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时期,是天津市滨海新区发展改革进程中一个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时期2005 年,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为标志, 滨海新区上升为 国家发展战略;2006 年,国务院批准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和任 务;2009 年,国 务院批准滨海新区设立统一的行政区,新区开 发开放进入一个新的 阶段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新区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功能定位的要求,按照市委“ 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强基础、聚能量,调结构、促转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综合实力和国际国内影响力显著提升,为“十二五 ”期间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根据中央和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精神,按照《中共天津市滨海新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了《天津市滨 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规划纲要》本 纲要是落实国家对滨海新区功能定位的行动指南,是 编制滨海新区城市 总体规划、土地利用 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重要依据,是全区人民“十二五 ”时期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基本情况一、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滨海新区行政区划面积 2270 平方公里, 连同填海造陆和产业规 划区面积 2700 平方公里, 2010 年常住人口 248 万人新区下 辖 3 个城区、27 个街镇和 9 个产业功能区,是天津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海新区位于京津城市带和环渤海城市带的交汇点上, 东临 渤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西靠华北、西北,内陆腹地广阔,南和北沟通 华东沿海 发达地区和东北工业基地,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新区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已探明渤海石油 资源总量 100 多 亿吨,天然气 储量 1900 多亿立方米现年产原油 3300 多万吨、天然气 17 亿立方米、原盐 200 多万吨,地热、风能和潮汐能资源也具一定的开发潜力新区 还拥有 1000 多平方公里的 盐碱荒地、 500 平方公里的水库湿地和大量滩涂,发展条件 优越新区背靠北京和天津中心城区,可依托的智力资源密集新区产业基础雄厚,初步形成了八大优势产业骨架天津港是欧 亚大陆桥东部最佳起点,连接世界 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400 多个港口,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通道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一)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
2010 年,完成生 产总值 5030.1 亿元,五年年均增长 22.5%,提前一年实现“ 十一五”3500 亿 元的规划目标;财政收入 1006 亿元,年均增长 28.4%,是规划2目标 700 亿元的 1.44 倍,其中地方 财政收入 623.2 亿元,年均增长 38.2%;五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9522.8 亿元,是规划目 标 5000 亿元的 1.9 倍 (二)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百万吨乙 烯、千万吨 炼油、空客 A320 总装线、中航直升机总装基地、天河一号超算中心、维斯塔斯风电设备等项目建成投产,新一代运载火箭、300 万吨造修船、和谐型大功率机 车、 长城汽车、中粮佳悦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有力促进了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及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的集聚三)十大战役全面展开南港工 业区、 临港经济区、中心商务区、北塘经济区等十大战役建设深入展开,标志着新区从重点开 发转入全面建设阶 段空港 经济区、临港经济区、南港工业区等部分标准厂房完工,开 发区现代服务产业区、空港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响螺湾商务区、于家堡金融区、渤龙 湖总部经济区、中新生态城南部片区等商务楼宇抓紧建设。
邮轮母港、极地海洋馆投入运营 ,滨海鲤鱼门开街到 2010 年底,十大战役累计完成投资近2000 亿元,填海造陆 150 平方公里以上四)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建成了北疆 电厂一期、新泉海水淡化、汉沽垃圾焚烧发电等循环经济项目,初步形成了石油化工、冶金、电子信息、汽车等 7 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开 发区、临港经济区成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天津碱厂搬出塘沽城区,节能减排完成国家和全市下达的目标任务金融、航运物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滨海高新区完成扩区更名,国际生物医 药联合研究院、中科院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等建成运营,滨海工业研究院等项目顺利启动 2010 年,服 务业占生产总值 比重达到 31.6%,R&D 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 2.5%五)城市载体功能逐步完善建成了 25 万吨级深水航道、30 万吨级原油码头、天津机场一期工程和保税区海空港等一批物流基地综合通关效率 显著提高,国 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功能明显增强2010 年,港口 货物吞吐量达到 4.1 亿吨,集装箱吞吐量 1008.6 万标准箱;机场旅客吞吐量 727.7 万人次黄万 铁路、海 滨大道、导轨电车、沙井子风电、道路绿化等一批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竣工,城区 环境面貌改善。
2010 年,绿化覆盖率达 38%以上六)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落 实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基本完成三年实施计划撤消了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组成了部门精简的统一行政区金融创新不断深入,渤海、船舶等产业投资基金成功运作,私募股权基金加快集聚,融资租赁形成规模股权交易所、排放权交易所等创新型交易市 场运营, “单船单机”、意愿结汇试点取得进展涉外经济、科技体制、城乡统筹等改革迈 出较大步伐,行政管理、土地管理、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行政审批等改革扎实推进七)对外开放进一步拓展东 疆保税港区首期封关运作,形成了保税区、 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保税港区等多种形态的特殊开放区域在内陆城市设立了 18 个无水港,天津港近 70%的货物吞吐量来自外省市,北方门户作用进一步增强企业海外投资取得突破,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建设成效显著, “走出去”战略迈出实质性步伐五年累计批准三资3企业 1853 家,实际利用外资 251.5 亿美元,利用内 资 1085.7 亿元,世界 500 强企业中有 109家在新区投资八)和谐社会建设有序推进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高等院校快速发展,职业学校和中小学布局进一步优化。
