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农业发展总体规划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1010755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DOC 页数:106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农业发展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旅游农业发展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旅游农业发展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旅游农业发展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旅游农业发展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农业发展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农业发展总体规划(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旅游农业发展总体规划1.1 旅游农业概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农村经济的调整,旅游农业在我国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已逐步成 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关于旅游农业的涵义也在随着旅游农业的实践不断深入,新的形式和新的内容不断出现,人们对其涵义的理解也在不断丰富。1.1.1 旅游农业涵义旅游农业既是农业的一个新的发展领域、又是旅游业的一种新的旅游产品,其范围是包括农、林、牧、 渔在内的大农业而不是局限在种植业范围内的狭义农业。一般认为旅游农业是指充分利用农村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 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

2、增进民众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 展的一种新型农业。即是以野生生物和农业生物为载体、以农业 科技为依靠,向社会提供观光休闲、风情感受、技艺欣赏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 胜区和有一定特色并具旅游价值的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场所。因此,在本质上,旅游农业是以现 代农业为依托,在不影响农业的自然生态再生产的基础上,挖掘其特有的旅游要素发展起来的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的一种现代的农村的新兴交叉行业。作为旅游业和农业之间交叉的新型的产业,旅游农业既有新型农业的经营形态,是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 的延伸,也是旅游 业向 农业领域的扩展。它既具 备农业生产本质特性,也具有旅游业的一般

3、特征,是将旅游业的经营模式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有利于提升农业 效益和扩张旅游业边界。对旅游农业这个概念的涵义,可以从它的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前者显示其本质属性,后者则表征它所指对象的范 围。1.1.1.1 旅游农业的内涵旅游农业的内涵,是指旅游农业这一概念所具有的,并反映旅游农业特有属性的认识内容,其具体可表述 为:旅游农业是以农业为载体,既有农业生产功能又有旅游活动功能的新型产业。在此层面上,旅游 农业 具有如下几个特有属性:具有农业和旅游业的产业兼容性;具有田园风光和旅游景点的呼应性;具有生产功能和旅游功能的耦合性;具有生产活动和旅游活动的统一性;具有物质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互补性。

4、21.1.1.2 旅游农业的外延旅游农业的外延是指旅游农业特有属性所包涵的范围和内容,即:以种植业为特色的观光农业、以在与 渔业为特色的野趣农业、以生态环境为特色的生态农业、以设 施化为特色的特技 农业、以民俗 风情为特色的自然农业、以提供休 闲为特色的休闲农业、以汇聚农业 科技为特色的未来农业、以“ 菜篮子”工程和农业主题公园为主体的都市农业等等。因此,在此层面下,旅游农业可定义为以农业旅游为主要内容,并具有一定产业功能和景观特色的农业。1.1.1.3 旅游农业的特点旅游农业的特点是农业和旅游业的共有属性决定的,也是农业和旅游业特有共性的综合表现。1)具有乡土风情的特点旅游农业的乡土性是由农

5、业自身的区域性决定的。各地的旅游农业由于水土资源和乡土风情的差别,所能适合的农业产业就有所不同,所能提供的旅游农业项目和内容也就各不相同。不同的地区应有不同特色的旅游农业。所以在旅游农业开发中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2)具有季节变化的特点旅游农业的季节性是由农业自身的季节性决定的。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环境条件相统一。随着四季气候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农事活动和景观形象也相应地表现出不同的季节特征。因此在不同的季节,旅游农业应有不同的方式和内容。旅游农业开发中就必须根据季节的变换,抓住节令,巧妙地安排观光和休闲内容。3)具有自然生物的特点旅游农业的生物性是由农业自身的生物性决定的。农业主要是种植业和

