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1004484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低段语文教研组“追求有效的语言训练”主题活动案例垣曲县华峰示范小学 郑景凰本学年,我们低段语文教研组坚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南,以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素养,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工作计划,围绕“追求有效的语言训练”这一主题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活动背景1、课程目标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虽然它没有把训练作为核心概念,但并不意味着语文教学就不需要训练。我们知道,语文能力的养成、语文素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实践、逐渐累

2、加的过程。不经过冬的孕育、春的萌发、夏的风雨,也就没有秋的五彩斑斓。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与运用语言的规律。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如何使学生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的训练,高效地“知其言” 、 “得其意” ,掌握语言规律,最终学会巧妙地运用。2、目前存在的问题。课程改革已多年,它从一度的轰轰烈烈走向平平静静,从焦急浮躁走向理智沉稳,渐渐地正走向成熟。的确,新教材实施以来,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了可喜的变化,特别表现在:学生的感悟能力增强了,积累的量逐渐增多了。一向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老师都能感受到,在低语

3、教学中,也能因为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学生知识日渐丰富,见识更加广泛了。但使人困惑的是,改革以来,学生的阅读量虽然增加至五万甚至以上,可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并没有同步发展,跟旧课程比并无明显进步。拿我们低语组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有进无出” 。连续几届下来,心里很是担忧。学生花在语文学习上的时间似乎更多了,尤其是课外的阅读时间,但是效果却不容乐观。活动主题追求有效的语言训练活动时间2015 年 9 月-2016 年 6 月活动方式讨论分析及反思参与成员小学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活动过程一、分析诊断,发现影响学生语言发展的问题所在。(一)随着学生积累量的增加,他们有个性的想法多了,但是语文课堂上教师没有

4、或者很少提供学生恰当的、民主的语言训练场,从而使学生无法释放自己的真实想法,也就很少有机会运用自己所积累的知识信息。(二)一方面学生积累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学生的独立运用水平有限,造成学生乱用好词好句,搭配不当现象十分严重,导致学生习得的语言不能正确地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三)学生的积累量虽然增加,对问题的理性思考能力还不强,组织语言的能力又很弱,因此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许多学生即便心里有数,但总还是表达不出来,造成了语言的提升不够快,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无法向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二、加强学习,加强教研,寻找发展语言的良策。面对以上诸多因素,我们再一次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扬弃旧思想的弊端,力争教学

5、行为与新理念同步,并借助教研组这个平台开展主题研究,决心在学生的语言成长路上,助学生一臂之力。(一)加强理论学习。新一轮课程改革带来了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巨大变化。面对扑面而来的变革,我们深深懂得: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不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很容易在改革的浪潮中迷失方向,在纷繁复杂的问题面前手足无措。因此组内教师都把这种认识化作了自觉行动,平时自觉阅读理论专著、教学杂志、研读新课程标准 、语文教学建议三十条 ,还专门对有关低语的教学建议进行逐一分析。特别关注有关语言训练的研究成果,理论文献,学习了文章低年级阅读教学怎么啦 、 有效的语言训练是必要的等数十篇。我们把“追求有效的语言训练

6、”作为教研组共同的课题,定期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实践所得。大家带着问题学,结合教学实践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二)开展组内分工。教研组共同研究一个主题,真可谓“人多力量大” 。大家可以分工合作,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可以在一起进行思维的碰撞,给彼此以心灵的启迪。我们教研组就进行了明确的分工,有人专门收集有关理论资料,有人负责整理教学案例,以便成员学习或者发表意见。年轻教师还将我们的研究成果进行尝试性课堂展示,供大家讨论等。我们的教研活动定时、定点、定内容并且全体参与,气氛热烈。(三)搭建多方平台。我们的主题研究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的活动能够借助学校的平台,比如:校内公开课。有的活动可以借助

