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李约瑟难题的解答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1006836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对李约瑟难题的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我对李约瑟难题的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我对李约瑟难题的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我对李约瑟难题的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我对李约瑟难题的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对李约瑟难题的解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对李约瑟难题的解答(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科学技术学课程论文 1“李约瑟难题”试解段 涛(商学院,0820805216)摘要:中国古代曾经创造出灿烂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然而到近代却迅速衰退了,其深层次的原因一直是一个谜,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现代中国在历经几十年努力后科学技术的落后局面仍未彻底改观,这可以看作是“李约瑟难题”的延续。本文首先探索了西方科技文明兴起的过程及深层原因。通过分析古希腊和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这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实例,提出了科技发展是与自由市场经济的社会形态密不可分的,然后研究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兴衰史,指出宋朝时期科技达到空前高度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放松了对工商业与对外贸易的管制,而明清时期统治者禁锢思想、闭

2、关锁国等专制政策导致了科学技术的迅速衰退。最后探讨了制约当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几个瓶颈因素,指出其根源在于政府落后的行政管理。关键词:李约瑟难题;科学技术;地理环境、制度1引言著名学者,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专家李约瑟博士提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远远领先于世界水平,但是近代以来中国的科学技术却远远落后于西方世界。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本人破解的答案是:中国是官僚体制,此制度的存在主要是为了维护官僚体系的需要;而欧洲是贵族式封建体制,这种制度有利于商人阶层的产生,当贵族衰落之后,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便诞生了。中国的官僚体制最初适宜于科学的成长,然而它却阻碍了重商主义价值观的形成,没有能力把工匠

3、们的技艺与学者们发现的数学和逻辑推理方法结合在一起。因此,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没有成功地实现向现代过渡,故而落后了。尽管“李约瑟难题”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逻辑矛盾,如关于近代科学定义的矛盾以及关于地域定义的矛盾(张秉伦,徐飞,1993) ,有关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先于世界的说法也未必成立,但该问题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一个重要事实,即:中国作为世界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历史是无可否认的,而近代以来有关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却乏善可陈,与西方相比可谓惨不忍睹。时至今日,尽管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科学技术学课程论文 2等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取

4、得了巨大成效,但近年来重大科技仍然较少,距离世界领先水平仍相当遥远,根本无法与二战后的日本相提并论。这在某些方面进一步证实了“李约瑟难题”的存在和作用。基于上述可观测到的事实,本文提出:有关“李约瑟难题”的研究不应局限于研究中国明清以来科技落后的问题,还应拓展到研究当代中国科技发展遭遇瓶颈制约难以起飞的问题。李氏难题德研究热也反映出其所具有的理论与实际价值。我们不能根据“李约瑟难题”本身提法存在的问题而彻底否认其存在性,应该认真研究历史,正视中国近代以来科技水平衰落的事实,探索和研究该问题的真解。李氏题解可望对我国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科技发展战略提供指导。2西方科技文明兴起探秘2.1 古文明交

5、融的影响人类的农业文明最早崛起于中东一带,这和当地特别的地理位置有关。中东一带有尼罗河、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等大河所形成的冲积平原,容易繁殖籽多而大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并能支撑较易驯养的食草类动物,然而森林却难以蔓延。这种生态环境使当地的人类更快地发展起早期农业与畜牧业,并随着城市的出现和发展形成了苏美尔文明。苏美尔文明的成果不但为继起的巴比伦文明所吸收,而且对邻近的埃及文明、腓尼基文明和波斯文明等也曾有渗透。后来由于腓尼基与波斯等均与临近的希腊有许多往来互动,其精华又被临近的希腊本土文明吸收和发扬光大,使得希腊本土在天文、数学、航海、贸易、哲学与艺术等方面的进步特别迅速。古希腊的文明成果后来

