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1013949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新疆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新疆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新疆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新疆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疆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届人大四次会议 2006 年 1 月 23 日批准)序 言进入新世纪,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开局良好, “十五”计划圆满完成。 “十一五”时期(20062010 年) ,将是我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的发展阶段。“十五”期间,面对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和多种突发性灾害,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加大改革开放、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十五”主要发展目标全

2、面实现,重点任务如期完成。全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是自治区历史上发展与稳定的最好时期。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呈现增长加快、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预计2005 年全区生产总值 2680 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下同) ,五年平均增长98,人均生产总值超过 13200 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80 亿元,五年平均增长 1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352 亿元,五年平均增长 17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具有区域特色的种植业、养殖业发展迅速,全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基地建设继续加强,优质商品粮、特色林果和畜产品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石油和天然气产量

3、分列全国第 3 位和第 2 位,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和钾盐等优势资源开发力度加大;以旅游业为重点的服务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精伊霍铁路、西气东输等一大批水利、交通、能源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大大增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实效,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工程进展顺利。地区经济布局实现了重大突破,乌昌经济一体化开始启动,天山北坡经济带快速发展,对全疆经济增长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核心区域之一。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

4、,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价格总水平保持稳定。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预计 2005 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2475 元,平均每年增加 171 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100 元,五年平均增长75;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 165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一是中央高度重视新疆的发展与稳定工作,做出了“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重大战略部署,明确了新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做出了

5、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决定,为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强大动力。二是我国经济发展中能源、资源瓶颈制约突出,我区特色资源优势日益显现,加快能源、资源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三是国际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我区地缘优势进一步显现,作为全国向西开放大通道和桥头堡的作用将会进一步加强。四是科技进步对我区优势资源转换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日益增强,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五是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六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积累的丰富经验,特别是中央提出了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

6、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繁重。二是工业化水平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交通、水利瓶颈制约突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四是科教整体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亟待提高和加强。五是社会就业压力大,农牧民增收渠道不宽,城乡收入差距大,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保持社会安定的任务十分艰巨。六是新疆作为国家反分裂的前沿阵地,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责任十分重大。本纲要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六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编制,主要阐明自治

7、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重大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是自治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区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第一章指导思想、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第一节 指导思想、指导方针和总体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新疆发展与稳定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优势资源转换,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进一

8、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改善各族人民生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稳疆兴疆、富民固边,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把又快又好的发展作为主题。在推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建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坚持以结构优化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积极发展服务业,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好三次产业发展的关系。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立足点。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扩大利用社会资金和外资规模,努力加快投资增长,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增加消费需求。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动力。进一步深

9、化体制改革,推进体制创新,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步伐,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不断提高改革开放的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坚持把科技进步作为先导。加快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优先发展应用于优势资源转换的先进技术,加强对社会事业和公益事业科技的支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总体发展思路:围绕“一个中心任务” ,实现“两个重大突破” ,实施“四大战略” ,培育“六大支柱产业体系” ,重点提升“八个水平” ,把新疆建

10、成西部的经济强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围绕一个中心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稳疆兴疆,强区富民。贯彻落实中央西部大开发和关于新疆发展与稳定的总体战略部署,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两个重大突破:坚定不移地走适合区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特色支柱产业,实现工业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取得重大突破。加快以向西开放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步伐,坚持“东联西出、西来东去” , “引进来、走出去” ,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建立向西出口加工基地、商品集散地和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安全大通道,在加

11、快对外开放上取得重大突破。实施四大战略: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继续大力推进以石油天然气、煤炭、棉花为重点的优势资源开发利用,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重点推进与中亚、西亚、南亚、东欧及俄罗斯的经贸合作,大力引进有经济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提高产业聚集度,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步伐;实施科教兴新和人才强区战略,推进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抓紧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快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培育六大支柱产业体系: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石油天然气化工、重化工产业

12、体系;国家重要的矿产资源生产加工基地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体系;特色农牧产品生产基地和纺织、绿色食品加工产业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及相关科研、服务体系;民族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特色旅游产业体系;向西出口加工基地及现代物流产业体系。重点提升八个水平:农业产业化水平、新型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科技教育水平、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社会稳定安全和文明水平。第二节主要发展目标“十一五”时期,紧紧围绕强区富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9,力争实现两位数增长,人均生产总值比 200

13、0 年翻一番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16以上,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0000 亿元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 16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2以上;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产业化水平提高。新型工业化取得重大突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7。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各具特色的绿洲经济型小城镇体系初步建成,城镇化率提高到 42,新型城乡发展格局开始形成,城乡区域间公共服务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遏制。改革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初步建成比较完

14、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 18以上,利用外资年均增长 15以上。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20左右,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 55左右。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 3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3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11以内。社会基本公共服务比较健全。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达到 95以上;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 100;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新增就业145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防灾减灾能力增强。城乡

15、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1900 元,年均增长 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3390 元,年均增长 65。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贫困人口继续减少。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社会更加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第二章 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 ,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和农牧民增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按照生产发展、生活

16、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一节加快建设“四大基地” ,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推进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依托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资源和发展现代大农业的有利条件,大力推进棉花、粮食、特色林果和畜产品四大基地建设。巩固发展全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以品种优化工程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主攻单产,节本增效,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壮大棉花产业,提高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综合竞争力。着力建设优质商品粮基地,坚持粮食全区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优化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支持粮食主产区增强粮食综合生产和加工转化能力,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确保粮食安全。积极推进特色林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快特色林果业发展,使之成为我区农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