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区城市总体规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973567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川区城市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南川区城市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南川区城市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南川区城市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南川区城市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川区城市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川区城市总体规划(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川区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文本1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规划背景为了促进南川区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南川资源和交通优势,在未来 15 年内指导土地的有序开发利用和城市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快城镇化进程,受南川区规划局委托,特编制南川区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第二条 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99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988)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4、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002)5、建设部关于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 号)6、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建设部,2006)7、 城市

2、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8、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9、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10、 南川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0022020)11、 南川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五规划纲要12、 南川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9-2010)第三条 规划范围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它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其范围为南川区东城、南城、西城三个街道办事处的行政区划。总面积约 377 平方公里。包括东城街道办事处的:鼓楼坝、渚堰塘、皂角井、长亭、灌坝、东金华、大铺子、北郊、花山、三秀、龙岩河、永生桥 12 个居委,高桥、黄淦 2 个村;南城街道办事处的:三圣路、南园

3、路、清桥、龚家塘、福南、大星、田家、双龙、万寿、清泉、文华、白房、石峨、石林、鹰岩、林堡、金佛、松林 18 个居委,杨兴、汇星、官地、仁乐、双河、白露 6 个村;西城街道办事处的:东方红、西大街、长远、新桥、安平、沿塘、永合、龙济、来游、永隆、会峰、金台 12 个居委。中心城区:是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相对集中,市政公用设施和其它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其范围为东至东城街道办事处的苏家坡陈家铁孔一带,北至西城街道办事处的沿塘,西以永隆山西坡脚为界,南至南城街道办事处的万寿石峨双河一带。南川区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文本2总面积约 158 平方公里。城市建设区:其范围为东至东胜梅溪坝,北

4、至北固夏家沟、青桓坡一线,西以永隆山为界,南至渝湘高速公路,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24.01 平方公里。第四条 规划年限近期:20062010 年;远期:20112020 年;远景展望至 2050 年。规划成果以远期 2020 年为主。第五条 规划指导思想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合理利用土地,优化配置资源,将南川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文化先进、环境优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第六条 规划原则(一)以人为本综合布置各项建设用地,促进人口的合理分布;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控制环境污染,注重城市景观,塑造与南川城市和人口发展相适应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二)生态优先针对南

5、川城市三江穿越、群山环抱的生态特点,充分保护和延续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增加城市绿化,创造富于特色的宜居型园林城市景观框架。(三)便于实施合理配置城市空间资源,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又照顾现实的发展要求和近期实施的可行性,稳步推进城市快速健康发展。(四)区域协调正确处理南川区与周边地区的互补配套关系和与綦江、万盛、涪陵等周边城市的竞争依存关系,形成局部与整体相互带动,共同繁荣的局面。第七条 规划成果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其中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法律效力。文本中带有加黑和下划线的内容为强制性内容。南川区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文本3

6、第二章 区域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第八条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的基础上,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2.5以上。2010 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20 亿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5.5以内,至 2010 年全区总人口达到 66.5 万人,城镇人口达到 30 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2020 年地区生产总值比 2010 年翻一番,综合经济实力跃居渝西经济走廊前列。第九条 城镇空间布局着力构建“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三级城镇体系,组成“形散实聚、层次分明、规模适度、等级合理”的区域城镇体系。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而又与区域整体协调的产业结构,合理有序安排城

7、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保建设。中心城区(1 个)南川区中心城区(含隆化、北固、东胜三个组团)中心镇(3 个) 水江、南平、大观第十条 城乡空间管制(一)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中心村、生态村整治为重点,以点带面,积极引导、稳步推进农村居民点整治,从农村实际出发,切实改善农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规划按照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合理进行迁并整治和规划布局,按照国标的规定严格控制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在100 平方米以内;(二)积极推进村庄整治和迁村并点,对区域内农村居民点进行迁并整治,逐步引导农村人口的居住和就业向各级城镇和中心村转移。对现有人口在 30

8、0 人以下的规模过小、发展条件过差的村庄,原则上予以适当撤并,逐步引导人口向其它人口规模较大、发展条件较好的中心村或其它村庄转移,引导人口合理集聚;(三)对位于禁止建设区的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内的村庄,逐步进行搬迁撤并,向其它位于禁止建设区外的村庄转移;对位于限制建设区内的村庄,逐步缩减用地规模,其中对位于山区、受地形条件限制难以发展的村庄,或周围存在潜在地质灾害威胁影响的村庄,逐步进行搬迁撤并,逐步向其它用地和交通条件较好的村庄转移;(四)对于城市规划区内城镇建设发展或有关项目的建设所涉及到的村庄,即“城中村”、各类建设项目或大型交通设施、基础设施管廊带内的村庄,应与城镇的

