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一中北校区高二语文半期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099701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仁寿一中北校区高二语文半期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仁寿一中北校区高二语文半期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仁寿一中北校区高二语文半期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仁寿一中北校区高二语文半期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仁寿一中北校区高二语文半期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仁寿一中北校区高二语文半期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仁寿一中北校区高二语文半期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仁寿一中北校区高 2012 级第四学期半期测试语 文 试 题出题:方文竹 审题:廖秀华 校正:廖俊武第卷 (共 27 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两处错误的一组是A复辟(p) 楔子(xi) 列观(gun) 呱呱坠地(g)B熨帖(yn) 煴火(yn) 纶巾(gun) 解甲归田(xi)C徇私(xn) 锁钥(yu) 罗绮(q) 乍暧还寒(hun)D殷红(yn) 果脯(p) 自诩(x) 半身不遂(su)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仓皇 神采 下马威 挑肥拣瘦B枯燥 腥红 捉谜藏 礼尚往来C告磬 窒息 坐右铭 两全齐美D神州 巨挚 节骨眼 残羹冷炙3下列各句中加点

2、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为了写这篇文章,刘教授查找文献,寻章摘句,做了上千张卡片,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B他是一位学贯中西、通晓古今的学者,在学术研讨会上,每每能发表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孔之见。C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D林林自卫失手致人死命,的确有罪,但罪不当死;判林林死刑,量刑过重,罚不当罪,同样有损法律的公正。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福娃”的色彩与设计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是北京 2008 年第 29 届奥运会吉祥物。B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调整的出发点是保障其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3、,要防止出现“高考移民”现象,影响社会稳定,扰乱教育秩序。C近年来,原创剧本少、主题雷同、过度追求票房和频遭盗版等原因,将导致中国电影的发展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D随着出境游人数迅速增加,中国人海外购物量持续增长。中国游客的“全球购”在有力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高了部分商品的价格。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每小题 3 分)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 。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

4、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 ,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就在

5、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昧,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

6、文体的特珠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2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在后世不断得到回应。注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宋所摧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5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 到北宋时期,词坛开始出现“尊体”之说。B苏轼“以诗为词” ,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 ,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6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

7、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人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C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D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苏轼之前,词作多写花间酒下的伤别,写孤独寂寞惆怅等。至苏轼作词,始创激越声调,抒发豪放情怀充分表现了作者的人格个性。B超越传统词风是“破” ,超越新兴词风是“立” ,由于创作上的争胜心态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

8、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D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力面不断互补。3阅读下文,回答 8-9 题。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洲兼湖南安抚。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

9、,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 ”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 ”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 ”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

10、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虞允文当国 当:主持 B期一月飞虎营栅成 期:满,整C各举有干实者 干实:真实才干 D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 子钱:利息9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议者以聚敛闻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 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惑而不从师D.德佑初,枋得请于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第 II 卷(123 分)四 (30 分)1

11、0.翻译下列句子(8 分)1.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2.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11.辛弃疾任职湖南时,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他的政治军事才干?请概括。(4 分)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 8 处)(4 分)3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8 分)鹊桥仙 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

12、何必君恩赐与!【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1) 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 分)(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4 分)14.古诗文默写(6 分)(限选 6 句)1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古诗词有许多,其中柳永的观海潮 )仅用“ ”八个字就把西湖的美景概括出来了。2中国古典诗词长于抒情,如柳永的“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3. ,徒慕君

13、之高义也。4李清照在声声慢 )中用 14 个叠字表现动作、环境、心情的句子是 。5. ,孤舟一系故园心。6中国诗文中有不少描写壮丽景色的句子,如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杜甫的“ ,不尽长江滚滚来。 ”。7.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8.遥岑远目, , 。五现代文阅读(22 分)书房的窗子杨振声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的坐于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与你天然的界限。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阴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清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不错,特别是雪的反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