7、县教育局中心的活动,比如:四月份的教学技能大赛。通过多种渠道、多个平台来促进我们的主题研究气氛,并邀请各级名师和教研员光临指导、引领,快速提升组内教师们的素质,促进主题活动的研究成效。比如:太原市小学语文教研员何文婷老师亲临我们低年级语文组调研,和我们一起研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为我们作了很好的引领,为我们的主题研讨指明了方向。(四)寻找有效对策。经过教研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提出了“提升学生语言质量”的对策:首先应该在感性的活动中生发语言,其次是在互动的交流中规范语言,最后要在理性的探究中提升语言,我们觉得如果能坚持这样有梯度的循序渐进地语言训练,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会有大幅度地提高

8、,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会有相应提高。那么,我们的低年级语文课堂将会更有活力、更有魅力!(1)在感性的体验中生发语言。教学活动的开展要紧紧抓住孩子的身心特点,需要设置与教学内容有关,能为教学服务的有趣的活动,在感性的活动体验中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学生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又不忘提供学生努力实践语言的时空,让学生深入课文和阅读材料形成对话,从而把获得的真情实感转化成语言倾吐出来。而“倾吐”之时就是运用之际。这些语言的来源就是通过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进行思维加工重组运用起来的。例如:组员郑景凰老师执教的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上年级从现在开始一课有个训练点,是这样操作的:猫头鹰当上“万兽之王”以后“神气

9、极了”!为了让学生感受猫头鹰当时神气活现的样子,读好神气的话,让学生看图模仿猫头鹰神气的样子,然后提供一个语言训练场让学生把不同的感受表达出来。举例:学生 1:它的两只铜铃般的大眼睛,睁得像灯泡一样,多神气呀!学生 2:它头上的羽毛一根根竖起来了,真是怒发冲冠啊!(改“神气活现”更好。 )学生 3:它的身子向前扑(改“向前倾”更好) ,翅膀一扇一扇的,像在发号施令。学生 4:它的脚都迫不及待地站起来(改“踮起来”更好)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学生的发言,发现学生的语言积累量确实增加许多,看短短的四句话中, “铜铃般的大眼睛、怒发冲冠、发号施令、迫不及待”等词语都应该是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吸收来的,只不

10、过学生对有些词儿似懂非懂,用得不够恰当。但是毕竟只是低年级的孩子。我们总是这样认为,首先得给予机会、给予空间,让孩子们大胆地尝试着用起来,有想法就交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第一步做到让话匣子打开,让语言逐渐丰富起来。再如:今年三月,郑景凰老师执教的儿童诗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中,让学生尝试运用,模仿说诗,从而激活学生的语言。举例:(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是个忠实的向导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 它在( )给你指点方向教师留了诗句的空白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让他们试试:如果我是小诗人,我想怎么写呢?结果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例:向日葵、苹果的颜色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一个小小的训练点上能生

11、发出这么多不同的的语言,无疑是鲜活的、灵动的。就算有时略有不妥,这又有什么关系呢?难道我们没有察觉到在这些语言产生的背后,学生是有思考的吗?要表达就得打开大脑仓库中积累储存的语言,让孩子们大胆地进行语言的重组运用,才能让我们去发现问题,加以引导。因此,我们认为想要积累和运用同步发展,首先要想方设法让孩子把积累的语言大胆用起来,从而促使学生生发出多种鲜活的语言。(2)在互动的交流中规范语言。再看我们的新课程语文教学,当学生积累多了,表达丰富起来的时候,不规范的语言出现频率也逐渐高了,更需要我们教师在互动的交流活动中有敏锐的语感能力,对学生的语言准确把脉,面对症状,对症下药,引导点拨,启发学生去认

