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流变学原理及临床应用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1000123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流变学原理及临床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血液流变学原理及临床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血液流变学原理及临床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血液流变学原理及临床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流变学原理及临床应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液流变学原理及临床应用血液流变学包括的主要内容血液流变学包括:宏观血液流变学和微观血液流变学。也将其称之为:细胞流变学。宏观血液流变学指:血液粘度、血 浆粘度、血沉、血液及管壁应力分布等。微观血液流变学指:红细胞聚集性、 红细胞变形性、血小板聚集性及血小板粘附性等。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 微观血液流变学又进一步深入到分子水平的研究, 包括研究血浆蛋白成份对血浆粘度的影响, 介质对细胞膜的影响、受体作用等。故也将其称之为:分子血液流变学。血液流变学的研究范围血液流变学的研究范围颇为广泛,它包括了血液流量、流速、流态、血液凝固性、血液有形成份、血管变形性、血管弹性和微循环等内容。红细胞压积的临

2、床意义红细胞压积是一项传统的临床检验指标,在血液流 变 学研究中红细胞压积的真正意义,在于它对血液流变诸多特性的影响,包括对血液粘度的影响,对血液流动性质的影响,对血液沉降率的影响等等。临床上红细胞压积增高的疾病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充血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烧伤、脱水等。临床上红细胞压积降低的疾病有:恶性肿瘤、贫血、白血病、尿毒症、肝硬化腹水、失血性疾病等。除此之外,红细胞压积的 变化还对脑血流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预防老年人脑梗塞的措施中,维持适度的 红细胞数量是十分重要的。经临床上对老年人脑梗塞病例的分析后得到的初步结论认为:78 岁以下老年人红细胞压积应维持在:41% 45

3、%78 岁以上老年人红细胞压积应维持在:36% 40%血液流变学的临床意义1、高血粘滞综合症:临床表现为红细 胞压积升高、血 浆粘度升高、全血粘度升高、红细胞刚性升高、 红细胞聚集性升高、血液凝固性升高、血栓形成的趋势增加。由于 这些因素异常改变 ,使机体血液循 环特别是微循环系统发生障碍, 导致组织和细胞缺血、缺氧。临床可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源性心 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 烧伤、 创伤、中风、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血栓 闭塞性脉管炎、高脂血症、巨球蛋白症、肿瘤等。2、低血粘滞综合症:临床表现为 血液粘滞性低于正常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红细胞压积降低,多 见于出血

4、、 贫血、尿毒症肝硬化腹水、晚期肿瘤、急性白血病等。 如何分析血液粘度的改变临床的血液粘度报告,大部分会出 现三个值,即:高切粘度值(150S -1):相当于血液在大 动脉中的流 动速度。中切粘度值(60S -1): 相当于血液在中动脉中的流 动速度。低切粘度值(10S -1): 相当于血液在微动脉中的流 动速度。 高切粘度值:主要受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红细胞压积升高、 红胞细变形性的降低,会使高切粘度 值升高。导致微循环障碍,红细胞寿命 缩短。低切粘度值:主要受红细胞聚集性的影响,在低切变率下的红胞细会形成缗钱的聚集体,这 种网状的聚集性在随血液流 动时,使其内摩擦力增大,因而导

5、致血液粘度的升高。通常情况下,低切粘度的升高与红细胞的聚集程度呈正向关系。这种在不同切速下对血液粘度影响的差异,正是血液流 变学在反映血液流动过程中不断变化着的规律的具体体现。由于红细胞压积是影响全血粘度的主要因素,随着 红细胞压积升高,全血粘度升高,为了更准确的反映全血粘度值,从而引进了全血还原粘度 值的概念(反映了单位红细胞压积的全血粘度值)即:去除了红细胞压积对全血粘度的影响,而反映 红细胞质的改变。()全血粘度升高,全血 还原粘度升高初步断定:血液粘度增高,且与 红细胞自身的流 变性质有关()全血粘度升高,全血 还原粘度正常初步断定:血液粘度增高,而引起血粘度升高,但红细胞自身的流变性

