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100433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音乐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幼儿音乐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幼儿音乐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幼儿音乐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音乐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音乐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音乐教育的思考与探索周素珍【摘要】幼儿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审美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影响的基本素质教育。但长期以来在重“技”轻“艺”、重“艺”轻“情”的影响下,幼儿音乐教育偏离了审美与快乐的核心主题。本文在对幼儿音乐教育各学科理论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笔者对幼儿音乐教育审美、快乐、情感、综合素质教育功能的思考与探索。【关键词】幼儿 音乐教育 情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于人,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习得,而是一种人生品性的熏陶,是一种快乐和美的体验。当前,我国的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之一就是理性与感性、理智与情感的

2、协调发展。没有理性的感性是盲目的,同样,没有感性的理性是苍白的。二者必须统一才能构成人的完整的认知结构和人性结构。音乐教育能有效地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促进幼儿感知、情感、想像等感性和理性的健康成长。一、儿童音乐教育的各学科理论基础(一)教育学理论基础二十世纪中叶以来,不少国家在新科技革命浪潮和人文主义思潮的挑战下改革教育,涌现出大批主张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教育实验典型,他们提出了不少这方面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操作样式。从英国麦克费尔的“休谅教育”到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倡导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费洛姆提出的“爱的能力”、马斯洛提出的“高峰情感体验与潜能的自我实现”,从8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加

3、德纳提出人格智能包括体察他人及自己的情绪再到最近丹尼尔戈尔曼明确提出“情绪智能”(又称“情感智商”)的概念。显然,世界教育改革的明显动向,就是从“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向“以人为中心的教学”方向转移,主张实施“情感与理智”、“情感与行动”相统一的教育方式。所以,教学是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活动。而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也一直以情感和人性作为道德人格最基本的因素,这是历代教育思想家所公认的。在教育实践领域中,愉快教育、和谐教育、创新教育等教育模式,也都是在这一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而进行的教育革新。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一教育思想的精髓,那就是在真、善、美的主体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帮助和警示人们从真、善、美的角度来

4、发展人的主体性,用真的、善的、美的教育促进受教育者真、善、美的品质形成,因此,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学科教学,也理所当然地应该把学生看作活生生的、有着丰富情感的人来对待,不仅要传授给他们足够多的知识,培养他们足够大的能力,更要满足他们内心对美好情感的渴求,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全面发展的人。而音乐学科人文性的特点恰好使得它成为实施这种教育的绝好的载体。在音乐教育中,利用音乐中饱满旺盛的情感,充实学生的心灵,开阔学生的精神领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帮助学生把道德规范变成自己内心情感的需求,自觉地与周围的世界建立和谐美好的关系。(二)音乐学及美学理论基础自文艺复兴

5、运动直至21世纪的今天,有关音乐情感意义的美学探讨始终是一个引人瞩目的话题,音乐与情感有密切联系,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意识到了。在时间中流动的音响最适宜表现情感,最能拨动人的心弦。音乐虽是“最情感的艺术”,但它的形式又是最理性化的,具有严格的秩序,并遵循一定的自然法则。音乐将最严格的理性形式规律与最活泼的生命情趣相结合,正是这种理性化的感情对人的情感的升华产生极大地影响,使人类的情感能摆脱自情欲的束缚,进入理性领域,实现人类真正的理性的自由。因此,“音乐的美是人的本质需要审美是人与音乐的本质关系,是音乐独有价值之所在。”音乐教育就是审美教育,甚至从某个意义上来说就是情感教育。在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

6、幼儿在音响的情感激流中体验壮美,感受优美,怡神悦智,让幼儿在音乐活动过程中得到最充分、最深刻、最尽情的情感陶冶和心灵净化,使他们的情感超越感性的生理层次,上升到理性的社会文化层次,形成高级社会性情感,这种对人的情感品格塑造的巨大的内化作用,是其他任何外在过程所绝对无法替代的。(三)情绪心理学理论基础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认知过程和情意过程。知是情的基础,知以一种意识的力量启迪和制约情感的方向,一般说认识越丰富,情感也越丰富,认识越深刻,情感也越深刻。情是知的体验,它在认识过程中产生并影响着人的认识内容的充实、丰富,推动人的认识活动向纵深发展,情知对称是最优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