6、又被罗马文明所吸收,并最终建立起一个横跨三大洲,延续上千年的庞大帝国。相比之下,中国位于自然资源优越,却与世隔绝的东亚地理环境中,远离其他古文明中心,自然很难借鉴这些优秀文明的成果。因此,在公元二世纪以前,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并未领先西方。2.2 社会形态的影响地理环境对古文明所选择的社会形态起了决定作用。在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黄河流域以及恒河流域,由于缺乏天然屏障,这些古文明必然以大一统的专制王朝为长期均衡的社会形态。例如最早出现的苏美尔文明在两河流域平原的地理形势下无法维持小儿自由的城邦形态,最后难以避免地为巴比伦王国所取代。中国几千年来就多呈现为大一统的专制王朝的社会形态,而像春秋战国那

7、种群雄并起的社会形态和百家争鸣的社会文化则相当罕见。古希腊所在的巴尔干半岛多为山地,仅在沿海一带有些小的冲积平原,这 科学技术学课程论文 3种地理形势为古希腊城邦的出现提供了良好条件。各城邦能借助周边的高山自卫,却由于腹地有限难以扩张。由于城邦大多无法实现粮食自给,因而积极利用各自的出海口和外界发展贸易联系。因此古希腊既能充分吸收早期周边文明的丰富成果,又不易被专制王国所吞并。希腊城邦国家所提供的都市环境和海外联系,使居民变得见多识广,目光犀利。希腊城邦的民主制度,又使他们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很少面临束缚和禁区。因此,古希腊的科学思想进步非常迅速,发明创造也相当频繁,涌现出诸如毕达哥拉斯、

8、阿基米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众多科学家和哲学家。显然,古希腊的城邦文明与被动、孤立、静止、人口高度分散且缺乏互动的农业文明有着天壤之别。这也是古希腊科学技术领先于中国的主要原因。古希腊城邦制度在文化、科学上的进步后来为罗马文明所继承,并一直影响着西欧各国的科学与文化。2.3 地理位置的影响在黑暗的中世纪,西欧国家愚昧落后的政教合一体制对科技发展构成了极大限制,使得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再有对中国的巨大领先优势,这就是“李约瑟难题”的第一层面。后来许 多 西 欧 学 者 要 求 恢 复 古 希 腊 和 罗 马 的 文 化 和 艺 术 。这 种 要 求 就 像 春 风 , 慢 慢 吹 遍 整 个 西

9、欧 。 文 艺 复 兴 运 动 由 此 兴 起 , 科 学 技术 开 始 迅 速 发 展 。西方科学技术的真正腾飞则始自英国的工业革命。英国作为一个岛国,不能像传统的大陆型强国那样借助蚕食邻国领土扩大疆域,只能鼓励民间自由经营海外贸易,因此自古以来就与欧洲大陆有不少往来,通过国际贸易有机会接触世界各个民族,吸收其他文明的精华,成为一个领衔同时代其他国家的民族。英国之所以能爆发工业革命,正是缘于其具有的比较自由的经济制度和比较开放的社会体系,以及地理大发现后方兴未艾的大西洋贸易和海外殖民带来的黄金机会。比较而言,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海洋霸主葡萄牙和西班牙先后走向没落并最终为英国所取代,则是由于前者的

10、海外贸易皆由政府垄断而后者主要靠民间参与。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它使得西方的科技水平遥遥领先于世界。从古希腊与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的例子可以看出,自由市场经济的社会形态给人们带来了从事技术发明的巨大热情和动力,同时由于自由市场经济下带来了频繁的人际往来和人们宽阔的视野,对其他文明精华的吸收以及民间自由思想的活跃等,为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提供了充分且必要的支持。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自由市场经济的社会形态是密不可分的。这是是本文的一个基本假设。尽管前苏联依靠强力的中央计划管理曾经实现过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但 科学技术学课程论文 4那是短暂的和不可持续的。3中国古代科技兴衰史研究在中国历朝历代

11、中,以宋朝时期的科技成就最为辉煌。火药、罗盘、活字印刷术以及胆铜法、火柴等等,大都是 10 实际末到 11 世纪发明的。这些科技发明是宋朝手工业发展极为显著的标志。 (漆侠,1999) 。人们不禁疑问:一个面对外族连年入侵不能自保的朝代,为何在经济、科技、文化和制度创新上有如此成就?宋以前的汉、唐以及宋以后的明、清都是实力更为强大的帝国,为何不能取得可与宋朝相提并论的成就?本文就以宋朝为分水岭,分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兴衰史。3.1 汉、唐时期科技发展受限制的主要原因汉、唐时期,城市主要为政治控制或军事防御而设,一切制度规则的设计都为确保城市安全。商业活动从属于政治或军事需要,必须在官方设置的坊

