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菇栽培技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988065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姬菇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姬菇栽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姬菇栽培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姬菇栽培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姬菇栽培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姬菇栽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姬菇栽培技术(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姬菇栽培技术姬菇又名小平菇、白黄侧耳、紫孢侧耳、紫孢平菇,学名:Pleurotus cornucopiae(Paul.ex Pers.)Rolland. ,英文名:branched Oyster Mushroom(or fungus) .,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姬菇形态优美,质地脆嫩,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糖分、脂肪、维生素和铁、钙等微量元素,长期食用,有降低高血压和降低胆固醇含量的功能。一、主要生物学特性(一)形态特性姬菇是平菇的一种著名商品菇,具有盖小柄长和味道鲜美、口感脆嫩的特点,其形态特征是:柄长 4 cm8cm,菌盖直径 0.8 cm 2.8cm。菇盖灰色、

2、灰褐色或灰白色,菇柄白色。(二)营养特征姬菇属木腐菌,菌丝生长快,分解能力强,对营养物质要求不太严格,许多富含纤维素、木质素的农副产品下脚料均可作为它的生产基质。1、碳源 碳源是姬菇最重要的营养源。栽培中,大多数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农副产品,均能作为栽培姬菇的主要碳源,如棉籽壳、玉米芯、棉花秆、黄豆秸等。但以棉籽壳栽培产量最高,生产中应用最多。补充碳源有葡萄糖、蔗糖(白糖、红糖均可),一般注水时加入,比例为0.1%0.4%,可明显提高后期姬菇产量。2、氮源 氮源分有机氮和无机氮两种,姬菇菌丝优先利用有机氮。因此,生产上一般采用各种天然含氮量较高的物质作氮源,如麸皮、玉米面,麸皮添加比

3、例为 2%5%,玉米面 2%3%,生产实践证明,添加适量玉米面可明显提高姬菇产量,但由于其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易引起霉菌污染,故早秋气温较高时播种不宜加入。补充氮源主要有磷酸二铵、尿素两种,拌料、注水均可加入,料中含氮量较高,可增加姬菇幼蕾数量,达到增产目的。磷酸二铵一般添加比例 0.2%0.6%,尿素添加比例0.1%0.3%。3、矿质元素 姬菇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磷、钾、镁、钙等常量元素,还需要铁、锰、铝、锌、钼、钴等微量元素,适量添加,可以增加产量并改良品质。常用矿质添加剂有: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生石灰、磷酸二铵等。(三)环境条件1、温度 温度是影响姬菇生长发育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4、姬菇不同发育期对温度要求不同,菌丝体在 236的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但以2528生长最适宜,3033菌丝生长虽快但较细弱,超过 35菌丝生长不良。40高温持续 2小时,菌丝死亡。姬菇属中低温出菇类食用菌,出菇温度 2-24,最佳出菇温度815,低于 5出菇量小,生长慢且易出现畸形,菌柄变黑呈水浸状,菌盖霜白色,鲜食尚可,不能用于加工。高于 16菇体生长快,但菇质较差,不易贮运。另外,姬菇属变温结实类真菌,子实体分化要求变温刺激,昼夜温差最好保持 68,温差过小(23)菇体生长慢,菇质差。这一点,严冬出菇时必须注意,因严冬棚温一般保持在 58,昼夜温差很小,应结合通风,人为拉大温差。2、湿度 水

5、是姬菇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 60%65%,空气相对湿度 70%左右。姬菇栽培一般为生料袋栽,对培养料含水量要求较为严格,含水量较低时,发菌虽快,但出菇困难,产量低;含水量过高发菌慢,发菌中后期菌袋积水易引起霉菌、细菌感染,造成发菌失败。因此,拌料时加水量一定要严格,不可随意添加。出菇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以 65%70%,空气相对湿度 80%95%为宜。空气相对温度低于 70%,子实体干燥粗糙;低于 60%幼蕾易干枯死亡;高于95%,姬菇易变色腐烂,造成杂菌滋生。3、光照 姬菇是需光性真菌,但不同发育阶段对光的要求不同。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光线太强反而不利菌丝生长,因此,

6、发菌阶段必须采取遮光措施,保持发菌场所黑暗或弱光,但子实体形成和发育必须有散射光刺激,适宜的光线,姬菇色泽新鲜,菇形园正。需光强度,一般以20LX100 LX为宜,需光强度比平菇要弱一些。光线过强(超过 200LX)菇蕾易枯萎死亡。另外,姬菇具有向光性,长时间受到单侧光刺激易向光弯曲,为此受到均匀的散射光或变换相反方向的光照刺激是必需的。4、空气 姬菇是好气真菌,菌丝生长阶段,较高浓度的 CO2(0.03%0.2%)能刺激菌丝生长,但浓度过高菌丝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子实体发育阶段对 CO2浓度极为敏感,需要一个较高且恒定 CO2浓度的环境。CO2 浓度过高,子实体受到毒害,导致畸形,甚至死

