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材解读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1012789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伯牙绝弦教材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伯牙绝弦教材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伯牙绝弦教材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伯牙绝弦教材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伯牙绝弦教材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伯牙绝弦教材解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5、伯牙绝弦【教材解读】、 教材特点1、 从思想内容上看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叙述了 发生在春秋 时代的一段千古流传的故事。 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悟琴,伯牙以子期 为知音。后来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绝,将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由于这个传说 ,人 们把非常了解自己的人叫做“ 知音”,用“ 高山流水”比喻乐曲高妙或知心朋友。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伯牙绝弦” ,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 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本文故事情节生 动,内容感人至深。课文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课题有深刻含义:课题“伯牙绝弦” 有两层含义:一是伯牙把琴弦弄断,向世人宣告从此不再 弹琴了。二是告诉

2、世人我的知音唯有子期。课题是整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在文章中也有与 题目相照应的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绝弦和高山流水向我们诉说了一个凄美的有关“ 知” 音的故事。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2)伯牙绝弦的故事千古流传,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它是中国文人 对于知音、友谊的诠释,文章不过短短七十七个字,却表现出一种真知己的境界,令人神往,断人愁 肠。于是文章的点就在那“知音”二字。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江海一样

3、奔腾于宇宙之间的胸怀,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 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 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 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 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 弦,终身不复鼓。”所以,此乃知音。那从哪些方面具体看出来呢?知音 -对音乐的相知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必得之” 试想一个贵为晋国大夫,当世的文人雅士,属于“士” 阶层,而一个不 过是山野村夫,乡间隐樵,两人相处不过短短数日,是什么将地位如此悬殊,际 遇如此不同的两人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生死之交,演 义出一场感动千古的传

4、奇?是什么?是音乐,是音乐打破了高低贫贱,将两颗同样高贵的心相连;是音乐跨越生死,令身为艺术家的伯乐 竟不惜“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这知音不仅仅是子期对伯乐的相知,伯牙对子期的痴心。而是子期、伯牙;伯牙、子期对音乐的共同“相知” !伯牙与音乐相知 :文章的第一句“伯牙善鼓琴、 钟子期善听 ”没有这伯牙的善鼓,何来子期的听之。那么伯牙的善鼓表现在那里呢?仅仅是擅长,善于 弹琴上吗? 解读这句话我读出了两个层面的意思: 1.第一层:高超的琴技。如子期所赞“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不但能鼓出高山之势、流水之音(若泰山、若江河),而且还能表现出山之巍峨、高远(峨峨兮);水之浩淼、澎

5、湃(洋洋兮)。真是琴技高超呀! 2.第二层:非凡的创作。可细细说来我们不难发现,文中不 说“伯牙鼓琴,鼓为 高山” ,偏偏说“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不 说“ 鼓为流水” 而说“志在流水。” 为何用这“志”字,不用“鼓”,伯牙的善鼓只是琴技高明吗? “鼓” 弹奏, 拨弄也,只是一种单纯的技术。而“ 志”是意志,心意,心之所念,是一种创作。伯牙心之所念,必手而得之,操琴创作到了一种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出神入化的境界。文本中,一个“志” 字就让我们体会到,伯牙的超乎寻常的艺术创造力。 试想伯牙就要用着抽象的,无一凭借的“虚”“ 无” 的音乐去描摹高山流水,去幻化出山中涌动的层云,林中流动的山涧,浩

6、淼的江河,清冽的山泉,去表现胸臆中所被唤起的情调、感想,及脑际所浮起的思想这是何等的神奇!“ 心向往之,乐便叙之,手既鼓之。”善哉,音乐之玄妙;善哉伯牙创作之神奇,难怪子期感念这音乐的精深、闳大,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 子期与音乐相知:那么作为一介布衣,山间樵夫的钟子期,他的善听又表现在哪里呢?从子期的角度我也读出了两层意义 1.第一层:子期对音乐形象性的鉴赏能力。音乐 是“ 抽象”的。 面对着伯牙有心淌出的抽象的“ 纯 音乐” ,既无 “标题” ,又无介绍,作为陌路人的子期居然能听出这“弦外之音”“若泰山”,“ 若流水 ”。伯牙音乐中所传递的信息,在子期的胸中

7、引起了响应,共振,音 乐就“活”了!2.第二层:子期对 音乐细节个性的鉴赏能力。子期不但能将“音乐形象化” ,而且他对音乐还能敏锐地“看到 ”音乐的个性与 细节。 子 期 不 但 听 出 音 乐 所 表 达 的 高 山 流 水 ,更 能 从 乐 曲 中 听 出山 之 情 貌 “峨 峨 兮 ”,水 之 情 态 “洋 洋 兮 ”。可 见 子 期 具 有 非 凡 的 “音 乐 视 觉 ”。 正 是 由 于 伯 牙 有 着 如 此 非 凡 的 创 造 才 能 与 演 奏 技 能 ,才 能 创 作 出 如 此 气 韵 相 生 ,意 境 悠 远的 高 山 流 水 。也 正 是 因 为 子 期 有 着 如

