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土楼的形式和技术解析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0991026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5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泉州土楼的形式和技术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泉州土楼的形式和技术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泉州土楼的形式和技术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泉州土楼的形式和技术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泉州土楼的形式和技术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泉州土楼的形式和技术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泉州土楼的形式和技术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泉州土楼的形式和技术解析城市规划 0802 班陶骞18 号指导老师:岳鹏泉州土楼的形式和技术解析The forms and technique analysis of the storied building of Quanzhou摘要: 泉州土楼有着丰富的建筑美学与文化内涵,与号称“土楼王国”的永定土楼不同,泉州土楼在建筑成因、居住模式及建筑形制上与永定土楼有很大区别。泉州土楼群是闽南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和佐证,是土楼主人的“自传” ,是他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因此对土楼群的形式和技术研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Abstract: There are rich arc

2、hitectural aesthetic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in the storied buildings of Quanzhou.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Yongding, a county which is known as “the Kingdom of the storied buildings”, the storied buildings of Quanzhou differentiate greatly in the building causes, housing patterns, and institutiona

3、l archetype. The storied buildings of Quanzhou are the symbol and vehicle of the culture and history of southern Fujian. Also, they are the biography of the owners, for they represent the local peoples life style, customs, and aesthetic ideal.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history and artistic value to

4、study the forms and techniques of the storied buildings groups.关键词: 泉州土楼;建筑形式;土楼规模;夯土;防御Key words: the storied buildings of Quanzhou, architectural form, the storied buildings scale, rammed earth, defense. 土楼冬暖夏凉,因为土性温和,外面潮湿时,它能吸水,外面干燥时,它又能放潮,因此空气总是清新宜人。土楼的生活习俗:土楼里到处是公共、集体的景象门堂、天井、厅堂、楼梯、廊道、禾坪、池塘,以及谷

5、磬、米锥、风柜等等,这些都是不可分割的公共财产。他们同在一片土地上耕作,同在一列祖宗面前磕头,所以他们之间有着最密切的共同利益关系。一谈到土楼,人们就会想到客家土楼。许多人,甚至一些学者都认为土楼在闽西和闽西南的永定和南靖才有。其实,全国土楼何止千百,仅闽南泉州的安溪、永春、德化、南安、惠安、泉州郊区都有许多土楼。人们所谓土楼就是那种特别高大的圆土楼和方土楼,是古代巨堡般的建筑。土楼具体类型多种多样,有曲线圆形系的圆形、椭圆形、八卦形、弧形,有直线方形系的正方形和长方形,还有直曲线方形融合系的马蹄形、五凤楼。泉州土楼以方土楼为多,也有一些圆土楼。任何建筑都是创造者所拥有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及

6、其特征的体现。土楼除了人类居住建筑抵御风雨、抗击外犯等实用价值,它的奇特构造、巧夺天工和博大精深,反映了特定居住文化、美学追求和历史人文内涵,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深厚物质、精神积淀的体现。这些形成了泉州土楼丰富的建筑美学与文化内涵。与号称“土楼王国”的永定土楼不同,泉州土楼虽不是普通的民居,但仍可以看出泉州土楼在建筑成因、居住模式及建筑形制上与永定土楼的区别。泉州土楼虽然不一定具有普遍性,但其存在展示了独特的闽南文化风味。而本文的论述重点则为泉州土楼的形式和技术传承。泉州土楼的现状泉州土楼在历史上曾大量出现,而又迅速大量地消失,没有持续不断地建造。现存的土楼零星地散布于各县市,而且几乎都是单个地

7、存在,未曾有土楼组群发现,更不用说聚落。泉州土楼建造年代相对较晚,靠近沿海地区的土楼,石材的使用比例较大,而且基本上用三合土夯筑,应该说耐久性比生土夯筑的要好。因此现存沿海地区的土楼外墙都基本完好。有些因火灾或久弃之故而仅剩外墙(图 1、图 2),其余的至少大木作还比较完整。土楼多数地处山村,交通不便,现代的开发与建设较少触及,山村的宅基地不象城市那末紧张,加上土楼与一般民宅相比规模大,坚固性好,我们相信毁土楼建新居的情况非常少,甚至没有。图 1 南安乐丰镇福山村土楼遗迹 图 2 南安官桥镇东头村土楼遗迹由上述可以推断,泉州沿海地区目前仍有一定数量的土楼遗存,只是乡野的全面普查工作有待于进一步

