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温室大棚远程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1020507 上传时间:2018-02-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嵌入式温室大棚远程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嵌入式温室大棚远程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嵌入式温室大棚远程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嵌入式温室大棚远程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嵌入式温室大棚远程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嵌入式温室大棚远程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嵌入式温室大棚远程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嵌入式温室大棚远程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本文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嵌入式的温室大棚远程监控系统,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嵌入式技术,结合 Windows 远程桌面平台以及手机 APP 远程网络监控。温室现场使用 SHT10 传感器采集温湿度,并建立基于 CC2430 的 Zigbee 无线传感器网络,汇聚节点通过串口向控制器传递信息。嵌入式控制器使用 S3C2440 处理器 Linux2.6.30 操作系统,外接触控屏,主程序采用 QT 编程,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控制器配置 DM9000 网卡,能够通过 RJ45 网孔连接因特网。手机 APP 与嵌入式控制器通过 PC 机服务器建立 TCP

2、/IP 连接。PC 机服务器负责传递温室内环境信息与手机控制命令,并具有远程监控桌面平台,搭配 oracle 数据库,能够存储并查询温室环境信息。手机 APP 能够替代触摸屏实现远程实时监测,控制外围执行机构,报警,设置参数等功能。关键字:温室大棚,嵌入式,远程监控随着我国人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设施农业对工业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设施农业主要是使用各种方式改变作物的生长环境,摆脱自然气候对作物的束缚,提高作物的产量,改善作物品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对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国外设施农业起步较早,荷兰、法国、英格兰等国家早在十五世纪就有了简

3、易的温室种植作物。美国是温室应用最广泛的国家之一,多为大型连栋温室;以色列滴灌技术目前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大型塑料温室应用十分广泛;荷兰花卉产业尤为发达,其温室应用主要为玻璃温室。我国温室大棚起步较晚,但是现在发展迅速,温室大棚工程在我国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嵌入式系统是微处理器时期的产物,被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对象体系。嵌入式系统与通用计算机发展道路不通,它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等多种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嵌入式的使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可以说已经无处不在,并已经远远超过通用计算机数量。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便是手机产业的发展,可以根据成本与需求为其搭配不同的软硬件。嵌入式系统被应用在各种产业的各类

4、电子产品中,在人类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 相关技术1.1 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由多个节点构成,这些节点通常成本较低,体积较小。这些节点被放置在观测区域各个位置,采集处理观测区域内各个位置信息,并具有相互通信的功能,信息经过各个节点的跳转或者直接发送至汇聚节点或基站,然后这些信息通过有线或者各种无线方式发送至上位机中。广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架构如图 1.1 所示图 1.1 广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架构1.2 典型无线传感器模块典型无线传感器模块由传感器模块、处理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构成,其中传感器模块主要负责使用各类传感器采集节点附近数据信息,并负责 AD/DA转换。处理

5、模块即无线传感器模块的 CPU,可以嵌入微型操作系统,比如 Tiny OS 是专们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裁剪的精简系统。存储器负责对传感器模块发送过来的数据信息或通信模块发送来的其他节点的数据信息进行存储,由于硬件资源限制,存储功能一般有限,无线通信模块负责收发各个节点的数据信息或者控制命令。能量供应模块通常为电池功能,负责整个节点的电能供应。典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块框架如图 1.2 所示。图 1.2 典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块框架1.3 A/D 转换模块TLC2543 是 TI 公司的 12 位串行模数转换器,使用开关电容逐次逼近技术完成 A/D 转换过程。来自外部的 11 路模拟通道,它们的输入的

6、范围是 0-5V。但是需要下拉一个 1.2K 的电阻,否则会导致输入信号会波动。然后 TLC2543 通过标准四线的 SPI 口与 S3C4510 连接,S3C4510 没有专门的 SPI 控制器,所以只需连接到它的四个 IO 口,并通过 IO 口来模拟 SPI 的时序。如图所示,连接到CS 脚且标号为 CSad 的引脚作为片选端。在 CSad 端由高变低时,内部计数器复位。由低变高时,在设定时间内禁止数据传送和时钟信号的产生;SCLK 作为输入/输出时钟端。其原理图如图 1.3 所示。图 1.3 TLC2543 原理图1.4 嵌入式系统组成嵌入式系统分为硬件部分与软件部分,组成如图 1.4

