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实践研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1020527 上传时间:2018-02-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实践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班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实践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班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实践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班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实践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班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实践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班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实践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实践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基于幼儿体验分享的角色游戏重构的实践与研究小班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实践研究我们都知道,“幼儿期是游戏期”。学龄前的儿童对于模仿成人活动、反映他(她)熟悉的周围生活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这就使得幼儿园角色游戏的产生成为一种必然。我们幼儿园非常注重体验分享的理念,而对于小班的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主要体验分享些什么呢?“积极的快乐的情绪情感的体验 ”。如何来帮助幼儿获得呢?主要是通过各种感官,如:看、摸、闻、尝等不同的方式帮助幼儿获得情绪情感体验。角色游戏做为幼儿一日活动中重要的一个内容在过程中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尤为重要,其实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包括两个方面:对人的积极情感、对社会

2、的积极情感。我们的孩子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爱憎分明,是我们角色游戏中重要的教育内容。之所以这么说是角色游戏本身性质所决定,角色游戏就是幼儿模仿成人活动、反映社会以及人际关系的游戏。那么角色游戏中如何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呢?如何带领教师在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中朝着培养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方向去研究呢?我们的老师是不清晰、也没有方向的。于是前期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设想,以下是我对本课题研究的一个汇报。一、 前期的思考和准备1.确立研究重点和方向(1)组建课题核心组:成员(2)学习总课题报告,确立研究参考书籍我们课题核心组的成员先对

3、总课题报告进行全面的学习,然后确定以下资料做为此课题研究的参考书籍儿童游戏通论 、 幼儿园角色游2戏指导手册 、陈善娥培训讲座幼儿园自主性游戏角色游戏的观察与指导 、 朱幼课程目标游戏目标 、 课程实施方案体验分享目标 、 创造性游戏指导手册 。2.确定子课题的研究名称与内容(1)子课题名称: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实践研究(2)研究线索:确立一个重点研究的主题(娃娃家、美食店等)分析该主题下幼儿体验分享的目标研究达成目标的策略和方法(环境、材料、交流分享、老师观察与指导)(3)研究内容: 小班角色游戏体验分享的目标 优秀角色游戏案例 促进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获得积极情绪情感的策略和方法(

4、环境、材料、指导、交流)3.确立子课题的研究形式(1)理论学习教师要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必然需要对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年龄特征、教育目标及游戏在幼儿情感发展中的作用有所了解和感悟,才能够在角色游戏的实践中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所以我们进行了以下学习: 朱幼课程目标中游戏目标的学习、课程实施方案中体验分享目标的学习。通过这些大方向目标的学习让老师们清晰我们朱家角幼儿园体验分享的理念,使教师们将体验分享的理念渗透于角色游戏中乃至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年龄特征、教育目标的学习。帮助教师能够把握本年龄段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从而有效的开展角色游戏。3 什么是情绪情感、游

5、戏在幼儿情感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游戏对幼儿情绪情感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这些也都必须通过理论的学习帮助教师清晰,让老师们在有一定的理论积淀的基础上去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通过角色游戏来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2)实践观摩将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班级角色游戏中,通过各班角色游戏展示,重点从幼儿的游戏状态、材料的投放、教师的指导策略及分享交流的内容进行认真观摩,并通过交流研讨分析材料、指导策略及分享交流内容对幼儿积极情绪情感培养的作用。(3)专家指导有时组长的组织学习可能视角不够广,讲述不够生动和详细,所以为了提高我们研究教师在角色游戏领域方面的专业知识,我们还聘请了区教研室的陈善娥老师进行角色

6、游戏的专项讲座,让我们老师从理论、实例中进一步感受如何去指导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二、研究过程1.调整游戏时段,确保游戏的顺利研究 原先:我们班级的角色游戏是放在早上来园时间段的,一段时间角色游戏组织下来,发现幼儿陆续的来园,老师又要接待来园的幼儿,根本无法集中的去观察和指导幼儿的游戏,而且游戏前也没有集中的交流,因此孩子们的游戏中比较随意、游戏水平提升较慢,游戏的情节也没有进一步的拓展。 调整:针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将角色游戏的时间与下午个别化学习的时间进行了对调,角色游戏放在下午之后,游戏前老师可以先和孩子们进行一个集中的交流,让孩子们带着一定的游戏主题去进入角色游戏,这样一来,幼儿在角色游戏