12、市内进行。坊市四周有围墙,大门可以锁闭,有市吏把守和军兵巡逻,定时开闭。(陈智超,乔幼梅,1998) 。这种城市设置对工商繁荣、物资交换、信息沟通以及人际互动造成了严重的障碍,也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3.2 宋朝时期科技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宋朝政府由于自身比较虚弱,对城市工商业的控制和对外贸易的管制采取了更为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形式。宋朝政府取消了对商业活动的地点和时间限制。城市出现许多繁华的大街,沿街住户可以开设面向大街的门窗。城市之间也发展出密切的商业往来和生产合作,与各地农村的联系也日益紧密。许多农户成为面向市场的专业户,大规模种植经济作物。宋朝的手工业也很发达。矿冶、军工、造船

13、、陶瓷、制盐、纺织、造纸、印刷、建筑等行业的成就尤为显著。宋朝的金银铜铁产量不仅远远超过唐朝,就连明清两代也无法望其项背。(陈智超,乔幼梅,1998) 。宋朝政府对民间商人经营外贸持鼓励态度。民间商人只要按规定领取公凭,缴纳关税,不往禁区贸易,不贩禁物,便是合法的贸易者。政府对贸易成绩显著者给予奖励,直至授予官职。对外商的待遇则更为优厚,他们又在中国的居住权和贸易权,其财产和习俗也能得到尊重。 (黄纯艳,2003) 。宋朝政府对民间自由思想的束缚也相对宽松,尽管民间自由思想受到朱熹理学的冲击,但其活跃程度还是较为可观的。因此宋朝拥有着灿烂的文化,诞生了众多文学家和艺术家。正是由于宋朝政府放松了

14、对工商业的管制,使得整个社会专业化分工水平大幅提高,国内外贸易往来活跃,整个社会形态具有从农本社会向工商社会演 科学技术学课程论文 5进的趋势,从而促进了整个社会对科技发明的热情;放松思想束缚也使得人们有了更多探索科学技术的自由空间。3.3 元明清时期科技衰退的主要原因元朝作为一个横跨欧亚的庞大帝国,统治者很重视手工业发展和商业贸易,于是政府掠夺工匠,将他们当奴隶使用。元朝靠对工匠的强制来发展工商业,相对于宋朝的自由市场经济自然是一种大倒退。同时,鉴于存在大批因长期战乱而荒芜的土地,元朝统治者执行了一条重农主义政策,用军屯和民屯的办法恢复农业生产。这样虽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却导致大量城市人口流

15、向商品经济落后的北方。元朝统治者对城市工商业通过官府的直接管制,一心想予以扩大,但是其经济制度与政策都十分不利于市场机制的发育和完善,十分不利于中国走出农本社会。明朝初期,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对工商城市的进一步发育也十分不利。明初政府曾组织迁民,尤其将江南居民或强迫,或自愿地迁往农村,使得中国这一最富庶、最有活力的地区无法继续向工商社会演进。虽然明朝中后期人口显著增长,江南一带人口压力上升,但是明朝长期实行海禁,社会经济体系十分封闭。满族入关使得中国人口再次锐减的同时,极大地巩固了中国的北方、西北和西南疆域,尤其是农耕条件良好的东北疆域。这种变化使得重农主义有了再次实行的客观基础和内在动力。此外,由于在工商业最发达的江南一带,清朝统治者遇到了最激烈的抵抗,因而镇压也特别残酷,使得江南一带的元气受到很大打击。明、清时代,由于闭关锁国的政策使得中国失去国际贸易的机会,又因全国分工水平的下降而失去了发展工商业的机会。即使宋朝一度成为工商兼外贸的城市,如开封、杭州等,到明清时已退化为地方行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