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环境科学教学大纲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1020124 上传时间:2018-02-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环境科学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食品环境科学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食品环境科学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食品环境科学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食品环境科学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环境科学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环境科学教学大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食品与环境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B235320012、课程英文名称:Food Environment3、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4、课程总学时:32 (其中理论学时 32,实践学时 0)5、学 分:26、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7、考核方式:考查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选修课。食品环境学是研究食品安全与环境关系的科学,是食品科学与环境科学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学科,通过对食品安全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探讨,揭示食品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规律。明确食品安全与环境科学,食品工业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从事科研及生产的综合能力,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成功的完成这门课程,能够了解食品环境科学的重要性,深入理解食品工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食品工业污染治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解决方法。在教学中,采用以培养能力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讲授式、学导式、讨论式、启发式、诱导式)进行教学。以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学生自学与辅导答疑相结合,课后练习与习题课相结合,学生自学内容研讲的教学模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之目的。理论课采用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手段上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结合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需求,从理论上加以提高,科学的进行食品

3、工业的环境治理。四、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章 绪论( 2 学时)教学目的:要求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方法;了解环境与环境系统;人与环境的关系;中国环境问题的基本特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起源、内涵与特征;理解2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中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发展。掌握环境、环境系统、生态系统、生物圈、环境问题等基本概念。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食品环境学的研究任务及与环境科学、食品科学的关系;环境与环境系统及其相关概念;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与环境相关的食品污染问题等;中国环境问题的基本特点。(2)重点内容:中国环境问题的基本特点;食品环境学的研究任务及与环境科学、食品科学的关系。(3)难点内容:

4、环境与环境系统及其相关概念;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与环境相关的食品污染问题等。基本要求:(1)了解环境与环境系统;人与环境的关系;中国环境问题的基本特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起源、内涵与特征;(2)理解理解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中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发展.;(3)掌握环境、环境系统、生态系统、生物圈、环境问题等基本概念。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4 学时)教学目的:掌握人和环境的辩证关系;了解环境污染及其对人体的作用,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环境污染的特征,人体对环境致病因素的反应,环境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转化,影响环境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了解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包括急性危害、慢性危害

5、、远期危害。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人和环境的辩证关系;环境污染及其对人体的作用,环境污染物来源、特征,人体对环境致病因素的反应,环境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转化,影响环境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包括急性危害、慢性危害、远期危害。(2)重点内容:3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3)难点内容:人和环境的辩证关系。 基本要求:(1)了解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包括急性危害、慢性危害、远期危害;(2)理解环境污染及其对人体的作用,环境污染物来源、特征,人体对环境致病因素的反应,环境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转化,影响环境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3)掌握人和环境

6、的辩证关系。第三章 水污染及其防治( 6 学时)教学目的: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水的循环模式。掌握食品工业废水水质、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的概念。掌握水体自净作用的原理和过程,掌握水环境容量的概念。了解水污染防治的目标与任务,水污染防治的原则,掌握食品工业废水处理的几种技术及流程,了解污泥处理技术,了解废水的再利用方式。了解全球水污染现状及我国水污染现状。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地球上水的分布,水的循环模式;食品工业废水水质、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全球水污染现状及我国水污染现状;食品工业废水处理的几种技术及流程。(2)重点内容:食品工业废水水质、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3)难点内容:食品工业废水处理的

7、几种技术及流程。 基本要求:(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水的循环模式,水污染防治的目标与任务,水污染防治的原则,污泥处理技术,了解废水的再利用方式,全球水污染现状及我国水污染现状;(2)理解食品工业废水水质、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3)掌握食品工业废水处理的几种技术及流程。4第四章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 6 学时)教学目的:掌握固体废物的概念,处理、处置、利用的区别。了解主要食品工业固体废物的利用和处理、处置。了解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和利用。掌握城镇垃圾和处理、处置和利用。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固体废物的概念,处理、处置、利用的区别;食品工业固体废物的来源、利用和处理、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理

8、、处置和利用;掌握城镇垃圾和处理、处置和利用。(2)重点内容:固体废物的概念,处理、处置、利用的区别。(3)难点内容:城镇垃圾和处理、处置和利用。食品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基本要求:(1)了解主要食品工业固体废物的利用和处理、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和利用;(2)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处理、处置、利用的区别;(3)掌握固体废物的概念,处理、处置、利用的区别,城镇垃圾和处理、处置和利用。第五章 工业余热的回收及其利用( 2 学时)教学目的:学习者再掌握余热利用技术,了解余热利用相关行业背景,理解余热利用参数收集等。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余热利用相关行业背景、余热利用技术和产品简介、行业典

