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指导师新理念总结资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105491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指导师新理念总结资料 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职业指导师新理念总结资料 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职业指导师新理念总结资料 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职业指导师新理念总结资料 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职业指导师新理念总结资料 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指导师新理念总结资料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指导师新理念总结资料 (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章 职业道德1. 职业守则: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2. 职业指导师一个以帮助他人为己任的职业,同时也是一项以扶助弱势群体为重点的工作。职业指导人员要有一种信念:以助人为快乐,以助人为荣耀。3. 职业指导人员应该牢记:为了使更多人受益,我们需要终身学习:遵纪守法不仅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我们助人的基本前提。4.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5. 以人为本,尊重服务对象:以人为本是职业指导人员的素质要求的先决条件,是对其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就是以服务对象为核心,把服务对象的呼声和要求作为第一信号。6. 职业指导本质是对服务对象进行帮

2、助的过程。7. 尊重差异,不歧视服务对象:首先要积极理解、接纳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的多样性;其次要紧密结合服务对象的社会文化的背景展开职业指导。8. 主动解释,使服务对象知情:职业指导人员应主动向服务对象解释职业指导和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程序局限性及服务对象自身的权利和义务,一是知情权。告诉服务对象自己所处的真实状况,职业指导的局限性,甚至是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就是对服务对象尊重和负责任的表现。二是责任分担的必要性。9. 事先与服务对象讨论工作重点,达成一致:允许服务对象自己决定是否进入咨询关系,允许当事人自由选择指导人员,并对选择限制予以充分解释,必要时与服务对象达成书面协议。

3、10. 明确与服务对象关系,避免服务对象产生依赖性:职业指导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其根本性质是咨询关系。11. 给服务对象介绍合适的职业指导人员。12. 尊重隐私,保守秘密:职业指导人员要尊重个人隐私,未经当事人的允许不得泄露当事人的个人秘密。尊重人的隐私,源于对人本身的尊重,也是现代文明人的基本素养。13. 提升职业能力,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服务:职业指导人员能否胜任,不仅是能力问题,也是道德问题。14. 维护形象,对服务对象负责:(1)努力贯彻为服务对象和所在机构负责的基本精神,要有良好的道德约束和责任心,以维护所在组织机构为劳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的公众形象(2)积极向所在机构提出建设性建议,促

4、进服务质量的提高,促进组织发展,以使组织更好地实现为劳动者提供良好服务的宗旨。 (3)积极探索,积极实践,改进自身工作,追求更高服务标准,关系服务对象的意见、要求,倾听他们的呼声,以创造服务对象最大满意为宗旨,实现与组织共同发展。第 2 章 就业和就业政策1. 就业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社会活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是指在法定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在一定工作岗位上从事有报酬或经营收入合法劳动。根据这一定义满足一下三个条件就是就业:(1)在法定年龄内,并且具有劳动能力;(2)所从事的是某种合法的经济活动,以提供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或服务为目的;(3)从事

5、这种社会劳动可以获得相应收入。2. 凡在劳动年龄之内,具有下列情况之一都算就业:(1)在规定时间内从事有报酬的劳动;(2)有职业而由于疾病、事故、劳动争议、度假、旷工、气候不良、设备损坏临时停工等原因,暂时没工作;(3)自己当雇主或营业,包括协助家庭企业或工厂,工作时间相当于正常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以上,没拿报酬,也算就业。而下述情况不算就业:(1)童工;(2)不以获得收入或营利为目的的公益劳动、家务劳动。3. 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的不同结合形式决定了就业的具体形式。依据不同标准就业形式有不同划分。按灵活和稳定程度划分,可以分为正规就业和灵活就业。灵活就业指无固定场所、无固定雇主和服务对象、无固

6、定劳动关系、无稳定收入、无社会保障的小规模经营的就业形式。灵活就业分三类:非全日制就业,临时就业,派遣就业。4. 按劳动力饱和程度分为充分就业和不充分就业。充分就业这一概念源自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工资的人都能得到工作” 。充分就业失业率不等于零,二是等于自然失业率。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充分就业是指愿意并有能力工作的劳动年龄男子和妇女能够得到有报酬的、自由选择的、生产性就业的就业水平。包括就业质量和就业数量两个方面。5. 就业的意义:是人们获得收入得以谋生的基本手段;是个人融入社会、使得自身得以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

7、提。6. 在我国失业是指在法定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没有或失去工作及职业,在一定时间内,虽进行求职但仍然找不到工作或职业,从而失去收入的状态。7. 失业在我国指城镇失业人员,主要包括新成长劳动力和就业转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指年满 16 周岁的为能升学的各类学校毕业生,即没有就业经历的、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口。就业转失业人员是指已有过就业经历的、又失去原有工作的人员,包括曾离开劳动力市场现在又重新会到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的人口;还包括劳动合同期满或企业倒闭等原因失去工作,现又面临再就业问题的失业职工,失业的个体、私营等企业的从业人员。8. 我国的就业方针:以充分开发劳动力资源、统筹安排城镇劳动

8、力为出发点,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拓宽就业门路,促进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保持就业局势稳定。9. 我国的再就业政策:(1)五大支柱:经济拉动;政策扶持;市场服务;政府调控;社会保险;(2)六个领域:中小型企业;第三产业;多种经济形式;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务输出;灵活就业。10. 小额贷款期限一边拿不超过 2 年,借贷人提出展期且担保人同意继续提供担保的,商业银行可以按规定展期一次,展期期限不超过 1 年。11. 职业指导对促进就业的作用主要是以就业服务为载体的。作用:一是促进劳动保障的政策的贯彻和落实;二是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合理有序流动;三是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良好发展;四是

