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有哪些类型与特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977795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有哪些类型与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有哪些类型与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有哪些类型与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有哪些类型与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有哪些类型与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有哪些类型与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有哪些类型与特点(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有哪些类型与特点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般概念20 世纪 2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一直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全球化,即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更加自由的流动,进而实现更加优化的配置,同时,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被越来越多的民族国家所认可和采纳;二是区域经济集团化,也就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资源配置的全球化和市场的一体化,它有力的推动者全球经济合作和贸易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全球化在区域发展中的必然表现和组成部分,与全球化同时并存、相互促进。虽然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关系中最引人注目

2、的趋势之一,但国内外对经济一体化尚无统一定义。经济一体化 这个词语的使用是近年出现的。据专家考证,在1942 年以前一次也没有被使用过。到 1950 年,经济学家开始将其定义为单独的经济整合为较大的经济的一种状态或过程。也有人将一体化描述为一种多国经济区域的形成,在这个多国经济区域内,贸易壁垒被削弱或消除,生产要素趋于自由流动。所谓区域 是指一个能够进行多边经济合作的地理范围,这一范围往往大于一个主权国家的地理范围。根据经济地理的观点,世界可以分为许多地带,并由各个具有不同经济特色的地区组成。但这些经济地区同国家地区并非总是同一区域。为了调和两种地区之间的关系,主张同一地区同其他地区不同的特殊

3、条件,消除国境造成的经济交往中的障碍,就出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设想。经济的一体化是一体化组织的基础,一体化组织则是在契约上和组织上把一体化的成就固定下来。 我们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内的国家或地区,通过建立制度性或非制度性的经济合作组织,实行经济联合,谋求区域内商品和生产要素获得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区域内各国经济乃至社会政策高度协调统一的过程。可见,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在区域范围内的一体化,它是目前无法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帕累托最优”的现实条件下,在局部区域内向这一目标迈进的一种“次优”选择。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具有内在经济联系的主权国家的有意识的制度推动。按照成员

4、国(方)经济联合的程度或共同调解干预的深度,一体化的形式可以分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美、完全经济一体化等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概念和发展概念: 所谓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指同一区域的一些国家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的组织形式。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早在 20 世纪 40 年代末期就已出现,但在以后的二三十年里大部分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进展缓慢,有的甚至处于瘫痪状态,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到了 20

5、 世纪 80 年代中期,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呈现出重新高涨的势头,到了 20 世纪90 年代已形成不可阻挡的潮流,迅速席卷全球。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已超过 100 个,在 20 世纪 70 年代时,还仅有 28个,到 80 年代时增加到 32 个,90 年代中期已超过 40 个,可见,其中的 600,6 是 90 年代中期以后建立的。有些区域经济组织互相重叠,或者大区域组织包容次区域组织,关系错综复杂。目前,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努力仍有增无减。有的资料说,目前全世界每年用于谈论一体化和自由贸易的费用就达 8000 万美元。各种会议、论坛、多边谈判、相互访问和首脑会议频频举行,其目

6、标多为实现区域性的经济联合与建立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 在目前众多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中, “欧洲联盟” 、 “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代表。 (关于这三个组织在后面我会做详细讲解)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类型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别。(一)根据市场融合的程度分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巴拉萨首先把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1)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动的限制; (2)要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3) 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4)完全一体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统一。与这四个阶段相对应,经济一体化组织可

7、以根据市场融合的程度,分为以下六类: 1.优惠贸易安排。即在成员国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一部分商品给予特别的关税优惠,这是经济一体化中最低级和最松散的一种形式,典型的有 1932 年英国与一些大英帝国以前的殖民地国家之间实行的英联邦特惠制。 2.自由贸易区。即由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一个贸易区,在区内各成员国之间废除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区内商品的完全自由流动,但每个成员国仍保留对非成员国的原有壁垒。 3.关税同盟。即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壁垒,同时协调其相互之间的贸易政策,建立对外的统一关税。这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又更进了一步,开始带有超国家的性质,典型的有欧洲经

8、济共同体。 4.共同市场。即成员国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对生产要素流动的限制,使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贸易自由化,而且实现技术、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典型的如欧洲统一市场。 5.经济同盟。即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成员国之间不但实现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建立起对外的共同关税,而且制定和执行某些共同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废除政策方面的差异,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典型的如目前的欧洲联盟。 6.完全经济一体化。这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成员国在经济、金融、财政等政策上完全统一,在国家经济决策中采取同一立场,区域内商品、资本、人员等完全自由流动,使用共同货币。 对一体化的形

