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案设计--刘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105004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教案设计--刘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春》教案设计--刘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春》教案设计--刘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春》教案设计--刘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春》教案设计--刘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教案设计--刘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教案设计--刘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教案设计山东省临朐县北苑中学 刘燕一、教材分析朱自清的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前两个单元,比如在山的那边 ,紫罗兰瀑布理想等,主要是抒写人生感悟,而本单元则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 风光。本单元中的每篇课文春济南的冬天等,构思精巧、语言精湛、意境 优美、富有诗情画意,为我 们展现了色彩斑斓 的大自然,学 习这几篇课 文既是提高听、 说、读、写能力,又可受到美的熏陶。春是写景抒情散文的典范。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有着不同的特征,每个人对于四季都有自己切身的体验和感受。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特征,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

2、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而作者 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油然而现。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天的赞歌。二、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习春语言口语化,平易好懂,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进一步得写景时要抓住景物特征,语言要准确生动,以及 节奏的把握。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清晰的脉络结构。 学习通过运用感官细致描写景物的写法。体会用词准确的语言特点,学习运用比喻、 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的写法。2.过称与方法目标:自主互助 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

3、观目标:领会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 竞相争荣的景象来抒发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学习作者 热爱自由、 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优美语言和写景物技巧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难点:有感情的读出春天的特点,表达美好的感受,体会用词准确生动的语言美。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顺口,读流畅,读出感情。为了使学生朗读的有兴趣、有效果,教 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先展示“春天”的画面,再伴随音乐进行范读,为学生创造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阅读兴趣。在“自主”朗读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

4、究”,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本文的写景方法和优美的语言,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为巩固并理解课堂内容又设置了练笔这一环节,还留下了积累美句和推荐美文的课后作业 2.学法本文着眼于感受、欣赏、品味朱自清优美的语言和出色的写作技巧,用听 读、美读、赛读,画面再现文字、圈点勾画、旁批等多种形式,体味本文的语言美,学习本文描写技巧,运用“ 朗读质疑探究解疑练笔”这五个环节 ,完成本 课的学习任务 六、 教学过程一、 导语设计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古人对春天的吟咏和称赞的诗句很多,如“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是剪刀” 。你 还能

5、说出描写春天的古诗句吗?(多媒体展示诗句)古人对春天的描绘可谓是细致入微、形象生动,那么我们来欣赏“ 春天”的几幅画面,在畅游春景之后,我们来欣赏一下著名的文学家朱自清写的散文春 二、 自主学习:检查字词、作者简介的预习情况。(多媒体展示字词、作者简介) 三、朗读训练 1.听读:跟随多媒体播放的音乐春江花月夜,听老师范读来感受春天之美。 2.美读:伴随音乐的响起,学生用情品读,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语言美。 3.赛读:分四组,每组选出一人进行朗读比赛,激 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四、 听着大家优美的朗读,老 师眼前出现了一幅幅春意盎然的画面,那么本文分 为那三部分?每一部分用两个字概括出来。再概括出文中

6、的五幅画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多媒体展示板书)五、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学生自读逐图分析,用圈点勾画、旁批注释形式理解本分用词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运用比 喻、 拟人等修辞手法和感官技巧写景的方法。(多媒体展示思考 题)1. 春草图本文写小草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钻”字用的好,好在哪里?此图运用了哪种感官技巧写景?2.春花图作者从几个方面描绘出一幅五彩缤纷的春花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花争春的特点?3. 春风图“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 亲的手抚摸着你 ”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找出运用感官描写春风的句子,并说明写出了春风的哪些特点?4. 春雨图 作者从静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

7、人,由近及远,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春雨哪些特点? “斜织”“薄雾”这两个词好在哪里?5. 迎春图由什么景物引出人迎春?颂扬了一种什么精神? 教师归纳总结:词语的准确生动和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为本文增添了语言色彩。如:“偷偷”、 “钻” 把小草人格化了的同 时,又写出了小草顽强生命力。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的语言富有诗意和美感,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 形象美”“ 绘画美”“音乐美”“含蓄美”。用视觉、嗅觉、味觉、听 觉、触 觉五种感官技巧,写出了春风的温柔、沉醉、和 谐、 动听,把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所以本文无论是从内容还 是写作方法上看,都是一篇美文佳作。六、 教师归纳总结:

8、学习了写景散文春,同学 们学到了很多知识,首先了解到写景要善于观察,然后将零散的景物集中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以一定事物为描写对象,抓住景物的特征,运用优美的语言、准确的词语和恰当的描写技巧来抒发感情,达到托物言志目的。七、 用多媒体展示朱自清的散文绿和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找两个朗读比较好的学生伴随着音乐朗读,在优美的意境中结束本课节的教学任务。八、拓展延伸: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

9、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10、在空白处填上课文的原句。(2 分)11、斜织一词表现春雨的什么特点?(3 分)12、文中写了什么自然景物?各有什么特点?(4 分)13、解释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 分)黄晕:烘托:静默:14、下列语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雨特点, 请用恰当的 词语把春雨的特点概括出来,写在括号内:(3 分)A、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C、人家屋项上全笼着一层薄烟。()15、在这段文字中,除雨外,作者 还写了人,有近有远,有静有动,试概括都写了有关人的什么场景?写这些场景的作用是什么?(4 分)16、写

10、出语段中写色彩的三个词。( 3 分)17、语段中与稀稀疏疏相对应的词语是。( 3 分)18、从远、近角度看,这段文字对景物描写的顺序是()(3 分)A、由远及近,有动有静 B、由近及 远,有 动有静 C、由近及远,有静有动19、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使用了的修辞手法,分别形容雨丝、。(4 分)A、闪光 B、紧密 C、细长九、 布置作业1.积累摘抄优美句子。2.在朱自清的笔下,春是多么美丽啊, 请你选择四季中的一季,也写写它的美 丽吧,300 字左右。十、 【板书设计】春盼春()语言积累总写()春草图()绘春()春花图()表达春风图()春雨图()十一、教学反思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

11、了春天的主要特征,描绘了大地回春,草木争荣、生机勃发的景象,赋予了春以感情和生命。文章文 质兼荚,适合朗读,因此本教案设计了听读、齐读、自读、默 读等方式,采用以读带讲的教学方法。 从教学目标上看,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设置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循序渐进,易于实施。从教学流程看,用诗句导入,富有内涵,极具感召力。整体感知、研读赏析,问题设计由浅入深。更值得一提的是,没有机械、繁琐地逐一分析五幅图画,而是以春草 图为例,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其他图画;并设计了四幅图画之间的比较阅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品味语言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用 读一读、 议一议、说一说的方式,让学生对语言有真切的体会。拓展延伸部分,安排听音乐想像作文的练习,注意 锻炼学生的想像力。用珍惜青春、理想的启迪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熏陶。 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本课安排学生做摘抄,就是启发学生多 读书,养成 积累词句的学 习习惯, 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朗诵会的设想,则是对语文学习的延展,深化 语文学习成果。 总之,本教案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可操作性强。伤仲永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城关街道北苑中学刘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