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现状分析及对策.doc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1020121 上传时间:2018-02-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院前急救现状分析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院前急救现状分析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院前急救现状分析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院前急救现状分析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院前急救现状分析及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院前急救现状分析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院前急救现状分析及对策.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omment U1: 题目的新颖性不够讨论部分不较薄弱院前急救中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胡欢重庆市肿瘤研究所 400030【摘要】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防范措施。方法:通过对我院2013年 1月-12 月院前急救工作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院前急救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安全隐患。结论:提高社会关注度,全员参与,加强急救人员综合能力培训才能不断提升院前急救服务质量,减小和避免医患纠纷,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关键词】 院前急救 问题 防范措施院前急救是指各种遭受危急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患者的医院前急救 1。院前急救时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首要环

2、节,是一门用最少数据、最短时间和最佳技能来挽救患者生命,减轻患者痛苦的专业艺术,它直接体现了医院的综合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 2。由于院前急救的特殊性:社会性强、随机性强、时间紧急、流动性,以及急救环境条件差、病种多样复杂、不可预知、体力强度大等特点决定了院前急救工作的高强度性和高压力性,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3。院前急救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可能影响到医务工作者个人的职业形象,而且可能影响医院乃至整个医疗护理界的形象和声誉。因此,分析总结院前急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防范措施尤为重要。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我院 2013年 1月至 12月共接 120电话 1528次,出诊 11

3、30次(其中内科系统 568例,车祸 231例,中毒 7例,意外伤害 236例,其他 88例) ,空车返回 346次,空返率 30.6%,投诉纠纷 9例,占总出诊次数 0.796%。1.2 方法1.2.1 以我院 2013年 1月至 12月拨打 120患者及家属为对象,以电话回访方式收集患者及家属对院前急救服务提出的意见及建议进行总结分析。1.2.2 针对 2013年 1月至 12月所有出诊记录单及投诉纠纷案例进行分析总结。2 院前急救中存在的问题隐患及原因分析2.1 急救信息不准确 120 指挥中心报告太过简单,未对病情、地址、电话等叙述清楚;值班人员在接听电话时责任心不强,记录信息不准确以

4、致救护车空跑或不能及时找到位置而延误救治时间。2.2 出诊人员自身问题2.2.1 由于急救意识不强,时间观念淡薄,沟通能力不强,服务态度差,如声音冷漠、语调生硬,极易使本来万分焦虑的呼救人员产生不满情绪,进而引发纠纷。2.2.2 出诊人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有限、理论知识储备不足,无菌观念不强。由于发病现场环境嘈杂,患者病情危重,家属及群众多,极易造成动作缓慢、慌乱,甚至操作不成功,顾此失彼,忽视无菌观念,增加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或因护士应急能力差,不能与医生很好配合进行专科性、针对性的抢救;现场救治过程中,对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未作相应消毒和隔离措施,导致医护人员、担架工、救护车司机等交叉感染

5、。2.2.3 急诊护理人员往往都由于平日工作压力大,或多或少存在神经衰弱症状,如失眠、烦躁、紧张、疲倦等,因此对急救工作不够积极,对病人病情评估不准确,转运途中未对患者做妥善固定,途中监护不严,发生病情变化没有及时观察到而未作处理,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2.3 物品设备不足2.3.1 救护车保养不到位,零件出现故障或油量不足。2.3.2 抢救物品准备不充分,由于平时急救物品配备不足或使用后未及时补充,出诊前又未仔细检查,导致到现场后才发现抢救物品没带齐,无法及时给予正常救治,延误抢救时机。2.4 群众目击者缺乏急救意识及急救技能 有文献总结我国社区居民院前急救普及现状:教育及培训活动较少;知识

6、及技能掌握情况不够理想,包括基本知识掌握率较低、心肺复苏技能掌握率较低、自动体外除颤技能几乎无人掌握 4。当严重疾病突然发作或天灾人祸发生,在医务人员未赶到现场的情况下,如果现场的“第一目击者”能够实施有效的基本自救和互救,争取到最初的宝贵抢救时间,能有效的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5。而由于民众普遍缺乏急救知识,发生急诊病例时,现场人员不能及时拨打“120” ;有的拨打“120”未接通就挂断;也有的在拨打“120”后本可采取适当急救措施却未采取只是一味等待救护人员的到来而错过最佳抢救时机;还有的由于第一现场目击人员医学知识匮乏,导致患者发生意外时处置不当,如脑溢血造成突然晕厥本应静卧,但好心人硬拖

