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3单元 第13课 师说 1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10594 上传时间:2017-01-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3单元 第13课 师说 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5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3单元 第13课 师说 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5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3单元 第13课 师说 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5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3单元 第13课 师说 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5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3单元 第13课 师说 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3单元 第13课 师说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3单元 第13课 师说 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备课大师 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诵全文。”“相”“传”“贻”,以及重点虚词“于”“乎”“其”。理结合的写作方法。 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品质。 小组(4 人) 为单位,每位同学读 1 段, 读完后,由同组的同学纠正读错的字音。然后同组的同学把全文齐读一遍,巩固读音。小组(4 人) 为单位,每位同学翻译 1 段, 当翻译出现错误时,同组的同学要纠正译错的地方,并说明原因。小组(4 人)为单位,把本文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进行归纳,以提高文言翻译能力。小组(4 人)为单位,思考探究以下问题: 老师的作用是什么? 为什么要从师学习?择师

2、的标准又是什么呢?理结合论证的方法。养谦虚好学的品质。读法成功的关键是要读出声音的各种形态,如节奏、语调、语气等。只有这样, 才能听到“古人”的心声,才能触摸到言语主体的情味。当然 ,要做到这一点 ,有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察语气,逐步读出 “情味”, 揣摩文意。因此,范读、多读尤为重要。 破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读、自解等方式解读课文, 勇于向老师提出疑问。 是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关键在一个“精”字。“练”不求“多”, 应求“精”,要用最少的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 也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导学生借鉴对比论证和事理结合论证的写作手法。语文备课大师

3、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 ,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说”比“论”随意。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这类文体。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愈(768824), 字退之 ,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昌黎,因为昌黎韩氏是望族, 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 文”, 也称“韩文公”。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 因此苏轼称他 “文起八代之衰”,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

4、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 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华美、内容贫乏的骈骊文章 ;主张语言要新颖 ,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曾说:“今之世不闻有师; 有,辄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晚辈),作师说, 因抗颜而为师(抗颜,端正容颜。抗颜而为师, 正正经经地做起老师来了),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 手指而目视)牵引(拉拉扯扯),

5、 而增与为言辞 (增添一些言辞来毁谤韩愈) 。愈以是得狂名。”师说作于公元 802 年,即唐德宗贞元十八年。这一年韩愈 43 岁, 正是他锐意求进,致力于“古文运动”的时候。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 ”“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 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 4 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当时的官僚士大夫重视门第观念,只认得功名富贵, 威权势力,不尊师重道,不看重有学问的人。师说就是为了批判唐代上层社会的这些不良风气而作。古代称教师为“师”,与军队有关。

6、西周立国之初 ,为了加强军队的统治力量 ,统治者开始办学校,培养贵族子弟, 主要学习射箭、驾驭等军事技能 ,而后才是学习文化。学校的教师都是由高级军官担任 ,因其职名未变,人们称他们为“师”或“师氏”。后来,文官任教的人也逐渐多起来,因而教师便成为社会上一部分人的职业。由于“教”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 因此, 人们便逐渐把“教”和“ 师”合起来,称为“教师”。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译文: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译文: 语文备课大师 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自我核对(1) 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 (

7、就)比我早, 我( 应该) 跟从(他),拜他为老师。(2)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与之同列 ,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 (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段举出备受文人推崇的孔子的例子,意在证明怎样的观点?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答: 自我核对“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段交代写作缘由,但仍隐含着作者的观点 ,哪些句子可以表现作者观点 ?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答: 自我核对“不拘于时”“学于余”“能行古道”。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流俗的肯定, 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这样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

8、导从师。1)师者 ,。 (2)是故无贵无贱, ,师之所存也。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自我核对(1)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3)师不必贤于弟子句读() 近谀() 郯子()苌弘() 老聃() 经传()贻之() 巫医() 师襄()李氏子蟠()自我核对)师说 (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4)君子不齿( )(5)圣人无常师( )(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7)六艺经传皆通习之()(8)作 师说以贻之()自我核对(1) 一种文体,议论文的一种。 (2)岂, 难道。( 3)无论。(4)鄙视 ,不屑一提。(

9、 5)固定的。(6) 不一定。(7)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8) 赠送。)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语文备课大师 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2)或师焉,或不焉()自我核对(1) “受”通“授”,教授。 (2)“不”通“否”, 不,不要。)古之学者必有师()(2)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吾从而师之(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5)小学而大遗( )自我核对(1) 学者,古义:泛指求学之人, 读书人。今义: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结果,连词。( 3)从而,古义:是两个词。从,跟随;而, 并且。今义:因果连词。 (4)众

10、人, 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 5)小学 ,古义:在小的方面学习。今义 :指与“大学”“中学”相对的“小学学校教育”。)而耻学于师 ( )(2)小学而大遗 ( )(3)吾从而师之 (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6)吾未见其明也 ()自我核对(1) 耻,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2)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问题、大的问题。(3)师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4)下 ,名词用作动词,低于。(5)圣、愚,前面的“圣”和“愚”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圣人、愚人。(6)明 ,形容词用作名词,高明的地方。)于而耻学于师()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不必贤于弟子()

11、不拘于时()(2)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 其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4)之古之学者必有师()吾从而师之()语文备课大师 免费】备课大师全科【9 门】:免注册,不收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郯子之徒()自我核对(1) 向;对于;比;被。(2) 相当于介词 “于”,在;相当于介词 “于”,比; 语气助词,不译; 用在句末表疑问或反问,译为“呢”。(3) 副词,表推测语气,大概;代词, 他的;代词,指书。(4) 结构助词,的。代词,他。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

12、独立性。助词,辅助宾语前置。代词,这些。1)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而耻学于师( )(4)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6)问之 ,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7)不拘于时( )自我核对(1 )判断句。(2) 介词结构后置句。 (3)“于师”介词结构后置句。( 4)判断句。(5) 宾语前置句。(6)“问”前省略主语“人”,“则”前省略主语“其”(耻笑人的人)。( 7)被动句。一、阐述从师的道理( 中心论点)二、批判不从师的坏风气(反面论证 )三、者认为从师的标准是什么 ?(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思路点拨】准确理解第 1 段。【与你交流】(1) 学者必有师;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2)标准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者进行了怎样的论证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思路点拨】从作者对不同人的不同态度分析。【与你交流】在批判“耻师”的风气时,作者充分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共有三组对比。第一方面是“古之圣人”从师的结果和“今之众人”不从师的结果的对比,第二方面是从自身“爱其子”择师与“于其身”耻师语文备课大师 免费】备课大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