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969350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1Koppitz(考皮茨)描述了 30 个可能代表情感冲突的绘画特征,这些特征见于绘画的质量:对称、阴影和整合;画面中是否反映出某一年龄阶段儿童不常出现的个性特点,或者相反(没有反映出现某一年龄儿童应该具有的个性特点)。2。从不同角度理解儿童画Arnheim(阿恩海姆)提出儿童绘画活动的艺术观。提醒绘画过程中审美和认知因素的重要因素,提出视觉形势所表达的观念的发展与载体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指出儿童艺术是一个符号领域。Naumburg(纽伯格)认为绘画艺术是一种符号语言,让患者在艺术创作中自发地表达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是患者与心理医生交流的一种方式,医生应当首先看

2、到患者自发完成的作品本身的意义,而不仅视为一种专门测验的结果。幼儿美术与治疗 身心发展迟缓幼儿除在认知、生理、心理社会或生活自理技能等某方面,较同年龄儿童的发展有显著迟缓,或预期会有发展迟缓外,也常在语言及沟通方面有发展迟缓或沟通表达的困难。因此,当其发生情绪与行为的困扰问题时,如何介入活动化及非语言沟通的疗育或辅导方案,常是特殊教育教师或疗育人员,颇感关注和兴趣的课题。在非语言沟通的疗育方案中,透过美术活动及艺术治疗的模式,因系以视觉艺术媒材作为表达和治疗的工具,具有非语言沟通的特质,能提供发展迟缓幼儿另一种表达和沟通的机会,并能统合幼儿的感觉、动作和认知,调和情绪和行为的冲突,将意念化为具

3、体的图画心象与概念,从事探索、分享与回馈,是促进幼儿或发展迟缓幼儿在认知、动作、沟通、情绪和行为等方面潜能发展的另一种可行途径。本文介绍幼儿美术和艺术治疗的相关理念,提供辅导幼儿及发展迟缓幼儿之参考。壹、幼儿美术透过视觉心像表达的美术活动,几乎是每个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均会经历的生活经验。藉由美术活动,幼儿探索和表达其意念,抒发情感,得到身心需求的满足。幼儿也随着心智与生理的成熟层次,呈现不同风貌的美术表现方式,兹述幼儿美术发展、活动设计和幼儿美术特征如后:一、幼儿美术发展欲设计及进行适切的幼儿美术活动和艺术治疗活动,首先要考虑幼儿的心智年龄和生理年龄,并审慎评估幼儿的美术表现能力。心智年龄低于生

4、理年龄的儿童,大致只能做出相当于该心智年龄的心智活动与作品。因此,藉由幼儿美术发展阶段的理念基础,可作为评估、分析和设计幼儿美术活动和艺术治疗活动的参考架构。罗文费(Viktor Lowenfeld)的美术发展阶段论,是最常用为诠释儿童与 62 幼儿美术发展的架构,可作为广泛性的引导架构,以了解一般幼儿与儿童的美术成长表现与记录 Anderson,1992;Lowenfeld &Brittain, 1975, 1987)。未满六岁之发展迟缓幼儿的心智功能大致在涂鸦期或前图式期阶段。因此,以下将就罗文费儿童美术发展阶段论的涂鸦期与前图式期,作详细阐述(一)涂鸦期(scribbling stage

5、)出生后的婴幼儿,即逐渐开始学习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一直到大约 2 岁左右的年龄,才开始发展出一些手眼协调能力,能具有拿着笔在纸上画记的能力。这些最初的画记或符号均是随意涂鸦,相当没有规则乃无秩序地在纸上挥动所留下的痕迹。幼儿的涂鸦是其视觉经验和身体、手指肌肉动作协调的一种产品也是一种本能的表现。幼儿由涂鸦的过程中,获致由肌肉运动所产生的满足与快感,渐渐地便把原来的反抗攻击等动机,升华为创作游戏的自由表现,并在自由游戏中,将所有对外在世界的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及运动感觉等)统合为综合的形象与经验,藉由点、线、面、色彩及空间的美术表现具体地呈现出来。涂鸦期的发展,由未能控制的动作到

6、达能够控制的地步,从无意义的反射动作到达主动地动作,是幼儿的一项重要发展历程。幼儿刚开始涂鸦时,是一种无控制的动作,只是享受在纸上涂抹的快感;渐渐地,发现自己的动作和纸上出现的线条有着某种关联,于是继续涂鸦,手、眼、脑之间逐渐产生了协调。此后的绘画发展更是反映出身心发展的状况,如手眼协调、大小肌肉运作的能力、平衡感、自我控制和现实感等要素。此一涂鸦期依绘画表现特征的不同又细分为三个阶段,依序为随意涂鸦、控制涂鸦和命名涂鸦,分述如(侯祯塘,民 86;陆雅青,民 82,86; Anderson,1992;Lowenfeld & Brittain,1987):1.随意涂鸦(random scribb

