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XX年渔业考察报告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1079171 上传时间:2018-02-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县XX年渔业考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某县XX年渔业考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某县XX年渔业考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某县XX年渔业考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某县XX年渔业考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县XX年渔业考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XX年渔业考察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某县 XX 年渔业考察报告坚持“生态渔业”发展理念,打造我县库区渔业发展新天地XX 年 10 月 31 日至 11 月 9 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带领*县政府渔业考察组驱车赴三峡库区进行渔业考察。考察组通过为期 10 天的实地考察和交流,对三峡库区发展生态渔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深受启发,拓宽了视野,更加坚定了发展库区生态渔业、建设湖滨生态旅游县的奋斗目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将各考察地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一、市县渔业发展概况和主要特点*位于*市东北部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处在万州区、开县、*、奉节 4 个百万人口区县连片地区的中心,长江黄金水道和渝沪高速公路横贯县境,长江及其四条一级支流纵横

2、切割,形成了“一江四河六大块,七山两水一分田”的地貌特征。全县辖 38 个乡镇、4 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35 万,其中*人口 108 万。全县国土面积 3649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138.5 万亩,集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为一体。因三峡工程兴建,全县动迁人口超过 17 万,综合实物淹没指标占全市的 1/8,相当于*省淹没指标的总和。县境 XX河库岸线长 708 公里,河流水域面积 31.6 万亩,水库 150座、池塘 8658 口,面积 6 万亩,可养鱼稻田面积 5.85 万亩地。XX 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 0.8 万吨,渔业总产值达1.28 亿元。现有渔业船舶 513 艘,XX 年被*部

3、授予全国渔业文明执法窗口单位。*渔业的主要特点是:创新思路,做好发展规划不要产值要环保,水路不通走旱路。2003 年,随着三峡水库的蓄水,在*县境内形成大量的库湾、库汊,为网箱养殖发展提供很大的空间,养殖户自发在水库进行大规模的网箱养殖,并以此为生,年产量一度达到 8000 吨,产值过亿元。到 XX 年,库区网箱发展对三峡水质、航运安全及生态环境构成了影响,引起*市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XX 年 1 月,为保护生态,维护三峡水库水环境安全,*县委、县政府果断决定对三峡水库*水域网箱养殖予以全面取缔,这一取措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支持。为取缔网箱,县委、县政府制定了补助办法,一口网箱

4、 2000 元,鱼统一按 6 元/公斤收购后进行放流,取缔网箱花了近 5 千万。网箱取缔后,为填补水产品供给缺口,XX 年,*县聘请国内知名水产专家编制了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操作性的*县生态渔业发展规划 。通过规划的实施,利用适宜的库湾、库汊,建成天然生态渔场 10 万亩,建设标准化池塘 0.5 万亩,改造池塘 3 万亩。制定措施,推进生态养鱼XX 年,*县出台了涉及土地流转、资金支持、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措施,扶持原网箱养殖户转产就业,帮助 26 户养殖户实现从水上到陆上继续从事水产养殖。在发展模式上,推行“专业合作社+农户”为主的发展模式,目前已成立渔业专业合作社 29 个。其中万顺水产养殖股

5、份合作社投资 520 万元,建成流水养鱼池 3000 平方米,微流水鱼池 20亩,年产名特水产品 250 吨,年销售额 300 万元,实现年利润 100 万元,是该县较大的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组织之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障现代渔业健康发展1、县委、政府出台了*县 XX 年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产业扶持办法 ,明确了水产养殖各项补助标准。2、整合移民、片区*综合开发、水利等基础建设资金共 2000 余万元,实施池塘渔业基础设施配套改造 1 万亩。3、整合阳光工程培训、移民培训等培训项目,对全县水产养殖户进行系统轮训。4、落实水产生产、流通、加工等环节中的土地、税收、用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建立农户发展水产