12、识、去纠正。我们组一起探讨研究,经常以名师们为榜样,学习名师们的做法。比如:我们曾一起认真学习过这样两个例子:例一: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曾说过:教师要做学生的语言医生。他认为,语文姓语,语文课上教师有责任对学生的语言进行规范。窦桂梅老师指导徒弟时,十分重视规范语言的细节问题。如:她曾听过一年级的识字课中一老师教学“闻”字。学生在看图理解这个字的过程中说:“那个人举着耳朵。 ”“举”在这里用得不合适,老师却没有及时纠正。窦老师在点评时严厉地指出这位老师没有用敏锐的听力帮助学生诊断出来。相反,有一次她在听二年级的口语交际课时,一个老师对学生“风来了,就“亲”了花儿一口” 。这句话的“亲”加以赞扬,并

13、引导学生领会运用语言的妙处。就这个小小的亮点,窦老师给以大加赞扬,她说对于语言的妙处,老师与学生要像鉴赏家一样,细细把玩、反复品味,而不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 例二: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也曾强调:好的语文老师应是杰出的语言医生。于永正老师也同样很看中对学生语言规范的养成。他曾以特级教师徐善俊的一个教学片断来说明规范语言的重要性。师:“骨碌”除了能说眼珠转动,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谁能用“骨碌”说一句话?生:天亮了,小强擦擦眼睛,从床上一骨碌爬起来。师:“骨碌”这个词用得很恰当,这里形容起床的动作相当快,可是“擦擦”用得恰当吗?换个什么词更合适。(一时无人举手) 。师:一觉醒来,还有点困意,于是用手

14、(徐老师用双手在眼睛上作揉的动作。 )生:(恍然明白)换个“揉揉”!师:对!早上睁开眼,一般情况下眼里是不会有什么的,擦擦什么呢?(生笑)于老师这样说:我暗暗地佩服徐老师。他就像一位高明的医生,敏于发现,善于纠正学生说话中的语病。在许多特级教师的影响下,我们十分重视规范学生的语言。比如:上例中,当史老师听到学生说到“怒发冲冠” ,马上想到学生是想表达“神气得头发都竖起来了” ,建议学生用“神气活现” ;“身子向前扑”中的“向前扑”是一个动作,但图是静的,因此改为“向前倾” ;“站起来”是身体起立,而图上画了猫头鹰两脚脚尖着地,脚背直立,那叫“踮起来” 。学生在一次次的规范语言互动交流中,慢慢感

15、悟用词,学会合理的搭配词句,渐渐地语病少了,表达的准确性提高了。(3)在理性的探究中提升语言。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尤其是新教材实施以来,老师们上课似乎更注重形式而轻语言实质。课堂表面看起来热火朝天,但实质上内在的含金量不高,学生的语言质量提高不快。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在研究情境教学时,曾说过:“我关注情感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情绪,并不是丢弃了所有的理性思考。 ”学生发言中的问题,是语言运用的问题,而从深层的意义上看,更是思维的问题。如果学生的认识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和高度,那么他们的认识就会在同学之间的思维摩擦中、教师的引导点拨中慢慢地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而使语言更有质量、更有分量!在低年级的语文

16、课中,我们组商量决定要有意识地预设一些探究活动,提供学生探究的机会,让学生静下心来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产生更多更好的独特想法。我们认为只要教师有敏锐地捕捉语言的能力,有丰富的知识和很强的判断语言的能力,有恰如其分地及时引导,那么学生的语言一定能向着我们预定的方向又好又快地发展起来。再以郑老师的从现在开始一课为例,教学最后两个自然段时,我们这样建议学生自读提问,最后梳理三个问题自主合作探究: 1、大家为什么要担心?2、为什么小猴子只说了一句话大家立即欢呼起来?3、为什么狮子起先说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这里却说不用再轮下去了?下面,展开第 3 个问题来剖析学生在探究中讨论,在讨论中渐渐明理的过程。 师:为什么狮子起先说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这里却说不用再轮下去了?生 1:因为狮子喜欢小猴子。师:是呀!那么,喜欢小猴子什么呢?生 1:因为他做得很好。师:你说得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