9、发展布局和建设项目的安排密切衔接,相互协调,结合规划布局的要求对村庄建设用地进行统筹规南川区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文本4划,统一安置或改造。第十一条 中心城区建设坚持以新区开发为主的城市发展方针,市区实施西进、南扩;完成旧城改造,完善旧城道路、绿地、广场等基础设施,加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到 2020 年,将南川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文化先进、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中等城市。(一)隆化片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拓展城市空间,建成城市外环线,建设和完善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内部道路系统;建设西部新区,优化旧城区用地结构;初步形成以西部新区为中心的城市框架,片区人口

10、规模达到 17 万人。(二)东胜片区:对污染严重、用地位置不合理的工业企业进行污染整治,将南涪铁路与渝湘高速公路之间的用地规划布局适量工业用地;完善片区内路网体系;在现状建成区以东及以北拓展城市空间;对居住用地进行整合集中;初步形成独立的城市片区的规模,片区人口规模达到 4 万人。(三)北固片区:加快北部工业园区的建设,对现状工业用地进行整合;加强片区中心建设,对居住用地进行整合集中;完善片区内路网体系,初步形成独立的城市片区的规模,片区人口规模达到 4 万人。第三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第十二条 城市性质重庆市南部的区域性经济中心,金佛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基地,以发展铝产品配套工业、旅游服务

11、业为主的宜居型城市。第十三条 城市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现状 2005 年南川区城区人口 13 万人,建成区面积 11.18 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 85.99 平方米。近期(2010 年) ,城区人口 18 万人,建成区面积 15.92 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 88.44 平方米。远期(2020 年) ,城区人口 25 万人,建成区面积约 24.01 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 96.04 平方米。远景(2050 年) ,城市沿石雷公路向西南发展到双龙一带,建成区面积约 36.81 平方公里,城区人口 40 万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约 90 平方米。此规模即为南川城区发展的终极规模。南川区

12、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文本5第四章 中心城区城市空间管制第十四条 城区用地评价与“四区”划定根据不同土地适宜开发强度和开发时序,综合考虑生态、工程地质和资源保护等方面因素,将规划区空间分为已建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各分区实施不同开发建设管制要求,指导城市开发建设。城区(含花山)现状各类用地分布为:建成区 11.18 平方公里,一类用地(适建区)12.38 平方公里,二类用地(限建区)3.43 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甘草湾、寺院顶区域以及凤嘴江以东部分区域,三类用地(禁建区)24.28 平方公里,主要为花山以及永隆山山脚部分区域以及北固片区学堂湾部分区域。第十五条 城

13、市空间管制措施(一)已建区的管制措施加快旧城改造,改造与城市整体发展不相协调的地区。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城市品质和城市整体环境水平。(二)禁止建设区的管制措施作为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禁止任何与资源环境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行为,禁止任何人违法侵占。禁止建设区通过划定绿线、紫线、蓝线、黄线,依据相关法规实施管制。(三)限制建设区的管制措施限制建设区多数是资源环境重点保护地域敏感区,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应尽可能避让。对于在控制建设地区的城市建设项目,应按照相关的保护要素提出具体建设限制标准,严格控制发展、严格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和补偿政策,达到相应的保护要求。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在将其规划为城市建设用地时

14、要慎重,必须严格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事先搞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四)适建区的管制措施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建设行为须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满足各类保护区的标准要求。第十六条 近郊区的发展与控制(一)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政策,农房建设必须按国家、地方有关规范性文件要求执行。南川区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文本6(二)对于城市建设区以外、中心城区范围内的近郊区农村居民点,应尽量集中建设。控制人均、户均占地,提倡集中建设单元式住宅。逐步走向居民点的成片、成规模、集中配套布局式建设,配套完善生活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三)对于城市总体规划中在城市建设区

15、内确定的公建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重大市政基础设施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公园绿地、社会服务设施用地范围内,首先禁止新建村庄、农房,其次应限制现有村庄、农房在原地扩大建设规模和提高建设标准进行改造。(四)在中心城区范围内的乡镇企业,应限制其扩大建设规模和提高建设标准,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新建企业必须符合环保部门和土地部门的要求。第十七条 总体用地构成南川区中心城区总面积为 158 平方公里。至 2020 年,规划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为24.01 平方公里;预留 12.80 平方公里的城市发展用地,至 2050 年,南川区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为 36.81 平方公里;其余用地为小城镇

16、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城乡基础设施用地及生态景观绿地等。生态景观绿地由郊野公园、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农业区组成,其主要功能为生态环境保护、景观培育、减灾防灾、观光旅游、郊游探险等。第十八条 空间增长边界南川区中心城区远景(至 2050 年)城市建设用地为 36.81 平方公里,其空间范围为:东至东胜梅溪坝,北至北固夏家沟、青桓坡一线,西以永隆山为界,南至渝湘高速公路,西南至南城街道办事处的万寿石峨双河一带。第十九条 土地使用强度管制(一)规划容积率(FAR)确定为:低层住宅 FAR0.8,多层住宅旧城区 FAR2.5、新区 FAR2.0,高层住宅FAR4.0, 综合商住 FAR3.5。文教卫生设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