6、养殖业的信心,同时也吸引了社会资金 2000 余万元下乡发展水产业。三、*省#县渔业发展概况和主要特点#土家族自治县是*省唯一一个集“老、少、山、穷、库”为一体的山区库区县,是中国少数民族位列第五位的800 万土家族的发祥地。九十年代初,随着国家对清江河水电实施梯级开发,形成了 13.6 万亩的库面,总库容 43 亿立方米,呈现高峡平湖的壮美景观。同时,该县因清江水电开发被淹没耕地 8 万多亩,5 万多移民生产资料不足和素质偏低成为制约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县委政府及时转变发展思路,提出了“开发清江,水兴#”的发展战略,制定了#土家族自治县清江库区水产发展规划 ,从产业开发、环境保护、

7、规模控制、规范管理、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论证和详实的规划,引导库区农民由种植业向水产养殖业转型,促进了水产业的快速发展。到 XX 年底,全县渔业总产量 20016 吨,产值 39361 万元,年实现加工出口创汇 1380 万美元,库区移、农民人均增收9000 多元,全面实现优质高效。#县先后建成 1 个国家级水产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7个*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 个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清江库区被指定为全省规范渔业用药试点区、优势水产品板块基地;“清江”牌系列清江鱼产品先后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名牌新产品、*十大名牌农产品等称号。以清江鮰鱼、清江银鱼、清江青虾、清江鲟鱼等名优品牌

8、为代表的系列清江鱼畅销国内市场,远销欧、美、日、韩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倍受消费者青睐的健康食品。清江水产业迅速成长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全省发展现代渔业的特色产业和亮点产业。清江渔业的主要特点是:坚持科学发展,走生态兴渔之路#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库区生态渔业发展,制定了#土家族自治县清江库区水产发展规划 ,从发展规模与环境保护方面进行精确计算和总量控制,确保对库区生态环境不造成影响,为清江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始终坚持把水产标准化贯穿于清江鱼的生产全程,对水产养殖从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控,推行标准化生产“五制”管理:一是从业资格制度;二是水产品投入品准入制;。三是养殖

9、基地管理制度;四是成鱼产品上市检验检疫制度;五是水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制度。近 8 年来,国家*部、省市商检部门等对清江鱼产品抽检结果及市场反馈情况表明,清江鱼产品合格率达到 100%,得到国际、国内市场的广泛认可和广大消费者的普遍信赖。遵循市场规律,走开放兴渔之路全面推行“协会+龙头企业+服务组织+农户”的良性产业发展模式,有效降低渔业生产成本,促进渔需物资的快速流通。XX 年以来,通过水产协会先后引进省内外 8 家大型水产品加工企业与该县签订水产订单,累计实现订单产值 16.8 亿元。XX 年,为实现清江水产资源在水产链条中再增殖,政府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一是以#鹏搏渔业公司为主体引韩资建成年加

10、工能力 10000 吨的清江鲜鱼深加工生产线,XX 年实现出口创汇 1380 万美元,创税收 1100 万元。二是支持#山野食品公司扩大生产,投资 800 万元扩建了清江风味鱼加工生产线,该公司产品长期供不应求。清江鱼加工业的发展完善,有效促进清江鱼产品的增殖,成为清江水产业健康发展的以一重要支柱。实施精品战略,走品牌兴渔之路以特色和质量为抓手,精心打造“清江鱼” 。从发展初始,政府一直将清江鱼品牌创建工作作为发展水产业的重中之重来抓。XX 年, “清江鱼“被国家*部授予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成为该县首个国家级农产品名牌。同时,结合#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不断拓展”清江鱼“的品牌效应。旅游与品

11、牌的联营互赢,丰富了县域旅游业的内涵,增强了清江鱼品牌的文化底蕴,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清江鱼品牌价值, “清江鱼”和“清江画廊”已成为外界认识#、了解#的窗口。恪守执政为民,走政策兴渔之路1、创新发展思路引导渔业产业快速高效发展。#渔业发展经历了三次质的跃。一是 2003 年,政府改发展之初水产业以县直企事业单位为主体的集体经济模式为以广大库区移民为主体的市场经济模式,水产业发展规模迅速壮大,到 XX 年底,全县精养网箱由 2003 年的 73 亩增加到 230 亩,产量由 1700 吨增加到 15600 吨。二是 XX 年,政府根据水产业发展规模接近饱和的现实,及时提出了“控制规模、完善布局、调