9、型案例、余热利用参数收集。(2)重点内容:余热利用技术和产品。(3)难点内容:余热利用参数收集和应用。 基本要求:5(1)了解余热利用相关行业背景;(2)理解余热利用参数收集等;(3)掌握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第六章 工业废气污染及其防治( 4 学时)教学目的:知道大气圈的概念及其结构,了解大气的组成,大气环境质量保证的重要性,理解大气污染的涵义,知道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掌握大气污染源的种类,掌握主要污染物的发生机制。掌握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掌握颗粒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氧化硫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氮氧化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光化学氧化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碳氢化物对

10、人体健康的影响、其他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掌握影响大气污染的动力气象因子和热力气象因子。掌握大气污染的防治技术。理解烟尘治理的几种技术,理解主要气体污染物的治理技术,掌握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技术。了解全球主要大气环境问题,了解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等概念。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大气圈的概念及其结构,大气的组成,大气环境质量保证的重要性,大气污染的涵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食品工业大气污染源的种类,主要污染物的发生机制。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颗粒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氧化硫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氮氧化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光化学氧化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碳氢化物

1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其他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影响大气污染的动力气象因子和热力气象因子。食品工业大气污染的防治技术。烟尘治理的几种技术,主要气体污染物的治理技术,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全球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等概念。(2)重点内容:主要污染物的发生机制,影响大气污染的动力与热力因子,全球主要大气环境问题。(3)难点内容:食品工业大气污染的防治技术。烟尘治理的几种技术,主要气体污染物的治理技术,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技术。 基本要求:6(1)了解大气圈的概念及其结构,了解大气的组成,大气环境质量保证的重要性,理解大气污染的涵义,知道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掌握大气污染源的种类,掌握主

12、要污染物的发生机制;(2)理解颗粒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氧化硫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氮氧化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光化学氧化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碳氢化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其他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掌握影响大气污染的动力气象因子和热力气象因子;(3)掌握大气污染的防治技术。理解烟尘治理的几种技术,理解主要气体污染物的治理技术,掌握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第七章 工业噪声污染及控制(4 学时)教学目的:了解噪声的概念、特点、危害。掌握噪声评价的几个指标,如声压、声强、声压级、A 声级。了解控制噪声的原理和途径。掌握消声、吸声、隔声、隔振等方法的原理。了解噪声标准的概念,知道

13、噪声的立法,掌握城市建设的合理规划与噪声功能区域划分的关系,了解噪声达标区建设的重要性。了解道路两侧的噪声控制原理。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噪声的概念、特点、危害。噪声评价的几个指标,如声压、声强、声压级、A 声级。控制噪声的原理和途径。食品工业消声、吸声、隔声、隔振等方法的原理。噪声标准的概念,噪声的立法,城市建设的合理规划与噪声功能区域划分的关系,噪声达标区建设的重要性。道路两侧的噪声控制原理。(2)重点内容:声压、声强、声压级、A 声级的概念,消声、吸声、隔声、隔振等方法的原理。(3)难点内容:消声、吸声、隔声、隔振等方法的原理。基本要求:(1)了解噪声的概念、特点、危害,控制噪声的原

14、理和途径(2)理解噪声达标区建设的重要性。道路两侧的噪声控制原理;(3)掌握食品工业消声、吸声、隔声、隔振等方法的原理;城市建设的合理规划与噪声功能区域划分的关系。7第八章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4 学时)教学目的: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理解环境质量评价的意义及类型。了解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程序、内容和方法。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内容和编制。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环境质量评价的意义及类型。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程序、内容和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内容和编制。(2)重点内容: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3)难点内容: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内容和编制。 基本要求:(1)了解环境质量现

15、状评价的程序、内容和方法。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内容和编制;(2)理解环境质量评价的意义及类型;(3)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内容和编制。五、实践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见实验教学大纲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为食品原料学、食品化学等。本课程在教学时对食品安全、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检验内容仅作系统概括的介绍。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本课程选用面向 21 世纪的推荐教材,仇农学,食品环境工程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年 5 月。主要参考书:1. 林肇信等环境保护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 刘天齐等环境保护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3. 何强等环境学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4. 黄润华等环境学基础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执笔人: 审核人: 院(系、部)教学主任: 制订时间:2012 年 9 月 1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