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县级水利发展新机制探究(彭通光)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1038300 上传时间:2018-02-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立县级水利发展新机制探究(彭通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建立县级水利发展新机制探究(彭通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建立县级水利发展新机制探究(彭通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建立县级水利发展新机制探究(彭通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建立县级水利发展新机制探究(彭通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立县级水利发展新机制探究(彭通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立县级水利发展新机制探究(彭通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立县级水利发展新机制探究(彭通光)摘要:本文分析了璧山县水利现状,提出了“十一”五全县水利发展目标,并对县级水利发展新机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究。关键词:水利现状发展目标新机制探究一、概述璧山县位于 XX 西部近郊,县城距 XX 主城区 37km,幅员面积 915km2,辖 2 个街道办事处、10 个镇、1 个乡,总人口 61.7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47.02 万人。近年来,璧山县充分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坚持实施“科教兴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三产业活县”战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尤其是XX“一小时经济圈”战略的实施,为地处近郊的璧山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为此,县

2、委、县政府将发展战略定位为:建设成为 XX“一小时经济圈”发展核心的重要功能区,与西永组团共同打造为 XX 都市区的副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先行区,建设成为 XX 新兴工业基地、休闲度假宜居生态城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配送基地、西部教育高地的拓展区。XX 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75.8 亿元,同比增长14.7%;辖区内财政总收入达到 8.69 亿元,同比增长30.6%;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40.7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24.6 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 155 亿元,同比增长20.9%。全县已形成“建筑建材、机械加工、皮革皮鞋”等工业三大支柱产业和“花卉苗木、优质伏淡季水果、无公害蔬菜

3、、禽兔养殖”等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二、璧山县水利现状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水利部门的业务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全县水利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建成了各类水利工程 10198 处,其中中型水库 2 座,小型水库 16 座、小型水库 70 座、石河堰 226 道、引水渠 71 条、山平塘2641 口、电力提灌站 357 处,微型水利工程 6815 口。全县水利工程总蓄水能力达到 10682 万 m3,有效灌溉面积26.22 万亩,占耕地面积的 67%,节水灌溉面积 4.26 万亩。其中中小型水库总库容 7878 万 m3,有效库容 4940 万 m3,有

4、效灌溉面积 15.68 万亩,占全县有效灌溉面积的 59.8%。全县已建成乡镇水厂 26 处,供水受益人口达 30 余万人;建成防洪护堤 6km;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3.9km2。2000 年,璧山县被财政部、水利部首批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 ,XX 年,璧山县水务局创建为全国水利行业文明单位。“十五”以来,璧山县千方百计搭建水利投融资平台,通过土地储备、县财政担保贷款、盘活存量资产、争取社会各界融资和上级支持等多渠道筹集资金 8.6 亿元用于水利建设。新建了白云湖、燕窝凼 2 座小型水库;新修山平塘和微型水利 5209 口,整治病险水库 42 座;新建、改造乡镇水厂 21

5、座,解决农村饮水困难 4.5 万人;新建、改造电灌站 118 处,新建堤坊 3.2km;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km2,完成生态修复 298km2,全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然而,璧山县地处溪河发源地,县境内璧南河、璧北河、梅江河三条主要河流均流向境外,无大江大河过境。县内地下水资源储量少、埋藏深、开采成本高,加之密集的矿坑分布,地下水位下降,开发潜力小。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以开发利用地表径流为主,全县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 33781 万 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 548m3,仅为 XX 市人均水平的 1/3、全国的 1/4,且量少、时空分布不均,因而是一个典型的水资源匮乏县,加快璧山水利发展已急不

6、可待。三、制定出台璧山县关于加快水利发展的决定璧山县委、县政府于 XX 年 3 月 27 日制定出台了璧山县加快水利发展的决定 。明确了“十一五”全县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积极多方筹集资金 16.2 亿元用于新建三江水库、铜罐驿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开工建设璧南河大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工程;完成璧南河综合整治、县城污水处理厂、璧城区域供水工程等一批重点骨干工程建设任务;整治病险水库 41 座,改造电灌站 206 处,新增供水能力 3600 万 m3,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2.3 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 5.1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8.4 万亩;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 18.06 万人,新增城镇供水人口

7、 16 万人;基本解决县城及重点乡镇的防洪安全问题;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2km2;加强水质监测监管和水污染治理力度,使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决定的出台对于加快全县水利发展、富民强县、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兴建骨干水源工程新建一批蓄水工程,增加拦蓄能力,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 “十一五”期间,全县将新建中型水库 1 座,小型水库 2 座,扩建小型水库 3 座,新建小型水库 9 座,新修山平塘、微型水利 5000 口。开工建设境外调水工程,解决资源性缺水问题。积极参与铜罐驿长江提水工程建设,XX 年后每年从长江调水 1429

8、 万m3,解决丁家、青杠、璧城等街道、镇乡的缺水问题。2.病险水库全部销号大林、三五、朝阳、团结、双河、三旦等 6 座水库已列入国家水利部规划的第二批小型水库,争取水利部尽快安排资金开工建设。新民、百家店、天河、翻身、林家岩、跃进等 6 座小型水库和凉水、周家沟、柯家桥、龙井湾、花蛇沟、天星、杨家桥等 7 座小型水库已完成大坝安全评价、大坝安全鉴定、除险加固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争取列入水利部第三批全国规划,纳入中央财政补助项目。三百梯、红光、大石等 22 座小型水库,要在市级财政的帮助下,加大县级投入力度,完成病险整治任务。“十一五”末全县 41 座病险水库全部整治销号。3.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建