6、质无异常。()全血粘度正常,全血 还原粘度升高初步断定:红细胞压积低,但 红细胞自身的流 变性质有异常。()全血粘度正常,全血 还原粘度正常初步断定:血液粘度正常。()高切粘度升高,同 时伴有红细胞变形性或红细 胞刚性的异常初步断定:患者血液粘度的升高,主要是由于 红细胞变形性的降低而引起的。()低切粘度升高、红细 胞聚集性升高、血沉升高或红细胞电泳时间的减慢初步断定:患者血液粘度的升高,主要是由于 红细胞表面负电荷的减少, 导致红细胞聚集性的增加而引起的。()高、中、低切粘度均升高、红细胞压积增高初步断定:患者血液粘度的升高,是由于红细 胞数量的增加而引起的。()高、中、低切粘度均升高、血浆

7、粘度的升高, 纤维蛋白原增高初步断定:患者血液粘度的升高,是由于血 浆粘度的升高而引起的。血沉和血沉方程 K 值的临床意义血沉: 是指红细胞在处于静止状态的血液中,由于自身的重力而自然沉降的能力。故也称之为红细胞沉降率(mm/h)。 由于红细胞沉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测定方法最好能是动态的,这样可以比 较完整的了解到红细胞在沉降 过程的各个阶段沉降速度的变化。血沉方程 K 值: 是用一个方程的形式来表达血沉和 红细胞压积的关系。首先可以通过该获得更附合实际的血沉,也可以通 过该值对红细胞的聚集程度 进行估算,血沉方程 K 值升高,表明了红细胞聚集性的增加和血沉的增快。 我们还可以通过血沉、

8、血沉方程 K 值的对应关系分析血沉、血沉方程 K 值、红细胞聚集性三者之间的关联。(). 血沉正常、血沉方程 K 值正常表明:血沉和红细胞聚集性均正常。(). 血沉正常、血沉方程 K 值增高表明:红细胞压积增高, 较高的红细胞压积使血沉表 现上处于正常范围, 而实际上是血沉增高,红细胞聚集性也增高。 (). 血沉增高、血沉方程 K 值正常表明:红细胞压积降低, 较低的红细胞压积使血沉表 现上增高,而 实际 上血沉和红细胞聚集性均为正常。(). 血沉增高、血沉方程 K 值增高表明:血沉增高、 红细胞聚集性增高。血沉的增高在临床上可以分为两种:即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的增高多见于:妇女经期、妊娠期、

9、婴幼儿、60 岁以上的老年人等。病理性的增高多见于:活动性结核病、重度 贫血、风湿病活动期、白血病、 肿瘤、 肾炎、全身和局限性的感染、甲亢、红斑狼疮、 组织损伤和坏死等。血沉与血液中的红细胞聚集性和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浓度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红细胞聚集性的临床意义当红细胞膜发生病变或血浆中的成份影响到红细胞膜时,会使红细胞膜的带电特性受到破坏,红细胞表面的负电 荷量减少, 则红细胞的聚集性增加,使红细胞聚集体解聚所需要的切应力也增加。急性心肌梗塞 时红细胞聚集性有特殊的改 变。 红细胞变形性的临床意义当红细胞膜发生病变时,会使 红细胞膜的成份发生改变,血液的生理环境发生改变时,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会直接影响微循 环的血液流动 ,使高切变率下的血液粘度的寿命缩短。一项研究发现,红细胞变形性可以反映冠壮 动脉的狭窄程度,冠壮动脉狭窄的患 者,红细胞变形指数会明显下降,冠壮动脉阻塞的支数越多,红细胞的变形能力越差。心肌梗塞患者的红细胞变形性最差。研究同 时还发现,患者的血液中调节红细胞变形性和与氧的亲和力的 2,3-二磷酸甘油酸的含量,也会随着冠壮 动脉阻塞支数的增多而下降。临床上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多见于:血液病、糖尿病和肾病患者。以上的见解仅供参考,欲了解更 详细的内容, 请查阅相关资 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