第六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获社会文化“XX 奖”银奖;水族风情歌舞吞口参加“庆祝曲靖市建市十周年暨第二届新剧作展演”获综合、导演、编剧三项一等奖。在“曲靖市第三届新剧目展演”中,我县参演节目荣获多个单项奖;在“曲靖市农村文化户文艺调演”中我县参演节目获综合一等奖;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利用,文化活动广泛蓬勃开展1、各类文化设施正常开放利用。一是对学校及有关单位排练节目免费开放排练场地。二是对有关部门的演出,免费使用县影剧院舞台、灯光、音响等设备设施。三是对学校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