7、亡;浓度过低,子实体柄短,盖大,达不到优质姬菇的目的。5、酸碱度 姬菇适宜中性偏酸环境生长,菌丝生长最适宜 PH值为5.56.5 之间,但姬菇菌丝对碱性环境耐受力很强,这对抵御杂菌污染很有意义,而且装袋播种后,由于培养料的发酵和菌丝生长均产生酸,可使袋内培养料的 PH值在短时间内显著下降,达到姬菇宜于生长范围,故生产中往往在培养料中加 3%4%的生石灰,调节培养料 PH值达 8.5左右,再装袋播种。 二、栽培与管理技术要点(一)栽培配方配方一:棉籽皮 88.3%92.3%,麸皮 3-5%,石膏 1%2%,石灰3%4%,磷酸二铵 0.5%,硫酸镁 0.1%,克霉灵或多菌灵 0.1%,料水比1:1

8、.201.40。该配方为姬菇产区常用配方。配方二:棉籽皮 93.3%,麸皮 4%,玉米面 2%,磷酸二铵 0.5%,硫酸镁0.1%,克霉灵或多菌灵 0.1%,料水比 1:1.201.40,该配方适于气温较低时采用,早秋不宜采用。配方三:棉籽皮 54.5%74.5%,玉米芯 2040%,麸皮 5%,尿素 0.3%,硫酸镁 0.1%,克霉灵或多菌灵 0.1%,料水比 1:1.31.5。该配方为高产高效配方,试验证明比棉籽皮单一主料配方增产 15%20%。(二)配料早秋栽培(9 月中旬至 10月上旬),培养料可发酵处理,将配好的料按料水比 1:1.4拌水均匀后,将料堆成宽 1m,高 1m,长不限的料

9、堆,表面稍拍实后,按 30cm30cm的行穴距扎直径 58cm 的孔,以利通气,料堆覆盖塑料膜保温保湿。建堆后 12 天,料温可升至 60左右即可翻堆,以后每天翻堆一次,共翻 23 次,每次翻堆后,料堆表面应喷洒高效氯氰菊脂 1000倍液或辛硫磷 500倍液杀虫。一般发酵 45 天即可散堆降温,当料温降至 30左右时即可装袋播种。晚秋栽培(10 月中旬至 11月底)可生料栽培,将配好的料按料水比1:1.201.30 拌匀后,堆闷 23 小时即可装袋播种。配方中有玉米芯的,玉米芯应粉碎成蚕豆一黄豆粒大小,并于拌料前一天预湿堆闷 24小时后再拌入棉籽皮料中。(三)装袋接种1、播种期的确定姬菇属中低

10、温出菇食用菌,出菇温度 224,最佳出菇温度85,菌丝生长温度 236,最佳发菌温度 2528。菌袋内由于发酵、生长产生热温度一般比气温高 310,因此秋季气温稳定在 1822时为姬菇最佳播期。河北省中南部适宜播期为 9月中旬至 11月底,最佳播期为 9月下旬至 10月中旬。河北省地域南北跨度较大,气候相差悬殊,各地可根据本地的气温情况来确定适宜的播期。2、塑料袋预处理一般选用折径 22cm,厚 0.02mm的聚乙烯简料裁成 48cm长的料袋。塑料袋每 20个为一扎,用缝纫机空针轧四道透气孔,透气孔的位置在距袋头10cm处各一道,中间每隔 9.3cm一道,孔间距 1cm左右。装料前,用大头针将

11、袋一头别好或用细线扎紧备用。3、菌种预处理选生长健壮,外观浓白的适龄三级种,剥除塑料袋,用刀刮去两头接种块,用手掰成红枣至核桃大小装入洁净容器内备用。4、消毒堆料、装袋播种场地要提前打扫干净,并喷洒 1000倍克霉灵溶液进行消毒。装袋播种工具及盛放菌种的容器均要清洗干净,使用前用 0.1%的克霉溶液或 70%的酒精擦拭消毒。5、装袋播种方法 姬菇栽培播种装袋同时进行,一般采用五层料四层菌种的层播法。袋两头垫料 2cm左右,料面按平。中间料层分布均匀,菌种尽量贴着袋壁,边装料边按实。播种量一般占干料重的 15%20%。装完袋后在菌袋中间纵向扎一直径 12mm15mm 的透气孔,扎至第一层菌种处,