6、养殖业,都是以生物作为生产对 象的。 虽然农业都是人 为过程和自然过程的统一,但人为过程必须服从自然过程。任何生物都有其自身生长发育的规律。因此,旅游农业,尤其是参与性的活 动,无 论是养,是 护还是收,都必须遵循生物规律,否则将造成对农业景观的损坏而失去农业应有的景观形象。4)具有现实生产的特点旅游农业与其它旅游形式的不同就在于和农业的生产活动紧密相联,并可将参与性的旅游活动寓乐于现实性的农业生产活动之中,给人以新的感受,开阔视野,怡情益智。既然生产性是旅游农业的基本功能和活动内容,旅游 农业的产业项目、技 术设施、工艺过程、经营方式就必须是农业 和旅游业的相融兼顾和协调统一,从而起到物质价

7、值 与文化价值互补的作用和效果。5)具有社会服务的特点旅游农业的目标产品,不仅拥有配套有效的服务设施,而且包括掌握农事参与、文化启迪的服务方式;既能满足生产服务的需要,又能满足旅游服务的需要。旅游农业的服务性,必然对 管理方式和员工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使家家户户的3文 化 氛 围 更 加 浓 郁 ,使 乡 村 与 都 市 的 交 往 更 加 广 泛 ,城 乡 关 系 和 工 农 关 系 更 加 紧 密 。6)具有综合技术的特点旅游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机整体,不仅有农业自身的多样性,而且有旅游业自身的跨行业性,需要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应 用,是 农、林、牧、 渔、副和食、住、行、游、娱、购等多

8、种技术手段的集成。7)具有文化多样的特点由旅游农业所提供的旅游农业活动是为了满足游客精神文化需求。游客般通过观赏田园风光、参与农 事活动、采 购农副产品等方式,达到怡情益智、陶冶情操的目的。因此,旅游农业要求具有一定的文化性、艺术性和情趣性。旅游农业除农业具有的农业技术和农耕文化以外,还具有农业工艺、烹调风味、礼仪 程序、建筑风格等多种多样的技术效果和满 足游客所需的饮食文化、 娱乐文化、民俗文化等多种多 样的文化内容。8)具有双向性的特点旅游农业不同于产品基地式的农业,不仅向社会提供农副产品,而且向社会开放活动场所。由于游客的流 动性大,来自四面八方, 传递信息快,辐射范围广。因此,旅游农业

9、既可对自身起 驱动作用,又 对周边起 带动作用,从而 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发展旅游农业,一方面有利于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综合利用,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提高农业附加值;另一方面有利于对外招商引资,加大农业投资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转变农业 和农村经济的增长方式,增强农业的外向能力,加快农业的国际接轨。1.1.2 旅游农业的发展历程1.1.2.1 国外旅游农业的发展旅游农业在国外己有 100 多年的历史。早在 1865 年,意大利就成立了“ 旅游农业全国协会” ,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乡村体味农田野趣。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农业休闲观光旅游,逐渐遍布欧美等发达国家,并逐步扩展到亚洲等部分国家。

10、目前,旅游农业在欧美日发 达国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举足轻重的旅游产业部门,旅游农业收入已占整个旅游收入的 20%。纵观国外观光农业发展历程,可以将其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19 世纪 30 年代欧洲开始出现旅游农业活动,但是,当时还没有提出旅游农业这一概念,而 仅仅是从属于旅游业作为一个观光项目,没有专业观光园的建立,只是旅游者到农村去,与 农民同吃、同住、同劳作,或者在农民土地上搭起帐篷野营,借此暂时 离开繁华、喧 嚣、紧张 的城市。这些行为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农村 经济的发展和城乡文化交流。同时,也吸引了 农场主和旅游开发者的视线,使他 们认识到,如果把 农业和旅游业交叉结合起来,

11、发展旅游农业,开展旅游农业活 动, 势必产生较大的经济 效益。发展阶段。到了 20 世纪中后期, 农业与生态旅游复合而成的新产业旅4游农业正式诞生。观光不再是仅仅对田园风光的观看,代之以具有观光职能的观光农园。农园内的活动以观光为主, 结合购、食、游、住等多种方式进行经营,并相应地产生了专职从业人员,这标志着旅游农业不仅从农业和旅游业中独立出来,而且找到了旅游业与农业共同发展、相互 结合的交汇点, 标志着新型交叉产业的产生。这个时期,旅游农业的项目包括观光农牧场、人造 观光农业园等。扩展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人 们旅游需要的转变,对度假的需求日益增长。观光农业园也就相应的改变了