8、展开。此外,土楼并非泉州传统民居的主要类型,是动荡时期出于防卫之需要的产物,土楼组群或聚落的现象因此不太可能出现. 材料:所谓土楼,就是利用未经焙烧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质私土和私质沙土拌合而成的泥土,以夹墙板夯筑而成墙体(少数以土坯砖砌墙)、柱梁等构架全部采用木料的楼屋(图 3) ,简言之,就是以生土版筑墙作为承重系统的任何两层以上的居屋。泉州靠近山区的土楼所剩不多,这与夯土的质量有关,山区土楼的土墙多为素土,经不起风雨的长期侵蚀。泉州土楼不象闽西客家人的土楼,有漫长的建造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生土夯筑经验,能够使土墙坚固耐久。泉州土楼有些是夯土墙与穿斗式木构架的混合,往往是顶层为穿斗木构架,下面的楼

9、层为夯土或土坯甚至用卵石墙。闽南沿海地区的土楼外墙为三合土,常在其中加糯米红糖搅拌夯筑,增加外墙的硬度,在此,石材的用量增加,许多土楼底层均为方整的条石砌筑(图 4),少数通体外墙为石材。在内部构件上,闽南沿海地区的土楼了采用一些石材,特别是廊柱,在底层常由石柱身加木柱头组成,至少底层柱础部分为石材。泉州土楼有少数(如南安的映峰楼)在内墙的柱子下加石柱础,起到更好的防潮作用。图 3 泉州土楼木构 图 4 泉州土楼外墙承重结构: 土楼民居的结构形式均为夯土墙与木构架棍合承重,闽西土楼内墙为木构架承重体系,闽南漳州土楼多为夯土墙承重,泉州土楼常是夯土墙与木构架混合承重。墙体的厚度有由山区向沿海减小

10、的趋势,因而,通常情况下闽西土楼的外墙厚度大于闽南土楼。一方面山区气侯较沿海平原地区寒冷,墙厚利于御寒;另一方面闽西土楼规模大,层数多,也需要通过增加墙体厚度与之相协调;此外,闽南沿海地区的土楼底层常用石材,或外包石材,要达到同样的坚固性,厚度可比夯土墙小一些。使用情况 现存泉州土楼的使用情况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己经被废弃或仅做杂物房,另一类是仍有少数人居住,还有一类则是改为其它用途。崇祖敬宗是汉人的传统,防御需要是形成土楼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多数土楼集宅、堡、祠于一体,有的重视日常生活起居偏向于宅的性质,有的重战时防御,偏向于堡。泉州土楼重在防御,偏向于堡,居住功能相对较差。泉州土楼特征浅

11、析:防御性能突出是许多土楼民居的显著特点,尤其是圆楼、方楼和土围子。泉州土楼虽然规模不大,但防御性却处于主导地位,主要通过墙体、大门、隐通廊、角楼等几个方面表现出来。泉州土楼的外墙多用条石和三合土构筑,特别是在沿海地区,至少是底层为方条石或毛石,有的甚至通体为石材,仅在顶层表面抹上一层灰泥以求美观。有些土楼则由夯土外包方条石构成,而且墙体厚度均在 1-2m 之间。这在火器不甚发达,以应对小规模冲突为主的情况下,基本上可以说是“固若金汤” 。不管是毛石墙还是条石墙,石头与石头之间的缝隙多数极为细小,不见灰泥粘结的痕迹,可见砌筑要求之严格(图 4)。除顶层外,其余各层均不开窗,而且顶层狭窄的洞口与