9、促进教育培训的改革。12. 职业指导师架在求职者、用人单位、学校之间的一座桥梁。13. 我国的积极就业政策:(1)经济拉动政策(2)再就业扶持政策(3)灵活就业政策(4)农村流动就业政策;(5)大学生就业政策。14. 失业类型:(1)结构性失业(2)摩擦性失业(3)需求不足失业(4)季节性失业(5)周期性失业(6)隐性失业(7)自愿失业。第 3 章 劳动力市场与就业服务1. 劳动力市场: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指劳动力供求双方事先匹配的具体场所;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指在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下,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资源进行劳动力使用权的转让和购买活动,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机制。2. 一个社会所能利用的劳

10、动力数量,取决于人口的规模与年龄构成,愿意工作的人的比例、工作时间制度、劳动强度、劳动力的教育和训练水平。3. 劳动力市场功能:通过劳动力使用权的转让与购买,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4. 市场作为一种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方式,起关键作用的是工资的比价。5.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问题:(1)劳动力市场主体地位正在确立,但尚未具备市场主体资格;(2)劳动力市场机制开始运行,但仍然存在明显的分割和扭曲;(3)劳动力市场规则和秩序基本建立,但仍存在空白和难点;(4)就业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并发挥作用,但局限性较大。6.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目标模式:竞争公平、运行有序、调控有力、服务完善,城乡一体。7. 市场导向

11、就业机制形成标志:(1)劳动力和用人单位市场主体地位真正确立;(2)劳动力市场机制灵活,功能完善;(3)政府促进就业、扶持困难群体的就业的政策和服务体系形成,建立起对劳动力市场中弱势群体的托底机制。8. 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主要矛盾:劳动力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事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9. 劳动力市场问题:(1)劳动力数量供大于求矛盾非常突出;(2)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而且存在结构性问题,严重影响就业质量;(3)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就业的不中分和经济发展不协调同时并存;(4)就业能力较弱的特

12、殊困难群体就业难度加大;(5)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日益明显。10. 21 世纪前期,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需求,满足广大劳动者参与劳动和提高收入水平的愿望,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将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11. 就业服务指就业中介组织为满足劳动者求着和用人单位招工的需求而提供的各类服务。国际劳动组织把就业服务看做是以最佳方式组织劳动力、是实现和维持充分就业、开发利用生产资源的重要手段。12.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特征:(1)由国家建立,在国家领导或监督下开展业务,国家给予充分的资

13、金保障;(2)就业服务机构由中央主管部门、地区性就业服务机构和地方就业服务机构组成;(3)就业服务机构的职员应是政府公务人员性质,应保证其职业稳定;(4)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向求职者和事业人员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向雇主提供基本的就业服务也应免费。13. 公共就业服务的目标:弥补劳动力市场缺陷,塑造更加公平、有效的首次行,从而促进劳动力流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14. 劳动力市场缺陷“市场信息不透明,技能不匹配,工资刚性,招工启示,劳动力需求总量不足,长期事业,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15. 公共就业服务的优势:提高劳动力市场的信息透明度,确保劳动力市场各类弱势群体得到帮助,保持就业

14、服务工作的连续性,避免没有求职经验的弱势群体受到私营中介机构的欺骗,减少事业保险金发放中的道德风险。16. 公共就业服务的职责:(1)收集劳动力市场信息,包括供求双方的信息;(2)进行求职和招工登记;(3)开展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4)参与失业保险金的管理和发放;(5)采取适当措施促进劳动力在行业间、地区间流动;(6)参与就业政策制定;(7)就下列问题进行持续、定期研究:失业原因、残疾人、青少年等特殊就业群体的就业安置,就业调整,职业及职务分析,劳动力市场组织形式分析等17. 就业服务的作用:(1)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2)促进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相互选择,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3

15、)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4)帮助困难群体就业,保持社会稳定。18. 公共就业服务对象:登记失业人员和特殊服务对象。特殊对象包括:残疾人、享受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人员、退出现役的军人和随军家属、当地政府贵的其他就业苦难人员或需特别照顾的人员。19. 创业培训:(1)SYB 培训:这是国际劳工组织针对培养微小型企业创办者的需要而专门开发的一个培训项目,采取小班制教学,注重教师和学员间的互动交流,采用知识培训、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自由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2)三段式培训:理论学习阶段、咨询辅导阶段、后续扶持阶段;(3)远程创业培训模式。20. 实现就业服务体系的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三化的核心

16、理念和基本要求是人本服务,就是把以人为本作为我们整个就业服务的宗旨。包括求职和从业的城乡劳动者,也包括用人单位,还包括培训机构及其他社会各方面需要我们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个人和机构。人本服务要突出个服务。21. 所谓制度化就是要将强化就业服务纳入各级政府职责,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包括失业人员登记和免费就业服务制度,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制度,政府出资购买服务和培训制度,公共就业服务统筹管理制度。22. 专业化指围绕服务对象的各种需求,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特别是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从而提高就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提高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23. 社会化就是面向社会服务,动员社会资源,接受社会监督,推动就业服务工作在全社会的普及、提高,建设统一、开放、公平、诚信的劳动力市场。第 4 章 职业指导与职业指导多元化服务1. 职业指导师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1)强调指导对象是劳动力市场中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两个主体,而不是求职者一个方面;(2)强调摘掉的最终目标是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用人大内能更好的做到人尽其才,而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