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九话重阳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098907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月初九话重阳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月初九话重阳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月初九话重阳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月初九话重阳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月初九话重阳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月初九话重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月初九话重阳(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月初九话重阳姓名:郭联英学号:20110401310005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专业:11-应用化学摘要重阳,一个多么熟悉,而又遥远的名词;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特殊意义的名词;一个咱们已经渐渐淡忘的名词。其熟悉,是因为它历史悠久,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见证了华夏人民的辉煌历程;其遥远,在于我们可望而不可及,也不知道其历史渊源;其特殊之处在于名字本身,更在于它对于古代广大劳动人们的重要意义。据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记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就为阳数,而日月并应,倍加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由此可见,重阳的习俗在三国时就已经定型了,众所周知,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会以各种各

2、样的形式庆祝或祈求祝福,又正值丰收前后,人们便有更多的财物用于庆祝,于是饮菊花酒,插茱萸,登高等等,盛极一时。然而,在现代,在这个已经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却渐渐淡忘了这个节日,很多人已经不记得,重阳是什么日子,该做什么,甚至已经不记得重阳是哪一天,这无疑是对中国辉煌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极大破坏,是对古人智慧结晶的亵渎,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是不是有义务为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做些什么,不说有所创新,至少,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记得他的来龙去脉,他的成长历史。关键词:重阳 内涵 发展 传承1、重阳节的内涵(1)重阳节的简介重 阳 节 , 在 农 历 九 月 初 九 , 二 九 相 重 , 称 为 “重

3、 九 ”。 汉 朝 中 叶 以 后的 儒 家 阴 阳 观 , 有 六 阴 九 阳 之 说 。 因 九 是 阳 数 , 固 重 九 亦 叫 “重 阳 ”。 民 间在 该 日 有 登 高 的 风 俗 , 所 以 重 阳 节 又 称 “登 高 节 ”。 还 有 重 九 节 、 茱 萸 、 菊花 节 等 说 法 。 由 于 九 月 初 九 “九 九 ”谐 音 是 “久 久 ”, 有 长 久 之 意 , 所 以 常在 此 日 祭 祖 与 推 行 敬 老 活 动 。 重 阳 节 与 除 夕 、 清 明 、 盂 兰 盆 三 节 也 是 中 国 传统 节 日 里 祭 祖 的 四 大 节 日 。 明 朝 以 前

4、 本 来 有 登 高 看 老 人 星 的 皇 室 活 动 , 可是 当 永 乐 皇 帝 迁 都 北 京 后 , 就 只 登 高 不 看 星 了 , 随 后 人 们 也 遗 忘 了 看 星 的 这个 初 衷 。 近 年 来 , 由 于 人 们 对 老 人 的 推 重 , 故 此 节 日 又 被 称 为 老 人 节 了 。( 二 ) 神 话 传 说较 早 有 关 重 阳 节 的 传 说 , 见 于 梁 朝 吴 均 的 续 齐 谐 记 : 汝 南 桓 景 随费 长 房 游 学 累 年 , 长 房 谓 曰 : “九 月 九 日 , 汝 家 中 当 有 灾 。 宜 急 去 , 令 家 人各 作 绛 囊

5、, 盛 茱 萸 , 以 系 臂 , 登 高 饮 菊 花 酒 , 此 祸 可 除 。 ”景 如 言 , 齐 家 登山 。 夕 还 , 见 鸡 犬 牛 羊 一 时 暴 死 。 长 房 闻 之 曰 : “此 可 代 也 。 ”今 世 人 九 日登 高 饮 酒 , 妇 人 带 茱 萸 囊 , 盖 始 于 此 。关于重阳的另一说法,相传东汉时期,汝河地区瘟魔覇行一方,只要他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百姓受尽折磨。瘟疫夺走了一个名叫恒景的人的父母的生命,于是他下决心为民除害,四处寻求仙人教授自己仙术,终于得成归来,在九月初九的早晨,将乡人领导山上避难,而后自己用仙人所赠的茱萸草和菊花酒除

6、去恶魔,造福一方。因而民俗中就有了登高避疫,插茱萸,和菊花酒的传统。尽管只是神话传说,但这也正证明了古人对重阳意义的唯美诠释后 来 人 们 就 把 重 阳 节 登 高 的 风 俗 看 作 是 免 灾 避 祸 的 活 动 。另 外 , 在 中 原 人 的 传 统 观 念 中 , 双 九 还 是 生 命 长 久 、 健 康 长 寿 的 意 思 ,所 以 后 来 到 1989年 重 阳 节 被 立 为 老 人 节 ( 三 ) 民 俗 活 动重 阳 节 是 杂 糅 多 种 民 俗 为 一 体 而 形 成 的 汉 族 传 统 节 日 。 庆 祝 重 阳 节 一般 会 包 括 出 游 赏 景 、 登 高