7、所示。图 1.4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软件部分包括应用软件层与系统软件层,以及中间层。应用软件层即应用程序,同通用计算机应用程序类似,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程序可以外接显示屏,同样可以具有图形用户接口,可以支持多线程技术,实现多线程并行。系统软件层即嵌入式操作系统,又称为内核,如 LINUX、 UNIX、COS,负责任不同任务之间的相互协调与调度,分配 CPU 使用时间管理设备等。中间层即硬件驱动层,是嵌入式系统中软件与硬件协调工作的桥梁,是软件与硬件的接口,嵌入式操作系统将应用软件层的应用指令下达至驱动层,通过调用硬件驱动实现对外围设备的驱动,由于中间层的存在,使得软件开发可以与硬件开发脱离,软件开

8、发人员可以直接使用接口调用驱动程序,忽略底层硬件,使嵌入式系统开发更加便易。1.5 嵌入式处理器嵌入式处理器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嵌入式微处理器嵌入式微处理器(MPU)是在计算机通用处理器的基础之上,去除应用不需要的部分,只保留嵌入式应用所需的功能硬件,具有 32 位以上处理能力,性能较高,成本较高,但与工控机相比已经降低很大成本,同时可靠性得到更高的保证。(2)嵌入式微控制器单片机是最典型的嵌入式微控制器(MCU)。单片机种类繁多,价格低廉,自问世以来一直经久不衰,其片上资源丰富,通常为 8 位或 16 位,具有较高可编程性,稳定性高,适用于对外围设备的控制,MCU 一直是嵌入式控制工业中

9、的主流。(3)DSP 处理器嵌入式 DSP 处理器(EDSP)是特定用于信号处理的嵌入式处理器,被广泛应用于谱分析、数字滤波等对信号处理要求较高的领域。ESDP 编译效率高,执行指令的速度远远快于嵌入式微处理器,随着其技术的不断发展,EDSP 被广泛应用于通信等更多领域。(4)嵌入式片上系统(SOC)嵌入式片上系统(SOC)的主要特点是能够无缝连接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度高,综合性强,通常为具体应用特制专用的,设计开发者不需为所需功能制作焊接电路板,可以通过使用片内硬件描述语言,调用器件库中的各类标准,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与系统可靠性。2 系统总体设计及硬件选型2.1 系统总体设计该系统使用多个硬件

10、平台与操作系统,总系统分为无线采集模块,嵌入式中央控制器模块,PC 机服务器模块 Android 手机 app 模块四个部分,总体设计结构图如图 2.1 所示。图 2.1 总体设计结构图2.2 系统硬件设计与选型2.2.1 嵌入式中央控制器嵌入式中央控制器使用 TQ2440 开发板,如图 2.2 所示。开发板应用 S3C2440 芯片, ARM9 硬件开发平台,LCD 触摸屏为创群 7 寸屏,均采用 5V 供电。Nandflash 为 256M,SDRAM 64MB,处理器主频 400MHZ,能够支持 Linux 与 Wince 操作系统。汇聚节点接收到其他节点发送的数据信息后,通过 RS23

11、2 串口将数据信息传递给嵌入式中央控制器。开发板上载有 DM9000 网卡,具备介质无关接口,其驱动程序可以移植至 Linux 系统,连接路由器时可以为嵌入式控制器分配 IP 地址,经过调试,通过 RJ45 网络接口,可以连接上网并与远程服务器通信。图 2.2 TQ2440 开发板2.2.2 PWM 控制电路本次设计是利用 PWM 波来控制电机的转速,其实并不是直接给电机一个信号就直接控制直流电机的转速的,而是通过一个电路经过斩波,整形,放大,加上一个驱动电路构成的。信号从 JP-ZL 端输入就 OK。其电路原理图如图 2.3所示。图 2.3 PWM 控制电路原理图2.2.3 其他本系统采用模