7、中的角色意识更强了,游戏也有了一个主题,班级的角色游戏一下子变生动了,孩子们角色游4戏的积极性也更高了,角色游戏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2.自学相关角色游戏书籍,明确角色游戏阶段目标和指导要点自学幼儿园角色游戏指导手册 、 创造性游戏指导手册 ,通过自学,让老师明确小班不同阶段可开展的主题有哪些?梳理:各主题下的价值取向,指导要点,形成一份学习资料,也是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依据。3.自拟本班各角色游戏主题下体验分享目标,了解教师对相关的内容的内化程度每个主题下到底发展幼儿什么?(目标)教师是模糊的,所以我提供了自学的平台(朱幼课程目标游戏目标 、 课程实施方案体验分享目标 ) ,效果怎么检验,怎么内

8、化,所以输出,设计了一张表格,让老师尝试自拟。4.核心组分析教师梳理的内容,调整并确立典型游戏主题区域的体验分享目标组长怎么判断教师梳理的目标是否适宜,最终梳理出适宜小班角色游戏体验分享目标,由于组长自身能力的有限,需要借助核心组的共同商讨,于是核心组通过几次思维碰撞,最终梳理出娃娃家及服务类游戏主题下的体验分享目标。5.组织学习梳理后的体验分享目标、以实践观摩的形式进一步深入研究(1)思想上储备好了,实践中要进一步验证,于是指导教师围绕体验分享的目标进行材料的调整、指导方法的调整及分享交流内容的调整,并通过实践观摩共同研讨进一步分析、改进。(2)实践观摩中的问题:有目标、有话题,但是教师在研

9、讨中不聚焦目标和研讨话题,研讨的过程往往一盘散沙,研讨的点很多,没有办法聚焦。5(3)自我反思:没有给老师观察的方向和方法 观察方式的调整原先观摩班级角色游戏时老师们可以随意看、扫描法、定点法都可以,虽然观察全面了,但深入性不够,个体对问题的分析是流于表面的定点,有针对性、要求更加明确,让教师记录孩子的实录,有了观察的指标,但由于观察指标比较笼统,老师的分析也是流于表面不但定点、还根据观摩人员的特长进行分角度观摩,这个人可以观摩材料的研究,另一个是对情绪情感的研究。 观察工具的调整从原有只有研讨话题有过程性提示,比较笼统把观察中的要点和方式方法都写进去了。(4)表格用了之后的好处:观察的点更聚

10、焦了,分析的角度更明确、更深入了,更关注孩子的游戏、他们的情绪体验,我们的指导策略是让孩子更多的关注生活,迁移生活中的点滴经验,为孩子获得游戏的快乐,积极情感服务的,而不是让孩子玩我们的游戏,教会孩子怎么玩?怎么扮演更像?评价幼儿游戏的角度不断发生转变,以前总是找问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现在我们找的是“快乐一刻” ,让孩子分享自己的积极情绪,快乐的缘由,即使是问题,也更多的让孩子帮助孩子,而不是老师帮助或教给孩子。实施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的游戏有了很大的改观:幼儿参与角色游戏的积极性更高了,每天都盼望着角色游戏时刻;游戏中幼儿更会关心、爱护他人了;孩子们开始使用礼貌用语进行交流,出现了更多的文明用

11、语;游戏中看到的是每一个孩子忙碌的身影,开心的笑脸。三、实践研究(一)我们的收获1.教师和幼儿的转变6观念和行动上的改变:原来,孩子的游戏状态不佳,我们会在孩子身上找原因:孩子玩不来是孩子小,没有经验不会玩,孩子笨,教了半天不会玩,也会在学校层面找原因,提供的材料太少,教室空间太小了,甚至会认为家长不配合。通过研究发现,孩子其实都会玩,他们在游戏中总能找到让自己快乐和满足的源泉,只是我们不懂得去欣赏和分享,对小班孩子游戏的要求太高,以至于让孩子玩我们设定的,和生活实际完全契合的游戏(仿真度很高) ,如小医院的游戏,我们总是教孩子有病人来看病,他今天咳嗽,我们应该先要请病人挂号、再请医生给病人看