7、远 眺 、 观 赏 菊 花 、 遍 插 茱 萸 、 吃 重 阳 糕 、 饮 菊 花 酒等 活 动 。 九 九 重 阳 , 因 为 与 “久 久 ”同 音 , 九 在 数 字 中 又 是 最 大 数 , 有 长 久长 寿 的 含 意 , 况 且 秋 季 也 是 一 年 收 获 的 黄 金 季 节 , 重 阳 佳 节 , 寓 意 深 远 , 人们 对 此 节 历 来 有 着 特 殊 的 感 情 , 唐 诗 宋 词 中 有 不 少 贺 重 阳 , 咏 菊 花 的 诗 词 佳作 。但 为 什 么 要 举 行 这 些 活 动 呢 ? 原 因 是 这 样 的 : 金 秋 九 月 , 天 高 气 爽 ,这

8、个 季 节 登 高 远 望 可 达 到 心 旷 神 怡 、 健 身 祛 病 的 目 的 ; 吃 重 阳 糕 高 和 糕 谐音 , 作 为 节 日 食 品 , 最 早 是 庆 祝 秋 粮 丰 收 、 喜 尝 新 粮 的 用 意 , 之 后 民 间 才 有了 登 高 吃 糕 , 取 步 步 登 高 的 吉 祥 之 意 ; 农 历 九 月 俗 称 菊 月 , 节 日 举 办 菊 花大 会 , 倾 城 的 人 潮 赴 会 赏 菊 。 从 三 国 魏 晋 以 来 , 重 阳 聚 会 饮 酒 、 赏 菊 赋 诗已 成 时 尚 。 同 时 在 汉 族 古 俗 中 , 菊 花 象 征 为 长 寿 ; 菊 花

9、酒 , 在 古 代 被 看 作是 重 阳 必 饮 、 祛 灾 祈 福 的 “吉 祥 酒 ”; 茱 萸 香 味 浓 , 有 驱 虫 去 湿 、 逐 风 邪 的作 用 , 并 能 消 积 食 , 治 寒 热 , 同 时 佩 带 茱 萸 以 辟 邪 求 吉 。 茱 萸 因 此 还 被 人们 称 为 “辟 邪 翁 ”。( 四 ) 各 地 习 俗中 国 硕 大 , 自 然 各 个 地 区 的 节 日 习 俗 也 会 各 相 不 同 。 其 中 河 北 香 河 县九 月 九 日 , 有 姻 亲 关 系 的 家 庭 会 互 相 送 礼 , 称 为 “追 节 ”; 典 周 县 境 内 无 山 ,县 民 多 于

10、 重 阳 节 上 城 楼 登 高 ; 山 东 昌 邑 北 部 人 家 于 重 阳 节 吃 辣 萝 卜 汤 , 有 谚语 道 : “喝 了 萝 卜 汤 , 全 家 不 遭 殃 ”; 鄄 城 民 间 称 重 阳 节 为 财 神 生 日 , 家 家烙 焦 饼 祭 财 神 ; 陕 西 西 乡 县 重 阳 节 , 亲 友 以 菊 花 、 菊 糕 相 馈 赠 , 士 子 以 诗酒 相 赏 ; 江 苏 南 京 人 家 以 五 色 纸 凿 成 斜 面 形 , 连 缀 成 旗 , 插 于 庭 中 ; 长 洲县 重 阳 节 吃 一 种 叫 做 “骆 驼 蹄 ”的 面 食 。 无 锡 县 重 阳 节 吃 重 阳 糕

11、 、 九 品 羹 ;上 海 豫 园 于 重 阳 节 办 菊 花 会 , 以 新 巧 、 高 贵 、 珍 异 三 项 评 分 定 高 下 。 浙 江 绍 兴 重 阳 节 互 相 拜 访 , 除 非 亲 友 家 有 丧 事 , 才 往 灵 前 哭 拜 ; 江 西 德 兴县 九 月 初 九 割 晚 稻 ; 安 徽 铜 陵 县 以 重 阳 为 龙 烛 会 , 以 迎 山 神 。 削 竹 马 为 戏 ,据 说 可 以 驱 逐 瘟 疫 ; 广 西 怀 集 县 以 重 阳 为 元 帝 得 道 之 辰 。 男 女 老 少 , 倾 城 而出 , 赛 神 酬 愿 , 皆 用 大 炮 ; 隆 安 县 九 月 初 九