7、,情感起着调节、感染、暗示、迁移和组织的功能。情知对称,既体现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互补,又实现了理性与非理性的默契。因此,在音乐教育中,不能过分知识化、理性化,而应重视幼儿的参与体验,教学的愉悦过程,并不断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真正落实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实现教与学的双边合作,体现教育学与心理学的有机统一。情绪心理学研究同时还表明,在非智力因素启动、维持、调节促使智力因素运行的过程中,情感在非智力因素中有着重要作用,其中心境、激情和热情是影响智力活动最大的三种情感。情感是需要是否被满足的一种内在体验,情感伴随动机发生,有时会直接成为情绪性动机,情感和兴趣交织在一起,互为作用。不伴有

8、情感的非智力因素是不可能存在的,非智力因素要起作用,首先启动的就是情感,可以说人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践活动的能量强弱,影响并调节着实践活动的进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因此,情感在非智力因素中起着基础性的动力作用,缺乏具有动力的情感,是绝对无法取得成就的。音乐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的一门艺术,对人的情感陶冶、心灵净化有巨大的内化作用,且这种内化作用不是任何从外部输入的教育方式所能替代的。因此,音乐教育应充分体现音乐学科的情感性,以音乐情感为纽带,注意挖掘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二、对幼儿音乐教育功能的思考(一)情感教育功能虽然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了情感教育在人的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9、,然而长期以来,音乐教育仍然偏重音乐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训练,而作为音乐精魂的情感却没有引起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近年来,尽管在音乐教学中,对幼儿进行情感培养的呼声越来越高。可是,在这方面的研究却显得不足。所以,在我们的幼儿音乐教育中,应充分发挥其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幼儿音乐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二)审美教育功能有关幼儿音乐教育功能问题理论界多年来一直有争论。有人认为应注重音乐能力培养,强调音乐知识和技能学习;有人认为主要是审美

10、教育价值,与智力发展关系不大。笔者认为,幼儿音乐教育,最突出的一个功能当属审美教育功能。音乐作为一种独有的艺术门类,确实是幼儿情感培养的最佳形式,它对于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高尚情操的形成具有难以估量的作用。而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是与音乐能力的提高相辅相成的,二者并不矛盾,相反是相互促进的。(三)综合素质培养功能幼儿音乐教育除了首当其冲的美育功能外,对幼儿的智力发展、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有着重要作用。在幼儿音乐教育实践中,我们会发现,音乐教育不仅对幼儿的情感教育起作用,而且对幼儿其他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均有作用。如听觉和节奏训练可以使幼儿的音高分辨能力、认知的精确性大大提高,旋律与和声使幼儿产生美

11、丽遐想等。所以,幼儿音乐教育促进的是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审美、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智慧的启迪、敏感性、精确性、情感、性格、信心、观察、注意、思维、想像、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和提高都有作用。良好的音乐教育,会影响幼儿的性格,使幼儿积极、自信、乐观,并进而影响其品格的发展和形成,促进幼儿社会性的成熟。(四)原生快乐体验的功能在幼儿艺术教育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艺术活动应面向全体幼儿,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提供他们自由表现的机会,

12、鼓励幼儿用不同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幼儿表现的过程中促其健全人格的发展,艺术教育,入音乐教育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参考文献: 1 程英,“审美与快乐”幼儿音乐教育初探,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3年第八期。 2 张波,论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6年第三期。 3 周儿,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幼儿音乐教育,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06年第五期。 4 宫莉、许燕、刘永恒, 关于幼儿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 2006年第七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