12、以不扎透菌袋为宜,然后用大头针或别的方法封住袋口。 姬菇播种装袋以手工为主,有条件的可采用装袋播种机,效率较高,装料均匀,发菌快,但装料较少,每袋装干料比手工少 10%左右。6、播种装袋的质量要求一般要求装料高度 30cm33cm,每袋装干料 11.1 千克,湿重2.32.6 千克;装料松紧适度,以手托菌袋有弹性,不松软,不坚挺为宜。(四)发菌管理1、发菌场地及菌袋排放方式 气温较高时播种的,一般采取室外发菌。播种后将菌袋移至南房檐或棚前空地等阴凉通风处,井字排垛,排 35层高。垛间距 20 cm,每 23 垛留一 50cm宽的人行道,以便检查管理。垛上覆盖玉米秸等遮阴物,严防阳光暴晒菌袋。阴

13、雨天垛上覆盖塑料膜,防止雨淋。气温较低时,需棚内或室内发菌,可采取井字排垛,排 45层高或间隙排袋 68 层高,袋间距 3cm5 cm,垛间距 10cm20cm。2、倒垛 发菌前期每 25 天倒垛一次,中后期每 710 天倒垛一次。倒垛时要将垛中的菌袋上下里外位置互换,以利均衡发菌,除定期倒垛外,还应注意观察菌袋温度,一旦发现垛中菌袋温度达到或超过 35时,应立即倒垛,散热降温。3、通风 室内棚内发菌的,每天应定时通风,菇棚不能封闭太严,一旦菌袋温度过高(达到或超过 35)应立即大通风,降温散热,以防烧菌。播种后,一般 2030 天菌丝发满菌袋。发满菌的菌袋应后熟 57 天,再入棚出菇。(五)

14、出菇管理1、菇棚地面处理棚中心留东西走道宽 60 cm,两边筑南北向垛底,垛底宽 35 cm,垛间距65 cm70cm,呈沟畦状。垛底应夯实清平。2、入棚排垛将发育好的菌袋移入棚内码垛,一般垛高 710 层。气温较高时应采取间隙排袋法,袋间距 2cm3cm。也可每排两层菌袋,放 23 根竹竿或高粱秸,以便散热。气温低时可不留间隙密排袋,以减少袋身出菇和充分利用菌袋自身的生长热来促进出菇。3、出菇管理(1)开口催蕾 开口的工具是用一根小木棍绑缚的半片刮脸刀片。开口时,沿端面塑袋边缘划两个半园,形似正反“双 C”。“双 C”两接头处不划开,仍保持相连。然后用手轻提袋口,使塑膜与料面形成缝隙,进入新

15、鲜空气。这样就形成既透气又保湿利于菌丝扭结现蕾的小气候。开口的次序依入棚顺序决定。一般每次开 45 垛,间隔至少 35 天,形成顺次开袋格局。这样,一方面能控制棚温和 CO2的急剧上升,降低管理难度,还能使采菇不过于集中,减轻采菇压力。(2)灌棚增湿 菌袋开口后,应及时向垛间沟畦内灌水,以增大棚内的空气湿度,灌水量沟畦灌满为度。以后,每隔 57 天灌水一次,以保持棚内湿度。 (3)出菇管理 子实体生长阶段分期管理的总原则:桑椹期(开口后)促使原基多分化,珊瑚期(原基形成后)保原基多存活,菌柄伸长期保柄盖按比例生长,形成优质菇。具体方法为:桑椹期:温度控制在 320,最适 610,早晚无直射光或

16、暗光时揭膜微通风,制造 510温差进行刺激,棚湿保持在8085,这样约经 67 天,就有大量原基形成。珊瑚期:菇蕾布满料面出现菌盖分化后可把“双 C”塑料膜片逐渐提起撕掉。这时湿度应恒定在 8590,撕去护膜的幼菇最怕风吹失水,这一段内要尽力减少温差、湿差,所以早晚通风时风口要随菇体发育再渐渐增大,菌盖长至 0.6cm时即可转入伸长期。伸长期:通过加大风口和延长通风时间,制造干湿交替环境(7590),大温差(520),促使子实体敦实肥厚,以提高单朵重量。总之,在栽培管理过程中,必须注意温度、湿度、光线及通风量等几个因素的影响。(4)采收加工 姬菇菌盖超过 0.8cm,柄长至 4cm8cm 即可采收。采收时用手掐住一束菇,稍用力往下掰,方向是自一墩菇的下侧逐束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