12、其单纯观光的性质,扩展了度假、休闲、教育、操作等功能。同 时,随着城乡差异的增大,农村自然风光对城市居民的吸引力加大,游客已经不再 单纯地满足于观赏,更多地希望实践, 亲自体味农趣。目前,少数经济发达国家又出 现观光农园经营的高级形式,即农场业主将农园分片租赁给个人、家庭或小团 体,假日 让他们享用。从国外旅游农业客源市场结构特征看,客源主体是受教育水平较高且经济条件较好的阶层,他们选择乡 村度假不是因为其消费低廉,而是为了寻找在城市失去的生态空间和尚存的醇厚传统乡土文化氛围,他们参与农业劳作追求的不是物质享受而是精神享受。可 见目前国际上的旅游农业已成为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1.1.2.2 中

13、国旅游农业的发展我国旅游农业的提出早在商周的易经一书中已有观光之国之说。4 世纪初期,东 晋时代脉诗人陶渊明就对生活安适,可供避世隐居的世外桃源的憧憬,对“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思恋。但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旅游农业,发展十分缓慢,长期停留在风景名胜区的旅游阶段。我国旅游农业的蓬勃发展,最早开始于上世纪 70 年代的台湾地区。为降低农产品采收和销售成本、增加 农民收入,由 农会组织 推动起来。台湾旅游 农业的特点是观光与产品选购结合, 观光与农业科技普及相结合,观光与娱乐相结合。到 20 世纪末,台湾已经把 发展旅游农业作为应对加入 WTO 的一项举措。大陆旅游农业的兴起,是

14、在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才有了长足的发展。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深圳通过举办荔枝节、采摘 节(最初目的是为了招商引资)首开中国大陆地区旅游农业之先河。之后,全国各地纷纷仿效。目前,我国旅游农业已有了一定的规模,形成了一些经营模式,并在当地的经济发展中都发挥着令人瞩目的作用。例如,广东 省目前已发展 80 多个观光果园,每年接待游客 400 多万人次,收入达 10 多亿元,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其中珠海的农科奇观,每年吸引大量的港澳游客,其特色南瓜园被复制到国内很多地方;北京近郊的观光农业景点也达 l30 个,年接待游客 600 多万,获得经营性收入

15、同样在亿元以上。这些农业观光园区大多项目独特,条件优越,人 们既可观光游览,又可劳作度假,还有 许多农业节活动相 辅,正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农业基地。到2001 年底,国家旅游局认 定为首批旅游农业示范点的数目已经超 200 个,加上各地未经认定但实际上已经建设或运行的,则数以千计,在全国尤其发达地区或大5城市边缘地带,旅游农业已呈“遍地开花”之势。由此可见,旅游农业在我国有其生存和发展空间,特别是科技含量高、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农业将会有更为广阔的消费市场。1.1.3 发展旅游农业的战略意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符合 2020 年

16、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而发展旅游 农业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村生产发展,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实选择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农业是农村的产业基础,生产发展首先指的是农业的现代化,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传统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农业结构不合理, 农村第三产业比例太小, 农业经济效益低下。旅游农业是现 代旅游向传统农业延伸的新尝试,突破传统农业的掠夺式生产模式,具有很强的 产业渗透性和互动性。旅游农业将农村一产、二 产资源转化为新的旅游资源,带动 一产、推 动二产、拉动 三产,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范围,调整和 优化农业产业结 构,增加 农产品的附加值 ,形成区域 农业产品的特色化,推进农 村经济的良性发 展。因此,旅游农业为农 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也包含在“生 产发展” 的要求之中。是实现农村生活宽裕,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是“生活宽裕” ,要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首先要通过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