9、式的划分只能是大体上的,实际上每个组织都不可能是 标准的某种形式。根据有关资料,我们将目前出现过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组织的情况列表说明如下: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组织及其性质名称建立时间形质(或类型)欧洲联盟(EU)1958经济同盟北美自由贸易区(NAPTA)1989自由贸易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1960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1967自由贸易区海湾合作委员会(GCC)1981共同市场澳、新加强经济联系贸易协议(AMZCERT)1983自由贸易区南半球共同市场(MERCOSOL)1991共同市场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LAIA)1960特惠关税区阿拉伯共同市场(ACM)196

10、4共同市场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AMV)1989共同市场安第斯条约集团(APO)1969共同市场南部非洲关税联盟(SAM)1969关税同盟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ECWAS)1975关税同盟东部和南部非洲国家特惠贸易区(CPTA)1981特惠关税区加勒比共同体和共同市场(CARICOM)1973共同市场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ECCAS)1983共同市场中美洲共同市场(CACM)1961关税同盟中非关税与经济联盟(UDEAC)1964关税同盟马诺河联盟(MRV)1973关税同盟东加勒比国家组织(COECS)1981关税同盟比荷卢经济联盟(BEC)1948经济同盟独联体1991自由贸易区中美洲六国一体化

11、1994共同市场加拉加斯九国协议1994自由贸易区南美四国共同市场1991共同市场加勒比国家联盟1994共同市场注: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LAIR):有的学者认为这一组织属于 “优惠贸易联盟” ,是指低于自由贸易区的一种“特惠关税区”;实际上该组织 1969 年签署的加拉加斯议定书把建成自由贸易区的期限推延到 1980 年,而该组织的最终目标则是要建成拉美共同市场。中非关税与经济联盟(UDEAC) :1964 年 12 月由中非、喀麦隆、刚果、乍得、加蓬等五国创建。1983 年 10 月,该组织的四个成员国(乍得于 1975 年已变成观察员身份) 与中部非洲其他七国共同组成“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12、( EC-CAS)。这也正是中非关税与经济联盟这一组织初创时的奋斗目标之一。就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目前的性质和情况而言,它还只是一个协商和合作机构,没有形成完善的指令职能和机制化职能,而且短时间内也不会形成这样的职能,所以,也就未将其列人“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组织及其性质”的一览表中,因为同表中所列的5 种性质(第六种并没有实现,所以我门只考虑这 5 种性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相比,它可被认为完全是另一类或另一种性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还有一些类似自由贸易区性质的经济“三角”小区或小的经济带,如中美洲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和危地马拉三国组成的“北三角”自由贸易区

13、;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交界的巴岑岛经济三角区等。均未列人表中。从列人表中的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前建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情况看,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具有较大影响力,在世界经济中占有相当份额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不多。第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覆盖面趋于重叠,规模较大的组织与规模较小的组织齐头并进,而且是大组织中包括小组织的越来越多。例如,于 1983 年 10 月建立的“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ECCAS)中就包括了 1964 年 12 月建立的“中非关税与经济联盟”(UDEAC)而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中则包括了“北自由贸易区”和“东盟”这样的区域化组

14、织。第三,发达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目虽不多,但建立的时间往往比较早,发展得比较成熟,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雄厚,其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影响力也就大,这就使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感受到某种压力,使它们感受到排挤的威胁。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越是增多,越是发展,那些尚未加人区域化组织的被排除在外的国家和地区的压力就越大,也就更加促使它们纷纷加人,或纷纷建立自已的区域经济组织。这是进人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数量迅速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根据成员国构成分类 近年还有学者根据成员国构成的不同,把经济一体化组织分为三类: (1)发达国家型,即由发达国家组建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典型

15、的如欧洲联盟。(2)南北型,即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建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这三类组织虽然形式上有相似之处,但目标、运行机制、发展历程等都有明显不同。(3)发展中国家型,即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如东南亚国家联盟。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当今世界大约有 65 个各种类型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其中,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数量占很大的比重。但是,从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实践效果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功的少,失败的多。东南亚国家联盟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功的典范.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I 东南亚盟各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的

16、差异较小。各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接近不致使某个成员国成为其他成员国的负担不不仅如此,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相互接近,有助于成员国开展产业内贸易,实现各成员国企业的规模经济。2.东南亚联盟各成员国对内部市场依靠性加强,有助于增加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凝聚力。3.东南亚联盟各成员国相似的经济制度,决定了它们总是从市场一体化人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只能通过间接手段干预经济,所以东南亚联盟是以区际贸易的一体化为出发点,推动经济一体化发展。(三)以法律特征分类所有这些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或组织以国际条约为依据,以国际组织为依托,以区域内成员国认同的标志贸易自由化程度的规则、组织形式、一体化类型、争端解决的制度为内容,形成具有不同法律特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模式。归结起来,大致有三种:以硬法为主的组织模式,以软法为主的组织模式,混合软硬法特征的组织模式。一、以硬法为主的组织模式:欧共体欧洲一体化组织模式是以法制为基础的,它包括一套完善而各司其职的“超国家因素”机构,一套具有内在独立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