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健康学心脏病系列讲座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31004914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平健康学心脏病系列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心平健康学心脏病系列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心平健康学心脏病系列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心平健康学心脏病系列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心平健康学心脏病系列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平健康学心脏病系列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平健康学心脏病系列讲座(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平健康学心脏病系列讲座“百病皆由心生,百病皆由心解。”黄帝内经: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在心脏病系列讲座中,分别讲解了各种心脏病的对应心理规律,并列举了许多实例,帮助大家如何想开。心平健康学还在研究、探索、发展、完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心理规律被发现。在这些已经发表的文章中,所列举的心脏疾病的心理对应规律都是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并且在应用中得到了验证。 从“心”开始防治高血压病(一)心平讲座B20 从“心”开始防治高血压病(二)心平讲座B21 从“心”开始防治高血压病(三)心平讲座B22 从“心”开始防治高血压病(四)心平讲座B23 用“心”调治冠心病 心平讲座 B24 用“心”

2、治疗心包疾病心平讲座 B25 用“心”治疗心瓣膜病心平讲座 B26 心平讲座 A09:治疗心脏病:心膝相应是良方 心平讲座 A56:房颤的心理因素 心平讲座 A57:如何调治“假心脏病” 心平讲座 A72:用“心”修补房间隔缺损 怎样才能少得病、不得病?从“心”开始防治高血压病(一)王中平现在人们对脑健康越来越重视,有很多疾病对脑健康的不良影响很大,高血压病就是其中之一。高血压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长期的高血压能给心、脑、肾造成很大伤害,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甚至威胁生命,而且高血压病近年来发病逐渐年轻化,因此,有效的控制高血压病的发生及发展,对于极积预防心脑血管病、保障人们的健康是非

3、常重要的。关于高血压病的防治中西医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大家已都有了解,我在此仅从心理的角度谈一谈如何通过心理调整防治高血压病。心理决定身体 人所共知,不良的心情,会对身体造成破坏,其实,在我们心情波动的时候,全息的人体不单是大脑在活动,身体也同时按照心理给的指令进行化合,不仅是气血运行的方向受到定向的影响,而且身体的物质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如:当人害羞的时候脸就会红,这是由于,害羞的心理将体内的气血定向导引到脸部的结果;当我们为亲人过世而悲伤时,这种悲伤的心情就可以将我们的体液转化成眼泪;当我们想吃酸东西的时候,我们的口中就会出现口水等,这是我们容易看到、感觉到的生理现象。需要说明的是害羞可

4、使人脸红,悲伤能让人流泪,但并不是脸红就是源于害羞、流泪就是因为悲伤造成的,这里有一个辩证的关系。那么,其它的心情不平,身体内有没有发生变化呢?回答是肯定的。实际上人的任何一种不平的心情、不自然的逻辑观点,都会给其相对应的身体部位造成影响,这些影响既有功能性的,也包括器质性的。也就是说,身体上不同的病症是由不同的心情波动导致的。如你是一个喜欢坚持自己、不服输的人,你的颈椎可能就有问题;如果你总认为这也不应该、那也不应该,你就可能患有高血压病;如果你对自己和他人都要求很严格、总觉得自己正确,你就可能患胆结石;如果你总想当好人,并愿意为此付出,当这些付出没有得到回报时,你的心理又不平静,你可能就是

5、一个糖尿病患者。实际上,人体就如同一个大的化工厂,你有什么样的心理,身体就按照你的心理定位进行什么样的化学合成,其合成的结果就是你的身体状况,即健康水平。高血压病的心理规律有一位老同志找我咨询时说:“我的头又晕、又胀,最近血压一直在170/100mmHg,我想知道是什么心理原因造成的,王老师您研究的是各种病的心理规律,血压不正常也有心理规律吗?”我告诉他:“在研究和实践中有些病症的心理规律是很到位的,高血压病是常见病,它的心理规律是:认为别人做什么不应该而产生的不平心理导致高压高;认为自己做什么不应该而产生的不平心理导致低压高;认为别人应该做什么没做到而产生的不平心理引起高压低;认为自己应该做