建成了泰达医院等一批文化 卫生体育设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实施“ 强街强镇”战略,启 动建设 13 个街镇社区服 务中心和一批居委会便民服务设施,社区建设和民主法制建 设进一步加强 农村城市化步伐加快,启动了胡家园、茶淀镇、小王庄等 6 个示范小城镇 建设 2010 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26800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 12600 元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 问题 ,主要是: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布局比较分散,产业链条不够完整,服务业比重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端领军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不足区域 发展不协调,南北两翼 发展相 对较慢,城区与功能区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农村城市化和 统筹城乡发展亟需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教育、 卫生、文化等资源总量不足、水平不高,城乡、行业、地区及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较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建设宜居生态城区任务艰巨基 础设施与发展需要 还不相适应, 连接周边地区的交通不够发达,内部交通不畅,水、电、气、热等市政设施布局尚需优化,局部供应不足国际化程度不高,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不 强,与国 际接轨的商 务、生活环境和交流平台尚未形成,外籍居民比例较低。
综合配套改革的示范作用有待强化,社会管理创新的任务紧迫,民营经济发展滞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理顺 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在“十二五”期间下大力气加以解决第二章 “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十二五”时期,是滨海新区率先转变发展方式,构建和 谐社会,努力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 务 院和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实现国家对滨海新区功能定位的决 战决胜时期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先行先试,以全球视野谋划发展,以“十大战役”推进发展,全力打好开发开放攻坚战,弘 扬滨海精神, 创造滨海效益,形成滨海模式,不失时机地将滨海新区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一、面临的形势纵观“十二五”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新区发展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总体上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加快发展的黄金期机遇和有利条件包括: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后, 传统产业受到挑 战,一批新的 产业正在涌现, 滨海新区作为国家战略重点,有利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促进结构升级二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尚未改变,资本、技 术、人才等继续聚焦中国市场,新区作为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有利于吸引各种 资源和实施“ 走出去”战略。
三是全国改革进入攻坚克难阶段,新区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 试验区,有利于先行先试,站在高起点, 抢占制高点,4达到高水平四是新区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品牌效 应已经显现 ,统一行政区设立后,有利于统筹规划布局,统筹基础设 施建设, 统筹产业集群和城乡 一体化发展挑战和不利因素包括:一是世界经济发展不稳定因素较多,存在着各种风险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国际竞 争更加激烈,技 术壁垒、绿色壁垒等新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新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开展金融 创新等方面将受到较大制 约二是人民 币面临升值压力,市场面临游资冲击,劳动力等商 务成本不断上升,国家宏 观调 控难度加大,对新区应对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国内区域竞争更加激烈,珠三角、长三角等国内先进地区正在推动新一轮改革发展,重庆两江新区、山东蓝色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等区域正在加速崛起,滨海新区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四是国家面 临着发展方式 转型,新区重化 产业比重较高,环境容量约束凸显,新一轮节能减排 难度加大综合分析,滨海新区在“ 十二五”时期只有增强忧患意识,不断抢抓机遇, 变压力为动力,扩大比较优势,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
二、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 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 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对新区的一系列重要要求,以全力 实施国家重大 发展战略为使命,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率先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惠民为根本出发点,把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作为强大动力,全力打好开 发开放攻坚战,加快推进十大战役,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推动新区不断提高 综合实力、 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努力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在 带动天津发展、推 进京津冀和 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促进东中西互动和全国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围绕指导思想,要坚持以下基本原 则:——必须坚持率先发展充分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进一步解放和 发展生产力,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速度与 质量、效益相 统一,成为服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必须坚持创新发展用足用好国家 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勇于探索,敢于突破,依靠创新驱动实现内生增长,用新思路破解 发展难题,用新举措创造新业绩,用新模式打造新优势——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
把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作为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注重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注重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延伸,促进人口、资源、 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必须坚持互动发展面向世界,融入世界,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促进国际化进程;统筹考虑新区整体发展、新区与中心城区和周边区域的联动发展, 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和互利共 赢,开 创区域发展的新局面——必须坚持和谐发展把推 进开发开放与保障和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