12、拟的温室大棚做测试,执行结构包括卷帘、风扇、加湿器、模拟加热装置。TQ2440 开发板 GPIO 口输出电流过小,因此无法驱动外围风扇、卷帘、加湿器等执行机构,故需要使用三极管进行电流放大。系统外围执行机构均是 220V 交流供电,使用继电器控制电路实现弱电对强电的通断控制。如图 2.4 所示。图 2.4 外围电器控制3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3.1 嵌入式控制器开发流程本系统的嵌入式控制器模块开发流程如图 3.1 所示。系统开发分为 PC 端与嵌入式主板端。图 3.1 嵌入式控制器开发流程3.2 嵌入式控制器主程序设计该系统的中央控制器采用 QT 编写,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农户可以通过 LC

13、D 触摸屏选择自动或手动控制外围设备。控制器采用多线程设计模式,两个线程。主线程实现人机界面显示,网络查询以及各功能模块控制,线程二负责采集汇聚节点接收数据与 TCP 网络连接。程序流程图如图 3.2 所示。其中线程一监听界面各个按键,线程二读取串口数据,每次读取 20 位,并建立网络连接。图 3.2 程序流程图3.3 PC 机服务器模块本文设计实现的是一套温室大棚远程监控系统,方案为 Android 手机 APP 对温室大棚嵌入式中央控制器的远程监控,采用 C/S 架构。从计算机网络与本文选用硬件的角度来看,即是实现网络中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也就是手机 app 进程与嵌入式中央控制器主程序进

14、程之间的通信,把手机与嵌入式主板各看成一台通用计算机,要实现这两台通用计算机的通信功能。在本系统中,要实现手机 APP 对嵌入式中央控制器的远程监控,必须在中间建一桥梁,作为 server,手机 APP 与嵌入式控制器同时作为 client 访问该服务器,数据信息与控制指令需经过服务器的中转。如图 3.3 所示。图 3.3 服务器中转3.4 手机 APP 模块设计手机 APP 通过数据连接上网,采用 java 编写,通过 Android 下的 socket 网络编程实现与 PC 机服务器进程的网络通信。手机 APP 功能结构如图 3.4 所示。图 3.4 手机 APP 功能结构图4 系统测试在

15、控制器外接 LCD 触摸屏中可以看到各个节点所采集到的温湿度信息,如图 4.1 所示。可以在本界面进行自动控制与手动控制的切换,能够通过开关按钮控制模拟温室中的卷帘、风扇等外围设备,在自动控制下,能够设定温室内温度与湿度的目标值,并能够进行数据库查询,并能够生成图像。图 4.1 LCD 触摸屏显示手机端可以成功地控制模拟温室内风扇、卷帘、加湿器等外围设备,并同样具有参数设置的功能;可以设置温度湿度阈值,数据异常时,手机会响铃,即播放 mp3。如图 4.2 所示。图 4.2 手机端显示与控制图5 结论本系统架构分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块、嵌入式控制器模块、PC 机服务器模块、手机 APP 模块。经测试,手机 APP 具有实时监测温室数据信息、控制外围执行机构、报警、设置参数的功能,能够对温室大棚进行监控功能。温室内数据信息经 STH10 传感器采集,经 Zigbee 无线传感器网络能够发送至嵌入式控制器。在温室大棚现场使用基于 ARM9 的嵌入式中央控制器,嵌入式主控程序使用 qt 编程,嵌入式主板外接 LCD 触摸屏,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通过 Socket 网络编程能够实现嵌入式控制器、手机 APP 与 PC 机服务器建立连接,温室数据与控制指令能够经过 PC 机服务器进行中转,发送至手机 APP 与嵌入式控制器。服务器能够对温室数据信息进行存储与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