12、病,咳嗽的病人必须用听诊器听一听、再量体温、再看喉咙、再配药打针或挂盐水,让孩子们玩程式化的游戏。现在我们了解到:当我们更多的关注孩子在游戏中的积极情绪情感,并通过我们的分享交流与之放大,我们发现孩子越来越爱游戏;当我们不再纠结于结果和规则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其实孩子很会玩游戏,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当我们把游戏中的问题抛给孩子去互相解决的时候,孩子的游戏会更独立,更有创造性;当我们学会适当的等待,不急于扩充游戏情节,而是让幼儿慢慢积累生活经验的时候,我们发现孩子的游戏情节自然而然会丰富起来的。2.目标的梳理通过核心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及实践观摩的不断调整,我们梳理出了娃娃爱及服务类游戏主题下的

13、体验分享的目标: 娃娃家主题下体验分享的目标:培养幼儿爱家人的情感;学做爸爸、妈妈,体验做大人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服务类主题下体验分享的目标:喜欢所扮演的角色,积极模仿老板收银、服务员招待客人的行为,体验为他人服务的快乐;能够与同伴友好互动,有买卖交往的愿望和意识,体验参与买卖游戏的快乐。73.组织的策略方法根据角色游戏体验分享的目标在组织的策略上我们也进行了调整,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教师更多的是以观察者的身份观察幼儿的游戏,不过多少介入幼儿的游戏。当幼儿的游戏出现问题需要帮助时我们老师更多的会以角色的身分介入,以减少对幼儿游戏的破坏性,使幼儿的游戏能自然的发展。每次游戏结束我们都会抓住

14、幼儿游戏中积极、快乐的点进行分享交流,让所有孩子共同体验游戏中快乐的、积极的情绪情感,为幼儿后续的游戏提供支持,对于游戏中的问题我们也会在交流分享中通过和孩子们共同讨论想出进一步解决的办法,同时根据幼儿的交流及时的跟进和调整材料以支持幼儿的进一步游戏。4.教师的案例收集通过一次次的观摩、交流、研讨,老师们对于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了,老师们在自己的实践中也有各自的收获和想法,并撰写了生动的角色游戏案例,这些案例中有的是关于角色游戏中材料的提供的、有的是关于角色游戏讲评的、有的是关于角色游戏指导方法的,但都是紧紧围绕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研究展开的。以下是收

15、集的教师撰写的各类案例: 案例一:我很忙实录:四个孩子,他们分别当了一个娃娃家中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妈妈在为宝宝穿衣服,然后把宝宝放在了推车里。爸爸说:“我来烧菜,你去买点菜。 ”妈妈推着宝宝走了。爷爷坐在桌前玩电脑和玩具。奶奶就在洗衣服,折叠衣服。爸爸叫奶奶帮忙洗菜,奶奶说:“你去叫爷爷,我忙着呢。 ”爷爷没有反应,我对爷爷说:“我今天来你们家做客吧。 ”爷爷就马上去倒茶给我喝,然后帮爸爸洗菜了。而奶奶开始为另外8一个宝宝洗澡换衣服了,直到妈妈回来,爸爸和爷爷烧好菜了,大家坐在一起吃饭了。皮皮家 暖暖家分析:娃娃家中的孩子渐渐有了角色意识,他们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情,而且愿意做这些事情。幼

16、儿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们对一切都很好奇,想自己尝试。他们想自己吃饭、穿衣,有自己的想法。教师以客人的身份参与游戏,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游戏中角色的意识,并享受到参与角色游戏的快乐。他们在娃娃家中尝试独立完成一些事情,比如自我服务中的洗手、吃饭、拿茶杯取水、挂衣服等。游戏活动中自己取放玩具、整理活动用品等,给孩子独立自主的机会,完成一些事情的过程中,体验其中的快乐,激发积极的情绪情感的产生。 案例二:能干的理发师实录:诗颖走进了理发店,因为还没有客人,她就对着“娃娃头像” ,仔细端详了一番, “妹妹,我给你卷个头发吧。 ”然后拿起一条卡纸将两头粘住,贴在了娃娃的头上,随后又拿起了一条卡纸重复刚才的动作,一会娃娃头上装满了彩色的卷头发。9一旁的“理发师”孙新乐则将剪好的长条形的卡纸撕成一段一段的,我好奇的走过去问:“你在做什么发型啊?”乐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