6、什么没做到而产生的不平心理引起低压低。这里的不应该含有阻止和停留的意思,现代医学讲,血压是血管中的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是由于心脏收缩和主动脉壁的弹性作用而产生的,当我们的心理对某些事物产生了不应该的心理、要阻止和想让它停在某处的概念后,就会对气血的正常运行产生逆向的、对立的作用,人体内的调节系统为了维持正常的循环,就要使心脏用增加压力的形式来克服这个阻力,完成循环,这个过程表现出来的身体症状就是血压升高。你可以按照心理规律与自己结合,找到对应的事和对此你产生的认为别人不应该的心理。”她说:“最近就有几件事,我认为别人不应该。我平时和儿子分着过,上个月 4 岁的孙子发烧,没上幼儿园,儿子、儿媳工

7、作都很忙,我就过去带孙子,让他们去上班,孩子发烧还满屋跑,我得追着他喂药,还要忙着做饭,中午儿媳回来看孙子,进屋看到满屋的玩具不高兴了,说屋子怎么那样乱,孩子发烧了要在床上休息,我听了很不高兴,觉得儿媳不应该这样对我,小孩子发烧,哪能像大人那样在床上休息,我当然也生气,觉得儿媳就是不应该这样。”我说:“这就是你血压高的心理原因,心平健康学的第一条基础理论,讲到心情波动对人体内的气血活动有定向的导引作用,人的各种不平静的心情,会使体内的气血按一定的规律被导引向身体的某个部位,但这不是身体内气血运行的正常状态,心情波动,导致气血的非正常运行,就会出现病理变化,使对应器官受到伤害,出现各种病症,所以

8、不平心情是致病的根由,要想健康就要时时保持心平。”“最近,还有一件我觉得不应该的事,让我很动心。”她说,“我每天的生活很有规律,早晨锻炼完身体,就到离家很近的菜市场买菜,即方便、又便宜,不知为什么这个自由市场被取缔了,自从这个市场没有了以后,我都不知到哪去买菜了,听说是因为这个市场脏乱差给关了,也太不应该了,脏乱差可以整顿,不应该就关了,现在附近找不到买菜的地方,你说我能没意见吗?”我说:“国家对市容建设都有规划,你要适应社会的需要,你认为这两件事不应该的心理就可导致血压高,得了病怎样用心理进行调整呢?就是要按照心理规律把引起你得病的事想准;把当时为这件事产生的不平心理想对;最关键的还要把事想

9、开,要把那些当时认为不应该的事,想到正合适,才叫想开。我们还有一套教人怎样想开的平衡理论,是调节心态治病必须了解的理论,是帮助我们把心放平、把事想开的重要方法,人们看问题要有整体的观念,其次要辩证的分析,执着于任何一个单独的片段,执着于某一点,而产生烦恼,心不平,就会得病,只有我们的心理合于自然,整体的看事物,辩证的对待问题,心态平和,才能达到身心的健康。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对身边发生的事总会有些心理不平衡,你认为不应该的事也肯定不会仅仅这两件,你回去后要把与此有关的这类心情好好调整一下,任何事物只要出现了就有其存在的需要,要能理解你身边发生的一切事物。”几天后她又找到我,说她回家后把这些问题

10、好好回想了一遍,认为自己以前对有些事太较劲、太认死理儿了,现在想完后果然觉得头没有那么难受了,测血压也降到了 140/90mmHg,她感到有些不理解,是什么原因,使她的病症减轻了。心平健康学的五条基本理论其实对于心理与身体的关系我们的祖先早有论证,2000 多年前的中医理论中就对心理与生理、病理之间的关系做了明确的归类:“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惊伤胆”,以及“怒则气上、恐则气下、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惊则气乱”。黄帝内经182 篇文章中有三分之二涉及到有关心理的内容,说明了心情对身体的这种变化规律的存在。这些理论为我的研究、发现奠定了医学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我结合自

11、己的亲身经历,寻找人的心理、生理和病理之间的变化规律,更深一步研究、发展了七情之间的关系,并用之于治疗,在“百病皆由心生”的基础上,提出“百病更须由心解”,即怎么能够由心解病的一套理论和方法。从现代病因理论上说各种病都跟你的抵抗力、免疫力有联系,同一个环境为什么有些人病、有些人不病?这就与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有关,免疫力即中医说的正气,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正气的强弱与人心的平度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把这个理论和方法叫做心平健康学,通过实践总结出从病因到治疗的五条基本理论,它的道理就在这五条理论中,这五条基本理论是心平健康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大家在学习应用这个理论和方法为自己和他人调病前必