12、整结构、增加效益、致富于民“的发展思路,引导产业由量到质的增长转变。三是引导水产业由单一发展养殖向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方向转型,大力扶持县级渔业龙头企业,极大地带动了下游产业、增加了渔业附加值和生产效益。2、实施惠民工程确保库区渔民持久稳定增收。库区形成后破坏了大部分鱼类的自然繁殖条件,鱼类资源由建坝前的 70 多种锐减到 45 种。为遏制鱼类资源衰减势头,XX年起,#县要求水电开发业主每年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水库银鱼和常规经济鱼类的增殖投放,到 XX 年底,清江库区天然渔捕捞产量达 4043 吨,年为库区沿岸 8000 多失地移、农民实现捕捞收入 5000 多万元,捕捞渔业成为库区群众致富的主导产业

13、。3、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渔业服务不断提档升级。一是创新技术服务方式。鼓励水产技术干部采取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等方式参与到产业开发,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作用。二是整合技术服务资源。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通过校地合作、院地合作等形式,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技术优势引入地方。同时采取“走出去”的方式,选派地方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培训,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执业能力。三是强化渔业秩序管理。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增加渔政管部门人员编制,充实人员成立库区水上渔政执法大队,对库区渔业生产秩序实施专项管理。严格控制库区养殖规模。对库区所有养殖设施实行 GPS 定位管理,严格控制养殖区域和规模。四、*省县渔业发展概况和主

14、要特点*省县地处江汉平原南部,南枕长江,东拥洪湖,北依汉水支流东荆河,东、南、北三面环水,境内河渠纵横交错,湖塘星罗棋布,水产资源得天独厚,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县国土面积 3460 平方公里,总人口 155.1 成人,其中农村人口 101.8 万人,全县有水域面积 118 万亩,居*省县市之首。XX 年,水产品产量 25 万吨,居*省县市第二位,渔业产值 40 亿元,占*总产值的 35%。XX 年以来,县狠抓水产板块建设,形成了“一带三廊四大专业板块”格局。即:沿螺山干渠 30 公里名特水产养殖带;汴河周河线 15 公里水产长廊,朱河桐梓湖线 15 公里水产长廊,杨林山灌渠线 15 公里水

15、产长廊;四大专业板块是:以桥市镇、棋盘乡为重点的 40 万亩河蟹板块,以程集镇为重点的 60 万口网箱养鳝板块,以汴河镇、福田寺镇为重点的 40 万亩小龙虾野生寄养板块,以黄歇口镇、毛市、周城垸为重点的 30 万亩精养高产板块。近两年,又发展了两大亮点:一是全国首家黄颡鱼全雄 1 号的工厂化育苗,科技含量高,目前正申报国家级良种场。二是黄鳝苗种人工仿生态育苗取得突破。由于该县水产属低湖田养殖模式与我县库区渔业差别较大,暂不作进一步比较。五、考察体会政策扶持。三个县的渔业发展历程中,都离不开当地县委、政府的产业政策扶持。特别是*县出台了*县 XX 年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产业扶持办法 ,明确了水产养殖

16、各项补助标准,为渔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开拓创新,发展生态渔业。库区县在渔业发展中,都曾经走过单纯追求面积和产量的阵痛期,也曾一度带来了较高的生产水平。但掠夺式的开发给当地生态带来了严重的破坏,水质恶化、鱼病暴发等生态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政府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其中*县为治理三峡库区水质历时半年,总计花费达 5 千万。此后,通过制定合理的渔业发展规划,从产业开发、环境保护、规模控制、规范管理、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论证和详实的规划,保证了渔业的健康发展。*县更是提出库区禁止设置网箱,建设库区生态渔场的发展模式。遵循市场规律,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库区移、农民原有单一分散的养殖模式,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为此政府鼓励龙头企业或是专业合作社来带动库区水产业的健康发展。采用的发展模式有:“协会+龙头企业+服务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