8、此 精 深 的 音 乐 鉴 赏 能 力 ,才 能 听 懂 这 曲 高 和 寡 的 高 山流 水 。他 们 的 相 识 是 建 立 在 对 音 乐 共 同 的 相 知 之 上 。知音 -对心灵的相知。伯牙真有必要“破琴绝弦,终身不复再鼓”吗?须知,伯牙、子期相聚不过数日,两年后伯牙再去 寻子期,方知其早逝。况且伯牙是一代琴家,必视音乐为生命。为谢知音、为何非碎琴断弦不可。看来伯牙、子期之相知不仅仅 停在这对“ 音”的相知上。正如文中所示“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从这 “必得之”三字我们可以看出 钟子期对伯牙音乐的感受多么入微准确。正如上文所说不但听得出形,还 能辨出情貌,无 论伯牙鼓出何音,

9、钟子期必能明了。可细读文本不难发现。作者不说“伯牙所 鼓,钟子期必得之”,而说“伯牙所 念,钟子期必得之。 ”请看这“念” 字,下为一“心”字底,系心中所思、所想,乃内心的独白!子期所得之的不仅仅是对伯牙音乐的了解,不仅仅是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高山、流水、明月等。而是越过音乐,触及到了伯牙的内心,这表面的知音后其实深藏着子期对伯牙的知心! “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的心意只有子期才能明白!这才是心照不宣、心领神会心心相印,心有灵犀不点自通的真知己呀! 2、 从语言表达上本文在语言表达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文字精练,意义深远。本文具有文言文特有的特点。全文只有七十多字,却完整地向

10、我们介绍了伯牙与子期相识,相处,生离死别的过程。可谓字字珠 玑,用精练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荡气回肠、耐人寻味的故事,(2)一字多义,多字同义现象。一字多 义:文中四次出现了“ 善” 这个字,但表达的意思不同。“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中为擅长,喜欢。“善哉”中是好的意思。多字同义:文中“志”“念” 都是想的意思。此处应引导学生感受祖国语言的奇妙。(3)对仗的句式。文中重点句“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这样的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应引导学生充分阅读。二、教材位置1、人文专题的位置本单元的人文专题是:“艺术的魅力” 选编的四篇 课

11、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有关艺术的专题原来有所涉及,但由一个单元的形式出现是第一次。本次 专题有关音乐、绘画、 戏剧等,原来有所涉及的有四年级上册的 对祖国古典建筑的颐和园、长城等。另外,个别课文也对一些艺术领域有所涉及,如五年级下册的彩色的非洲等。在六年级下册也有对民俗艺术的介绍。伯牙绝弦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有关友情的文章我们之前也有所涉及。如三下的她是我的朋友 六上的少年闰土等。2、训练重点的位置(1)学习作者叙事时展开想象和联想,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联想自然的融在一起的。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做到入情入境地读,设

12、身处地的想,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一种如临其境、如 闻其声、如见 其人的感受,这样才能做到学习作者叙事时 展开想象和联想。 这一训练重点在三年级就有所涉及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的泡泡语中提示“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通过边读边想象来体会小学的美丽祥和;在四年级上册第一组“自然奇观” 这一专题里提出“读文章,想画面,体会作者感情”通过 四篇画面性很 强的文章,引 导学生一边读 文一边通过作者的描写想象,在头脑中浮现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这是展开想象和联想读的基础。五年 级下册第二单元明确提出:读这样的文章就要入情入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用朗读表达出来。这是对展开想象和联想读的提升和发展。本组在

13、以上学习的基础上提出学习作者叙事时展开想象和联想,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联想自然的融在一起的。可以看作是“边读边想象的 ”进一步巩固、发展和运用。(2)抓关键词体会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三年级时我们学过“ 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训练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含 义深刻的句子,是 为以后五年级“ 抓关键词体会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这一训练 点打基础。含义深刻的句子后发人深省,或激励人心,或令人回味等等。由此明确,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首先要 读通顺,在此基 础上运用或抓关键词,或 联系实际,或对比阅读等方法来理解。本次是对这一方法的 进一步巩固、 发展和运用。(3)课后练习题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4、。侧重于积累,引到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学生熟读才能成诵。读一读, 说说句子的意思。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 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善哉”,太好了。“若” ,好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 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伯牙心里想到流水, 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称快):“妙极了! 这琴声宛如奔 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 读了这个句子,我们对“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有了更真切、更形象的了解。伯牙琴技出神入化,钟子期欣赏水平同样高超。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钟子期发

15、自内心的赞叹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时欣喜若狂的心情。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破琴”,把琴摔碎。“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这里指伯牙把钟子期当做他的知音。“复”,再,重新。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 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 弹琴。 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黯然神伤,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 ,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千百年来,“ 知音”典故不但在华夏大地传为美谈,而且名扬海外。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注重对学生口语表达的训练。 【学情分析】、 相关的已知领域1、部分学生通过电视网络对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有一些了解。2、学生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