12、 放 任 牛 羊 自 行 觅 食 , 俗 语 说 :“九 月 九 , 牛 羊 各 自 守 ”; 四 川 南 溪 县 读 书 人 旧 时 于 此 日 在 龙 腾 山 岑 山 楼 聚会 , 纪 念 诗 人 岑 参 , 称 为 “岑 公 会 ”。 民 间 旧 俗 , 重 阳 前 后 要 以 糯 米 蒸 酒 ,制 醪 糟 。 俗 话 说 : “重 阳 蒸 酒 , 香 甜 可 口 ”; 河 南 开 封 自 1983年 起 , 每 年 举行 一 次 中 国 开 封 菊 花 花 会 ; 清 丰 县 儿 童 于 重 阳 节 放 纸 鸢 为 戏 等 等 。由 上 可 知 在 重 阳 节 这 一 天 , 全 国

13、上 下 举 国 同 过 , 又 各 不 相 同 , 饶 有 兴 味 。闲 暇 时 , 四 处 走 走 , 体 验 他 乡 异 境 风 味 , 也 是 人 间 乐 事 。 这 里 就 不 再 具 体 细说 。 留 给 你 慢 慢 体 味 。2、重阳节的发展( 一 ) 起 源重阳节的传统由来已久,后经过后辈的继承与发扬,成就了今天人们记忆中的模样。关于重阳的的起源,众说纷纭,一说为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 夏小正称“九月内火” ,夏去冬来,大火退隐,由于古代人们对大火有着神明般的敬仰,在九月这一天,人们便要举行送行祭仪,祈求来年丰收。虽然久远的祭祀仪式已经不可考,我们仍能从江南部分地区的重阳祭灶的仪式

14、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重 阳 的 源 头 , 可 追 溯 到 先 秦 之 前 。 吕 氏 春 秋 之 中 季 秋 纪 载 :“( 九 月 ) 命 家 宰 , 农 事 备 收 , 举 五 种 之 要 。 藏 帝 籍 之 收 于 神 仓 , 祗 敬 必 饬 。”“是 日 也 , 大 飨 帝 , 尝 牺 牲 , 告 备 于 天 子 。 ”可 见 当 时 已 有 在 秋 九 月 农 作物 丰 收 之 时 祭 飨 天 帝 、 祭 祖 , 以 谢 天 帝 、 祖 先 恩 德 的 活 动 。 汉 代 , 西 京 杂记 中 记 西 汉 时 的 宫 人 贾 佩 兰 称 : “九 月 九 日 , 佩 茱 萸 ,

15、 食 蓬 饵 , 饮 菊 花 酒 ,云 令 人 长 寿 。 ”相 传 自 此 时 起 , 有 了 重 阳 节 求 寿 之 俗 。 这 是 受 古 代 巫 师 ( 后为 道 士 ) 追 求 长 生 , 采 集 药 物 服 用 的 影 响 。 诗 与 杨 府 山 涂 村 众 老 人 宴 会代 祝 词 : “ 重 九 江 村 午 宴 开 , 奉 觞 祝 寿 菊 花 醅 。 明 年 更 比 今 年 健 , 共 把青 春 倒 挽 回 。 ”铺 叙 了 老 人 节 宴 会 、 饮 菊 花 酒 、 祝 健 等 活 动 场 景 。 重 阳 节 的 原 型 之 一 是 古 代 的 祭 祀 大 火 的 仪 式 。

16、 作 为 古 代 季 节 星 宿 标 志的 “大 火 ”星 , 在 季 秋 九 月 隐 退 , 夏 小 正 称 “九 月 内 火 ”, “大 火 ”星 的退 隐 , 不 仅 使 一 向 以 大 火 星 为 季 节 生 产 与 季 节 生 活 标 识 的 古 人 失 去 了 时 间 的坐 标 , 同 时 使 将 大 火 奉 若 神 明 的 古 人 产 生 莫 名 的 恐 惧 , 火 神 的 休 眠 意 味 着漫 漫 长 冬 的 到 来 , 因 此 , 在 “内 火 ”时 节 , 一 如 其 出 现 时 要 有 迎 火 仪 式 那 样 ,人 们 要 举 行 相 应 的 送 行 祭 仪 。 古 代 的 祭 仪 情 形 虽 渺 茫 难 晓 , 但 我 们 还 是 可 以从 后 世 的 重 阳 节 仪 中 寻 找 到 一 些 古 俗 遗 痕 。 如 江 南 部 分 地 区 有 重 阳 祭 灶 的 习俗 , 是 家 居 的 火 神 , 由 此 可 见 古 代 九 月 祭 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