7、着病人跑;外伤骨折后应根据骨折具体部位采取相应的搬运体位,但事实上常因为搬运姿势错误而造成继发损伤。2.5 空返率较高 空车是指院前急救人员在执行救护指令到达现场时未遇到救护对象而造成的空车返回 6,救护车院前急救的空返率过高,会严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同时也使一些急症患者和生命垂危的患者得不到迅速、有效的抢救而错过急救的“黄金时间”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院前急救工作的开展。其主要原因有患者拒绝来院、自行来院、谎报、未找到患者等。3 防范措施3.1 对院前急救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选拔,努力保证所有急诊人员在接到“120”呼救电话时,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并以良好的服务态度正确、规范、及时、有

8、效地实施急救的同时,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制定工作职责、目标考核,严格规范工作要求,保证在接到呼救电话后问清患者年龄、地址、目前病情概况,迅速作出判断安排出诊并准备齐必要抢救物品。3.2 提高护理人员急救技能是根本 急诊理论知识是否扎实全面,是抢救成功的前提,娴熟的急救技能是保证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 7。3.2.1 挑选具有一定经验的、高素质的临床护士到院前急救小组组织训练,努力培养、训练他们既具备良好的应急能力、沟通能力,既要沉着、冷静,又要迅速、敏捷、忙而不乱。3.2.2 加强专业急救技能的培训(掌握胸外心脏按压、心脏电除颤、心电监护、各种疾病的搬运方法、各种管路的固定等,同时也加强消

9、毒隔离知识培训学习) ,审查医护人员院前急救反映时间,到达现场时间,现场处置能力,医护配合熟练度,沟通能力等 8,纳入每月目标考核,为提高业务技能水平,防范医患和护患纠纷。3.3 加强急诊护士的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其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岗敬业精神,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对危重患者,只要有一点的抢救希望就应做全部的努力。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也尤其重要,向患者及家属做好使用各种抢救措施,物品、药品前的解释说明,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及配合能有效地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医患矛盾,保证院前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9。重视团队精神的培养,努力与医生、司机、患者及家属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协作关系,配合默契、形成同心协力、

10、整体互助的群体救助模式。3.4 保证救护车单元的完整性,院前急救护士应随时检查、补充救护车单元内的物资、药品、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每班认真交接,定人、定期检查,排除不安全隐患,确保急救通畅。3.5 关注院前急救人员的心理状态 因院前急救的场所不固定,且通常是公共场所或意外灾害现场,医护人员因体力消耗过大,常感身心疲惫,急救心态也随之消极。因此应培养医护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时刻保持对患者、对社会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 10。领导重视,弹性排班,缓解急诊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才能更好的投入工作。3.6 普及公众院前急救知识3.6.1 通过提高“120”的知名度,提高全民急

11、救意识。3.6.2 通过各种媒体和宣传培训手段如电视台等宣传 120 的正确呼叫方法,印发急救知识小册子等方法提高医院自身品牌效应,缩小医患隔阂,取得民众信任。3.6.3 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宣传指导大众在紧急情况下应该如何进行自救、互救。长期分派医护人员下到社区、或基层指导培训大众急救技能,如 CPR 技术、简单的止血包扎技术,鼓励动员全民参与院前急救。3.7 针对空返率较高的改进措施3.7.1 医疗机构健全院前急救的各项规章制度,改善院前急救设施,优化急救流程加强院前急救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急救技术培训。3.7.2 完善通讯设施,保证救护通讯与急救指挥中心的线路通畅,指挥中心随时反馈出诊现场动态,

12、减少不必要的空返。3.7.3 开展电话指导救护的知识宣传。指导市民如何正确拨打 120 电话,呼吁市民不要占用急救资源,随意或恶意拨打急救电话,将有限的急救医疗资源留给真正需要的急危重症患者。4 讨论院前急救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及预后,医务人员在院前急救中肩负着首诊责任制的重任,准确判断、及时抢救、安全转运、争分夺秒救治生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及时发现院前急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提高院前急救质量的重要保障。参考文献:1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2周丽萍.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

13、007,23(18):2820.3曾惠洁,赵爱兰.人文关怀融入急诊护理初步的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47-48.4时长文,许虹,杨勇,王晓蕾,蔡兆斌,郭青.我国社区居民院前急救普及现状的分析及对策A.护理研究,2011,25(4C):1042-1044.5许虹.急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6梁小琼院前急救空车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24(16):3074-30777杨春平.急诊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2011,9(14):1296-1297.8黄春红.急救数据统计分析在院前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医学,2010,30(4):368-369.9李忠礼,陈瑶.急诊与医疗纠纷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6,3(3):1323-1324.10姜莉鸣.院前急救护士的基本素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5,22(3):6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