12、一般民宅意义上的窗有所不同,主要不是用来通风采光,而是用来对外了望,观测敌情。外墙除了望口外,就是一些圆形的小枪眼,分布在了望口周围,也有的土楼在底层设隐密的枪眼。总之,墙体的构筑是基于防御的需要.兼顾被动防御与主动攻击。许多现存的土楼遗迹,虽内部木构架与隔墙荡然无存,但外墙却完好如初。地处山区的土楼外墙主体为夯土,但墙基也都用石材筑起一定的高度,起到防潮与加固的作用(图 5).山区土楼的夯土墙一般比沿海地区厚实,起到御寒作用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防攻击性能。有些土楼的外墙上,弹孔的痕迹斑斑,但却没有威胁安全的缺口。图 4 沿海地区土楼外墙 图 5 山区土楼外墙大门是攻击土楼的主要突破口,是防御

13、的关键所在。绝大多数土楼仅设一大门,一至两个小门。其防御系统极为严密,极少有大门被突破的情况发生,泉州土楼也不例外。外墙不管是夯土墙还是石筑墙,大门部位均用方石砌筑(图 6),门扇至少有两层,第一层为防御重点,通常为优质密实木板门,原达 1 Ocm 左右,为防火攻,外包一层铁皮,也有少数为厚石板门。 图 6 土楼大门多数土楼给人的第一印象除防御性突出以外就是规模巨大,一座土楼可住几十户甚至上百户,相当于一个小村落。而泉州土楼虽比一般民居略显得大一些,但谈不上规模巨大,稍具规模的豪宅就可比泉州一般的土楼大,因此,泉州土楼在福建土楼之中基本上属于最小的那一类。一般的泉州方土楼,边长 20-36m,

14、圆土楼的直径也大约 33m 左右,且层数较少,多数为二层,少数有三层,三层以上的则属个别。每层的房间数一般只有 10-15 间,通常情况下一座土楼的房间数 30-40 间,60 间以上的为数很少,如德美楼(图 7) 。一层平面 二层平面立面图 剖面图图 7 德美楼泉州土楼之所以仅具备这样的规模,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泉州闽南人不象客家人以宗族聚居为居住规模式,而是以家庭为单位累世共居。没有宗族聚居就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建造可供几十甚至上百户人居住、规模巨大的住宅楼群。以家庭为单位的居住模式,其住屋大小总是有一定的限度,就算四世同堂”一般情况下也不过数十人,每人占用一间房也不超过百间。

15、住屋规模除与人口相关外,还与经济实力、基地地形相关。人口众多住屋规模必然要加大,在经济宽松的情况下,必然会要求更宽敞的居住条件,基地地形则影响因人口增长而扩建的可能性。第二,土楼并非泉州地区传统民居的主要类型,泉州人建造土楼的目的偏向于防御而不是日常起居。因此泉州人不打算也不可能长期居住土楼,只是把土楼作为社会动荡时期的暂居地或避难所,一旦社会太平则可能重返旧居地,或在经济许可的条件下另建新居。因此泉州土楼也似乎没有出现在原有基础上扩建的情况。再说作为暂居地的土楼不可能像日常的住屋那样的宽松,即使人口增长一点,也可将就了事。 第三,泉州土楼是与城、堡、寨台等防御工事相继出现的,其建造经历了明代

16、中后叶的楼寇侵扰、明末清初的反清复明运动、清末民初的的农民起义、民国期间的革命战争,同时也经历了时有发生的宗族冲突。土楼、土堡、寨台和县城各自防御的侧重有所不同,土楼主要用于平时的自卫,如躲避盗匪的劫掠、偶发的械斗等。土堡具备一定的军事性质,常用来应对有一定组织且规模较大的武力冲突,如宗族间长期的对抗,安溪官桥镇泅岭村有座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土堡,名为“护宗堡”(图 7),顾名思义其功用就是“保宗卫族” 。图 8 护宗堡大门第四,泉州土楼的建造与激烈的民系冲突没有直接关系。如果防御是出于民系冲突,则有可能建造可供整个家族长期居住的大规模土楼,因为民系之间为争夺生存空间所进行的斗争,涉及面广、持续的时间长,需要家族甚至同一地域内民系所有成员的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