7、ling) :岁左右孩子的涂鸦活动是幼儿肢体动作的记录,源自于婴儿拿着东西挥舞的动作,是比较简单、机械化、反复地在练习某种动作的样式。随意涂鸦的线条或留在纸上的笔下痕迹,与真实环境中的事物并无关联,纯粹是幼儿肢体动作的反应,这些涂鸦的肢体运作也让幼儿得到内心的喜悦感。依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出生至两岁左右的幼儿主要依赖感觉和动作认知外界事物,此时期的涂鸦并不表现任何心像或意念。幼儿在涂鸦一段时间以后(大约在开始涂鸦的六个月后),会逐渐发现自己的动作和纸面上的线痕间存在着某种关联。在心理发展上,开始由无意识的肢体运动,绘画时的眼睛未必看着画面,眼与手的动作无关联,发展到有意识地去呈现画面的涂鸦线条

8、,并尝试去控制自己的线条,而比涂鸦初期的线条沈稳。画面上的空白部分和涂出画纸外的部分逐渐减少,色彩运用由单色而多色,线条的粗细匀称质量渐佳,幼儿也渐渐地发现,涂鸦是件愉快且具有生产力的游戏。2.控制涂鸦(controlled scribbling):2 岁半左右一般幼儿大约在开始随意涂鸦之后的 6 个月,会进入控制涂鸦的发展阶段。幼儿开始意识到画在纸上线痕与手臂的肢体动作是有关联的,亦即线条是肢体活所产生。此种关联性的概念建立起来后,幼儿会重复相似或相同样式的线条。依 Kellogg(1970)的研究发现,幼儿画出的基本控制涂鸦线条,可加以区辨的计有 20 种之多。幼儿在控制涂鸦期会开始反复某

9、一动作,在画面上亦形成类似痕迹,手和眼之间已经具备相当的协调能力。本时期的幼儿已可灵活地运用手肘关节,因此涂鸦的画面上会出现纵线(上下)或横线(左右)反复,进而大圈圈(圆形)的画线。幼儿能控制手部的肌肉和动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经验,能从控制的感觉中得到自信,也会把情绪表现在自发的涂鸦游戏上。控制涂鸦的进展上,幼儿会变化其涂鸦的动作,使画面均衡地布满各种不同种类的线条,逐渐从大圆圈乱线的复杂动作转化到单一圆圈及小圆圈的细动作。3.命名涂鸦(named scribbles):3 岁左右大约 3 岁到 3 岁半的幼儿,开始由运动性的思考(thinking kinesthetically)转移到心象性的

10、思考(thinking imaginatively)。幼儿对涂鸦的线或形加以命名,意味着画中的线痕与外在的环境事物产生有意义的关联。当幼儿涂鸦的大圆圈乱线转变到较单纯的圆线及细小圆圈的细腻动作控制,并开始画出封闭性的圆型线条时,在视觉心理学上,幼儿发现了圆(圆圈)与地(背景)的关系,图从地里突显出来而具有特殊的心理意义。幼儿约 3 岁时能够画出圆形,约 4 岁时能够画方形(Cratty,1970),也开始能够分辨颜色,并能正确说出多种不同颜色和几何图形(Castrup & Scott,1992)。幼儿在此时期开始懂得把视觉经验的对象变成心象,并尝试把心象再现于图画中,使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涂鸦动作

11、连结一起,并为自己画出来的点、线、圈等加上意义,或象征某种事物而加以命名,亦即从单纯的肌肉运 64 动转变到图画心像思考。在命名涂鸦的进展方面,画出的小东西渐渐增加,并随兴地重新命名已命过的图像,对涂鸦作画所谈的故事缺乏逻辑性,同一张画可能变换好几个故事情节。(二)前图式期(preschematic staeg,4?7 岁)当幼儿布满画面的圆圈圈图像渐渐分化,形成简单的图样,即将进入前图式化时期(约 47 岁的年龄)。儿童到了此时期,对于环境的接触层面,渐渐扩大,对于周围环境的探索多于单纯对自己身体动作之操弄探索,在他们的心像或绘画表现中,也反映这些现象。儿童的绘画表达,成为这些心像思考历程的