9、设小微型水利工程具有“投资小、建设周期短、便于管理、综合效益好”等优点。因此,应广泛发动群众大搞小微型水利建设,增加蓄水能力,补充缺水易旱山区的灌溉及人畜饮用水源。 “十一五”期间,全县计划修建山坪塘 14 口、微型水利工程 5000 口,可增加蓄水 250 万 m3。争取中央补助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等项目在我县试点,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农业灌溉条件。将全县急需改造的 206处电灌站打捆上报水利部列入全国大型泵站改造规划,同时争取市级支持,在“十一五”期末,全部改造销号,充分发挥其灌溉效益。4.璧南河大灌区建设努力推进璧南河大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工程立项、开工建设,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通过对

10、璧南河地区现有水利工程渠系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着力改善灌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水资源利用率。5.建设城镇防洪工程争取璧南河综合整治工程列入市级计划,得到市级财政的支持。同时在“十一五”期间,基本解决青杠、健龙、丁家、八塘、正兴、河边等乡镇防洪保安问题。6.加快供水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新建县城 3.5 万 t/d 水厂 1 座、新建丁家、大路 1 万 t/d 水厂各 1 座;改造大兴、正兴、七塘、河边、健龙、来凤、福禄、八塘、三合、马坊等 10 座乡镇水厂,解决 16 万城镇人口的供水问题,基本满足县城及建制乡镇场镇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新建农村供水设施 65 处,解决 90 个村 18.0

11、6 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7.搞好生态环境建设治理河边、蒲元、璧城、狮子、大兴、梅江、丹凤、福禄、五龙、八塘等 10 条小流域共 162km2,使生态环境切实好转。8.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工程,启动二期工程建设,同时建设乡镇污水处理站 4 座。四、建立新型的水利发展机制1.强化前期工作,增强发展后劲XX 年,璧山县在充分做好三江水利工程开工建设的同时,完成了已纳入国家总体规划的 6 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大灌区一期工程初步设计、大型泵站改造工程一期可研报告、农村人饮第三期工程可研报告,争取中央尽快安排资金开工建设;与此同时,还编制完成了水库除险加固第三

12、期 6 座小(一)型及重点小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初步设计;中型水库规划,力争纳入全国总体规划;完成了全县 14 座水厂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县城及 4 个重点乡镇堤防工程;小型水库整治、电灌站改造、节水灌溉工程、防汛抗旱应急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等项目编制工作,呈报 XX 市审批,并纳入市级支持项目,迅速启动重要水源工程、大路等重点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的前期工作,分期开工建设。2.拓宽融资渠道,提供资金保障由于县级财力有限,单靠县财政投入来加快水利发展,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实际运作中,要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土地储备、政府担保贷款、社会各界投资、争取上级支持等多方融资来解决水利资金投入的问题。

13、县乡两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 “十一五”期间,县发改委、县财政局要将当年农业发展资金增量重点用于水利建设,建立防汛抗旱应急专项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同时,依法从城市建设维护税、城市建设配套费中分别安排 15%以上的资金,专项用于城镇防洪工程建设。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给予税收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中央和市里的支持。 “十一五”期间,县级有关部门要积极向市级有关部门和国家有关部委争取中型水利工程、饮水安全项目、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防洪工程、水土保持项目、农业灌溉项目、城乡供排水等工程建设资金支持。加强水利建设基金和水资源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及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砂石资源费等行政事业收费的征收

14、管理,加大征收力度,足额征收。各种水利收费要重点用于水利发展。3.深化水利改革,促进水利发展深化水利改革,是促进水利良性运行的重要保证。加快水管体制改革。纯公益性水管单位:其编制内的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由同级财政负担;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在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中列支;工程更新改造费用纳入基建投资计划,由计划部门在非经营性资金中安排。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其编制内承担公益性任务的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由同级财政负担;公益性工程的日常维修养护经费在水利工程养护岁修资金中列支;更新改造费用纳入基建投资计划,由计划部门在非经营性资金中安排。经营性水管

15、单位:运行和日常维修养护资金由水管单位自行筹集(供水收入或多种经营收入),实行企业化运作,财政不予补贴。同时,鼓励小微型农田水利设施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进行产权流转。建立合理水价运行机制,非农用水利工程水价在 XX 年底前按照“成本+合理利润”的原则调整到位。农业水利工程水价力争在 XX 年达到“成本水价” 。对已实行产权制度改革的小型水利工程和民营小型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在政府指导水价范围内实行协议水价。探索建立水利设施管护的长效机制,加强已成水利设施管护,保证正常运行。4.强化节水意识,建立节水型社会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全民参与”的原则,加大节水宣传力度,强化节水意识,充分发挥价

16、格杠杆在促进节约用水中的重要作用,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大力发展节水型产业,加大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力度,形成节水型的生产和消费模式,降低水资源消耗率,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5.完善防汛抗旱体系,增强抗灾救灾能力进一步树立“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的思想,坚持抗旱与防汛两手抓,两不误。建立县乡两级抗旱防汛应急专项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认真总结吸取近年来抗御洪旱灾害的经验教训,修订完善抗旱应急预案,制定工作措施,发扬“自强不息、团结互助、攻坚克难、志在必胜”的抗旱精神,不等不靠,全力抗旱。进一步完善各类水利工程、重点城镇防汛预案,切实做到领导、队伍、物资、应急措施“四落实” 。切实加强已成和在建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科学调度,确保安全度汛,从整体上增强全县防灾抗灾能力。作者简介彭通光,男,汉族,1963 年 8 月出生于 XX 潼南县。现在璧山县水务局从事地方电力及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副站长、高级工程师、中国水利学会会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