12、须要知道的内容:一、人的心情波动对体内的气血活动有定向的导引作用。如害羞脸红、吓一跳脸白。 二、人的心情波动能够对体内的气血产生定向的生理效应和病理效应。如悲伤时的眼泪、想吃酸物的口水。三、经心情导引后的气血在人体内有其存留性。四、人的心情波动可导致体内气血的机转变化。五、用平静的心情作用于人体的存留信息(不平心理)可以将其排除,也就是将病祛除。前三条是病因理论,可以了解到“百病皆由心生”;第四条是病机理论,第五条是治疗理论,说明了“百病更由心解”。通过这种理论推理,每一种心情都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气血的变化、产生定向的生理病理效应。就是说人的心理正常与否,不是间接,而是直接影响人的健康。马克思

13、对此也有深刻的体会,他说:“一种美好的心境,比千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他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从“心”开始防治高血压病(二)王中平高血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是人群中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在世界各地都很高,我国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上一期的文章里,我明确了心理与身体的关系,提出了导致血压异常的心理原因,其实任何一种疾病都有与其相关的心理因素,就如同我前边提到的“害羞脸红”这一简单的现象,实际上人在生气、紧张等诸多情绪发生后,身体上都会随之发生与其相应的变化,并且是按照一定的自然法则和规律完成的,只是人们没有注意它。我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实践,在研究中体验到人体就如同一个大的化

14、工厂,你有什么样的心理定位,自然就会依据你的心理进行什么样的化学合成,合成的结果就是你的身体状况。而心情就是这个化工厂的调节密码,多年来我一直研究的就是怎样破译这些密码,探求人的心理、生理和病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寻找得病的内在心理原因,通过心理调整,转变消除使其得病的内在心理因素,使疾病缓解,直至消除,最终达到身心都健康。换一个观点找得病的心理原因在上一期文章里,我提到了血压的心理对应规律,在高血压病的患者中,有为数不少的病人,存在这样的症状,即:血压的高压很高,但低压并不高,甚至偏低,医学上认为这是动脉硬化的表现,而动脉硬化就会给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因此,减小脉压

15、差,对治疗高血压病来讲是很重要的。在我研究高血压的过程中遇到这样一个病例。张女士,57 岁,来咨询时测血压为 BP168/68mmHg,脉压差达到 100mmHg,她说:“我得高血压病已经有4、5 年了,平常时轻时重,但压差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我告诉她:“什么心理得什么病,但无论得了什么病,首先不用紧张、害怕,这样会加重病情,只要找到得病的心理原因,经过调整心态,病就能向好的方向发展,有些较重大的疾病,导致得病的心理也是复合而成的。你的压差大是两种心理的组合,一个是高压高的心理,即:认为别人不应该而较劲的心理导致高压高;认为自己不足、做不到的心理引起低压低。你可以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和这些心

16、理相关的事件,我帮你分析压差大的心理原因。”张女士回忆了一下说:“我想起了一件家里的事很让我生气,您看是不是?帮我分析分析,我的儿子很不听话,他今年大专毕业,正找工作,而我想让他继续读书续大本,他说他不想再上学了,他大了,我也说不过他,我说一句,他有十句话在等着我,他就像墨索里尼总是有理。现在我觉得自己真是不行了,不会教育孩子,没本事,管不了他,您说明明是他不对,不应该这样处理问题,我好心给他指出来,他还说出一大堆我的这不对、那不对,我一听就来气,认为自己没能力,没办法对付孩子,他自己有毛病还反过来要求家长。更可恨的是他爸爸,听到孩子跟我顶嘴,不从正面教育他,而是旁敲侧击讽刺他,有时我觉得说着说着他们两人倒站在一边去了。前两天我们又吵了嘴,您说我应该怎么处理这样的问题,这与我的病有没有关系?”我帮她分析这件事:“你觉得自己能力低,没办法教育孩子,这种认为自己不足,该做到没能做到的心理,就是导致低压低的心理原因;在此同时,你又认为孩子做的不对,不应该反驳家长,甚至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