12、一项具体记录。人像是这个时期会最先出现的图画象征(graphic symbols),也是这时期的认知基模(schema),此一人像称为蝌蚪人或头足型人像,由一个圆形代表头,延伸的线条代表手和脚,显示开始进行逻辑的心像思考历程。绘画可以成为儿童觉察环境事物关系的媒介,协助儿童了解事物、概念和在环境中遭遇的经验。约 5 岁大的幼儿,除人像画之外,也开始画些其它东西或事物的象征图像。随着儿童的发展及对这些东西的了解逐渐增加,概念会渐趋清楚与复杂化,幼儿绘画出来的象征图像,如人、房子、树或其它东西亦呈现多样式的面貌,并持续地尝试与变化这些图像。约在 6 岁左右,许多儿童画出的物体比例虽不甚正确,但对物

13、体的部份细节却能仔细描绘。前图式期儿童,经常是好奇、热忱和不怕尝试新的事物,不过仍然是十分地以自我世界为中心,尚未能充分与他人合作分享,对环境中事物的思考,也都与自己有关连,较少顾虑到彼此的关系或密切地合作。这样的思考模式反映在绘画上的表现,是画中的事物任意的浮现,漂浮或分散在画面四处。而色彩的使用方面,本时期的儿童通常是依自己的喜好选择色彩,而非以物体的真实状态给予固定的颜色搭配。一般幼儿约 4 岁开始,能以自己的身体作参照点,学习辨别左、右边和视觉空间。文字的认知和计算能力,也在这个时期开始被发展,不过幼儿纵使能辨认一个字或数数到 10,但尚不能真正了解数字的概念或是一字所代表的真正意义。

14、虽然能够辨别一、二个书写出来的文字,但却仍不会阅读整句的文字。一直要到绘画发展的图式期阶段,其认知基模才会发展到阅读句子和段落(Anderson, 1992; Cratty, 1970;Lowenfeld & Brittain,1987)。绘画表现也反映幼儿某些程度的智力功能、身体能力,情绪状况和知觉的问题。假如这个阶段的幼儿仍然停留在涂鸦,即使是有秩序的涂鸦状态,也或许显示其认知发展未达到本时期儿童所能画出的人或房子的象征图像,因此可幼儿美术与治疗侯祯塘 65 能有发展迟缓或某些知觉、情绪和生理的问题,应当进一步的诊断评量。一般而言,具相似文化背景和学校生活经验的 5 岁幼儿,应当能画出一些

15、可被辨认的象征图像,而对事物细节描绘的多寡,则反映幼儿对该项事物的了解或具有的知识层次。假若约 5 岁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毫无概念的形成,或是画中一直呈现刻板的心像,此一现象正反映该幼儿具有某些程度的心智迟缓,或是具有生理、情绪与文化不利的问题(Lowenfeld and Brittain, 1987 ; Malchiodi,1990;Manning, 1987 ; Oster & Gould,1987)。二、幼儿美术发展阶段的活动设计(一)涂鸦期的幼儿美术活动设计涂鸦活动可以让幼儿学习自我控制,抒发情感,满足想象欲望。在空白画纸上从无中生有地呈现出线、色、形的缤纷世界,即是一种创造的满足,亦

16、是一种自我能力的肯定,帮助良好人格的发展。涂鸦活动亦能增进幼儿的手、眼与身体之协调能力,透过造型和色彩的刺激,促进视知觉的成长,学习由大脑控制自己的动作,亦藉由用眼睛观察物体而形成心象,一些可意会但不易言传的经验,再藉由心象直觉地表达出来,让我们观察到孩子的内心世界。涂鸦活动亦可以促进幼儿感觉统合能力、抒发情感及增进智能的发展。1.提供适当的美术材料,鼓励幼儿玩弄探索涂鸦的游戏,以促进感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2.鼓励儿童变化各种纵、横、斜、和转圈的涂鸦动作。3.利用节奏感强的音乐或声音,让儿童由视、听、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体察自己动作和涂鸦线条间的关系。4.选择及安排能够引起幼儿多种感官兴趣的美术活动,藉由活动协助儿童探索和发现周围的环境,以建立其对周围环境事物的概念。5.鼓励儿童自发地涂鸦以启发情感,获得快感,培养自信和创造的人格特质。6.安排涂鸦活动来强化幼儿大、小肌肉的发育。7.在涂鸦活动中训练及增进幼儿的专注力。8.布置安全、信任的涂鸦环境,让幼儿在这个环境内能够自由自主和快乐的涂鸦。9.尊重幼儿,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涂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