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房改造救助的探索与思考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1045610 上传时间:2018-02-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市农房改造救助的探索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市农房改造救助的探索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市农房改造救助的探索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市农房改造救助的探索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市农房改造救助的探索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市农房改造救助的探索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市农房改造救助的探索与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市农房改造救助的探索与思考我市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救助工作,从 XX 年开始启动至今,已有三年时间。这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农村的重大实践。开展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救助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实现了十七大提出“住有所居”基本要求。我市共有 6579 户困难群众通过农房改造救助工作受益,受益群众达到 3 万人次;其中市区 690 户,受益群众 3 千人次。根据工作需要,我市农房改造救助工作形成温州特色工作格局:一是民政部门牵头,残联、规划、房管、财政、国土资源等部门联动,负责市区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救助工作;二是房管部门牵头,民政、规划、房管、财政、国土资源等

2、部门联动,负责各县(市)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救助工作。一、农房改造救助工作主要做法1、以关注民生为出发点。农房改造救助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事关民计民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连续几年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和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责任制考核。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将农房改造救助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其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从 XX 年开始,市委、市政府把市区农房改造救助工作纳入长效机制,有多少就改多少。在资金保障方面,市、区两级财政进行重点保障,其中最高农户改造补助资金高达 2.5 万元。各县严格按照省财政补助资金 1:1 比例进行配套兑现。2、以统筹联动为切入点。连续三年,我市困难群众农

3、房改造救助形成了部门联动机制。就市本级而言,市、三个区、相关乡镇(街道)联动相应成立本级危改工作协调小组;各部门分工明确,按照工作进展需要,召开协调小组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理顺部门关系,形成工作合力。民政、财政、房管、国土资源、规划、建设、残联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把困难群众农房改造救助工作列入各部门重点工作,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工作程序。三个区普遍采取边批边建或联合审批办法。3、以方便群众为着力点。由于改造救助对象基本上属弱势群体,各个部门对该项工作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尤其是民政和房管部门,指派专门人员帮助改造救助对象联系相关部门,协助处理审批手续。规划建设、国土资源

4、等部门在政策处理、宅基地审批开辟绿色通道,对改造救助工作予以政策支持。洞头县财政拨出 10 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特殊困难户特殊补助。4、以注重实效为落脚点。农房改造救助工程质量,事关受助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救助资金效用发挥。对有条件自行修建改造救助对象,由其自行拟定修建方案,报所属乡镇(街道)确认并予以监督;对没有条件自行修建改造救助对象,由各乡镇(街道)帮助落实施工队,待验收后再自行结算。针对农村土地紧张,大胆鼓励救助创新,由乡镇统一安排,利用整理荒置土地,建设困难群众住房解困中心。二、农村危旧房调查现状分析XX 年,国务院把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作为扩大内需重要举措,也是我市贯彻落实省委、

5、省政府实施“强塘固房”工程重大部署。为了全面掌握我市农村危旧房现状,推进我市“固房”工程建设,根据全省工作部署,我市启动大规模农村危旧房现状调查。此次调查采取实地入户调查方法进行,调查涉及温州市 11 个县(市、区)261 个乡镇(街道)。目前全市农村危旧房底子已经摸清。我市农村危旧房有以下特点:1、房屋建造年代久远,房龄长。现存的危旧房部分基本建造于上世纪 50-60 年代。2、老房屋建造标准低。大部分危旧房建造普遍采用石板、砖木、木结构,没有圈梁、立柱,不少房屋本身存在安全隐患,使用年限短,抗震、抗风能力差。3、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我市气候潮湿多雨,常有台风袭击,农村大多地质条件较差,地表下

6、存在较厚的淤泥冲积层,地势低洼,排水设施落后,房屋水浸情况相当普遍,对危旧房屋的损坏相当严重。4、受周边建设的影响。一些危旧房是由于邻居的拆建施工等原因,造成房屋地基沉降倾斜,承重墙错位、裂缝密布。5、我市大部分地区属于山区,地质灾害点多。处于地质灾害区域和小流域区域影响的房屋数量较大。三、农房改造救助工作推进思路由于我市农村危旧房现状基数很大,实施改造问题和困难很多。但农村危旧房改造救助工作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是检验科学发展观能否在我市得到贯彻和落实的标志。农村危旧房改造救助推进思路: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四个有效”为抓手,多途径改善广大群众居住条件,采取当地农民意愿和政府实施改造

7、财政承担能力相结合,合理安排,分年实施,分批改造,切实推进危旧房改造救助工作。1、扩大内需的有效载体。国务院在去年宣布实施 4 万亿扩大内需计划中,就包括农村危旧房改造试点项目,这也是保障性安居工程组成部分。根据我市现状,作为我市扩大内需载体,建议启动低保标准 150200%或者 200%以外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救助工作。我市出台相关政策,在减免规费、审批程序、财政奖励机制予以优先考虑。2、强塘固房的有效推手。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是我省实施“强塘固房”重要的内容。各县(市)加大省里支持力度,争取更多省里计划指标和省财政专项资金。目前,我市连续两年向省里争取了 5089 户改造救助指标,今年计划

8、 2835 户改造救助指标,争取专项资金近 3000 万元,为历年全省指标和专项资金最多,改造救助任务也最重,实属不易。3、社会救助的有效延伸。实践证明,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救助,与农村低保、医疗救助,已经成为我市普惠型农村社会救助的“三驾马车” ,也是实施省委、省政府分层分类救助重要组成部分。从 XX 年起,市委、市政府把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救助工作纳入政府日常工作,形成长效为民服务工作机制,做到市区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有多少就改造多少,市区低保家庭急需改造 902 户。4、民生工程的有效保障。近年来,我市各地实施旧村改造、避灾工程、康庄工程、星光计划、集中供养等民生工程,在规划落实和社会救助方面,结合现有的困难群众危旧房布局,进行资源整合。或在条件成熟的乡镇,利用整理荒置土地,建设困难群众住房解困中心,为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救助工作探索出新路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